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崇彦拱手,带着几名甲骑拨马而去。
在刘淮的目送下,管崇彦来到一箭之地外,大声喊了几声。
不到片刻,复又有军官模样的金军从阵中走出,大声说了几句什么。
管崇彦耐心听完,直接遥遥指着对方骂了几句,随后转身回来。
“禀统制郎君。”管崇彦大声说道:“贼军说可以降,但有三个条件……”
刘淮挥手制止了对方:“好了,莫要说了。跟我在这土城约三事呢?蒙恬镇国这厮读话本读傻了吗?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关云长吗就敢提条件。”
陆游摇头失笑。
“管七郎,莫要再去了。”刘淮对管崇彦说道,脸上复又浮起一抹冷笑:“有些人是劝不过来的,既然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给他们看南墙!让他们撞死在上面!”
一刻钟之后,三百余神臂弩手列阵向前,向着聚集在武兴大旗之下的金军开始了攒射,只一轮,就对这些猬集在一起,甲胄盾牌都不全的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金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武兴大旗的指引之下发动了决死冲锋。
已经列阵等待的长斧甲士果断迎上,正面将金军全部斩杀。
“什么?这厮不是蒙恬镇国?”王世隆揪起一名俘虏,指着地上尸首,有些气急败坏的问道。
那俘虏也是被今日杀戮吓破胆了,闻言慌忙摇头说道:“不……不是,是第五猛安的蒲察光。”
“呸!”王世隆狠狠啐了一口,一摊手对石七朗说道:“真他娘的白忙活。”
石七朗叹了口气,一时间只觉全身酸软,疲惫从四肢百骸涌了上来,使得此人站立都艰难,干脆直接坐在了地上:“也不算白忙活吧。好歹是个行军猛安呢,以往也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今日总算被俺们斩了……竟然被俺们斩了。”
“是啊。”王世隆也觉得倦意上涌,却是直接坐在了一具金军尸首上,抱着长斧长叹:“终于胜了,咱们击败了一路正军呢。”
“击败了一路正军……”石七朗喃喃说着,却是突兀落泪,声音也变得的有些走形:“俺们击败了一路金贼正军……”
王世隆拍了拍石七朗的肩膀,想要安慰对方,却发现自己也想要落泪。
山东近十年来,不堪金国盘剥起事者不止凡几,近两年除了裹挟数个州县的东海起义与开山赵起义,其他大大小小的民乱起事数都数不清。
然而这些起事在面对金国正军的镇压时,无一不是彻底失败。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山东汉儿渐渐沮丧,渐渐心冷。有的人当起了顺民,有的人与金国同流合污,甚至成为了女真人的走狗。
所有人都太需要这场大胜了。
王世隆盼望这场大胜有多久他也数不清了,此时夙愿得偿,竟然一时间连军令都说不出来了,只是扶住额头,微微抽泣了。
这场战斗,忠义军的确是取巧了,武兴军也的确是犯了大错误,可依旧是一场正面酣畅大胜。
随着最后一股成建制的金军被消灭,欢呼声渐渐从四面八方响起。
“胜了!”
“胜了!”
“俺们胜了!”
夕阳余晖笼罩沂水,血色般的光芒铺撒在了水面上,大河落日,旌旗猎猎,端是一片好景色。
山水之间,尽是欢呼胜利的山东汉儿。
刘淮指挥着还有力气的兵马去追杀敌军,将骑兵一波波收拢,并且复又陆续派遣出去。
他转头一看,见陆游依旧抱着那面大盾,听着铺天盖地的欢呼声,望着如同血染的沂水,泪流不止。
陆游见刘淮将投来目光,不由得有些羞赧的擦了擦眼泪。
刘淮自然也不会让这名帅大叔尴尬当场,立即笑着询问:“陆先生是天下知名的诗词大家,如此盛景,可有诗词?”
陆游笑了笑,从激动的心情中恢复过来:“老夫哪里能被称为诗词大家?只不过有些许薄名罢了。不怕大郎笑话,老夫惯于寻章摘句,却没有立马而就的本事。大郎,你是无师自通之人,难道见如此大胜,没有一二佳句吗?”
刘淮知晓这是陆游在客套,却立即狠狠的心动了。
穿越一遭,不抄点诗像话吗?
而且本时代最伟大的两位词人都在这片战场上,当着面抄他们的诗词,想想就刺激。
就在刘淮低头盘算要抄那首词的时候,一阵歌声从西面沂水畔传来。
一开始只是缥缈,但歌曲似乎朗朗上口,唱过三遍之后竟然引得无数人纷纷来和,终于响彻整片战场。
正是:“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倾耳听,
倾耳听。
晴天响雷作金鼓,
大江扬波作和声。
……”
“郎君,是天平军唱的。”管崇彦跟着声调哼唱两句,站在马上望了几眼后,对刘淮笑着说道。
到了这个时候,这首歌其实已经与刘淮所唱的有所区别。不止曲调有些变化,就连歌词之间也时常加上一两句‘那个’,有点类似渔歌号子中用作发力的节奏。
但这首歌底子实在是太好了,旋律易学,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易懂却又回味无穷,就算听过一遍之人都可以随之哼唱,听过三遍之人都可以齐声高歌。
不知为何,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零碎金军,在听到这歌声之后,竟然瞬间丧失了斗志,不是被束手就擒,就是被斩杀当场。
陆游侧耳倾听片刻,复又呆愣片刻后方才说道:“大郎,不用再写诗了,有这首歌,足以慰藉战死士卒,足以震慑金军贼胆,也足以为这场大战作注脚了。”
刘淮笑了笑,复又有些气急败坏之态。
好个辛弃疾,我还没来得及剽窃你的诗词,你倒先偷到我头上来了!
第262章 世事如浪不曾绝
就在忠义军取得大胜的时候,距战场近三百里东北方的陈家岛,金国水军驻地处,有一场军议正在召开。
首座之人是个中年文士,他手捧书卷,正在一盏油灯下细细翻看,不时皱起眉头或者眯起眼睛,似乎正在思考什么。
此人正是金国当朝工部尚书,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
文武诸将鱼贯而入,见到这副场景却是纷纷放慢了脚步,甚至有两名披甲的大将伸手摁住了甲胄,生怕发出声音影响。
这几人在为首大将的指引下,先是纷纷向坐在首位的苏保衡见礼,复又分列两侧,坐在案几之后。
苏保衡放下书卷,并拿起毛笔在其上标注数下,方才说道:“既然都来了,就不要浪费时间了,郑家,你来说说如今情况。”
“遵令!”
左首第一位的披甲大汉闻言站起,先是向着苏保衡拱手,随即又是团团拱手,可谓将礼数做到了最周全。
此人正是金国水军的二号人物,益都府尹,浙东道水军副统制,宗室大将完颜郑家。
这里多说一句,能体现完颜郑家位高权重的并不是水军副都统的官职,而是益都府尹。
金国共有三个招讨司,三个统军司,皆是金国得以控制天下的战略支点,其中山东统军司就设立在益都府。由此,足以见益都府尹之贵。
如果这么说还不明显的话,上一个益都府尹的名字唤作完颜奔睹。
这厮可是被完颜阿骨打许诺前程的‘金牌郎君’!当今的齐国公!
而如此位高权重之人在此作态,其余人也是见怪不怪,纷纷回礼。
“最近收到军情,是两天前发出来的。”完颜郑家扶着刀大声说道:“武兴军忍不住,已经跟忠义贼打起来了,蒙恬镇国那厮,说是有极大把握获胜,能在九月十日之前夺回临沂。哼,俺看着却未必!”
“哈哈。”右首第一人大笑出声:“确实,非是俺们小瞧蒙恬镇国,但此时勇力有余,智谋不足,跟着大军当矛头战场厮杀也就罢了。镇压盗匪起事,还是要剿抚并用,与地方配合。这种小米粒上雕牡丹的功夫,这厮绝对干不了!”
说话之人须发花白,满脸沟壑,却是满面红光,声音洪亮,不似年纪已老,身形竟然比年岁要小许多的完颜郑家还大。
此人正是武成军总管、州防御使、行都水监徐文徐彦武。
且说,徐文的一生堪称传奇,属于当不了主角,却是在各场大戏中都有出场的重要人物。
他是在靖康年间,京东两路……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两路所崛起的豪杰人物,其人为密州人士,初为密州板桥左十将。后为御营忠锐第八将,驻于明州。
在绍兴三年,徐文以战船六十艘降于伪齐,官至海道总管。齐废,为金南京步军都虞候、权马步军都指挥使。
而他曾经的直属上级则更加有名,正是伪齐大将李成。
也就是经常被岳飞暴打的那个李成。
说来也惨,李成也算得上个英雄豪杰,甚至击败过韩世忠,却说死也打不过岳飞。
作为岳家军初期的经验包,李成所部不止为岳家军提供了许多战马,更是为岳飞提供了许多精兵悍将。徐文作为李成的亲信部下,自然也挨了好多次打。
但挨了这么多次打,徐文依旧还活着,也足以说明此人水平不一般了。
当然,这都是过去时了,当从靖康崛起的豪杰渐渐凋零之后,类似徐文这种活得比较长之人也挑起了大梁,成为了天下顶尖的那批人物。
而徐文自然有理由嘲笑蒙恬镇国的理由。
我打得是什么人啊,是岳飞,是韩世忠。你能跟这些人打吗?你打不了。
现在不跟水军配合,你武兴军能九月十日之前攻下临沂吗?九月十日攻不下,拖到九月二十日,再拖到十月一日。接下来没得拖了。
怎么着,你们武兴军还想作第一个备战下一次南征的大军吗?
“徐老将军,且稍待。”苏保衡皱眉制止了徐文接下来的废话:“郑家,你继续说。”
不顾徐文有些讪讪,完颜郑家复又一拱手:“徐老将军的担忧是对的,蒙恬镇国首先犯的大错就是没有探明敌情……俺甚至觉得,就这短短几日,他甚至连忠义军的兵马数量都不能探查清楚,如此仓促作战是可能吃大亏的。”
苏保衡点头,复又叹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陛下一直就是遇事风风火火,蒙恬镇国也只能跟着火火风风。所有事情都赶在了一起,就如同此次南征一般,太着急了。”
大帐中鸦雀无声。
这些话苏保衡敢说,他们都不敢听。
这已经不是苏尚书在公开的场合中抱怨完颜亮了,甚至不止一个人向完颜亮打过小报告,但尽皆石沉大海。
三两回之后,这些人哪里还不知道完颜亮与苏保衡属于君臣相得,想要离间都离间不了的关系?
而完颜亮之所以对苏保衡如此优容,让他以汉臣的身份掌管一路大军,其中自然有制衡女真贵族的原因,却也是因为苏保衡此人,虽然犯颜直谏,就事论事,但如果完颜亮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哪怕千难万难,苏保衡也能不打折扣的完成。
相比于阳奉阴违的臣子,苏保衡这种人才是完颜亮最喜欢的。
“咳咳。”完颜郑家咳嗦两声,假装无事发生般将事情揭过,继续说道:“如果蒙恬镇国能得胜,一切便好,可若是他败了,山东的局势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须知道,咱们水军也不可能一直在山东镇守,早晚要配合陛下南征的,到时候山东会是什么局面,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一个天公地道的大实话。
面对山东空虚的状况,金国朝廷自然是有些预案的。
大略的实行方法就是,金国大军南征时,继续从辽东故地将猛安谋克户南迁,继续将女真人安置在山东。
在朝中大员们看来,中原乱成这样,还是自己人太少的原因。比如山东东路,来个一万户的女真国族分散安置,哪里还有汉人造反的份?
但在山东厮混许久的水军诸将却觉得朝中诸公有些一厢情愿了。
且不论这一万户女真人愿不愿意来山东,会不会在半路上就逃回去。就说哪怕这一万户一户抽一丁,抽个万人队出来,人生地不熟的,难道真的能平定山东局势。
完颜郑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从历史上来看,这一万户究竟能不能稳定山东形势不好说,他们是真的不想抛家舍业。
在真实历史上,这支主要由曷苏馆路女真人组成的大军,刚刚抵达泰安就不干了,直接扭头回辽东拥立完颜雍,为其在登基初期扫平不臣起了重大作用。
就连纥石烈志宁都在他们手下吃败仗。
想要依靠这伙子从辽东来的女真人维持山东局势,完颜郑家只能说衮衮诸公真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