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04节

  然而苏保衡也不是什么蠢蛋,仅仅是前两阵的失败,他就已经反应了过来,原本金军水战就要差一些,此时又被宋军占据上游,这仗根本没法打。

  在旗帜与号角的命令下,金国水军在大江分股的北端完成了转向,一溜烟的向下游而去了。

  这也就幸亏是大江,宽阔异常,否则近四百艘舰船根本不可能同时转向。

  洞庭湖水军想要追击,然而战场所在的位置是被江心洲分成两股的大江偏西的这一支,虽然相对于东侧要宽阔一些,可相对于大江来说,也要狭窄许多。

  金军五十多艘大小舰船与杨钦所部二十艘舰船混杂在一起,彻底堵塞了整个江面。

  尤其当十余艘已经成了江上火炬的舰船顺流而下之后,就连试图派遣甲士跳帮的杨钦也只能偃旗息鼓,将夺船的念想抛之脑后,直接从江心洲北侧绕了一个大弯,脱离了战斗。

  还有十余艘存活着的金军战舰见状也直接顺流而下,逃出了战场。

  洞庭湖水军获得了一场大胜,以微弱的伤亡,就击沉了金军三十余艘战舰,可以说取得了宋金再次开战以来十分亮眼的战绩。

  然而李道却是气急败坏,骂骂咧咧个不停。

  金国水军真的是深得避战保船的精髓,见势不妙的时候直接就逃了,没有一丁点犹豫。

  原本想着远道而来,双方都是仓促应战,就算不一鼓作气将金国水军彻底吃了,也应该能咬下一大块肉。

  现在才弄沉三十艘,还不够塞牙缝的。

  接下来还有没有这种好机会就真的说不准了。

  因为避战保船的关键在于,金军在陆上能站稳脚跟,水军不至于被逼出港口。此时金国马步军何止站稳脚跟,都特么打穿两淮了,宋军如何有能力将金国水军从港口逼出来?

  憋了一肚子火的李道虽然有心想要再追一追,可终究放心不下采石渡口,此时西采石已经被金军占据,江心洲也就成了前线,万万丢不得的。

  纠结了良久,就连杨钦都派遣军使来询问接下来该如何作战之时,李道终于狠狠的咽下了这口气,让麾下舰队到江心洲与东采石分散驻扎,而他则带着几名亲卫,亲自抵达了江心洲的大营。

  这名曾经的岳家军大将与刘淮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十分融洽。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剑拔弩张。

  “你们几个,都给我滚回东采石去。”李道趾高气昂的用手一划,将刘淮、辛弃疾还有刚刚赶到的李铁枪都划了进去:“这里由我洞庭湖水军驻守,万无一失,用不着你们这些废物。”

  刘淮原本还想拱手行礼,闻言鼻子差点气歪,瞬间沉下脸来:“靖难大军自有去处,轮不到什么阿猫阿狗指手画脚。”

  李道上下打量了一下刘淮:“呦呵,还挺硬气,要我说,你们淮西诸军的刀子要有你嘴皮子一半硬,胆子要有你口气三分大,也不至于被撵到江南来。

  两淮父老的粟米都他娘的喂狗了,养出你们这么一帮丧军失地的废物。现在竟然还敢在老子面前叫嚣?!信不信……”

  “老匹夫,睁大眼睛看看。”李铁枪忍耐不住,喝骂出声:“俺们是山东靖难大军,不是什么啖狗屎的淮西军!”

  李道一愣。

  刚刚刘淮是两淮口音,而这李铁枪却是地地道道的山东口音,在这三里不同音的时代十分明显,几乎一听便知。

  山东的义军来淮西采石矶参战,这种事情怎么听怎么魔幻。

  这年头信息传递效率太慢,李道又是接到军令之后急速出发的,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码事。

  可若这什么靖难大军不是淮西军,而是从山东南下,来与大宋并肩抗金的义军,那岂不是说明他们都是忠义敢战至极,自己是骂错了吗?

  李道的老脸当即就有些挂不住,虽然自知理亏,却还是强撑耿着脖子说道:“山东军又如何,这江心洲若是没有舰船能护周全吗?你们靖难大军看起来就全都是马步军,哪里有我洞庭湖水军在行?不如去江东,着机参战。”

  如果一开始他就这么说话,刘淮也自无不可。但莫名挨了一顿臭骂之后,三人都有些愤怒,而刘淮更是因为靖难大军是客军的缘故,不敢示弱,担心被小觑后被各方觊觎,最后被吃干抹净。

  别以为不可能,就算抗金英雄既是民族英雄,更是封建军头,他们也是要壮大自家实力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反过来说就是哪怕有一拳没打开,接下来可能就会有百拳砸过来了!

  “李将军还是以为我靖难大军不是好汉,是不敢与金贼死战的孬种。”刘淮冷冷说道:“难以担当重任,是也不是?”

  李道梗着脖子不说话。

  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如李道这种老将,面子几乎就是半条命了,哪怕错了也不能认。

  就在双方气氛变得火药味十足的时候,水军副统制王怀插嘴说道:“靖难大军的三位,你们也见识了我水军的手段了,大江上正面击溃贼军,无论如何也能称得上一句好汉吧。但我等却是没有见识过诸位的能耐,江心洲位置又是如此重要,我家统制有些犹疑也是理所应当。”

  王怀说话好听了许多,刘淮刚要将昨夜的战果展示一下,辛弃疾就扶剑而出:“这有何难?”

  说着,其人遥遥指向了大河西岸那面代表着金国皇帝的金吾纛:“将我载过去,在金主完颜亮面前挑战斗将,斩他几名大将后,谁敢说我山东义军不是好汉?!”

  “好!”其余人彻底呆住的同时,却是李道先反应过来,抚掌大笑:“若你能挫一挫金贼的锐气,我李道李子石认你们当个好汉又有何不可?!”

第352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刘淮是真的不想让辛弃疾犯险。

  这可是允文允武的元帅宰相之才,让他去上一线斗将,跟用金锄头锄地有什么区别?

  然而辛弃疾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他可不知道刘淮竟然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在辛弃疾自己看来,自己虽然有些诗才,却失于匠气,远不如刘淮随口吟诵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朴自然;

  有些治才却难以窥透人心,远不如刘淮高屋建瓴一针见血;

  有些军略却难以宏远克敌,远不如刘淮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面对着一个每处地方都压自己一头的同龄人,辛弃疾压力也十分巨大,依旧能自傲的无非就是一身武力罢了。

  此战伊始,辛弃疾原本以为刘淮率飞虎军南下无非就是提前堵住采石矶的口子,却没有想到不过晚到了两日,刘淮就带领编制不全的飞虎军与一群残兵败将又灭掉一个第一猛安。

  连口汤都没给自己留!

  这让辛弃疾压力更加巨大了。

  堂堂七尺男儿,眼见他人立下克定祸乱的大功,自己却只是庸庸碌碌声名不显,这特么哪成?

  “五郎,我也不是什么婆妈之人。”不是婆妈之人的刘淮在船上苦口婆心的第五次低声劝告起来:“可你身为大将,哪里能如此斗气?若是你有个闪失,我又如何向耿大头领交待?”

  辛弃疾身上已经披挂整齐,不止惯用的两把重剑都别在腰间,手中更是拎着一杆长槊,闻言笑道:“大丈夫临阵斗死,寻常事耳,大郎你不也经常身先士卒率军先登吗?”

  刘淮也只能长叹无言。

  而一旁在舵楼上的李道只是冷眼旁观二人窃窃私语,随即召来王怀:“二郎,通知各船神臂弩手,也让李琦准备好,若是这辛家小子真的失手,无论如何也要保他一命。”

  王怀点头,刚要离开复又回头抱怨说道:“大哥,你就不能管一管那张嘴,有点统军大将的模样成不成?你说有多少次祸从口出了。”

  王怀自然有理由生气。

  今日这破事完全是李道引起的,结果就是洞庭湖水军与靖难大军的将官们话赶话,谁也不能退缩而直接被架了起来。

  这要是辛弃疾真的失手受伤乃至于阵亡,两支大军可就真的要结仇怨了。

  洞庭湖水军不怕任何人,但这种仇怨简直是无妄之灾。

  此时只能是祈祷这些自称从山东乱局中杀出来的义军果真名下无虚吧。

  李道此时也有些后悔,却依旧梗着脖子说道:“老夫今年已经年过不惑,想要改就得下辈子了。况且,我都这副年纪了,你还指望我能拉下脸来,跟一群娃娃道歉不成?”

  王怀当即就无语离去了。

  李道见老兄弟这副姿态,也是愈加后悔,一时间只能长叹,复又仰头看着自家大旗,默然不语。

  刘淮瞥了李道一眼,不知道这货在摆什么造型,低声对辛弃疾说道:“我已经让管七郎他们在另一条船上做好准备,若是你坚持不住,直接趴下即可,到时候二十多支弩矢齐发,任谁都得成刺猬。”

  辛弃疾再次哭笑不得,可见到刘淮一副不管你怎么反对,这件事都这么决定了的表情,也只能无奈点头。

  眼见四艘水轮船距西采石越来越近,辛弃疾也跳上了一艘小舢板,稳稳站定之后,复又回头笑对:“大郎,你那首唱英雄真的好,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战歌,以作声势,为我杀贼相和。”

  刘淮眼睛微微上抬,越过辛弃疾后只见到这一片涛涛江水,心中一动,却是立即点头:“有的。”

  “那我就等待你的凯歌了。”辛弃疾拿着长槊,微微一拱手,就转身肃立在了舢板上,由水军统领官李琦亲自送到了西采石身前的一片小洲上。

  这个小洲大约只有二十平米,与江流缓和处的其余小洲一样,都是由江沙淤积而成,在夏日丰水之时自然会沉入江中,不妨碍通航。而在冬日,江水枯竭之时,就会露出江面,被冷风吹上几日后自然会成为落脚之处。

  辛弃疾踏上了这座小洲,先是看了看身后一字排开的四艘水轮船,随后将长槊插在地面上,提气大喊:“我乃汉将辛弃疾,尔等金贼若有胆,可来共决死!”

  声音嘹亮,传向四方。

  为了让二百余步外的金军也听到挑战,四艘水轮船上也同时高呼起来。

  “身是汉将辛弃疾,金贼可来共决死!”

  

  数刻钟之前。

  已经成了一座巨大军营的西采石最东端临江处,金军的土山望楼已经初步建成。

  这可不是阿里刮所建的那种普通望楼,而是金军在原本一处高地上垒土为山,然后将土夯实后所建造而成的平台。

  平台有六米高,顶端平台有百余平米,足以让完颜亮及他的文武官员立于其上,临江观战。

  高台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旗帜,而烈烈旌旗下数十军官文臣簇拥着的,正是金国当今的皇帝完颜亮了。

  眼见舰队从下游浩荡而来,金军上下也是极为振奋,一时间叫好喝彩声不绝于耳。

  只有完颜亮居中而坐,望着江面不发一言。

  待到金军舰船损失惨重,落荒而逃后,所有文武又是一时错愕,不知该说些什么。

  完颜亮依然面沉如水,坐在座位上,用马鞭一下一下抽打着他的裙甲,发出啪啪的声音。

  “陛下,苏保衡丧师辱国,臣请斩之以正军纪军法。”还是完颜元宜昂首出列,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且观之……”完颜亮淡淡说了一句,扫了一眼完颜元宜,就挥手让其归列。

  完颜元宜一句不成之后,直接躬身回到臣子行列,随后不发一言。

  数十文武官员一起陪着自家皇帝吹着冰冷江风。

  完颜元宜其实并不是想杀苏保衡,而是想保。他出此言的原因正是他对完颜亮太了解了,若是完颜亮想杀苏保衡,那谁都拦不住。可若是有人说要杀苏保衡,完颜亮心中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苏保衡又为国得罪人了。如此一来,对于苏保衡连重责都不会有。

  至于完颜元宜为何要保苏保衡,只是因为两人虽然之前是政敌的关系,但他在写信提醒苏保衡小心山东义军之后,关系已经极大的缓和了,以后说不得还能当政治盟友。

  而且接下来威慑宋军也是需要水军出力的,完颜元宜也是真的害怕完颜亮脑袋一热,直接将苏保衡剁了,那接下来就不用再打了。

  两刻之后,一身尘土苏保衡报名入营,来到了土台之畔,唱名之后解下武器,随后被卫士引上高台。

  “一年未见,陛下风采依旧!”苏保衡大礼参拜后,第一句话却是一句家常。

  “苏卿却是衰老了许多。”完颜亮喟然一叹,亲自扶起了跪倒在地,一身重甲的苏保衡。

  “一路赶来,苏卿辛苦了,船队可安置好了?”完颜亮问道。

  “在下游乌江县驻扎。”苏保衡回应道:“有副都统压阵,自然无忧。”

  原本只有五千神锋军随大军赴采石,然而苏保衡在第二日就火速整饬出了剩下的兵马,只留下武成军来留守真州,堵住下游的李宝、张荣后,就孤注一掷的全军进发,追上了完颜郑家。

  随驾出征的金国中枢官员听闻消息后纷纷暗叹。

  要不人家苏保衡受宠呢,你看看这能力,看看这觉悟,看看这为国分忧的决心。

  “郑家那小子可算有些长进了。”完颜亮含笑问道:“此次出战,可有所得?”

  说着,完颜亮坐回座位,而苏保衡则是躬身侍立在一边。

  “老臣无能,丧师辱国,自请重惩!”苏保衡低头请罪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完颜亮先是缓缓吟诵了杜牧的一首诗,随后坦然以对:“北人行马,南人驭舟,咱们确实技不如人。败就是败了,知耻后再打回来就是了,不至如此。”

  “若是哪位将军打一次败仗,俺就得斩一颗人头,咱大金朝堂早就被清扫一空了。”

  说着,完颜亮却是仿佛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当众笑了起来。

  高台上的文武却是不敢笑,完颜亮笑完之后,敛颜问道:“这次损兵折将,不知苏卿可有所得?可寻得一二破敌之法?”

  “莫要避讳,俺们这些人陆上攻城拔寨自然无往不利,可在水中苏卿自然是俺们所有人的夫子。若想要渡江,还需要苏卿多多出力……”

首节上一节204/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