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35节

  这么一想的话,自己可比父皇孝顺多了!

  嘿嘿,他真孝顺啊!

第50章 改动府兵制

  “这些舞乐虽然早已失去流传,但亦能寻找到古籍。”

  “这段时间我就为你购买,然后等你下次来的话,就可以带走。”

  陆煊看向李承乾道。

  李承乾闻言点头,随即想了想,继续询问道:“陆师,历史上贞观十年,是否还会发生其他大事?”

  “弟子觉得,若是事先知晓这些大事,或许有些作用。”

  李承乾主动询问,让陆煊露出赞扬之色。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孺子可教也。

  贞观十年,确实发生了不少大事,除了长孙皇后因病逝世外,唐太宗决定改定府兵制。

  府兵制,是历史上兵制进程的重大体现,若不从后世来看的话,这项改定,对于初唐时期无疑是很有利的。

  除了改定府兵制外,还有几件小事,那就是吐谷浑内乱。

  想了想,陆煊道:

  “贞观九年,吐谷浑内乱,这件事情你知道吧?”

  李承乾闻言思索片刻,点头。

  那时候他还不注意朝堂大事,但对于吐谷浑内乱还是了解一些的。

  主要是道听途说。

  吐谷浑甘豆可汗,汉名为慕容顺,其曾经长期在唐朝做人质,后来慕容顺回到吐谷浑后,吐谷浑人不服他统帅,最后立汗半年,竟被部下杀死。

  甘豆可汗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继立,诺曷钵年幼,大臣争权,国内大乱。

  贞观九年十二月,父皇下诏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带兵前去声援,先派使劝解,有不奉诏的,可以见机行事。

  而直到现在,贞观十年三月了,吐谷浑那边还未传来任何消息。

  “陆师,兵部尚书侯君集奉父皇命令征讨吐谷浑,平定内乱,现在还未曾有任何消息。”李承乾将自己所知道的道出。

  “很快就有消息了。”

  陆煊看了李承乾一眼,按照历史上所记载,也就是贞观十年三月下旬,甘豆可汗慕容顺之子诺曷钵请求唐朝颁赐历法,奉唐朝年号,并派子弟入侍,唐太宗这才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陆煊知晓,李承乾现在所处的时间就是贞观十年三月下旬,长孙皇后七月逝世,距离长孙皇后逝世的时间还有三个月。

  这,只是一件小事。

  而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于初唐来说就重要许多了。

  就在诺曷钵继承吐谷浑可汗之位不久,唐朝贞观十二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认为吐谷浑新任可汗继位,使得唐朝背靠吐谷浑的中间位置,不惧吐蕃入秦,这无疑破坏了吐蕃提出的与唐朝的和亲计划,便决定大举入侵吐谷浑,兵锋自至青海湖以北。

  同时,松赞干布入侵唐朝松州,太宗慑于吐蕃的兵势,同意了吐蕃与唐朝的和亲计划,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这件事情,在后世看来是促进唐朝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在唐太宗眼里,却不是这样的。

  和亲对于昭昭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件羞辱的事情。

  唐朝是强大的帝国,与吐蕃和亲是向吐蕃低头示弱的表现。

  而从传统的等级观念出发,亦会让许多臣子觉得,唐朝公主下嫁到相对落后的吐蕃是一种“掉价”的行为。

  这对于当世的唐太宗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按照地理位置看的话,若是贞观十年侯君集平定吐谷浑内乱后,能继续领兵驻扎吐谷浑,然后经过两年的发展不断进攻吐蕃,是否能提前扼杀吐蕃的崛起势头,从而避免后来的吐蕃强大,对唐帝国带来的压力呢?

  所谓的文化交流,必须要和亲?

  按照他所查的资料记载,当时唐太宗是‘慑于吐蕃’威势,才选择与松赞干布和亲,下嫁文成公主。

  吐蕃主动挑衅大唐,甚至攻打大唐,大唐这边虽然胜了,却不敢继续打了,只能选择答应松赞干布的和亲计划。

  这唐太宗心里能舒服?

  “我的想法是,若是你能在朝会上建议,请唐太宗下令让侯君集军队驻扎吐谷浑,然后攻打吐蕃,扼杀吐蕃的崛起,以防止未来吐蕃势大。”

  “当然了,到时候你只需要提出建议即可,唐太宗若是反对的话,你也无需继续谏言,他反对才好,等到两年后吐蕃崛起,唐太宗后悔,想起你的谏言,这样的话效果将会更大。”

  陆煊让李承乾来到电脑前,鼠标点击两则资料。

  【唐朝贞观十二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认为吐谷浑破坏了吐蕃与唐朝的和亲计划,便大举入侵吐谷浑,兵锋自至青海湖以北,同时,松赞干布入侵唐朝松州,被侯君集和牛进达击败,不过,太宗慑于吐蕃的兵势,同意了吐蕃与唐朝的和亲计划,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小小吐蕃,竟能让父皇慑去其威?”

  李承乾脸色顿了顿,对于吐蕃这个国家,他还真的没有怎么在意过。

  不过这件事情,他记在心里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改定府兵制了。”

  说起府兵制,陆煊脸色无疑认真了许多。

  “我将府兵制的具体改动、改动的方式,对于大唐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带来的好处,打印下来。”

  “你回去后,要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这项举措,有着重大的意义,若是由你提出来,你的太子之位将会更加稳固。”

  改动府兵制!

  初唐时期的重大举措,而这项制度是唐太宗李世民戎马半生,总结出来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

  可以说,若是李承乾能提出来改动府兵制的方法的话。

  必然能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欢心。

  而在满朝文武眼里,李承乾这个不学无术的太子也将彻底不一样起来。

  “改动府兵制...”李承乾心中默默自语着这几个字,他对于府兵制度并不怎么了解。

  仅仅是改动而已,效果真的有那么大吗?

  不过,他相信陆师的话。

  同时,他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若是自己献上十部乐后,父皇高兴的同时,在献上府兵制新制度,父皇大喜。

  自己是否可以借助这个机会,独自见母后一面?

  这样的话,陆师给他的药,就能用上了。

第51章 你这青铜鼎,是仿造的啊!

  陆煊家中是有打印机的。

  这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制作材料留下的,现在倒是有了再次用上的机会。

  很快,一沓纸张打印出来。

  李承乾接过纸,脸色顿了顿:“陆师,这后世的纸不错啊,若是我能将这制纸的技术带到大唐去...”

  “现在用处不大,唐朝的制纸发展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陆煊想了想道,纸的制作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成熟,到了唐朝已经出现了竹纸,无论是光滑程度、硬度、内部纤维,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代纸。

  李承乾将后世的纸带到唐朝确实有用,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回去好生背诵,府兵制的改动很重要。”

  陆煊再次吩咐了一句。

  李承乾微微点头。

  这不仅仅是他能稳固储君之位的关键,也是能够接近母后的关键。

  想到这,李承乾刚刚离开,便听到砰砰的敲门声。

  “您好,天府市鉴宝中心...”

  陆煊看了李承乾一眼,“你也没怎么见过现代人吧,若是好奇的话,留在这里看看也不是不可以,问题不大的。”

  这年头,谁会相信古人能穿越到现代来?

  而且,李承乾等人的口音语言,或许是通过那神秘玉佩的原因,已经与后世无异。

  李承乾若是想留在这里看看那些鉴宝人员鉴宝,也并非是不可以的事情。

  陆煊前去开门,李承乾自然很是好奇,来到这个后世了,他就见到了两个后世人。

  一个是陆煊,一个就是身着黄袍的送餐人员了。

  嘎吱,门轻轻打开,陆煊见到大约四五个人吧,大包小包的拎着,一个个穿着专业的服装,大部分都戴着眼镜。

  “稍等...”陆煊道,让众鉴宝人员进入屋内,然后将扶苏送给自己的青铜鼎拿了出来。

  “这东西是老家传下来的,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国一位大夫用的鼎,本来我是想留着传给下一代的,但这段时间上网浏览古董的信息,才知道原来青铜器不能交易,身为良好公民,自然准备将其上交。”

  陆煊将青铜鼎放到桌案上,鉴宝人员们眼睛亮了亮。

  “应该是卿大夫所用的鼎...”

  鉴宝人员还是很靠谱的,仅仅是观察,就认出了这青铜鼎的来历。

  “春秋时期,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不同等级的大夫使用鼎的规格有所不同,按照西周的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确实是鲁国卿大夫所用的鼎。”

  确认了鼎的来历后,鉴宝人员打开包裹,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仔细探测。

  陆煊和李承乾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

  “你这cos的是唐代的太子吧?”

  “看这冠冕,应该是初唐时期。”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鉴宝人员在旁辅助其他人,然后注意到了身着太子服饰的李承乾,笑着道,很是热情。

  “我cos的是李承乾。”李承乾现在已经知道了cos是什么意思,对答如流道。

  “害!你这cos的也不像啊,两条腿站的笔直,哪里像跛脚太子李承乾?”

  这名鉴宝人员性子活跃,起身佯装一瘸一拐的,“看,这才像嘛!”

  李承乾的脸顿时黑了黑。

  鉴宝流程大约一个多小时,结束后,那两名看起来年龄稍大一些的老者,看向陆煊,露出遗憾之色,叹了口气道:

  “小伙子,你主动上交古董的行为,值得表扬,我代表天府博物馆,很感谢你的无私行为。”

  “但很可惜,这件青铜鼎是假的。”

  “据我们考证,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探查,这座青铜鼎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鼎,而大约是明清时期民间仿造出的青铜鼎。”

  “这座鼎大约距今,有着300~600年左右的历史。”

首节上一节35/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