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98节

  能够最快反应,

  平时也便于训练耕战等。

  现如今关中兵已经很少了,

  一次次的调兵,

  李渊很担心若是突厥大举入侵,拿什么抵挡数十万铁骑,一旦他们突入关中平原,长安拿什么守?

  李逸的这番提议,让他不由的眼前一亮。

  李渊想到很多,

  甚至心里很快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分关中为十二道,每道置一军,各设军将、副将,以天星为名。”

  李渊走到地图前,开始圈划。

  “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宁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

  按照天星之名,

  万年道为参旗军,设参旗将军,长安道为鼓旗军,设鼓旗将军,以督促军士农耕征战。”

  李渊在地图上指指划划,

  许久后又摇了摇头,

  “各统道内车骑府,”

  骠骑府则不暂不隶属于十二军。

  这十二将军,分统长安周边十二道车骑府兵,相当于关中有了十二个军区,也有了十二支常备军。

  若是遇警,也不需要再由朝廷各方派将、调兵了,各将军分驻各地,直接就能如总管们一样调兵派将在辖区内防御作战了。

  李渊打算在关中地区,再增加三万府兵,十二道各增加三车骑府两千四百人,以补充越来越空虚的关中防卫力量。

  骠骑府兵番上宿卫,车骑府兵镇守戍边。

  李逸陪着皇帝在那里谈了半天,基本上把关中十二军的雏形给弄出来了,可对李逸来说,这毫无收获。

  他是来借将的,结果借了个寂寞。

  李渊却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待你凯旋,朕这天星十二将,给你留一席之地!”

第280章 李逸私兵

  清晨,

  李逸睁开眼,就看到疏影支着下巴盯着他。

  “早就醒了?”

  疏影脸瞬间红了起来,慌乱的起身,想要逃离。

  看着她小鹿乱撞似的,李逸哈哈大笑。昨日李逸去家庙祭祖,晚上回来后十娘特意让疏影服侍他沐浴。

  疏影丫头如今出落的越发漂亮,

  十七岁的李逸,确实有点经不住那赤果果的诱惑,何况十娘早就说让疏影通房,十七岁的血气方刚撞上少女的欲说还休,倒像长安四月纷扬的柳絮,挠得人心尖发痒。

  “我按大娘子教的法子算了日子,昨天日子刚好呢。”

  疏影一边穿衣一边小声道。

  李逸笑笑。

  家里女人们都急着想要孩子,李逸现在也习惯了,不干涉不强求,顺其自然。

  “我觉得已经种上了。”

  “男孩女孩?”李逸笑问。

  “应当是个女孩。”疏影犹豫了下道,李逸听的出她有点言不由衷。

  生孩子这方面还是李渊厉害,一生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其中有三十个是他称帝之后生的。野史都说李渊被逼退位,当太上皇九年,生了几十个孩子,其实李渊退位后只生了三四个,多数是当皇帝时生的。

  他当皇帝时都五十三岁了,可谓老当益壮。

  交趾太守丘和也厉害,生了十五个儿子,然后他这些儿子们也个个都生十来个,一窝一窝的,导致丘家子弟竞争也格外激烈,

  丘神俨现在都天天抱李逸大腿,连他大哥做为丘府嫡长孙这次也要去从征。

  刚吃过早饭,

  前院喧闹声传来。

  “咋回事?”李逸疑惑,府里向来挺有规矩的啊。

  十娘道:“是我让管家喊了咱家那些高大魁梧、年轻健壮的部曲、佃户们来,”

  丈夫出征在即,这次还可能要跟突厥打仗,十娘非常担心,特意准备给丈夫挑选一些魁梧强壮的部曲随行。

  “我听说陇西王他们一人带三百二百的骑士随行,丘家兄弟也都各带数十子弟部曲随行,阿郎堂堂行军副大总管,又是县公,总不能没有部曲随行。

  咱家没那些关陇门阀的底蕴,但凑百八十个骑马的部曲总没问题。”

  这口气真是很大了,

  百八十个骑马的部曲从征,假如一百家兵,一人双马,那就得二百匹马,再得备上个百八十匹骡驴,

  再便宜的骑乘马,一匹也得三四十匹绢了,

  光是这些马骡就得万匹绢以上了,得好几百万钱呢。

  “用不着这样攀比啊,咱是打仗,又不是斗富,我这行军副总管,兼领右后军,两千多人马呢,哪还用自己带那么多家丁。”

  “那不行,这次去打突厥,可得小心,多带些部曲,更放心。放心,咱家现在供的起。”

  前院,是长安李家各处庄园、作坊的管事、庄头们,他们带着符合条件的奴隶、部曲、佃户、雇工前来,在前院汇报呢。

  人都带到了隔壁马球场。

  李逸现在田多奴隶也多,部曲佃户也多,当家大娘子一声吩咐,各处庄子作坊马上就动起来了。

  马球场上挤满了人。

  一开始杜十娘说干脆也带三百人,李逸说太多了。

  “二百。”

  “还是太多。”

  “一百。”

  “别,府兵打仗自备钱粮没错,我这当副总管也用不着还带这么多部曲啊。”带那么多人,朝廷也顶多解决粮食,这死了伤了,最后还得李逸抚恤呢。

  而且他也不觉得那么多没上过战场的奴隶、农夫、工人,上了战场有多大作用。

  夫妻俩在那讨价还价的,

  最后十娘勉强同意李逸只带三十六人。

  于是乎,大马球场上,几百号壮汉,开始竞争三十六个名额。

  那考核场面十分壮观,比点选府兵还热闹。

  考核第一项,身高,得至少六尺,也就是一米八以上,然后是负重,要背三百斤米能走五十步远,接着是奔跑,

  一点不比选府兵条件低,

  “只要能够选中为阿郎的部曲家兵,随征并州,每月给一石粮,出征在外,每月再补一石粮,”

  “出发前,还会给一石粮安顿家小。”

  这条件一宣布,一众壮汉们更激动了。

  “若有伤亡,李府会有抚恤”

  “我们阿郎对身边人从不吝啬,我们李家向来是有功必赏!”

  这话大家都认同,

  尤其是今天马球场上还站着一行李家出来的军官,

  李存孝四羌人,曾是李逸的羌奴,在羌兵叛乱时跟着平乱击贼,事后得封禁军旅帅,而上次跟着阿郎平司竹园贼,又得勋升职,已经成为禁军校尉。

  今天身着绿色圆领官袍,手按横刀往那一站,别提多威风。

  还有刘黑子罗大富罗五等十名罗家堡出来的,现在穿着戎服站在那也很神气,跟着阿郎征谷州战司竹园,人人三等勋在身,个个都有了九品散职。

  甚至赵永安,御宿乡团练的教头,原禁军小卒,跟着阿郎,教阿郎射箭、打弹弓,搭上了阿郎,于是几次随征,现在也已经成了旅帅。

  一个个壮汉,

  初夏时节,脱了衣服赤膊比试。

  翘关扛鼎,

  一个比一个的猛。

  翘关,就是只抓着又粗又长又重的城门栓的一头,把他举起来。

  这可是极要力气的,当然也还需要一些技巧。

  最终,经过几轮考核,

  三十六名壮汉脱颖而出,

  全是十里挑一的猛汉,个个都是超过一米八,甚至好几个得有两米多,

  拳头上能跑马,胳膊上能立人,

  好几个家伙,能够背五石米走三十步。

  这些牛人,大多数都是李家奴隶,有陇右羌奴,也有汉中獠奴,甚至有昆仑奴。

  还特意选了几个突厥奴。

  毕竟这次北上,要跟突厥人打交道,身边带几个突厥奴,到时也有帮助。倒也不担心这几个突厥人到时投敌啥的,毕竟他们在李家也都是有了妻子儿女的,

  这些突厥人属于在中原都好几代了的。

  其它被刷下来的壮汉们,一个个叹气连连,可恨不能护卫阿郎,远征河东。

  十娘依然大气的很。

  当众宣布。

  选上的这三十六人,每人赐衣一套,再按先前说的,先发一月粮,一石月粮,加一石出征补贴,再加一石安家粮,总共三石,直接送到他们家中。

  没选上的,也不让他们白来。

  今天中午就在马球场吃饭,炖羊肉汤加,每人还给两升粮带回去。

  众人欢呼,直叹没白来。

  李逸看着这一马球场的人,居然都是李家的奴隶、部曲、佃户,这还是已经挑选过的年轻壮汉,其它不符合条件的还有众多呢。

  李家真的也已经成了豪门了。

首节上一节29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