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249节

  “他可以输无数次,但只要他本人还没被俘虏,就一定会继续跳出来揭竿而起!”

  “若是不提前把这厮的退路阻断。”

  “即便江东六郡全部被我们占领,他也会继续南逃至天涯海角!”

  话音落下。

  法正、陈宫、贾诩三人皆是默然。

  他们仨转念一想。

  还真他娘的就是顾逸说的这样!

  要知道,刘备原先可是北方涿郡的人士啊!

  可他现在在哪?

  从北方,辗转数载,跑到淮南,又跑到江东。

  放眼天下,能在跑路经验上超过刘备的人,愣是一个都没有。

  而这,还只是因为顾逸的蝴蝶效应,而产生的轨迹而已。

  实际上,在原先的历史上,刘备的“跑路生涯”,比之现在更加光辉璀璨。

  从涿郡到北海,从北海到彭城;

  从彭城到许昌,从许昌到邺城;

  从邺城到新野,从新野到樊城;

  从樊城到江夏,从江夏到益州。

  期间,还曾从曹操手上斩杀车胄,重新夺回徐州。

  又曾赶赴江东娶亲孙尚香。

  纵观天下数州,唯有雍凉二州和并州刘备未曾涉足。

  这份履历,恐怕就连通缉犯也远远不如。

  因此。

  顾逸百分之一万敢断言。

  若是吴郡被攻破,刘备肯定会撒丫子跑路。

  跑入交州乃至交州以南,都是极有可能会出现之事。

  在汉末这个时代,交州的开发程度并不高。

  大部分都是密林和瘴气。

  唯有士燮占据了一小部分好地。

  但密林多,却意味着刘备的可逃生空间更大。

  因为密林,并不适合大规模军团进入其中。

  换言之。

  要是真的被刘备逃到交州乃至交州以南。

  再想把他抓住。

  恐怕就会像大海捞针那般,犹如登天之难!

  因此。

  顾逸发动南征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要剿灭江东世家。

  剿灭刘备,重要性犹在剿灭江东世家之上!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任他逃到其他地方继续搞事情。

  豫章郡位于江东六郡的最南端。

  众所周知,江东六郡之中,由于开发程度不同,越往北越富庶。

  豫章作为最南端的郡,虽然经济水平不高。

  但它的地盘最大。

  犹如半块抹布,紧紧的包裹在了江东六郡的最南端。

  若是占据豫章。

  再加上占据牛渚。

  顾逸将会对刘备形成一个难以逃脱的包围圈。

  届时。

  就算刘备的逃跑能力再强。

  最终也是插翅难飞。

  随后,顾逸将这其中的道理讲述给麾下的三名狠人谋士。

  听完后,三人皆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而。

  陈宫适时的发现了其中的盲点,向顾逸提问道:

  “丞相大人,虽然此计对于抓捕刘玄德的概率将会大幅度提升。”

  “但吴郡该怎么处理?”

  “按照江东世家的底蕴。”

  “恐怕吴郡的士兵数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不断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若是不管不顾,会不会影响到我军攻打豫章?”

  对于陈宫所提出的疑问,顾逸解答道:

  “公台,还记得当初你拥立张邈在兖州反抗曹孟德的时候,兖州内部的景象吗?”

  被顾逸这么一问,陈宫微微愣了愣,随后叹道:

  “起初,兖州内部接近三分之二的城池都被我们的人所占据。”

  “但很快,伴随着曹孟德的归来,我们的局势急剧恶化。”

  “在曹孟德和荀文若的蛊惑下,原先不少我们的人发生了叛变。”

  “尤其是家丁。”

  “他们成群结队的倒戈加入了曹孟德和荀文若的的一方。”

  “最终,我们只剩为数不多的支持者。”

  “而孟卓(张邈),也在战败之后被曹孟德那厮俘获杀死。”

  听到这儿,顾逸突然打断了陈宫,插话道:

  “公台,你是不是至今为止都在疑惑,为何突然那些家丁会背叛你们?”

  陈宫痛苦的点了点头。

  按道理来说,能被选作家丁的人,一般都是三代之前乃至五代十代之前就是为世家大族服务的人。

  要知道。

  这个时代的家丁和后世电视剧里的那种可不一样。

  家丁,说得好听点带个“家”,说得难听点就是仆人和奴隶。

  他们和主家之间的契约,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家丁契约,都是数代之前就传下来的。

  父死子继,这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这,也是导致许多“隐户”出现的原因。

  “父死子继”模式下的家丁,全都没有正式户籍。

  自然不能算在汉室朝廷的人口普查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

  家丁只有“效忠主家”这一个选项。

  而这,正是让陈宫想不明白,为何本该忠心耿耿的家丁,竟然大部分都倒戈到了曹操和荀那边的原因。

  “公台,曹孟德当时非常缺少兵力。”

  “你知道的,他为了收拢兵力,把原先的青州黄巾大多数改编成了麾下的士兵。”

  “而那些本该效力于你们兖州世家的家丁,若是突然得到曹孟德的承诺,允许战后给他们重新编入军中。”

  “你说,他们会不会选择背叛你呢?”

  “砰!”

  犹如一道闪电,击打在了陈宫的脑海中。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陈宫虽然也是当世排得上号的智者。

  但他自幼出身自兖州顶级世家。

  从小即便不算含金汤勺长大,也算含着银汤勺长大。

  在他的生活经历中,往往会认为“家丁本就应该为了主家而世代卖命”。

  这种感觉,和后世的某些砖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好比,他们认为每家每户都应该有两套房,两辆车,存款五百万,是一个道理。

  说句实在的,也不能怪砖家太坑,着实是他们完全没有和平民阶级打交道的机会。

  在他们眼中,“何不食肉糜”,成了一种理所应当之事。

  可实际上呢?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而在唐朝之前,除了戍边的军籍以外,剩下的士兵基本上全都不是世袭制。

  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死了,儿子并不需要继续补上接替他的班。

  倒不是说这个制度有多好。

  而是和“世代为奴”比起来。

  倒戈成为曹操麾下的士兵。

  至少可以让那些家丁确保自己的后代能够获得平民户籍。

  苦一代人和苦数代人。

  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

首节上一节249/7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