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他们的名次如今如此靠前,不也是因为如今生逢乱世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本就是他们要做的事。”
“更何况,我早已经给他们留了一条路。”
?
陈宫疑惑的看着田泽。
一旁的贾诩轻咳一声:“公台,你忘了,刚才子干公说的‘人员不作任何限制’。”
陈宫闻言,顿时瞪大了双眼:“主公您的意思是?”
田泽点了点头:“他们但凡聪明些,就不会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彼此结盟才能利益最大化。”
“这次行辩,可不仅是表面上治理村落那么简单,其中可以考量和操作的空间太多太多了,就看这些百家之人有多少能耐了。”
百家各有所长,卢植只限制了他们每一学派能够挑选五人,却没有说这五人必须是他们学派中人。
像是兵家,完全可以与其他学派结盟,挑选儒家、法家、农家等子弟协助自己参赛。
但如何说服其他学派,该分出多少利益,如何确保这些其他学派的子弟尽力协助,如何分配人员……这些方面需要考量的也非常多。
“主公,这场行辩,还真是精彩!”陈宫闻言,不禁叹服道。
“这就是一个微缩的‘天下’,他们要做的就是用尽手段去在最短的时间内壮大自己。”田泽沉声道。
第278章 百家纷争
正如田泽所想。
诸子百家之中不乏英杰,很快就察觉到了这场行辩规则中的种种漏洞,激烈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已经爆发。
排行前列的儒家、法家、道家等风头正盛,自然被排在后列的学派敌视和抵触。
因此在落后的学派彼此间大肆结盟之时,排行前列的学派此时却陷入了相对尴尬的境地。
该不该结盟,该和谁结盟。
像是儒家和法家绝对不敢结盟。
原因很简单,儒家第一,法家第二,二者结盟,法家子弟绝对会偷偷的拖儒家的后腿。
还有就是墨家,一样也遭到了极大的孤立。因为墨家的工匠之术在发展中的作用太过明显了,百家自然忌惮。
这种情况下,反而是位置不前不后的农家、杂家等颇受欢迎,毕竟论起发展,躲不掉的便是农耕,而最全面的莫过于杂家。
前五日的赶路途中,诸子百家都在相互试探,不断研究自己学派代表五人组的各种可能。
除了要考虑到利益关系、学派所长、士子能力外,还得考虑到士子间的相性和配合等问题。
百家宿老几乎是昼夜无眠的在研究。
而在赶到仓平郡后,百家之人便迅速的四散开来了解情况、打听消息。
仓平郡已经因为此次言辩被暂时封闭了起来,诸子百家除了各自作为代表的五人外,皆不可进入。
早早已经选出代表的学派迅速开始组织人员进入郡内了解各村民情,靠后的学派甚至隐隐分别形成了联盟,彼此共享信息。
剩余还未作出决断的学派也不得不迅速甄选人选,参与其中。
像是儒家、法家和道家等靠前的学派,不出意料的直接各自为战。
因为他们确实不敢相信其他的学派是否会拖后腿,只能在权衡利弊后作出这种选择,求稳。
而且他们的底蕴深厚,即便是各自为战,也自信不会输。
毕竟如儒家这般直接派出全才诸葛亮,法家、墨家等无一不精,缺少其他世家的协助也无伤大雅。
这些学派代表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进行考察。
如儒家、法家等靠前的学派,自然是在考察那些最适合发展的村落,而一些靠后的学派则是有意识的在避雷,考察那些不适合发展和看似一般但却有发展潜力的村落。
这些学派的其余子弟也没有闲着,纷纷前往仓平郡周边及与其有所联系的各地,通过种种渠道打探消息,随后对从郡中定期出来代表进行交代。
诸子百家几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将各种手段运用到了极致,令田泽等人大开眼界。
每一个百家代表身边都跟随着两名出身清白的小吏,记录着他们的作为,每日呈报总结。
“这些小吏素质还真不错。”看着一个个拿着纸笔紧紧跟在百家士子身后,即使面容稍显憔悴也寸步不离,认真学习记录的小吏,田泽赞赏道。
“这些可都是子布和公仁从我们治下精挑细选出来的英杰,不仅身家清白,而且皆是天资过人、年纪尚轻,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贾诩咂咂嘴道。
“让他们跟着,除了记录外,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用些心,从中学得两三分,这些小吏日后的前途便不可限量。”
要知道,能够作为百家代表的,哪一个不是万里挑一的英杰。除了诸葛亮这种妖孽天才外,更多的是正值壮年的学派中坚力量。
几乎代表了天下学术界中实干派的顶峰。
而这些小吏,天资不差,差的就是底蕴,但凡能够认真度过这一个月,从中学习到的经验便足以令他们实现质的蜕变。
“是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啊!”田泽感叹道。
很多时候,机遇和选择比努力要重要的多。
田泽治下的很多小吏干的都很不错,但其实晋升起来却不如一些郡县主官的刀笔吏来得快,原因便在于此。
作为官员,眼界和思维很多时候才是至关重要的,努力与勤政其实都要次之。
田泽在治下闲逛之时,见过太多,也慢慢发现了很多事情之所以存在,其背后的合理性。
从发展的角度,勤政爱民的官,未必是好官。
站在田泽这个位置上,需要的不是勤政爱民的官,而是能够带动地方发展的官。当然,若是能够兼顾二者便是再好不过了,但只可惜,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官员太少了。
“主公您就不怕这些百家之人作弊吗?若想加速村落的发展,他们可以用很多盘外招吧。”田丰说道。
所谓的发展评判标准无非是那些,而这些世家中人完全可以通过操纵外部环境的物价等隐秘手段,不动声色的影响结果。
“太过明显的手段,自然会被直接除名。但若是影响不大、难以察觉的,他们做了也就做了。”田泽淡淡道。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实力的体现。”
“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公平。卢师与我已经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剩下的就只能看他们自己的了。”
“将来走出中原,他们能依靠的也只是自己。到时我会因为他们不如儒家底蕴深厚就给他们补充吗?”
“那是不可能的。”
“弱,是原罪。”
田泽从不否认蒙承先辈遗泽的正当性。
就如世家一般,他们中的很多也都是因为先辈筚路蓝缕,为天下百姓作出了突出贡献,才成为的世家。
但是这种遗泽,需要有个度。
三代努力凭什么输给十年寒窗,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其中涉及了太多,关键在于平衡。
别人的先辈作出了突出贡献,牺牲了很多,福荫后辈难道不应该吗?
他人十年寒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拥有了过人的才华,取得成功难道不应该吗?
二者没有谁对谁错,关键在于资源分配、竞争机会的平衡。
田泽在努力保证为百家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但却并不阻止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一些相对合理的盘外招。
这种竞争,在一定规则的框架下,本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
日后他们走出中原,遇到的情况也会如此。
第279章 一村之长
“诸葛村长好!”
“诸葛村长好!”
面对着村民们亲切的问好,诸葛亮嘴角始终萦绕不断的微笑。
见惯了田泽治下的国家大事,随手就是几十万人的工程、几百万人的安置,却不曾想真正参与政务,却是先干起了村长之职。
这种感觉,不算坏,很奇妙!
蛇无头不行,各学派都很清楚这一道理,因此即使是暂管村落,依旧从五人之中提拔一人作为村长。
虽然儒家安排的人员中诸葛亮资历最浅,但是能力这种东西,不是靠着年龄能够论断的。
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或许比不上这些儒家宿老,但胜在全能。
虽然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一身气质本能的令当地村民信服无比,而且因为年龄原因,还多了份亲近。
行走于各家房舍之间,诸葛亮终于走完了最后一户人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尤其是作为村子的管理者,对村子的掌握和了解至关重要。
因此在每天的政务处理完毕之后,诸葛亮都会到各户人家坐一坐,尤其是一些较为特殊的人家。
“孔明,今日的收获如何?”
见诸葛亮返回村社,正在备课的郑玄之子郑明问道。
“最后几家贫困户也已经商量妥当了,明天跟着我们一起去上工。”诸葛亮微笑道。
亲自经手了几日底层的事务后,诸葛亮不仅没有觉得枯燥,反而感到受益颇丰。
村子里有大学问啊!
很多角度是站在全局无法察觉到的,在法与情之间进行权衡,诸多的利益纠葛、错综关系,即使是诸葛亮也不禁感叹。
解决这些懒汉,可并不容易。
“村中扶贫,关键还在于扶志啊!”郑明放下手中的书卷,不禁感慨道。
在田泽治下,基本没有饿死的人,这一条底线被田泽死死的拉紧,但却依旧有贫困的人。
在田泽治下如今盛世方兴的高速发展时期,想要暴富或许还有些难度,但只要卖力,基本还是能够得到对应的收获的。
这些村中的贫困户,多半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品性问题,志穷。
有的像是寄生虫一样缠着家里人,有的则是生性懒惰,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也能勉强自食其力,不那么严重,真正严重的已经被抓去挖矿了。
但他们的存在,对于村子而言,依旧是一块毒瘤。
“来,咱们闲言少叙,开个短会,弄完后尽早安歇,养精蓄锐方为要。毕竟,可还有着十来天呢。”诸葛亮来到屋中的方桌旁,随手摆好凳子。
五人围坐一团,各自拿出了自己的册子。
自进入村落后,他们什么都没带,只有一身白衣、一杆笔和一本手册而已,村子里的房屋、物品和粮食都不缺。
几乎算是赤条条的来,不给任何伺机作弊的机会。
“梦溪村的土地颇为肥沃,这几日正值春耕,大多数种植粮食以确保实现自给自足,少部分种植一些大豆等经济作物。”
“此外,在一些相对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我们也种植了一些高粱之类的作物,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进度还算不错,再需五日应该就能完成所有的播种。”
“村口的小溪水道这两日我组织几十个村民稍稍进行了修整,并多引了几道渠水,修建了几座简易的水车。”
“后续的规划也已做好,还可以再完善,预计还需要七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