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甲骑,这也是前军甲骑营倾巢而出的人数了。
“李火儿,魏昌!你二人作留守,看住大营。”
副统制李火儿拱手应诺,魏昌刚要说什么,却又被刘淮瞪了一眼,慌忙低头,口称遵命。
如果说甲骑营是因为伤亡而减员,那么魏昌所刷领的神臂弩手就是因为器械大量损坏而无法出战了。
倚城而战,弓弩为先,这几日作战中,神臂弩手射出了大量的箭矢,虽说箭矢可以回收,但神臂弩的寿命也大大下降,不少神臂弩的弓身已经开裂,弓弦也不够了。
根据宋国的传统,神臂弩手往往还背着一杆麻扎刀,弩矢射完之后,还可以拔刀作战,客串一把校刀手。
可神臂弩手毕竟是技术兵种,刘淮也舍不得将其派进战场绞肉。
这次前来支援的中军带着大量备用神臂弩,只要辎重队能安全抵达,这支神臂弩手就能继续上战场作战。
前军的统领官们各自回军,在金军越过已经被尸体与杂物填平的第一道壕沟后,前军营寨中,鼓声与角声大作,两道营寨大门洞开,长枪如林,五百甲士列队而出,就在金军的面前缓缓列成了横阵。
“放矛!”有军官大声命令道。
“杀!”
“杀!”
“杀!”
喊杀声中,第一排与第二排的长矛放平,直指向前。
签军当即就有崩溃的趋势。
但在武兴军督战队的威逼之下,近千签军还是拿着简陋的兵器,呼喊着谁也听不懂的口号,哭嚎着冲了上来。
在枪阵之后的刘淮脸上露出一丝不忍,但还是下令:“推!”
兵凶战危,谁也没有办法。
“推!”罗慎言大声下令,身侧战鼓声猛然一变,号角声同时响起。
“进!”各个都头举起了小旗,向前一指,长矛阵如同一面墙一般向前推去。
蜂拥而来的签军既没有盔甲,也没有重型长兵,根本无法荡开长枪。前排人想要止步,却又被后面之人推着向前,直接撞在了长枪上。
在被刺倒数十人之后,前军彻底大乱,四散而逃。
就在这个时候,签军之后突然升起几面旗帜,隐藏在其中的武兴军迅速集结起来,以四散奔逃的签军为掩护,从两翼向着枪阵夹去。
有一名武兴军蒲里衍异常悍勇,干脆带着十几人绕过枪阵,直扑前军大营依旧洞开的大门,试图将其夺下,以立大功。
应该说这十几人得手了,但也只得手了一瞬而已。
他们几乎毫无阻拦的进入了大营,还没来得及欣喜,就发现了为什么没有军士把守大门了。
张白鱼所率的三百甲骑整装待发,正在狞笑着看着冲进来的金军。
片刻之后,逃得最快,已经快摸到营门的金军被战马撞飞了出去,口中鲜血还没有喷涌而出,就被后续甲骑轮番踩踏。
张白鱼匆匆扫了一眼战场形势,一勒马缰,直接带着甲骑去了战场西侧。
彼处正有百余金军刚刚迂回到枪阵左翼,还没有站稳阵型,就被张白鱼率甲骑践踏,在枪阵与沂水间狼狈逃窜。
绕到右翼的金军同样没讨得好,八百轻卒从东门跑着小步而出,其中三百人直接在庞如归的带领下,向着金军冲杀而来。
这四百金军如同上赶着自投罗网一般,陷入了被夹击的位置。
至此,一千多金军全部溃散,向后撤去。
就当刘淮犹豫着是不是见好就收的时候,突然有一人从营中驱马奔驰而来。
刘淮仔细看去,却正是忠义大军右军副统制李秀,其人手中还拿着一包物什,马上还挂着两颗人头。
刘淮也不意外,直接在马上大声说道:“绕后的金贼如何?”
李秀气喘吁吁的说道:“两千金贼,一战而没。”
刘淮心中一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我军还有多少人可以即刻参战?”
李秀感叹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当即回应:“中军来了两千步卒,三百甲骑。右军来了一千八百步卒,二百甲骑。何家庄的民夫也有一千多可用,何三爷说可以当作轻卒参战。
正军刚刚只有甲骑参战,伤亡不重,只是有些疲累。天平军有三百多甲骑长途奔后参战,已经疲惫不堪;何三爷那里的轻卒也大战了一场,只能作为后备兵马。”
说罢,仿佛有些紧张,李秀吞了吞口水说道:“今日大战还有个极大利处,魏公说他有些心动,但具体该不该打,还是由统制郎君来决定。”
不得不说,刘淮的确是狠狠的心动了。
第240章 仓促大战自此始
收拢了溃散的签军与整军后,回特弥勒看了看日头,发现已经大约是午时,瞬间就有了些许退意。
这几日都是一个样子,金军派遣签军进攻,忠义军隔着营寨稍挫其锐气后,就会派遣兵马出营寨扫荡驱逐,并且与少部武兴军正军交战。
当武兴军派遣大部前来试图咬住出击的忠义军时,忠义军就会立马一溜烟的溜回营寨内,做出一副先凭借地利跟你耗下去的姿态。
在忠义军水寨与山寨没有拔除的情况下,武兴军根本不敢来倾尽全力,正面攻打人数不明的忠义军大寨。
这要是顿挫于营寨之下,随后被水寨与山寨的忠义军分割包围,不就变成了一场大败了吗?
除非忠义军有大股兵马出动,去吃围攻山寨的第四猛安,造成大寨事实上的空虚,否则蒙恬镇国绝对不会将胜负压在赌桌上。
就在回特弥勒想要率军撤离的时候,卓陀安快马赶到,指着忠义军营寨说道:“弥勒,情况有些不太对!”
回特弥勒转过头来,有些不耐的看向了忠义军营寨大门,眼睛瞬间睁得老大。
只见刚刚作战的忠义军并没有后撤回营,相反的是,还不断有军士从营寨中涌出,甚至有几段木栏已经被推倒,壕沟也已经填平,以供军兵迅速往来。
不到片刻,就有千余众从营寨中走出,并且结阵。
回特弥勒强忍着激动的心情,拉过来一名心腹谋克说道:“速速通知都统,忠义贼出营了。是战是退,请都统速下决断!”
说罢,回特弥勒与卓陀安对视一眼,同时开始组织起兵马,准备好应对战局。
看起来忠义军按捺不住要主动决战了!
当消息传到蒙恬镇国身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万万没有想到,忠义军竟然放弃了如此棘手的营寨,要与武兴军野战了。
这莫非是天助我也?
蒙恬镇国狂喜过后,复又有些犹豫。
忠义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武兴军着急是因为金国皇帝的催促。
忠义军着哪门子急?
难道他们真是宋国人?
被赵构催促了?
或者粮食不够了?
至于是不是温敦浑玉被逮住了,这个念头只在蒙恬镇国脑袋里晃了一圈,就被清扫出去了。
这可是两个精锐猛安,两千马匹充足的正军,打不过撒丫子跑总还是没有问题的,温敦浑玉得昏了多大的头,才会被步卒包了饺子?
想到这里,蒙恬镇国不由得又是一阵恼怒。
时间太短了,以至于他连忠义军到底是什么来头都没有搞清楚,更别说忠义军的军事架构与战力高低了。
张决明也真是废物,让他捉两个忠义军的军官怎么就这么难?
思绪只是飘飞了一瞬,蒙恬镇国定下心神,仔细思考起对策来,并且迅速下定了决心。
无论如何都要打一打,好不容易等到忠义军从那个王八壳中走出来,哪能就这么放过不打呢?
若是再犹豫,忠义军再缩回去了,岂不是还得啃这营寨。
至于有没有什么埋伏,有没有什么计谋在等着武兴军。蒙恬镇国的思路很简单,多放斥候游骑,掌握两翼安全后,直接正面打过去就成。
只要从正面将忠义军压垮,那什么埋伏,什么计谋都是雕虫小技,在堂皇大势面前毫无用处。
这天下事,终究还是得用刀把子来说话的。
想到这里,蒙恬镇国脸色一正,对着时刻准备出击的两个行军猛安,十几个行军谋克说道:“完颜宏济,你率第三猛安,去前军督战,与回特弥勒、卓陀安三个猛安齐头并进。”
“诺!”
“传令给张决明,第四猛安不惜一切,给俺猛攻山寨。如果再给俺耍什么小心思,按亲手剁了这汉家奴!”
“蒲察光,俺亲自带着第一猛安与你的第五猛安列阵,今日正面压上,攻破贼人!”
“喏!”
帐中诸将齐齐应诺。
少顷,近三千步骑从大营中鱼贯而出,蜂拥向南,并与前阵的两个猛安汇聚在一起,骑兵分布两翼,步卒居中列阵,摆成了金国标志性的拐子马大阵。
蒙恬镇国在大军正中,驱马来到一个缓坡上,居高临下观察起军势来。
“人太少了啊……”
把阿秃儿似乎没有听清楚自家将主的感叹,连忙上前询问:“太尉说什么?”
蒙恬镇国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对着心腹摇了摇头:“没什么,俺只是说咱们的人马,似乎有些少。”
把阿秃儿闻言,还以为有人吃空饷,连忙仔细探查自家阵势,同时心中盘算起来。
第一猛安减员一半,自不必多说。
第二猛安与第七猛安从莒县绕后,不在此地。
第九、第十两个猛安留守沂水县,一时间无法赶来参战。
第四猛安在东侧那片丘陵地带与山寨死磕。
此时在大道上列阵的,只有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猛安,再加上第一猛安残部,与蒙恬镇国的亲卫,勉勉强强五千人马。
人数没有错误。
把阿秃儿知晓了自家都统所指,当即劝慰:“太尉,这地形万人大军排不开,五千人已是足够。”
蒙恬镇国脸上浮起一丝黯然,在心腹面前没有掩饰:“俺没有说其他,只是说武兴军在刚一出征时何其威武雄壮,现在阿章身死,阿玉和小东身居险地,俺更是亲自下令斩了许多得力儿郎,如今大功将成,想着一路辛苦,俺又如何不神伤?”
把阿秃儿似乎见惯了自家将主莫名起的文艺范,闻言也不诧异,只是继续劝道:“太尉,当兵吃粮,兵凶战危,哪里能不死人呢,所幸如今忠义贼乍得小胜就昏了头,竟然敢前来出战,大事将成。”
蒙恬镇国点头,望着已经列阵整齐的大军复又出神。
此时的拐子马大阵已经展开,东侧丘陵到西侧沂水这将近四里宽的官道上被遮蔽的严严实实,武兴军三个猛安打头阵,如同泰山压顶般向前推去。
蒙恬镇国望着这一幕,却是突兀又有了些怒气,对着军使说道:“张决明那厮是干什么吃的?为何还不全力出战,你再去催促,跟他说明白,但凡有一支兵马从山里冲出,袭击我军侧翼,俺绝对饶不了他!”
军使一拱手,口称得令,迅速拍马离去。
把阿秃儿有心想劝两句,勿要如此逼迫汉儿军,但转念一想,这也是正经军令,便也就作罢了。
说白了,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的,大军出征,哪能因为怕死人而不去征战呢?只不过此时轮到了第四猛安而已,有什么可叫屈的?
第241章 一枚铜印震心魄
“……故此,今日机会难得,故令王世隆、石七朗部忍耐辛苦,出兵击破当面金贼,与大军夹击。如果不可,也要牵制住山中金贼,勿要让他们去正面战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