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54节

  说着,徐宗偃不顾其余伴当的反应,挥起一刀砍在那金人的脖子上。

  力气使歪了,而且也使小了,使得这一刀并没有斩首,只是砍断了半个脖子。

  那名金人颈血如注,喷涌而出,在地上抽搐片刻,弄得周遭几人衣服下摆狼藉之后,方才死去。

  徐宗偃脸色发青,咬着牙说道:“走!”

  他还要去镇守楚州,反击金军,在这里耽搁不得。

  此时此刻,徐宗偃认为,他即便不是史书中的主角,也应该占据一个先锋的位置。

  然而几十年后,当史家整理这个时代的史料之时,却惊讶发现,在这场宋金大战中,宋国的第一次反击并不是吴、吴拱、成闵等名臣大将;也不是蓝师稷、徐宗偃等地方守臣;甚至也不是刘淮魏胜等注定要登上另一本史书的北伐军将。

  而是在涟水左近的一个不知名的人物。

  在淮河北岸的一个小渡口中,曾经协助魏胜三百北伐军渡过淮河的消瘦老者抬头望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俺的名字是啥来着?

  说来好笑。

  即便是魏胜,也只是唤这消瘦老者叫刘大管而已。

  就算他的儿子孙子,也只知道老者的这个名字。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

  大管是对管事之人的统称,哪有人会给孩子起这个大名呢?

  刘大管想了想,终于有些丧气。

  他今年多少岁,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这也不奇怪,记不起年岁与名字在这年头不算少见,从小破家灭门的人基本都这样。

  而根据自丰亨豫大的靖康年间一直延续到此时的大乱来看,破家灭门的人自然也不少。

  此时刘大管只依稀记得家里是江南人士,至于家门是破于方腊作乱,还是破于更早的花石纲,他就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那时候他的年纪还小,浑浑噩噩的跟着家中大人逃难,没有饿死也算是邀天之幸,后来家中失散,他又被卖到淮北作奴,再后来靖康之变,天下大乱,其人复又加入了韩世忠的军队,又在军中认识了魏胜等人。

  哦……魏大刀,也不知道他的这场北伐如何了?

  唉,韩王都没干成的事情,他能做成吗?

  思绪发散许久,刘大管突然想起他回想原本名字的原因了。

  因为这小小的渡口太安静了。

  为了躲避兵灾,村里人都已经撤到淮河以南了,跑得远的甚至都到了大江以南。穷苦人家,锅碗瓢盆都珍贵,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养的几只鸡犬也都带走了。

  想到这里,刘大管复又有些失落,最起码应该把那只狸奴留下的。

  反正两个儿子都不待见这狸奴,还不如留着给他最后做个伴。

  叹了一口气后,刘大管将一副由木片编织成的木甲穿戴好,复又拿起一根削尖的木矛,站起身来,推开了院子的木门。

  如同闷雷般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刘大管侧耳倾听,心中莫名欣喜,终于有点声响了。

  随后,他在门上挂了锁,披着木甲,拄着长枪,缓缓来到村口。

  远方的雷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集,很快,就有一线黑色从地平线上涌出。

  身着银色铠甲,黑色罩袍的金军甲骑簇拥着一面徒单大旗,速度虽慢,却如同高山崩塌般势不可挡压了过来。

  见到这么多骑兵,刘大管第一时间有些畏缩,最后复又站稳身形,拄着木矛,将胸膛挺得更加挺拔。

  此时在大军前方引路的游骑已经看到了老者,他们不觉得这是什么威胁,反而指着老者身上怪异的装束嬉笑出声。

  不多时,数百金军甲骑裂开,那名姓徒单的金国将领似乎也要看看这副奇景。

  “这就是贼酋了。”

  刘大管默默对自己说了一句,随后在数百金军甲骑的注视下,扛着长矛,迈开了第一步。

  随后是第二步。

  秋日微凉的风打在脸上,使得刘大管感到一丝惊奇,他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竟然有了些力量,真的如同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那时,刘大管刚刚加入韩世忠的队伍,经历了一次次逃窜之后,终于在黄天荡鼓起余勇,围攻金军。

  当时有人还要逃,不想战,韩世忠跟他们说:若是都逃了,这天下还有咱们汉人的立锥之地吗?

  也许正是这句话,让当时的刘大管抑制住了恐惧,拼死作战的吧。

  而前几日,他也将这句话说给了想要强行将自己带走的两个儿子:若是都逃了,天下还有咱们汉人的立锥之地吗?

  迎着秋日的阳光,刘大管觉得脚步越来越轻松,跑得越来越快,仿佛此刻不是在向金军冲锋,而是在时光长河中转回到年少时那般。

  老年的平淡,中年的奋战,青年的茫然,少年的恐惧都一一略过,恍然间,他跑到了记忆最开始的地方。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刘大管的父亲在书桌后,一边看着他的习作,一边摇头叹气。

  “阿大,你如何连自己的名字‘刘昭睿’三个字都写不对呢?”

  我……我终于想起自己的名字了。

  刘大管此时几乎欢呼雀跃的想要笑出声来。

  下一刻,这名曾经追随韩世忠的老卒就在奔跑中高举木矛,大吼出声。

  “神武左军刘昭睿在此,金贼可来共决死!”

  甲骑奔涌而过,如同碾碎了一片尘埃。

  “九月十五,兵至涟水,遇一颠翁拦路呼战,戮之。”

  《南征笔记》徒单贞

  历史老人只是在涟水畔稍稍停滞,微微侧眼,随即就驾着长车继续前行,将所有人的欲望、祈祷、生命、呐喊卷在其中,搅成了一团碎片,铺撒在这片天地间。

  在这一日,自西川至襄樊,从山东到两淮,战火蔓延开来,宋金两国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和平之后,正式开始交战了。

第275章 若要刺军先刺心

  九月十七日,张荣站在信阳镇的城头上,有些狐疑的看着面前之人,复又眺望远方军营,良久之后方才说道:“他娘的,金贼怎么也成了这副德行?”

  站在他面前的,就是武成军统领官靳文彦了。

  其人却没有被张荣好大名声吓到,闻言直接冷笑出声:“武成军虽然只是这副德行,却也打得东平军固守一地,也不知道到底是谁丢脸。”

  张荣听罢,倒也不恼,只是含笑不语。

  见张荣这副表情,靳文彦倒是先破防了。

  作为当事人,这件事想想也是觉得很离谱。

  因为金国水军是依靠突袭,当先击溃了东平军的四千兵马,随后以两万五千之众,堂堂正正攻打张荣剩下的八千兵马,竟然将仗打成了这个样子。

  到现在,东平军看起来依旧稳如泰山,水军却已经快要从内里崩塌了。

  真尼玛离谱。

  想到这里,靳文彦也觉得有些无趣,拱了拱手说道:“张太尉,俺来这里,不是要跟你作口舌之争的。俺是来跟你说,今早水军都统苏保衡也已经来到俺们武成军中,亲自来劝说诸将。

  俺家太尉说了,无论张太尉想要做什么,都要抓紧。苏保衡威望甚大,给他几日空闲,让他从容收拢军心,说不得俺们武成军就要继续与贵军作战了。”

  张荣听罢之后,哈哈一笑:“你这番话却让俺觉得,似乎是你家太尉催促俺速速出兵,踏进你们水军布置的陷阱。”

  靳文彦一愣,随即无奈摇头:“张太尉说笑了。”

  “说笑个甚。”张荣却是敛容:“你晓得苏老狗是来跟你家太尉说什么的吗?”

  靳文彦再次摇头:“俺只是个统领官,不能参加军议,俺家太尉见苏都统来了,就立马将俺派了出来,所以太尉也没甚言语。”

  张荣说道:“那俺来告诉你,苏老狗是来说什么的。他会来告诉你们,忠义军已经攻破了武兴军,俘斩数千,缴获军资马匹无数。现在蒙恬镇国那厮只能带着三千残兵,退守沂水县。

  小兄弟,你说这个消息如何?”

  靳文彦并不是什么粗苯军汉,能被呼延南仙派来作奸细的,总归是个精细人。

  也因此,他在脑中画出了周围的山川地理后,当即就有些慌乱。

  这要是忠义军携大胜之威,去切断金国水军的后路,甚至直接突袭金国水军驻地,将身处陈家岛的舰船一把火烧了,该如何是好?

  这不是不可能,神锋、威震、武成三军皆是海军陆战队性质的步卒,三军骑兵加起来也就一千骑。

  如此数量的骑兵,是不可能遮蔽整个战场的,说不定此时此刻,就有一支忠义军骑兵部队沿着山间的道路,疾速杀向陈家岛了。

  真是他娘的见鬼了,这些义军的骑兵规模竟然比金国正军的还要大,这到哪里说理去?

  靳文彦随即想到,各个将军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侧翼已经露出来了,难道还要继续攻打东平军吗?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分兵,以奚人、渤海人、契丹人为主的威震军全都回去,一万大军在陈家岛驻守,足以稳如泰山。

  再分出几千兵马再把守后路,剩下一万几千人一拥而上,把东平军送去极乐世界往生。

  但这个办法现在却是已经成了泡影。

  有一万武成军在这之间作不稳定因素,再怎么分兵,都没法分开。

  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撤军了。

  但撤军也有撤军的麻烦。

  八千东平军在身后,总得有断后之人吧?

  不会又是武成军干这种差事吧?!

  另外,未能尽全功而返,就意味着将领承认无法灭掉敌军,这本来就是很伤士气的事情,若是再被突袭一阵,受些伤亡,那士气就要不成了。

  一时间,千头万绪齐齐涌来,使得靳文彦的脑袋有些胀痛。

  张荣见对方已经将事情想明白,也不再废话:“说实话,当俺第一次听到魏大刀正面击败一路金贼正军的时候,俺也错愕异常,想不到忠义军竟然如此精锐……”

  说到这里,张荣笑着摇头:“可既然魏大刀胜了,那这山东局势就不在尔等手中了。

  实话与你说,俺与魏大刀已经约定好了,半月之内,忠义军绝对不会来这信阳镇下,由俺在此消磨尔等锐气,最后等你们都成疲兵,再一举围杀之!”

  狗屁实话。

  靳文彦没有被张荣糊弄住,暗自腹诽。

  谁他娘的知道忠义军究竟是要攻往哪里?人家也是独自成军,凭什么听你张荣的指派?

  “快些回去吧,将这要命的消息告诉你家太尉。”张荣表情不耐的挥了挥手:“下次来之前,带些有诚意条件来,什么叫与大宋作个交通?如今天下,你还想割据不成?就凭一万兵马?疯了吧。”

  说着,不顾靳文彦脸色犹如猪肝,摇头下了城头。

  而城下武成军的大帐中,坐在主位的苏保衡也刚刚将武兴军的军情说完:“……你们都是宿将,应该知道,武兴军此时已经彻底无能为,忠义贼随时可能出现在我军侧翼。”

  武成军诸将不敢去完颜郑家那里,同样,神锋、威震两军将领也不敢来武成军军中,生怕撕破脸后一个都逃不出来,所以此时只是苏保衡在武成军这里主持军议,帐中也只有武成军诸将。

  听罢此言后,以徐文、呼延南仙为首的武成军诸将俱是无言。

  到了此时还能说什么呢?

  武成军副统制官都莫名其妙的死了,整个万人队都是人心惶惶,心有戚戚,再加上有呼延南仙这种人在其间串联,武成军此时更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

  就算知道武兴军完蛋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徐文沉默半晌,拱手问道:“不知尚书要俺们武成军如何?”

首节上一节154/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