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13节

  完成一整套完整PUA的刘淮抓紧补了两个时辰的觉,然后就率领二百甲骑沿着官道一路向北,抵达了沂水县。

  然后他就发现,昨日他那句‘我不救百姓,谁来救’实在是过于托大了。

  哪里的老百姓都不是傻子,哪里会因为没有天降救星就安安生生的等死?

  所谓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想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沂水县的父老早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

  昨日那么多骑兵一齐从沂水县城冲出去,所有人都不是瞎子,怎么会看不见?

  且不管这些精锐骑兵是去干什么去了……当然,都披挂整齐了,还能干什么去?当然是去打仗去了……也不说这些金军甲骑究竟能不能打赢,就说这些骑兵出去了,是不是就有机会逃出沂水县了?

  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人说,金军骑兵只是路过沂水县,只是待了片刻,他们走了之后,沂水县自然就会天下太平了!

  不用搬家,不用逃难,就能把日子糊弄过去。

  事实上,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已经刻到骨子里去了,几乎成了本能,人离乡贱,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能在老家,还是待在老家好。

  说句难听的,哪怕是讨饭,在老家好歹能混个脸熟,讨到的饭也能更多些不是吗?

  但是,八月二十八日,当金军一去不回之后,还是有大量的官府中人来征收粮食、封锁路口后,原本已经有些放松的沂水县百姓迅速紧绷起来。

  而与此同时,前几日就从县衙传出来一个流言也是愈演愈烈,流言说金军数万大军从北面南下,屯驻沂水县,这几日横征暴敛征民夫全都是为了那些金军作准备的。

  但还是远远不够,县衙现在还算是比较松的,因为他们的人手也不够,等到金军来了,必然会将全县所有百姓都贬作奴仆民夫。

  这流言有鼻子有眼的,而原本因为没见金军抵达沂水县而不相信这流言的人,也因为昨日看到一场声势浩大的骑兵出征而信了七八分,结合今日场景,几乎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如果没有带头闹事的,沂水县百姓还是会在绝望中迎来最终结局。

  但是在三天两头就有人活不下去起事的北地,怎么可能会没人闹事?

  根本说不清究竟是谁先杀了谁,又或者只是一场斗殴,一场喝骂而已,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沂水县都乱了起来。

  无数百姓拖着家当,扶老携幼四散而逃。

  真的是四散而逃,无论大道小道,无论东西南北,都有百姓在其上艰难行进。

  人数相对而言可以算作稀少的弓手土兵衙役根本无法阻拦这么庞大的人潮,而当几名壮着胆子去阻拦的弓手被锄头分尸之后,这些人连吆喝的胆子都没有了。

  这时候唯一能出来主持局面的,就是已经回到自家庄子的朱天寿朱三郎了。

  朱家庄的庄户半兵半民,随时可以组织起来,而且人数也足够多,足以将沂水县堵住。

  但奇怪的是,就连主动上门请托的沂水县主簿也被撵了出来,这厮连面都不见,只说自己在做天大的要事,让所有人不得烦他。

  主簿无语至极,却又没有其他办法,加上他不知晓金军与忠义军之间的大战究竟是谁胜谁败,一时间也是慌乱,只能打道回府,紧闭县城大门,任由百姓逃窜了。

  刘淮抵达沂水县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

  “张四郎,你带着一百骑,带着我的‘’字旗,四散开来,告诉百姓,沿着山路往南走五十里,就是忠义军的地盘,咱们是汉人的大军,自然会管汉人的生死,到了那里就有饭可以吃,有地可以种,有安生日子可以过!”刘淮大声对张白鱼下令:“能劝一个算一个,现在就去!”

  张白鱼慌忙拱手应诺。

  “管七郎,朱天寿一共五个庄子,与你五十骑,带着金贼的军旗依次到这五个庄子外加一个县城外耀武扬威,并且一定要大喊‘金贼已灭,谢朱三郎恩义’!”

  刘淮复又对管崇彦下令。

  这种离间计确实是比较粗浅,但闲着也是闲着,万一有用呢?

  管崇彦同样领命而去,他麾下的甲骑几乎各个皆扛着一面金军的战旗,其中有代表行军猛安的海东青大旗,还有代表行军谋克的乌鹊大旗,还有一些则是用于临阵指挥的旗帜。

  这些金军战旗保存的比较完好,忠义军也没有焚烧或者侮辱,只不过将这些战旗在旗杆子上倒挂,旗杆顶端还缠着一圈白布条,以示这是缴获而来的敌军旗帜。

  “其余人,随我来!”

  说着,刘淮带着剩余的五十甲骑,绕过已经戒备起来的沂水县城,直取北面的官道。

  他的任务最为危险,也同样最为重要。

  他要去监视武兴军,在对方抵达的时候,召集全军撤退。

  甚至如果武兴军真的如同军议中预计的那般,又有一股先锋甲骑先行抵达,那么刘淮就得凭借手上的微薄本钱,以逸待劳,先声夺人,从而为全军撤退争取时间。

  王雄矣甚至在军议中直接说了:这完全是赵子龙那种人物才能干成的事情!

  刘淮也不想如此犯险,但之前魏胜有句话说的好。

  这种事情,我不做谁去做呢?

  这天下事,舍我其谁!

  而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扛起一切责任的性格,也正是许多英豪敢于追随魏胜,进行一场成功希望渺茫的北伐的原因。

  这也是现在许多人愿意追随刘淮的原因。

  有些魏胜几十年的老兄弟都在私下讨论,别看魏胜有两个亲生儿子,但最像父亲的,最能继承魏胜衣钵的,反而是刘淮这个义子……或者说未来的女婿。

  刘淮怀着一种紧张激动的心情来做的准备,从马后炮的角度上来说,纯粹是给瞎子抛媚眼了。

  在这个上午陆续又发生了三件事,使得整个局势复又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

第206章 山东局势愈加乱

  第一件事很简单。

  东平军开赵与明椿二人都是经历过开山赵起义的悍将,也曾经在山东两路闹出巨大的声势,更是尸山血海里逃出生天的幸运儿。

  他们之前不敢全力攻打莒县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沂州情况,生怕这边打着打着,沂州金军派出兵马来解围,到时候前功尽弃不说,士气崩沮之下,全军溃散也不是不可能。

  而如今,沂州已经全部光复,左右两翼都是自己人,刘淮甚至率军北进到莒县的正西方,与他们平行立垒,可能的后顾之忧已经全部消除。

  所以开赵在那日与刘淮见了一面之后,回去就加大了攻城力度。昨日后半夜,在莒县守军已经疲惫的情况下,明椿亲自率领几十健勇攀着飞梯登城,直接打开了南城门,将大军放了进去。

  到了清晨之时,莒县平定,沂州知州完颜子晋,外加莒县知县邓兴等州县大小官员,被一并处斩,莒县被东平军光复。

  这也代表着沭河上游也被掌握在了北伐军手中,武兴军可能的两条行军路线,既沿着沂水南下与沿着沭河南下全都成了硬骨头。

  第二件事相对而言小了一些,且就发生在刘淮眼底下。

  且说,张白鱼虽然召集了一些本地口音的骑兵来作宣传,可百姓见了军兵第一反应就是四散而逃,几乎根本不给他宣讲的机会。但这种事情反而不能用强,因为一旦见了血,原本施恩就变成了结仇。

  虽然有一些见识比较多的,知晓什么叫汉人的北伐军,也知晓这些人到底是有些好意,就依言南行。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带动的人往往就是亲朋故旧,形不成巨大规模。

  所以,张白鱼折腾了小半日,嗓子都喊哑了,也大约只让大约十一之数的百姓改道向南。

  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办法的事情,百姓逃难的时候,大约会有一个既定方向,或者去投奔亲戚,或者去听说过的好地方,或者干脆上山带土匪。

  他们怎么会因为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说一两句汉人北伐军为民做主之类的话语,而彻底听从忠义军的命令呢?

  正当张白鱼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却从另一边的管崇彦身上发生了重大转折。

  事情说起来很简单。

  管崇彦带着一堆旗帜,在几个朱家庄面前耀武扬威,他原本的职责是监视并且恐吓朱天寿人,让他不敢组织庄户出庄子,至于离间只不过是捎带脚的事情。

  但人算不如天算,朱天寿毕竟只是一个人,他在同时只能坐镇一处,而其余庄子就得依靠亲信同族来管辖。

  不知道是因为有人信了管崇彦所说,还是怕了这些一日就将那些如此威武雄壮骑兵覆灭的忠义军,处在最南端的南朱庄还有沂水以东的朱水庄全都打开了庄门,直接向管崇彦投降了。

  这下子可把管七郎整不会了,他连忙让这些庄户收拾行李,赶紧沿着沂水往南走。

  面对有些犹豫的庄户,管崇彦用尽平生口才,把金军描述的如同吃人的恶鬼,将忠义军比喻成救人的活菩萨。

  沂水县即将变成忠义军与武兴军之间的战场了,你们再不走,再不躲到忠义军身后,你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什么土地房屋又不会长脚跑了,等着忠义军将金军打跑,到时候你们再回来就是了!

  说服了带头的几名大管后,庄户们收拾好行礼,直接沿着管崇彦所指的方向,向南而行了。

  而朱水庄则更加不得了,因为庄子紧挨着沂水,所以庄户普遍行的有操船的本事,甚至还有几百石的漕船,他们直接大略收拾家当后,顺着沂水南下了。

  在这些庄户的带动下,沂水县有近千百姓改变了逃难的方向,同样沿官道向南而去。

  至于这两个朱家庄中所发生的事情有没有人通知朱天寿,那就不为人所知了。

  管七郎哪里来得及去管朱天寿的心情,他见事情从他这里发生了转机,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五十骑直奔县城,在城门处恐吓起来。

  但这次不管用了。

  城中倒是喧闹了一阵的,但在管崇彦做出反应之前,就有几颗人头被从城头上扔了下来,似乎城中有什么人行凌厉手段,将城内的骚动镇压了下去。

  管崇彦毫无办法,只能去威吓其他朱家庄。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个消息。

  这个消息是刘淮亲手捉来的。

  大约巳时过半的时候,有三名轻骑从官道上飞奔而来,他们刚刚拐过一个角,就迎面见到刘淮所率的十余名甲骑后。

  这三名轻骑只是微微一愣,就勒马回头。

  但已经来不及了。

  刘淮已经发动,轻易就将这三人打落下马,其中一名领头的似乎想要将背上革囊扔进河里,胳膊刚刚仰起来就被刘淮用刀背打断。

  骑士下马,将这三人捆缚结实,然后就被分开,开始了惨烈的审讯,刘淮则是飞快翻着革囊中的文书。

  折腾了少半个时辰之后,刘淮终于确定了这三人是干什么的了。

  这三人是军使,是来给徒单章来传令的,催促他给大军扫清前路,最起码得试出来忠义军的防御底线在哪里,以便武兴军到来之时,就可以按照军情直接出击,而不是再探查一遍。

  武兴军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急?

  因为时间不够了。

  为什么时间不够?

  是因为没了武兴军坐镇,在博州起事的王友直率领麾下,直接攻进了山东重镇东平府。

  山东的基层统治几乎崩溃。

  而武兴军一路行军,根本得不到地方官府的支持,唯一想要表现一下的淄州,却因为征粮而导致了大规模民乱。

  原本由于耿京率天平军大部南下沂州而有些空虚的泰安州北部,被狠狠补充了一大波兵力。

  不管这些起义军战斗力如何,他们却实实在在的堵塞了泰安州北部的通道。

  对于武兴军来说,说句难听的,就算一人一刀的将这些人都杀光,也得浪费些时间,而完颜亮给出击破忠义军的最后期限是九月十日!

  在这种重压之下,武兴军已经决定绕过莱芜,直接来莒州。但即便是犯了兵家大忌,还是会比预定的时间晚上一两日。

  刘淮理清了状况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山东两路已经遍地开花,起义的势头简直是直接蹦过了星星之火阶段,成了燎原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竟然还在坚持南征,实在是不可思议。

  梭哈是一种智慧是吧?

  但他第二个念头,则是多了一天的时间,那许多事情就可以做个手尾了。

  最起码能撤的百姓,基本上都能撤回去了。

第207章 忠奸是非无心论

  当八月三十日,温敦浑玉带领五个谋克的骑兵,通过了沂水县最北侧的罗鼓山抵达这片小小的平原地带时,几乎瞬间就被眼前的情况惊着了。

  太荒凉了。

  虽然有农舍,有田地,有城池,但几乎一个人都没有,沿途的房屋都是空荡荡的。

  这可是中原腹地,逃民就算是跑,难道还能跑到这种程度?

首节上一节113/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