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99节

  有这么多人了。

  这中午一顿饭,都能把一般的小地主吃破产。

  更别说李逸选了三十六人随从,一个月又得几十石粮。

  “阿郎!”

  两个熟人赶来,却是宋义和陈菱角。

  大年初一早上,李逸在平康坊中被行刺,家丁宋义舍命相救,断了一条腿。养了百多天,现在已经好了。

  而陈菱角是李逸在谷州带回来的遣散伤兵,南岗堡守城战被射掉一只左眼。

  “阿郎,宋义请求同往。”

  “县公,老撸也请求同往。”

  李逸打量两人,“宋义你这腿再养养,老撸你眼睛也还没好吧?”

  “好了,都好了。”

  宋义说腿早就能奔跑跳跃无碍了,而老撸左眼也早装上了一只义眼,虽是牛骨雕制的,但不盯着看,还真不容易发现少了只眼睛。

  陈菱角道:“我现在天天呆在将军营医馆也是无聊,我好歹在军中很久,跟着阿郎也有些作用。”

  而宋义说他既然是李家护院队头,那自然也得随同阿郎出征。

  李逸希望他们留下,可他们坚持要去。

  “行,那你们一同去。”

  罗家堡的刘黑子等十人自然也要去,

  吃饭的时候,李逸打了碗,把他们叫到一边,一边圪蹴着吃面一边说起这次出征的事。

  “你们点上府兵后,援谷州战司竹园,也没怎么停过,这次去并州,我看你们就留下,家里田地也得管顾,妻儿孩子也要陪伴嘛。”

  刘黑子愣了下,香喷喷的面也顾不得吃了,“阿郎啥意思,嫌弃我们没本事么?”

  “你们现在是府兵,但府兵也没有一直受征召打仗的,总得有个休整轮替的,这回你们就在家休整好了。”李逸道,他清楚这次北上不会轻松,搞不好到时还可能会有败仗吃。

  刘黑子他们也跟了自己很久,这次让他们留下,也是为他们好。

  “阿郎不也没休息么,我们休息啥,再说了,跟着阿郎,沾光立功得勋呢,有这好机会哪能错过嘞。”大富也是坚决道。

  “我实话跟你们说,这次去并州跟前两次可不一样,有可能要打硬仗,甚至可能吃败仗,会有伤亡。”

  几人愣了下。

  刘黑子放下面碗,腾的站起身,拍的胸脯砰砰响,“阿郎把我刘黑子当什么人了?只会沾光享福,不能共患难?

  假如这趟真的有硬仗,甚至有伤亡,那我们更要跟着阿郎,关键时候我刘黑子这二百来斤,也还是有点用的。”

  罗五等也纷纷表示,有硬仗也不怕。

  “当初点选府兵,就没想过怕打仗,何况咱向来跟着阿郎,这次哪还能当逃兵?”

  有这么一群知恩图报的乡党,李逸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不枉一路提携。

  “好,那就都去,你们仍旧来给我当亲兵。”

  不仅罗家堡这十个兵仍随行,

  这次他的弓箭教头赵永安,以及老搭档李德奖丘神俨姬思恭武君雅也仍去,而且姬思温丘英起等不少贵族公子也要去。

  甚至他以前那四个羌奴,如今升为禁军校尉的李存孝李存悌李存忠李存信也去。

  这次没能借到门神秦琼,白虎星罗士信,混世魔王程咬金几将,

  李逸也只能加强自己,三十六个十里挑一的部曲,宋义和陈菱角统领。

  李存孝他们四个羌族禁军校尉,

  罗家堡最可信的十个府兵亲兵。

  饭后,李逸问李德奖,“你师傅还没从岭南回来吗?”

  “没,估计这会还在南洋某个岛上找香料呢。”

  听到这个回答,李逸挺失望,虬髯客张三,这可是武艺绝伦,要是有这个昆仑客跟着,就算被几万敌军包围着,张三也能带着他杀出重围吧。

第281章 半路分兵

  长安距离太原,足有一千二百里路。

  中间还要跨越黄河。

  救兵如救火,可两万人马千里行军并不容易,尤其是还遇上夏初的多雨,两万大军,虽有六千辅兵运输粮草军械,但仍拖累了行军速度。

  每日行军只有四十里,这意味着赶到介休,得将近一个月。

  李仲文勒马立在土岗上,看着蜿蜒如龙的军队在沟壑间艰难行进,眉头直皱。

  “这样可不行,太慢了,一天必须得赶六十里路以上。”

  李逸骑着夜照白,这两万人马行军的场面还是很壮观的,因为携带了不少辎重,使得整个军队,首尾相距三十里。

  雨后道路泥泞,战兵步骑行军还好些,辅兵辎重部队就麻烦了,车辆难行,速度减缓。

  “报!”

  一骑飞驰而来。

  “报,平遥,平遥陷落!”

  听闻这个消息,李仲文狠狠的朝空中甩了一记响鞭。

  “浅水公,必须加快速度了,否则介休也只怕难守。”他望着李逸:“分兵吧,我率战兵先行,浅水公率右后军及辅兵押送辎重粮草跟随。”

  此时李逸他们行军刚进晋州地界,这里也就是后世的临汾,这里距平遥还有三百多里。

  距离介休城,也还有三百里。

  以现在一天三四十里的速度,还得十天才能到达。

  “我率一万两千步骑,携七日粮草,轻装前进,五天时间赶到介休增援。”

  “浅水公你率两千后军步骑,和六千辅兵,押运辎重粮草。”

  李逸觉得李仲文这样很冒险。

  一天行军六十里,当然可以,但仅带七天粮草,万一后军跟不上,那岂不危险。

  “真乡公,我以为这样太过冒险了,不如先派骑兵赶往介休。”

  骑兵保持体力的话日行七八十里没问题,如果急行军,可以日行一百到一百五十里,但对马损伤大不能持久。

  李逸建议派一千骑兵,日行百里的速度先一步赶去介休。

  若是敌人还在围城,这支骑兵出现能牵制分担守城压力。若是敌人已经攻破介休,那就让骑兵退到灵石县,或是到浩州隰城防守。

  “平遥已破,介休又还能守多久?派一千骑兵,那不过是添油战术。”李仲文决定把七军带走六军。

  李逸不得不提醒他,“还请真乡公慎重,六军只带七日粮草太危险。”

  “多带就影响行军速度了。”李仲文也有些无奈。

  在李逸的提议下,李仲文派亲兵召来各军总管。

  得知平遥城已被宋金刚攻破,诸将脸色都不太好看,这消息传回长安,无疑就是他们的责任了。

  李仲文再次提到自己的计划,

  陇西王李博义直接站到李逸这边:“李总管,我觉得无逸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你还是当多考虑一下,”

  渤海王李奉慈也直言:“若是真乡公执意要先行,那我们兄弟俩打算留下来随无逸一起行动。”

  这哥俩一个左后厢军总管,一个右前厢军总管,统领着五千多人马,现在却不肯跟李仲文一起行动。

  李仲文眉头一下子皱紧了。

  他很想发火,这种时候了,这哥俩还这么胡闹。

  “两位大王,前线军情紧急,必须得分兵。”

  “你分啊,我们又不是不同意分兵,这不一共七军么,你带四军先走,我们哥俩陪无逸后面就来,”

  长史王行敏、司马刘世让觉得分兵有必要,能加快速度赶去增援,留下四厢军中的三军,也是可行的。

  这两人都不想得罪那两年轻郡王,在那里和稀泥。

  于是乎,最后李仲文也只得妥协。

  李逸率右后军,李博义率左后军,李奉慈率右前军,总共是五千五百五十战兵,加上六千辅兵,以及一个随征子弟部曲营,一千多人,也留下同行。

  这么一来,

  李仲文率四军战兵先行,总共也就八千余人,加上一些将领的子弟、部曲等,差不多就九千。

  李逸这边,反而是有差不多一万三千人。

  “真乡公一路小心,”

  “浅水县也抓紧跟上。”

  两人就在晋、绛边境的汾河畔分兵。

  李仲文下令前军日行七十里,李逸则下令后军要保持日行至少三十五里。

  两军渐渐拉开距离。

  日行三十五里,李逸赶到介休,得将近十天。

  午后,

  太阳偏西,李逸已经勒停坐骑,下令择地扎营。

  这里虽还是晋州唐军境内,可他不敢轻敌大意,李仲文带着主力走后,他这边虽然还有三个军战兵,但总共才五千来人,其余的六千辅兵,和那千余志愿随军子弟,是没太大战斗力的。

  夜晚若没有营盘,敌人突袭,那就是一场灾难。

  李逸可不敢大意。

  辅兵把辎重车围起来,先组成车营,然后外面再立栅墙,搭箭塔,甚至还在栅前挖起陷马坑,截鹿角。

  赵永安、丘神俨、丘英起、姬思恭等中层军官,也都算是比较有经验,有他们指挥安排,倒也井然有序。

  行军记室崔敦礼和参军姬思温陪着李逸巡察营栅,

  李博义哥俩则在那开始烧烤。

  在他们大营后面不远,跟着一支商队,由多家商队以及一些小商小贩们组成,带着各种物资商货,甚至还带了妓女,每天一扎营,他们就开始做生意,哥俩的家兵给他们从那边买了活羊还有活鸡活鸭等来。

  “县公以为介休能否守住?”

  “难说,平遥都这么快就陷落了。”

  “太原兵马不少,为何就毫无作为?”崔敦礼问。

  李逸心想,你难道不知道原因?还不是因为太原现在是李元吉在指挥,李元吉十七岁,跟他营中子总管李道宗一个年纪,但李元吉就是个大熊孩子啊。

首节上一节29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