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8节

  刘平哥慌忙割了辫发,再次伏地叩首,口称谢过将军。

  刘淮不再管他,先是指着那群妇孺对王世隆说道:“这些妇孺,其中有被金贼强抢的女子,你须安排个妥当人,询问清楚。”

  王世隆脸色凝重,点头应下。

  许多女子都是从王家庄庄户家中抢的,有些甚至已经生儿育女,如何安置她们,也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也绝对不小的问题。

  “至于那些女真俘虏,既然敢举起兵刃反抗,自然当予以惩戒。虽然临阵已经杀伤众多,但军威是军威,刑威是刑威,不可混为一谈。”

  刘淮口中吐出充满肃杀的冰冷审判:“当进行十一抽杀!”

  说着,早有宋军拿着做好的签上前,让俘虏的女真人十人一组抽签,抽到短签的女真人直接被当场枭首,根本不顾对方的求饶与反抗。

  杀的人并不多,被杀也不是惩罚。

  真正的惩罚是抽签所带来的无比巨大的恐惧,那种利剑被一根头发丝悬在头顶的感觉,那种命悬一线如临深渊的感觉才是最大的惩罚。

  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当他们想要再次与宋军作战时,他们都会想到这种感觉。

  魏胜在树下阴影处默默的看着,却是一言不发。

第90章 外王内圣行教化

  魏胜眉头紧蹙的回到了营帐。

  他谁也没找,只是枯坐在帅位上,低头沉思。

  陆游一摞文书走进帅帐,看着魏胜这般表情,还以为有什么紧急军情,连忙上前询问。

  魏胜将所见一五一十的讲出,临了说了一句:“老夫倒也不是说大郎所作所为有何错处,只是觉得大郎这样玩弄人心,是否有些失于诡谲了?”

  陆游瞬间明白了魏胜的所思所想。

  作为父亲,哪有不希望自家儿子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的?

  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魏胜希望刘淮是光明正大的统军元帅,而不是成熟的政治家。

  可陆游同时也知道,当今天下局势,北方有强敌即将南下攻宋,南方还有一群主和派掣肘,仅仅是光明正大是收拾不了局面的。

  “元帅此言大谬,在我看来,这是仁孝节义俱全之举。”陆游将文书放在案几上,捻须笑道。

  魏胜以为陆游在安慰自己,摇头苦笑:“杀俘也算吗?”

  陆游脸色变得严肃:“元帅,一共不到二百俘虏,大郎即便十一抽杀也不过杀了十几人,连死于乱战中的零头都算不上,大郎算不上暴虐。”

  “而若不是大郎去处置此事,按照其余诸将的做法,女真人必然是要被杀光的。大郎只杀了十几人就救下余者性命,这就是大仁。”

  “大郎匆匆处置,也是将可能的骂名或者诸将的怨恨揽在自己身上。元帅且想想,若是大郎将此事推给你,你会如何做呢?若处置轻了,张小乙、石七朗、李秀这等与金人有血海深仇之人难免心怀怨怼;若处置重了,元帅心中怕也难以痛快吧。这就是大孝。”

  “定下十一抽杀法度,让后来人可以遵守,而不是一味宽恕或严惩,使上下同心,安定四方,也就是大节。”

  “赏罚能让诸将服膺,团结一心,力北伐,这就是大义。”

  “大郎做的事情,仁孝节义俱全,元帅有何必忧虑呢?”

  魏胜静静听完,眉头已经舒展,对陆游笑道:“陆先生,还是你们读书人讲话好听,如此多的大道理老夫却是说不出来的。”

  说着,魏胜还是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如果这事成了惯例,那些剩余的金人俘虏该如何安置。”

  北伐刚刚起步,发愁这个是不是有点太早了,也过于自信了?

  陆游却依旧严肃:“想必刘大郎已经有了腹案。”

  说话间,刘淮在帐外唱名,并迅速入帐。

  魏胜也没有废话,直接询问起刘淮这个问题。

  刘淮一听就知道自家义父的思路再次钻进了牛角尖。

  在魏胜的想法中,忠义军是纯粹的军队,所以当忠义军无法吸纳女真人进入军队的时候,他对这些女真人的处置方式也就变成了杀与放两种。

  然而在刘淮看来,忠义军应该是军政团体,需要有军队,需要有田地,需要有市集,需要有渡口,需要有矿山。忠义军中走出的文武,也要到成为地方长官。

  简单来说,魏胜与刘淮的不同是,魏胜可以当海州知州,但是仅仅是权知海州事,大宋如果注意到了这边,派来一个新任海州知州,魏胜会当即放弃这个位置。

  但刘淮会让空降的海州知州哪凉快哪呆着去。没有刘淮下令,别说政令出不了府衙,人都别想出来!

  一支军队处置女真俘虏可能会有些麻烦,但如果由军政团体来处置,那可就太简单了。

  刘淮想了一下,对魏胜与陆游说道:“海州有大量的盐场,咱们攻下海州后,已有二百盐工加入了忠义军,他们敢打敢拼,吃苦耐劳同时又听指挥,属于优质兵源,之后咱们忠义军肯定还会从盐工中招募军兵。但是海州盐场却不能停工,这是海州的最大进项之一。”

  忠义军与金国作战,想做生意自然非常困难。然而海州的盐还可以往大宋卖。

  照理说,海州虽然沿海,但大宋楚州、扬州也沿海,水文地理都差不多,产盐量应该不相伯仲才对。

  但得益于大宋官府干啥啥不成的传统,盐政被搞得一塌糊涂,以金国民不聊生的现状,吃的盐竟然比大宋的官盐便宜许多。

  大宋当然会禁止私盐,但这利润太高了,以至于屡禁不止。

  只能说大宋的发挥依旧稳定了。

  “现在石七朗他们正在组织公审,之后还活下来的,就让他们去盐场做工,进行劳动改造。”刘淮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让他们留长发,说汉话,改汉名,写汉字,结束劳动改造后再去开垦荒地,修水利,安定下来。两代之后就都是汉人了,谁还记得祖上是女真人?”

  魏胜若有所思的点头。

  而陆游则是激动的站了起来,来回踱步。

  原因无他,刘淮的这番安排实在是太符合儒家经典了。

  这是什么?

  这是教化蛮夷啊!

  这是外王内圣啊!

  这是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同等级的大事!

  “刘大郎大才,请受我一拜。”陆游情不自禁拱手行礼:“自古有教化蛮夷之说,往日只知道要做,却不知如何做,劳动改造此举,犹如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

  刘淮觉得脸上发酸。

  这算啥,捉异族来作苦力奴隶这破事,中国从商朝就开始干了。

  无非就是累死拉倒,没有后续编户齐民的过程。

  这么一想,时代倒是有了些许进步。

  刘淮慌忙向前,扶助陆游的胳膊:“此事还得需要陆先生多多劳心。”

  刘淮出这主意的目的并不是单单为了给俘虏一个去处,而是让忠义军逐渐掌握北伐下来州府的方方面面。

  就比如盐场,这么多俘虏聚在一起,魏胜必然会派军队过去看管,也必然会派人掌管盐场的生产,那么这些人就会在过程中从中获利,获得认同,甚至落地生根。

  他们只会认将这一切给他们的魏胜。

  将来哪怕大宋派来新的知州,只要破坏他们的安生日子,他们就会想办法反抗。

  只一些盐场还不明显,如果各县各乡各行各业都如此呢?

  须知,海州所有人汇聚起来就是海州本身。

  如果大宋知州来到这里,哪方的利益都不动会如何?

  那样最好,安安生生当一个傀儡,刘淮自然也不会为难他。

  又不缺这点粮食!

  但这话不能对魏胜与陆游说,刘淮只能暗中行动,潜移默化的进行改变。

  因为魏胜他们这些大宋忠臣不知道的是,如果真的让大宋掌握忠义军的北伐成果,南宋小朝廷是真的敢把这些州府打包送给金国,以求偏安一隅的!

  事实上,历史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哪怕经历过完颜亮南征,傻子都知道金国贼心不死的情况下,历史上三年后,宋除了归还北伐成果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与金。史称《隆兴和议》。

  刘淮既然穿越回此,哪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谁敢让北伐的成果再吐出去,就来试试忠义北伐军的刀把子硬不硬吧!

第91章 冠童何日同沂水

  魏胜看着刘淮,只觉得老怀大慰。

  原来只觉得这儿子争气,没想到这么争气。

  能文能武是一方面,最关键的竟然还能多谋善断,竟如同经年老吏与沙场猛将的混合体。

  “该在他身上再加加担子了。”

  魏胜如此想道,表情也随之严肃。

  “大郎,自北伐至今,你一切都做得非常好。只有一点。”

  刘淮一愣,连忙拱手:“请父亲明示。”

  “你太依仗精锐突袭了。”魏胜一针见血的说道:“你用兵就两个字,一个是快,一个是奇。但这都是精锐才能完成的。”

  “二百甲骑不能包打天下,忠义军也不是所有军队都如这二百骑精锐,大郎,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你不再统领精锐了,该如何作战呢?”

  刘淮听着,额头渐渐沁出汗水。

  正如同刘淮可以腹诽魏胜政治历史经验不足,魏胜作为当了多半辈子中级军官的老革,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批评刘淮战阵经验不足。

  “大郎你用兵方法还少了一个字,那就是‘正’,你缺乏用堂堂正正之兵正面击溃金贼的经验。”

  “为父之前给你组建前军,虽然将精骑与你,但实际上还是期望你能带出一支精锐步卒,可以充当合战的正军。”

  “所谓兵凶战危,战机稍纵即逝,我也知道究竟如何做需要你这临阵之人临机决断。但为父还是要劝你一句,如有宽余,再多想一想可好?”

  刘淮连忙起身,再次躬身行礼:“遵命!”

  魏胜欣慰的点了点头:“还有一事,老夫想着你依旧作为前军,而中军以百人队为单位,与前军作轮换,以达到练兵的目的。不指望在攻到临沂前各个都成精兵,只期望能令行禁止,见识过战阵之威。”

  刘淮彻底怔住。

  这倒不是觉得魏胜在给他找麻烦,反正要锻炼新兵,一个也是拉,两个也是带,甚至算不上担子。

  但这样一来,几乎每一名士卒都会有跟随刘淮征战的经历,几乎每一名基层军官都会有跟随刘淮立功的机会,在这个人身依附依旧普遍的时代,他们几乎都会被打上刘淮部将的标签。

  这是什么?

  这是权力的再分配!

  可以这么说,如果刘淮依旧保持着常胜,三四年后,他在军中的威望很可能超过魏胜。

  魏胜这么做已经不是大公无私了,甚至可以用托孤来形容。

  魏胜已经老了,北伐之路何等凶险,很可能有一天就会在战阵中死去。但他要在死之前培养出一名继承者。

  即便他死了,也要将北伐进行到底。

  

  就在忠义大军沿着沭河一路势如破竹向着沂州进军之时。

  沂州知州仆散达摩正立于临沂城的城头上,出神的望向西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仆散部是女真大部,人丁众多,又一直追随完颜氏,并于之通婚。从女真起家开始,灭渤海,灭辽,攻宋,仆散部一场大战都没有落下过,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政治地位。

  就比如当今的金国枢密使仆散忽土(汉名仆散师恭),就是被完颜阿骨打长子完颜宗干养于帐下,并参加了完颜亮的弑君行动,从而飞黄腾达的。

首节上一节48/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