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临之,可从来不是个心慈手软之人!”
说白了。
诸葛亮不敢去赌刘备战败之后,顾逸会不会拿诸葛家去泄愤。
因此。
他想要提前安排诸葛瑾进入顾逸帐下,用以保全诸葛家。
当然,这里的保全诸葛家,指的是保全叔父诸葛玄和三弟诸葛均的性命。
虽然在徐州境内,还有另外一支以诸葛诞为首的诸葛家。
但实际上,那支诸葛家和诸葛亮这支诸葛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算是远亲。
双方之间,已经很久没有来往了。
“这……”
“唉……”
诸葛瑾欲言又止,叹息不已。
在这一刻,倒是诸葛亮看起来更像哥哥。
而他这个本该作为长兄站出来的人,却只能躲在弟弟的庇护下。
“好了,兄长。”
“这一次,你就答应我的安排吧。”
“今夜你离开柴桑,一路向北,不出五天就能赶到顾逸的所在地。”
“另外,还请兄长把这份锦囊交给顾逸。”
“这其中,蕴含着我送给他的一份大礼。”
“看完之后,想必他会把兄长收入帐下。”
诸葛亮笑着安抚诸葛瑾。
自从牛渚被顾逸大军攻破后。
诸葛亮明白,即便江东世家如何支持刘备,都不可能是顾逸的对手。
负隅顽抗,只是在做无谓而徒劳的挣扎罢了。
诸葛亮本人,可以跟随刘备陪葬。
但诸葛瑾、诸葛均、诸葛玄这三名至亲,诸葛亮却并不希望他们在此付出性命。
……
听从诸葛亮所言。
诸葛瑾趁着夜色离开柴桑,一路向北疾驰而去。
得知诸葛瑾离开城池的消息后,刘备不明所以。
但对此,他倒也无所谓。
诸葛家目前为止,在刘备帐下的四人里,最重要的就是诸葛玄和诸葛亮。
诸葛玄在文坛具有不小的名声。
诸葛亮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已洞察人性,智计百出。
与这二人相比,诸葛瑾倒是显得无关紧要。
而在诸葛瑾离开后。
刘备在江东世家的支持下,交由关羽、张飞二人六万兵力,让他们前往吴郡布置防线。
再加上世家留在吴郡的三万守军。
共计九万军队。
爆兵数量,不可谓不多。
而这些,都是江东世家在燃烧自身的底蕴,去帮助刘备抵挡顾逸。
吴郡是江东六郡之中,最富庶的大郡。
同时也是江东世家的核心产业地。
对于刘备和江东世家而言,吴郡万万不能失。
相比之下。
作为临时治所的柴桑,却是一个随时可以遗弃的替代品。
然而。
刘备不知道的是。
顾逸又岂能看不穿他的这点小心思?
一个专门用来针对江东世家和刘备的计策,顾逸早已准备妥当!
…….
第171章 抢先截断刘备退路,决不让他继续搞事情!
入夜时分
牛渚
行军大营之中
法正、陈宫、贾诩三人联袂而至,向顾逸询问接下来的作战方针。
入座之后。
法正率先开口问道:
“丞相大人,吴郡乃是江东六郡之中的最核心之地,同时也是那群江东世家的家族所在地。”.
“接下来,我们是否要对牛渚进行出兵?”
说罢,法正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的光芒。
江东世家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非但没有投降的意愿,反倒想要负隅顽抗到底。
这简直是在开一个滑稽到极致的玩笑。
牛渚之战的失败,已经意味着江东世家无法阻挡顾逸大军进一步南下。
即便他们拼命耗尽底蕴爆兵。
以爆出来的新兵之躯,也不可能是顾逸麾下那群百战精锐的对手。
战争的主动权,到这里为止,其实已经算是完全掌握在了顾逸的手中。
接下来,只要打下吴郡,江东世家必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然而。
顾逸却是笑着将一副江东六郡的地图摊开。
随后,他从一旁拿过一支毛笔,蘸了蘸墨水。
在地图上最南端的豫章郡那里圈了大圈。
“吴郡暂时并不需要我们出兵去攻打。”
“现在的重点是攻占豫章。”
听到这儿,不止法正,就连贾诩和陈宫二人,也同样面露疑惑。
跟随顾逸最久的贾诩老狐狸,忍不住发问道:
“丞相大人,打下吴郡就可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而豫章只不过是江东六郡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郡。”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何要舍弃吴郡,而去攻打豫章呢?”
这不能怪贾诩冒昧。
实在是顾逸的这个打法,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江东世家的老巢就在吴郡。
相较之下,哪怕是刘备的治所柴桑,与之相比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现如今。
胜利天平已经逐渐倾向到了顾逸这边。
仅需要拿下吴郡,江东世家必败无疑。
可现在。
放着gdp最高的吴郡不打,转而去打豫章,这是图啥?
面对麾下三名狠人谋士心中的疑问,顾逸笑了笑。
随即,只见他再度提起毛笔,在豫章郡的南方又圈了起来。
“诸位,我且问你们。”
“你们认为,刘备这个人最厉害的特征是什么?”
法正、陈宫、贾诩三人不禁面露沉思。
最终由贾诩率先答道:
“愈挫愈勇?”
顾逸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又拿起毛笔,把地图上的吴郡圈了起来,叹道:
“对于江东世家而言,吴郡是他们的核心所在,绝对不能丢失。”
“但对于刘备而言,吴郡重要吗?”
“或者说,即便吴郡再重要,又哪能赶得上他的性命重要?”
“丢了吴郡之后,刘备依旧可以向南方逃去。”
“哪怕江东六郡全被攻下,难不成他就不能跑到交州,乃至交州以南了吗?”
“诸位,你们可不要忘记。”
“刘备的逃跑能力,放眼天下所有诸侯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得上他!”
“他和孙策不一样。”
“孙策这厮为了心中的野望,敢于孤注一掷背叛本丞相。”
“但刘备,他信奉的原则,从始至终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