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123节

  而经过这一段时间两方势力的对抗,这一日的朝堂,左丞相李斯终于忍不住了。

  他准备建议始皇帝,焚书!

  朝堂上,部分小事在商议完毕后,左丞相李斯出列,缓声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合该禁止黔首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左丞相李斯的这句话,看似没有任何杀意,但实际上已经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埋下伏笔。

  只要陛下认同这件事情,认为大部分黔首确实不敬朝堂,以古非今,那么他势必可以建议焚书,从而彻底的压制儒家!

  上方的始皇帝闻言,看向李斯,良久不语。

  他在思索。

  黔首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这件事情在以往出现过很多次了。

  这也是有一定渊源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蓬勃发展,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广泛传播,不同的学者们对朝堂、民间等方面有着各自的观点和主张。

  多种思想,也就是诸子百家。

  从夏朝建立,百家学说一一出现,一直延续到秦朝建立初期,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在民间仍然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

  换句话说。

  六国虽然灭了。

  但他们的思想没有灭!

  始皇帝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性霸道,不容许任何人不融入到秦国中,他虽然灭了六国,但这些忤逆的思想却没有禁止,这难道也算是秦朝同意了么?

  若是后世人,自然能明白现在的问题所在。

  简单的来说,就是肉身臣服了,灵魂没有臣服。

  因为思想没有统一。

  统一思想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思想无法统一的话,那么秦朝确确实实无法是真正的一统,因为各国虽然覆灭了,各种思想依旧存在,那么叛乱就无法停止。

  而其实想要解决掉这件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时间。

  经过时间的发展,终究会有思想会渐渐消散,比如汉朝这一点做的很好,刚开始尊黄老之术,并且在尊黄老之术的同时,并没有霸道性的打压各种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会有思想不断的消失,而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彻彻底底的站稳在这片土地上,并且汉武帝已经做到内外所以权利聚集于一身,才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彻底底的统一思想。

  由此,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王朝千百年的主流思想。

  这是个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不费力气的方法。

  可是始皇帝,愿意等么?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野史,或者是后世人的认知,都知道始皇帝是个急性格,他是不愿意等的,因此为了统一思想,那么必须用最霸道、狠厉的手段。

  一个字,杀!

  到这里,始皇帝隐隐明白了李斯的意思了。

  只见李斯的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我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与以往各国的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人习惯了旧的制度和秩序,对新的制度不理解或不认同,尤其是一些儒家学者,他们推崇古代的分封制等制度,对秦朝的新制度提出质疑。”

  “部分人以古代的制度、文化和道德标准来批评和否定秦朝的现行制度和政策;他们认为秦朝的统一和新制度破坏了传统的秩序和价值,主张恢复古代的分封制等制度,对秦朝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等新制度表示不满。”

  “例如...”

  说到这里,李斯看向了远处的淳于越。

  直到这一刻。

  淳于越才刚刚清醒过来。

  刚刚反应过来,李斯今日提出的这件事情,完全是冲着儒家来的。

  也就是冲着他来的!

  还是那句话,百家思想确实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消失很多了,现在主流的思想就是法家、儒家、墨家等等,而儒家最盛。

  黔首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当今朝政,一旦陛下认同这件事情,势必会对诸子百家进行一场清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儒家居于百家之首。

  各种思想,几乎相当于以儒家思想最盛。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陛下决定清理百家,并且统一思想的话,岂能不会对儒家开刀,并且对儒家狠狠的开刀!

  “比如,博士齐人淳于越在朝廷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李斯依旧在说。

  “民间的私学教育中,一些夫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表对秦朝朝政的批评和不满言论;这些私学教育场所成为了一些人传播反对秦朝思想的地方,对秦朝的秩序和权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百家之中,儒学最盛!”

  李斯脸上渐渐露出笑容,随即继续道:

  “臣建议,为了统一百家思想,禁止这种不敬行为,合该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简单的几句话。

  注定了血染山川。

  注定了百家消亡!

  也注定了,儒学将会遭到一个严重的打击!

  当然,法家也是诸子百家之一,但法家绝对不会被这件事情打击的太重,因为秦朝就是以法立国,诸国中秦国的律法最为严格,甚至以前有的国家都没有法律。

  也就是,杀人不犯法。

  没有法律,那我杀人犯什么法?

  哪来的法?

  再加上,秦国短短数年就统一了六国,疆域扩充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这就导致秦国的官吏数量严重不足。

  想要在秦国当官,一是识字,二要懂法。

  会这两样基本上就够了,也可以这么说吧,但凡官吏,都可以强行视为法家弟子,本来官吏就少,这种情况下哪怕始皇帝清理百家,又怎么会清理到法家人身上呢?

  所以,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彻彻底底的重创儒家,甚至让其他学说从此落寞并且消失,而整个朝堂也将成为法家之堂。

  这也是为何,法家之首李斯未来几乎能成为秦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皆没有敢出列说话的。

  因为他们知道,今日发生的事情,必然要见血。

  法家和儒家,又要开始唇枪舌剑了。

  他们知道,秦朝统一六国后,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争论;一些人主张恢复分封制,而李斯是郡县制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势力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之前,陛下举办的咸阳宫宴会上,齐人淳于越提出分封制乃祖宗古制,应效仿殷、周实行分封;这与李斯的政治主张相悖,李斯担心这种思想的传播会动摇郡县制的推行,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巩固。

  所以,他提议焚书,以消除反对郡县制的思想根源,确保秦朝的政治制度能够顺利推行。

  但事情不能看的这么简单,现在谁若是出来和李斯唱反调,完全是不想要自己的命了,李斯这种行为,最暗中就是准备打击政治异己,巩固自身权势,其作为秦朝的丞相,在朝廷中面临着各种势力的挑战;一些儒生和学者可能对他的政治地位和政策提出质疑或批评,通过焚书可以打压这些政治异己,减少对他权力的威胁,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势。

  但大臣们也知道,统一思想,确实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秦朝刚刚统一六国,各国的思想文化差异较大,百家争鸣的局面依然存在;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这给秦朝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李斯认为思想的不统一会导致人们对秦朝的统治产生怀疑和抵触,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因此,他主张焚书,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让百姓接受秦朝的统治理念和法律制度,维护秦朝的统治秩序。

  以古非今,如李斯所言,也确实存在。

  实在是这些刁民,觉得肚子里面有些墨水,就敢私自诽谤朝廷了。

  一些学者和儒生经常引用古代的经典和制度来批评秦朝的政策和统治,这让陛下和李斯感到不满;李斯认为这些人是在以古非今,煽动民众对秦朝的不满情绪,而陛下何尝不是这么认为的呢?

  通过焚书,确实可以销毁那些可能被用来反对秦朝的古代文献和思想著作,消除冗杂历史,让人们无法再依据古代的思想和制度来质疑秦朝的统治,而推行法家思想,确立文化正统,又能让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进行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力。

  同时能在文化方面,他认为法家思想应该成为秦朝的正统思想,其他的思想流派都应该被禁止或压制。

  焚书可以清除儒家、道家等其他学派的著作和思想,为法家思想的传播和推行创造条件,使秦朝的文化能够符合法家的理念和要求。

  大臣们不敢说话。

  儒生们,自然不能示弱。

  因为他们知道,李斯的手段。

  这可远远不止焚书那么简单,一旦陛下同意这件事情,并且交给李斯操办的话。

  他们的命,都要没了。

  韩非之事,犹在眼前啊。

  仅仅只是因为韩非的能力,远远比李斯强,李斯就想方设法的陷害韩非,让韩非死在狱内,更何况是他们这群一直与法家作对,一直与李斯最对的儒生了?

  淳于越立刻出列道:“陛下,左丞相之言,荒谬可笑!!”

第135章 朝廷争辩,儒家弟子唇枪舌剑!扶苏的想法

  面对法家和李斯的打压,儒家弟子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随着淳于越这位当今朝堂上的儒家代表人物出手,其他儒家弟子也纷纷出列。

  在他们的认知里。

  或者说,在他们的立场。

  李斯所说的话,荒谬可笑!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无知且愚昧!

  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历史经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宝贵财富,不能一概否定,古代的制度和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必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不能因为现在的情况不同就完全摒弃。

  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虽然在后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前期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难道就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也不能因为其后期的弊端就忽视其曾经的贡献吧?

  秦朝之前的秦国在某些时期也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制度和经验,才逐渐强大起来,所以借鉴历史经验对于秦朝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而你李斯,张口闭口就说历史无用?

  无用,如今的秦朝怎么来的?

  李斯言语中的意思,就是“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这就是一种表面的理解。

  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变化,但其中的核心价值和治理理念是有延续性的。

  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以及尊君、爱民等政治理念,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理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新”就将其抛弃。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大于一且,怎么可以轻易焚书?

  要知道,书籍就是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焚烧书籍就是切断了国家的文化根基。

  没有了文化的传承,国家就会失去思想。

  《诗》《书》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和道德规范,对于文人的思想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是思想体现,不同的学派和思想相互交流、碰撞,能够促进学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而焚书,绝对会会限制人们的思想,阻碍学术的发展,使国家陷入僵化和停滞。

首节上一节123/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