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底下人才多,就是好,毕竟任何事情,自己和陆师都无法面面俱到,从未听说过独自一人有能力做出一番丰功伟业的,哪怕出身普通的汉高祖刘邦,也是一群兄弟共同打天下啊。
现在,手底下拥有大量人才的好处,已经能体现出来了。
“地方文献会记载了一些独特的地理现象、风俗文化等信息,民间传说则可以为一些地名的由来、古迹的背景提供解释;就从这两点,模糊四位皇弟所掌管封地的各种信息。”
李承乾道。
至于其他的,倒是没有需要删改和模糊的地方了。
和原本历史上魏王府撰写《括地志》的方法一样,李承乾也让太子府的属官们借鉴前人地理著作,比如《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的优点,确定《括地志》的编写体例。
依旧按照贞观十道的行政区划来编排内容,先介绍道,再分述各州,最后详细记载各县的情况;对于每个地区,都要包括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大约还需要多久时间,可以整理好?”
李承乾看向众人,他从后世陆煊那里得来的史书,虽然是楷书版本,但却是后世的排版,不适用于唐朝,并且还有一部分资料是错误的,以及缺少的,这些都需要整理汇总。
闻言,杜荷等人纷纷看向李安仁,经过这段时间在太子府担任属官,李安仁的能力也提升了许多,他随即道:
“殿下给出的《括地志》,其中诸多资料,显得比较杂乱,除了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外,臣等还要去除一些明显错误或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内容。”
“最大的问题是,其中有很多存在疑问的资料,要进行考证和辨析,确保准确性;有一些地名已经变迁,要通过查阅多种史料进行对比,确定其不同时期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变化。”
“目前来看的话,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
李承乾沉思,半个月的时间,估计父皇心中的火气早就消了,以往发生大臣谏言,父皇震怒的情况,基本上也就是四五天的事情。
时间有些紧迫啊。
看来是赶不上了。
不过他也不能太过于心急,不能非要在父皇消气重新上朝的那一日,将《括地志》残卷上交上去,不整理汇总清楚的话,会产生一些麻烦。
比如,其中有部分太子府根本无权查阅的资料,却清楚的呈现在书中,这如何解释?
夺嫡之争,任何事情都要格外认真仔细,若是被人抓住一个小机会,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辛苦诸位了。”
良久后,李承乾看向众人道,虽说无法在下一次朝会上,上交《括地志》,但最起码可以把南平公主和王敬直的事情提一下。
想了想,李承乾也没有参与属官们关于括地志的整理汇总工作,他对于文学、史学、地理,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会添乱。
嗯...只能在旁边,用眼神默默地给杜荷等人支持和鼓励了。
太子府,忙碌了起来。
大量属官根据确定的体例和整理好的资料,开始整理《括地志》,这无疑是个很辛苦的活,不但要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可读性,还要对于每个地区的描述,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
毕竟,这是要上交给皇帝观阅的,同时很有可能未来要成为一本流传于后世的著作。
因此,各个方面都要具体详细到一定的地步。
如,介绍一座山脉时,要详细介绍其地理位置、走向、高度、主要山峰等信息;介绍一个州县时,要说明其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对比,同时他们也分出来了一部分人,将汇总整理好的内容,再次审核与修订阶段,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准确,体例是否统一,文字是否通顺。
不过他们即使在忙,也没有魏王府那边的士子们忙,他们可没有这种已经成了纲列的《括地志》残卷参考,目前魏王府内的士子们,每天都在交流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然,这是说的好听点;说的不好听一些,天天几乎都有士子吵起来,甚至破口大骂,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内容,再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很有可能就动手吵吵,有时候文人脾气可更为暴躁!
大唐,贞观十一年,无论是朝堂,还是太子府,魏王府,可谓都是忙的热火朝天。
同一时刻的大明朝,也忙里忙外!
似乎从某一刻开始,秦、汉、唐、明四朝,都各自忙碌了起来,这是好事么?或许吧,能改变未来一些既定的历史,能让遗憾不再发生,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好事,那就是四个王朝无论最后太子们是否能够造反成功,继承皇位。
他们的科技水平,在陆煊的帮助下,都能获得显著的提升。
不提秦汉两朝的造纸术,单说明朝,就在这两日,明朝新型大炮,已经研制完毕!!
咱大明,终于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大炮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今日起了个大早,他刚刚得知太子朱标已经研制好新型大炮的消息,对于大炮的威能他也很是好奇,毕竟这东西在元朝末期,以及各路起义军首领互相攻伐时,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陈友谅争夺天下时的两场战役,洪都保卫战与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洪都,而洪都城内的守军只有两万人。
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朱文正、邓愈、赵德胜等人凭借出色的指挥以及大炮等火器的支持,硬是成功坚守了八十五天。
可以说,这场战役洪都能够守下来,大炮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那个时候,陈友谅军队中并没有携带大炮,而他在洪都配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当汉军好不容易攻进一个缺口时,被守军的大炮轰击,导致汉军士兵大量伤亡,汉军失败,陈友谅将士士气被重重打击,让其不敢一直持续进攻;最终陈友谅无功而返,若非此战不胜的话,他完全没有时间继续布局后面的大战。
除了洪都保卫战之外,就是鄱阳湖之战,那一战,是他这位狠厉的皇帝,最害怕的一战,甚至现在还有些不敢回想。
若是败了,他早已经成为一具枯骨了。
也同样是战船装备了大量火器,其中包括碗口铳这类类似火炮的武器;开战后,明士兵利用火器与陈友谅的水师展开激烈对攻;虽然他那时的战船相对较小,但火器弥补了兵力和战船规模上的劣势,从而拿下最终胜利。
“也不知道,咱这位太子,研究出了什么大炮?”
“若是大炮威能足够用的话,岂不是可以轻松平定云南了?”
第117章 大炮之威,恐怖如斯!明朝官员的震撼!
目前,明朝的神机营,在朱标的全力打造以及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小小的场地了,而是具备各个机构,隐约已经成为朝廷各个部门之首,这也是因为朱标尝试制造新型火器鸟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才能得到皇帝的支持,进而能调动大量的国库资金,将神机营陆续打造起来。
火器的制造很重要,同时也需要训练大量能够熟练使用、操纵火器的士兵,毕竟就算拥有再先进、再强大的火器技术,没有人会用,也没有任何用处。
因此目前神机营除了拥有打造火器的部门,还有士兵大营,格外全面。
封建时期,若想做成一件事情,无疑是很迅速的,因为这种个人集权,完全可以因一个人的意志,而将整个国家的力量全部汇总集合起来。
皇帝和太子同时大力扶持火器制造这件事情,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明朝已经拥有了各个对应火器制造的部门。
按照朱标从后世陆煊那里,得到的明朝初期火器部门以及万历年间火器部门机构的名称和作用,他依次设立了工部虞衡清吏司、军器局、戊字库和广积库、兵仗局、地方卫所等诸多个火器部门。
工部目前是明朝火器制造的主管衙门,虞衡清吏司具体管辖军器局等制造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火器的生产,包括制定生产计划、安排工匠、调配原材料等,对火器制造进行宏观的管理和监督。
军器局,则其实早就已经建立了,在洪武十三年设立,也就是去年,原本是综合性的军工生产部门,后来在他这位太子的干预下,现在已经成为了专门负责各口径火铳生产的部门,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军器局工匠众多,技术也较为成熟,承担了大量火器的制造任务。
戊字库和广积库这两个仓库也是工部管辖,戊字库储藏弓箭盔甲等物品,广积库储藏硫磺、硝石等火器制造所需的原材料。
至于兵仗局,这个也是朱标提议的,其作用就是统管火器及其制造,是正儿八经的“火器制造局”,目前在他的指导下,大明朝制造的火器种类已经达到了数十种之多,如火车、火伞、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夺门将军、斩马铳、口铳、一窝蜂、襄阳炮、信炮、盏口炮、旋风铜炮、炮里炮、四眼铁枪、央靶铁手枪等。
除了制造火器,兵仗局还负责发明或实验各种新式火器,地方发明的新火器要获得批量生产的资格也需要兵仗局实验并决断。
这也是朱标的想法,陆煊说过,群策群力,每个时代都有天才,也许在明朝初期,参与火器制造的部门中,也有人才能够根据现有的这些火器,研究出更好、更完美的火器呢,不可能从后世那里获得了更先进的火器,明朝这边就火器部门就终止研究了。
除了这些外,朱标想了想,也决定在各个地方建设卫所,也就是地方上进行火器制造的部门。
地方卫所会根据朝廷的要求和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火器的制造,但所有行动都在明廷的严密监视之下,地方制造的火器主要用于当地的军事防御和治安维护等。
神机营中,朱标早早的就来了,见父皇还未到来,他就依次将各个部门巡视了一番,他特别建议过,增加火器部门官员工匠的俸禄。
陆师和他说过明朝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官员的俸禄太低了,简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朱元璋痛恨官吏,除此之外朱元璋认为,只要官吏的俸禄减少了,就不会贪污受贿了。
这件事情,陆师和他说过,是明朝很错误的一个决定,不过由于问题很是复杂,不好处理,需要等陆师那边寻找到明确的解决方法,再交给他来处理。
“等各种先进火器制造完毕,应该足以让父皇改变国策了,到时候若是父皇将国策更改为‘发展火器、提升科技’,而非‘严格惩治官吏’,那个时候或许我再提出这件事情,能更好一些。”
朱标心中思索着这些,先提升火器部门工匠的俸禄,让所有人知道,朝廷重视火器的发展。
时间不久,皇帝朱元璋就来了。
并且,此行还来了不少人。
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河;数位国公级的明朝开国元勋亲自跟随皇帝朱元璋到来。
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如永昌侯蓝玉;颍川侯傅友德等等。
显然,这次巡视检验神机营的新型火袍,朱元璋很是重视,几乎将整个明朝初期的朝堂班子全部喊了过来。
这件事情,也确实值得重视,若是新型大炮有一定作用的话,能改变很多很多。
“见过太子。”众多大小官员、公侯尽皆向太子朱标行礼,太子朱标闻言颔首,也随即向皇帝朱元璋行礼。
随即他道:“父皇,目前新型大炮已经研制完成,还请父皇检验。”
说完这些,朱标在前引路,朱元璋面露正色,与众多官员向着神机营深处而去。
“这,是我研制的第一种大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朱标其实很想把清朝的这个‘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名字改一改,但想了想,又算了,其中必然会产生很麻烦的事情,因为此炮制造完成后,很有可能日后还会改进、或者出现什么问题,那个时候他总不能向陆师说大炮的新的名字吧。
就这样吧,将将就就。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就伫立在众人面前的场地中央。
它通体漆黑,宛如一尊钢铁巨兽,炮身由铜质铸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亮黑的光芒,大将军炮有着筒形结构的炮身,前细后粗,线条流畅,却又带着一种刚硬的力量感,炮身之上,五道粗实的箍紧紧环绕,将炮身牢牢加固。
炮身两侧的耳如同两只向外伸展的手臂,稳稳地托住炮身,方便在运输和使用时进行固定和搬运。
这对耳看似没有什么作用,实则是后世工匠们精心设计的巧妙结构,使得这门沉重的大炮能够在战场上灵活移动和部署。
尾部的球冠,圆润而光滑,球冠主要负责在炮身放置时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减少晃动和倾斜,而且在发射时,还能帮助分散后坐力,使大炮在发射后能够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射击。
炮口与底部正上方的“星”、“斗”瞄准装置,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战场上,炮手们通过观察这两个装置,仔细地调整炮口的方向和角度,力求将炮弹准确地射向敌人的阵地,给敌人带来致命的打击。
大将军炮此时被安置在一辆坚固的木制炮车上,炮车的轮子高大而厚实,木质的轮辐上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铁皮,以增强轮子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炮车的车身由坚硬的木材打造而成,经过工匠们的精心雕琢和拼接,牢固而可靠。
“看起来,很不错。”
朱元璋略微满意的颔首点头,样态不错,看起来这炮就很猛的样子,不过具体还要看这炮,是否具有强大的威能。
这才是改进的目的。
朱标明白父皇的意思,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在场地远处,一座用夯土打造的土墙正在屹立,这座土墙就是用来检验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威能的。
他让炮手填装炮弹,然后下令。
朱元璋等文武百官们,都不由自主的向后倒退,他们是见过大炮威能的,这东西太恐怖了,简直是毁灭性武器,更何况是太子研制出的新型大炮了。
只听到指挥炮手发射的小官,猛地沉喝一声。
“开炮!!!”
轰!
肉眼根本无法看清的炮弹,轰的爆射出去,瞬息间就重重的轰击到远处的夯土土墙上,发出剧烈的爆响声,震动的整个大地都颤了颤。
硝烟弥漫,飞沙翻滚。
有些文官被呛的直咳嗽。
武官们,也被泥沙吹的一时睁不开眼。
渐渐的,等到硝烟散去,远处的景象慢慢清晰起来后,所有人都注视着远处,只见那夯土土墙已经完全消失了,只剩下满地的土屑。
“一炮之威,如此恐怖。”
徐达瞪大眼睛,不由得道。
百官们也皆不由自主的心颤了颤,有句话说的好,百年夯土,夯土土墙,是先秦时期就存在的一种筑墙方法了,通过人力不断的锤、砸,使得土与土紧紧的贴合在一起,这种土墙很难被轰破。
最能体现夯土土墙坚固的例子,就是秦灭六国之战中,通武侯王贲水淹魏国大梁之战了,魏国辉煌时期,经过历代魏王的修筑,将大梁王城打造的固若金汤,百年夯土无任何工程器械能够轰破,在秦朝灭魏国之战中,所有人根本没有想过,魏王国都大梁能被攻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