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80节

  说着,魏胜抚摸着红色大旗说道:“而且,那面包裹你的旗帜上有个‘刘’字,是咱们的汉家儿郎。虽然之后我也多方探寻,试图寻找是哪个刘姓将领以身殉国,但那时候实在是太混乱了,宋金虽无大战,但小战却是不断的。天下平静之后,淮河两岸民生凋敝,更是找都没处找了。”

  刘淮恍然:“也就是这个原因,才让我姓刘?”

  魏胜点头:“正是,也因为是从淮河而来,所以就给你取了一个‘淮’字。”

  刘淮终于彻底明白自己的身世,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魏胜收他当义子,却不给他改姓魏。

  别说在这个时代了,就算再后世,遇到发生几率十分巧合的事情,也会让人不自觉的开始迷信。

  魏胜继续说道:“我一直在想,老天爷如此眷顾大郎,以涛涛淮河相送,难道是因为大郎终究会做出一番大事业?到了今日,我才晓得,我家大郎的确有大气运,大智略,来日成就不可限量。

  也许这是因为苍天老爷看到汉家遭祸,心中不忍,才有天上星君下界,佐我汉家以成大业吧。”

  说到这里,魏胜看着刘淮,满眼都是靖康时代豪杰留下的影子,想着这几十年来的风起云涌,不由得有些痴了。

  刘淮则是彻底释然。

  魏胜的言语虽然充斥着迷信色彩,但其中有一句还是没有说错的。

  老天让他穿越过来,绝对不是为了让刘淮坐视汉人势衰,天下分裂,北地百姓在铁蹄之下十不存一的。

  而是让刘淮能够平定天下,克定祸乱的!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哪里能袖手旁观风云起落呢?

  想到这里,刘淮忍住了胸中激荡的意气,捧着靖难大旗说道:“父亲,既然这都是天意,那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此次必然会取得大功!”

  魏胜点头,从案几上端起酒盏:“今日就祝大郎,阿昌马到成功!”

  魏胜的儿女们同样端起酒盏,随之一饮而尽。

  第二日,靖难大旗高高飘扬,已经接到通知的诸将带着麾下兵马纷纷登上舰船。

  今日北风稍急,只要升起船帆,不用踏桨,就能借着风力飞速南下。

  宋国水军先行出发,随后的是三千东平军,最后的则是三千靖难军与两千天平军所混编的主力大军。

  刘淮站在旗舰的舵楼上,遥遥眺望着远去的海岸线,心中依旧翻腾不停。

  到了此时,他所率的山东义军,竟然已经成了左右天下大势的重要组成,无论成败,都会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不让人心生激荡?

  于此同时,魏胜站在军营的望楼上,同样远远眺望着‘靖难’大旗隐于波涛之中,终于忍耐不住,眼中一酸,流下两行泪来。

  “大郎,阿昌,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声音轻微,很快就被淹没到了风声之中。

  宋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山东义军正式出征,南下参战。

  (第一卷:山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完)

  抱歉,今天工作上有些事情,而且得梳理一下大纲,只有一章了。

卷末感言

  卷末感言

  首先向诸位读者表示感谢,感谢大家能看到这里,感谢大家能一直支持我。

  没有诸位的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的今天。

  十分感谢诸位的订阅、打赏、评论、月票与推荐票。

  其实在设计这本书的时候,我所设计的所有人都不是智极近妖之人,包括历史上的英雄,他们有智慧、有决心、敢赌命,却不可能预知未来。

  所以,书中的所有人,都在根据形势来随机应变。

  而所有人都在随机应变时,就会出现蝴蝶效应。

  其实书中的第一个蝴蝶效应,就是主角死而复生,并且将涟水守将张玉杀死,促使了北伐的提前。

  如果晚一个月,那么张荣就会被宋国朝廷征召,成为淮东副总管。

  在历史上,没有张荣的参与,魏胜的北伐第一阶段进行的十分艰难。

  派遣董成去攻打临沂,却被王夫人大败。

  攻下了海州全境,只是将战线推到赣榆一线,就遭遇了金国地方部队的迎头痛击,不得已,退守海州城。

  而在本书中,因为有张荣沿着赣榆、日照这一线北伐,所以魏胜也得以全军齐出,攻打临沂。

  也因为刘淮提前跟天平军搭上了线,所以耿京决心南下。

  这才攻下了临沂,截断了沂水。

  这就是蝴蝶效应。

  而设计辽东剧情的时候,是因为看史书战绩,纥石烈志宁军事能力是真的强,强到当时整个辽东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够他打的程度。

  但因为完颜亮在政治上的大失败,使他根本没有办法施展军事能力,就被完颜雍逼降了,只要有人给他在政治上撑腰,完颜谋衍这些人真的不够纥石烈志宁打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设计剧情,容我卖个关子。

  这剧情甚至不会在第二卷起作用,而是在为第三卷埋伏笔。

  再说就剧透了。

  金国史诗性加强,宋国为什么能挺下去,还是那句借书中许多人之口说的话:

  汉家还是有豪杰的。

  宋国的昏招大部分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那种。

  历史上淮西打成那副德行,锅最大的就是王权,许多统制官一级的宋军也在死命抗金,但宋国的体制就决定了同级之间有互相监视防备的责任,王权不到前线,这些统制官之间根本不可能选出个首领来统一指挥。

  再比如金军能在完颜亮死掉之后安然撤退,我很有理由怀疑是赵构到了建康的缘故。

  还有的就是,设计剧情,终究还是要依靠史实作为依据的。

  就比如,在真正历史上,李宝十月一号就到海州了,在有内应,金国水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到十月底才找到机会突袭陈家岛的。

  有的读者希望李宝十月二日抵达日照,十月五日就猛冲到即将拔营出发而且内应一空的金国水军驻地,我……我都不知道该说啥好。

  第一卷到这里就结束了,山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是第一卷的主题。

  在第二卷,山东的战事将不会是主要视角,战场就要移到两淮。

  宋国的豪杰与孬种们也要开始粉墨登场了,他们也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志气、勇武乃至于软弱、畏惧。

  最美好的,最丑陋的,最高尚的,最卑劣的……最复杂的,永远都是人,而所有人都会在这场时代大潮之中接受大浪淘沙般的洗礼。

  敬请期待第二卷:《风云际会采石矶》

  再次感谢大家看我写的故事,也请大家相信我能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故事。

  谢谢

第316章 万里乘云去复来

  十一月三日,扬州皂角林。

  在一片树林之后,宋军统制官贾和仲觉得额头上有些痒,伸手摸了一把,发现汗水竟然已经布满了额头。

  “横死贼!”贾和仲暗自骂了自己一句。

  这已经是冬日了,竟然还没有接战,就冒出满头大汗来,岂不是说明他贾和仲心底没根,贪生畏死吗?

  然而,在贾和仲抬起头,左右环顾麾下数百弓弩手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是面露惊慌,却是瞬间就将心放回了肚子里。

  不是俺老贾懦弱,而是形势太差了。

  淮西那边已经彻底完蛋了,听说长江边的和州都已经被金军拿下。

  淮西诸军要么死了,要么逃了,要么降了。

  凡是还活着的,基本上都已经被撵到了大江以南。

  若不是完颜亮窥到了全歼淮东大军刘所部的机会,说不得此时已经从采石矶搭建浮桥,杀进了江南了。

  当然,如果是宋国朝廷,可能会庆幸完颜亮的决断,江南腹地没有被金军肆虐的危险,算是判了个缓刑。

  但作为撤退中的淮东大军一员,贾和仲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如果再不撤到江边,那么淮东大军是真有可能被金军打出钳形攻势,一波包了饺子的。

  作为饺子馅,贾和仲觉得这就很操蛋了。

  撤退自然也不是一窝蜂的向后逃,也是得层层阻击,甚至要层层反击的。

  贾和仲就这样,率领本部弓弩手,与另一名统制官吴超一起,在这片金军争夺瓜洲渡必然会经过的一片林子设伏。

  贾和仲望向横穿林子的官道,复又望向了官道西侧。

  彼处吴超的五百弓弩手已经准备就位,想必此时那厮也跟他一样,口中无唾,额头生汗吧。

  想到此处,贾和仲自我暗示了一番,运用了一套精神胜利法,感觉心情好多了。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英雄好汉?

  大多数人还不都是会害怕,会哭泣,会悲观的普通人?

  然而贾和仲将目光看到已经当道列阵的一百零四名宋军甲士,以及在阵列最前方,叼着根草茎拄着麻扎刀顾盼生雄的员琦时,他的心情又开始烦闷起来。

  因为这厮真的是一个英雄好汉。

  虽然员琦只是个小小的统领官,但他敢只带着本部直面金国主力骑兵的行为却时时刻刻在提醒贾和仲,自己就是个畏战的孬种。

  贾和仲甚至有些阴暗的在想,既然员琦敢在这里充英雄,那就让他死在这里就好了,自己只需要支援速度稍稍慢一些,员琦这一百甲士,难道还能打退千军万马不成?

  然而所有的想法,都随着隆隆马蹄声的逼近而烟消云散了。

  金军的游骑已经出现在了官道上,有些骑兵折返回报,而有些游骑则是汇聚起来,在官道上来回驰骋骚扰员琦的甲士队列。

  “呸!”员琦吐出草茎,狞笑一声,随即松开扎在地上的麻扎刀,从腰间摘下硬弓,刷刷刷三箭射出,三名金军轻骑当即落马。

  “举盾!迎敌!”甲士阵型之中,有军官高声下令。

  刀盾与长枪配合向前,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却月阵,在甲士缝隙,三十余名重甲弓手不停放箭。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宋军的精锐,精挑细选的悍卒,弓硬箭准,金军游骑根本占不到便宜,不多时就扔下了十余具尸首仓惶退去了。

  然而宋军上下,无论是谁都没有放松,因为隆隆马蹄声已经愈发响亮,各种鼓声与角声齐鸣在一起,最起码有千余骑已经杀奔而来。

  在下一刻,代表行军万户的总管大旗已经出现在了宋军的视野中。

  一面上书‘武安’,一面上书‘武锐’。

  稍小的两面旗帜上,则是写着将主的姓氏。

  分别是‘高’与‘韩’。

  “高景山、韩棠。”贾和仲身侧,有军官小声惊呼出声:“竟然是两条大鱼。”

  贾和仲拍了一下那名军官的脑袋,随即小声嘀咕:“来吧,就看是这网能网死鱼,还是这鱼能挣破网了。”

  金军正军渐渐出现在了官道尽头,骑兵如林却没有第一时间冲阵。

  在两个行军万户的指挥下,数百甲骑下了战马,列阵而前,竟是一点也不托大,想要用步战来解决当道列阵的宋军。

首节上一节180/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