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在他的认知中,这种事情估计只有房玄龄等大臣能够做好。
而现在,看大臣们脸上一个个震动的样子,估计太子府制定的新律法,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到底是何人,帮助太子制定的律法?
“太子府制定的新律法,确实比隋朝律法合理很多。”
房玄龄粗略阅读完手中的律册,不由得感叹道。
为何要制定新的律法?
因为唐朝建立初期,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社会秩序亟待重建,而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需要进行系统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政治局势。
同时,从陛下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加强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隋朝律法,并不适用于当今的大唐贞观年间。
他能够看出,太子李承乾拿出的这套律法,是基于隋朝律法的蓝本上,创新修订的,隋朝的《开皇律》其实曾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法律,但隋炀帝时期法律的执行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唐朝的新律法,必需吸取隋朝的教训,让所谓的法律拥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如此才能使得大唐长治久安永久维持,而这篇新的律法中,太子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
长孙无忌接过册子,阅读过后,忍不住出列道:
“陛下自继位初,主张‘以民为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宽仁性,而在陛下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太子殿下制定的新律法,很明显符合陛下的治国理念,注重减轻刑罚,删减繁琐的法律条文,以达到‘安人宁国’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昭昭大唐统一海内、天下归心、万邦臣服、诸夷称臣,可以说大唐整体都在进行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即国库收入、官员治理、百姓官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与隋朝时期完全不同,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大唐官员层次、百姓层次的需求。”
“臣阅完太子殿下制定的新法,觉得完全不需要修改,完全可以直接用来当做我大唐新的国律!”
长孙无忌忍不住有些感叹,太子府有能人啊,他自然不会认为如此合理、妥善、符合大唐目前各种阶层要求的法律,是太子李承乾独自编撰而成的,太子府,必然有一位法律大家。
目前,朝堂上的法律大家有很多,房玄龄就是其中一位,他虽然算不上大家,但也精通律法,他能够看出来这册新律法的完美。
很完美!
完全可以当做新的律法来用!
甚至,其中的百姓层次方面律法也做的很完善,比如目前唐朝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商业行为;土地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这册律法中,容纳了各个方面,几乎挑不出来毛病。
长孙无忌不由得看了太子李承乾一眼,太子府不就只有几个年轻的官员么,他们真的有这么大本事?
又是撰写史书、编排乐舞,又是制定律法的,怎么感觉太子府内的官员能力,似乎相当于陛下的整个朝堂班子了?
即使是让房玄龄等人修订律法,估计也就能达到这种地步吧?
魏征、王等大臣,阅读完后,先后出列,恭声道:
“陛下,太子新定律令,明确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标准,使法律的执行更加公正,完全可以维护了目前大唐的律法秩序;虽然说部分律法略显宽容,但关于谋反等严重犯罪行为的惩处更加明确,增强了我大唐律法的威慑力,减少了犯罪的发生,为我大唐的百姓稳定,奠定了基础。”
“臣有话说!臣于隋朝年间,曾是商贩,明确的知晓隋朝时期的律法,对于商贩、交易等任何产生‘交易’的行为,有着明显的打压,而新的法律对商业活动、土地买卖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保护了商人、农民等的利益,显得更加公平公正,臣想,若是陛下能够使用这则新的律法,那么我大唐经济的繁荣必然会永远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众多老臣先后出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所说的,全部都是好话。
太子李承乾脸色很是平静,在旁默不作声,没有任何自傲。
毕竟,这些律法是他从后世那里,陆师手中讨来的。
原本这就是贞观十一年,房玄龄等大臣们制定的律法,并且未来也确实应用在了大唐,能不完美么?
大臣们,自然挑不出任何毛病。
“太子府,有能人啊。”
唐太宗李世民看向太子李承乾,笑道,话语中的意思很明显。
这新律法,必然是一个大才,所制定出的。
不过,他现在暂且不知是谁。
考虑到,太子估计不愿意将这个人才让给他,而是想借助这个人才的能力,提升整个太子府官员的官职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并未把话挑明了说。
有才之士,在太子府,亦或者在他的朝堂上,都是一样的,都能为他的大唐带来贡献。
他,又何必急于一时,向太子索要这个人才呢?
“朕意,采用太子府制定的新律,为我大唐律法!”
“太子,你要什么赏赐?”
第101章 有功无赏!明则赏赐,暗则打压!
太子李承乾又要获得赏赐了!
魏王李泰此时虽然面色依旧平静,但这完全是他装作出来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敌人一步步变强,他怎么能高兴的起来,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心态已经炸了!
自己这个大哥,到底是获得了什么人的帮助,为何变得如此厉害了,不但处处压制他,而且无论是史书、律法、乐舞,都能制造出来,并且完美的符合父皇和各位大臣心中所想的要求。
不用想都知道。
太子李承乾绝对不会要什么金银之类的财物,他绝对会用这个机会,提升太子府的力量,让父皇提拔太子府官员的官职。
魏王李泰想的没有错。
太子李承乾心中一直记着陆煊的话,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能提升自己力量的机会。
只见他恭声道:
“儿臣为大唐制定律法,所图的并非赏赐,并且新所谓的新律,也并非是儿臣独自修订出的。”
“完全在太子府属官杜荷、李安仁、李安静等人的帮助下...”
太子李承乾说了很多,将目前他太子府的官员林列了个遍。
看似他提出这些官员,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官员的力量。
父皇心中清楚。
他自己心中清楚。
包括朝堂上所有的大臣们,心中也清楚。
但,谁也不会说什么,因为他确实立功了,而且很明显这所谓的律令,不是他这个太子有能力单独修订出来的,必然是太子府的属官共同修订。
具体是谁修订的,有哪些人参与,这个父皇和大臣们就不知道了,但还能有人专门调查这件事情么?
所以,即使众人都能看出来自己的目的和想法,也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并且父皇依旧会照样赏赐他府内的众多官员。
唐太宗李世民高坐上方,静静的看着下方的太子李承乾,良久后,他缓声道:
“太子府众属官有功,对朕的大唐有功,岂能不赏?”
“各属官,皆赏金百两,绢二百匹。”
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声音缓缓响起,这一刻,整个朝堂寂静了很多。
甚至,能隐隐听到部分大臣的呼吸声。
魏王李泰面色未动,心里此时却在狂喜。
刹那间的喜悦涌上心头!
赏金百两,绢二百匹!
这个赏赐低么?并不算低,反而很丰厚了。
但要知道,赏赐财物,通常都是臣子们做出了让皇帝高兴喜悦的事情,或者通过谏言等事情,皇帝才会赏赐。
也就是说,和政务关系不大的事情,若是有功的话,会酌情赏赐金玉布匹。
而太子府修订的新的律法,甚至父皇决定要采用这些律法,作为未来大唐的国律,当太子府修订的律法被采用成为国律的那一刻,就足以证明这律法的重要性,这是大功。
必然会提升官职!
父皇并没有提拔太子府众多属官的官职,反而只赏赐这些金玉财物布匹,其中的意图还不明显么?
打压太子!
是,没错,你太子府确实对大唐有功。
但,不能在赏赐下去了。
太子府的力量太强了,会对他魏王府如何?
魏王李泰这一刻清楚,父皇依旧还是恩宠他的,哪怕太子李承乾做的再好,父皇依旧把自己看的比李承乾更重。
或许说,也有其他的原因,父皇是想制衡太子府和魏王府的力量,但这个太子之位,本就是太子的,而他魏王本来没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
现在他争夺太子之位的,父皇对于这种情况默许,并且还依旧采用制衡的方法,甚至帮助他魏王府打压太子府。
这不就是依旧在偏袒他么?
太子李承乾此刻,微微低下头,恭声道:“谢父皇隆恩。”
他的心,彻底凉了。
没想到,父皇现在的偏袒已经不加以掩饰了,甚至就在这朝堂之上,在衮衮诸公的面前,在他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面前。
光明正大的偏袒魏王李泰!
他太子府修订律法有功,为何不提升官职,只赏赐这些没有任何用处的金银财物?
这么明显的打压太子府,父皇所谓的制衡方法,让他感到厌恶。
不试图去想办法解决儿子们的矛盾,反而利用这种所谓的制衡方法,看似有很大的效果,实际上他和魏王李泰的怨恨将会越来越深,以至于未来根本无法化解!
今日这件事情,他记住了。
他,真是有个好父亲!
朝堂上,众多大臣此刻面面相觑,大部分都微微低首,停止了互相交谈,也没有人出来说什么。
甚至,那些不怕死的谏臣,此刻也都静静的站在原位。
这件事情,陛下确实是做错了。
但他们这些谏臣,却不能这个时候出来谏言,因为这其中的水很深,若是其他事情,他们自然敢于谏言,但此事已经涉及到了夺嫡之争。
一旦牵扯到其中,到最后清算时。
谁管你是不是谏臣,忠臣?
只要和失败的那一方皇子有关系,甚至为其说过好话,都要遭到清算,并且很有可能到时候不仅仅只清算你一个人,株连三族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古以来,夺嫡之争,最为残酷!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不知道众人在想什么,在他看来自己这个赏赐其实很不错。
既没有将太子府的力量,提升到一个足以压垮魏王府的地步。
又赐予远远超过寻常功劳的钱财布匹赏赐。
太子和太子府的属官们,应该好好的感谢朕才是!
随即,唐太宗李世民就不在想此事,他随即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也就是之前长孙皇后提醒他的。
皇子到封地就任之事。
“朕意,吴王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慎为秦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