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性情以外。
论在顾逸帐下的资历,高顺也是三将之中最深的。
自打董卓麾下的三大派系军制改革开始,高顺就一直在顾逸身旁效力。
麾下陷阵营,也是屡建奇功。
此刻,高顺展现出了自身的果断性。
面对这几名袁营偏将,高顺重拳出击。
徐晃庞德二将见状,更是一马当先。
那几名袁营偏将身后跟着的军队,本以为追击百姓会是项极其轻松的活。
可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高顺等人竟然会在这里出现。
仅仅交手不到一刻钟时间,几名袁营偏将便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欲望。
他们慌忙下令撤退。
不得不说。
这几名袁营偏将虽然能力没有多强,但对逃跑时机的把控,却是相当不错。
若是他们再继续战斗下去,恐怕最终的下场,肯定会是被高顺等人的军队彻底消灭。
但现在及时逃跑,倒是避免了这个情况的出现。
高顺、徐晃、庞德三将佯追了一阵,很快便撤了回来。
比起追杀那群袁营士卒,正在逃离冀州的这大批百姓,很明显更具有价值。
“话说回来,敌人就只有这么点追兵吗?”
徐晃和庞德二将心中感到很疑惑。
这一大批正在逃离冀州的百姓,数量很是庞大。
但袁营仅仅派出那么点兵力前来追击,显得相当不正常。
“或许,是他们现如今只能派出这么点人手。”
高顺倒是看的比较平淡。
以他对顾逸的了解,一切尽在顾逸的掌控之中。
袁营之所以只派出这几名偏将领兵,想必是因为其他的事情,导致只剩这几名偏将和两三万老弱病残之兵可用。
……
事实和高顺分析的相差无二。
沮授等人,原先是打算倾巢而出,尽全力把那些逃离冀州的百姓阻拦住。
为此,他甚至还请求了曹仁、速仆延、王修三人所率的客军一起行动。
但……计划来的没有变化快。
就在沮授等人整顿军备,随时准备出城追击百姓的时候。
冀州常山郡、中山郡、赵郡这好几个和并州接壤的郡,同时遭到了顾逸军队的进攻!
更TM离谱的是。
遭受进攻的战报,甚至处在同一时间传到邺城这边。
一下子,把沮授等人打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倘若他们依旧把主力军队派去追击百姓。
那么,凭借常山郡、中山郡、赵郡那几个地方的守军,肯定挡不住顾逸大军的进攻。
但要是他们对于逃离冀州的那群百姓弃置不理,那毫无疑问相当于慢性自杀。
还是那句话。
上层的权力来源于下层的架构。
世家手下无人可以奴役,世家将会变成一个空壳子。
无奈之下,沮授只好暂时封闭邺城等地的城门。
并且派遣几名偏将率兵去追击那群逃离冀州的百姓。
剩下的主力军队,则是分别派往正遭受进攻的常山郡、广平郡、赵郡。
面对顾逸,沮授有一种难以招架之感。
没办法。
现在顾逸的综合实力,全方位吊打袁绍。
主动权,早已被顾逸掌控。
别说采取这种令沮授应对不暇的分兵策略了。
哪怕什么谋略都不用,带着军队直接入侵冀州,沮授等人也很难招架得住。
但是,如果那样的话。
冀州的庶民百姓,肯定会因此死伤无数。
届时,冀州这个昔日天下最富庶的州,很有可能会步入豫州的后尘。
顾逸想要的,并不是一个残废的冀州,而是生产力等方面,依旧保持稳定发挥的冀州。
不过,他此战的目的,也并非是分兵逐个击破沮授等人。
当沮授等人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率兵抵达常山郡、广平郡、赵郡等地方的时候。
却忽然得知,之前出兵攻打这三个郡的那些顾逸军队,已经离开了此地!
霎那间。
沮授的心中升起了一股浓烈的警觉!
“主公,顾临之他们的目的,极有可能是邺城!”
沮授对袁绍说道。
但此刻的袁绍,心中与其说是惧怕,倒不如说是冷笑。
在冀州世家的刻意营造下,沮授早已被营造为河北四州之地,最聪慧的人。
而袁营之中,伴随着河南派系的背叛,元老派系的名存实亡,大权早已被沮授等河北派系所把控。
可现在呢?
袁绍把一切大权都交给沮授。
沮授却依旧没能斗过顾逸。
以袁绍对顾逸的了解,所谓的分兵之策,本就是个幌子罢了。
顾逸的真正目的,正是取下魏郡的邺城!
而邺城之中,又仅剩审配所率的三万军队在那儿驻守。
仅仅凭借这么点人马,袁绍似乎已经预见了邺城沦陷的那一天。
“主公,速速下令,回防邺城吧!”
沮授急切的对袁绍说道。
从沮授的眼中,袁绍看到了浓烈的惧怕,以及惶恐不安。
邺城,与其说是袁绍的发家之地,倒不如说这群冀州世家的大本营。
当年,袁绍在渤海起兵的时候,沮授等人尚且还在邺城拥戴韩馥。
只不过后来,袁绍取代了韩馥之后,这才把治所从渤海的南皮城转移到魏郡的邺城。
归根究底,治所的选择,要考虑内外的诸多因素。
比如,拿下冀州之后,倘若袁绍依旧还赖在渤海。
那……冀州世家自然不可能允许他那么做。
就好比赤壁之战后,曹操找尽借口,不想回到许昌。
为啥他不回许昌?
是因为许昌住的不舒服吗?
还是因为邺城住的太舒服了?
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曹操不想受到河南世家那无所不在的强烈把控。
倒不是他惧怕了。
而是他作为北方霸主,麾下自然不能只重用河南世家这一个派系。
但经过长达数年的征战之后,河北世家在袁家覆灭的时候,实力大为折损。
曹营河南世家却是一路高歌猛进。
这就导致,为了制衡,也为了让河南世家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曹操必须要明里暗里给予河北世家一系列的扶持。
这就要说到那个老问题了。
反对曹操称公称王。
究竟是在反对称公称王这件事。
还是在反对“魏公”、“魏王”这个称号呢?
这个问题,很难说的清。
或许在荀的心里,反对的是曹操称公称王这件事。
但在其他河南世家高层的心里,反对的却一定是“魏公”、“魏王”这个称号。
魏郡,那TM是河北世家的地盘啊!
你曹操的龙兴之地明明在河南,却拿一个河北之地的“魏”,去当你的公号和王号?
欺我河南世家无人否?
是可忍,孰不可忍。
河南世家的其他高层,不断给荀施加压力,让他赶紧想办法阻止曹操称公称王。
同时,希望荀赶紧把曹操从邺城弄回许昌。
你发家致富的老股东,是我们河南世家。
现在却整天待在河北世家的地盘上,这是要卸磨杀驴?
于是,荀和曹操之间的矛盾,一步步慢慢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