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级预演,从截胡孙权开始 第73节

第一百零九章:司马徽力荐庞士元,庞士元别号丑有才(求订)

  襄阳城外的一户农家小院。

  蒯良看着司马徽跟自己打马虎眼,顿时急得站了起来。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跟我装糊涂?这襄阳城的事情能瞒得过你司马德操?”

  “呵呵呵呵,别激动,别激动,看把你急的。”

  司马徽笑着把蒯良又给安抚的坐下来,然后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个“你讲我听”的姿态。

  蒯良也不跟他来虚的,直接问道:“景升公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司马徽:“嗯,听说了。”

  蒯良:“现在我们暂时让大公子继位,你觉得如何?”

  司马徽:“大公子宅心仁厚,如今乱世,非是明主之选。”

  “不过。”

  司马徽抢在蒯良说话之前,接着说到:

  “对你们来说,大公子确实是个上上之选。”

  蒯良知道司马徽在讥讽他们襄阳世家想要联手操控主公。

  刘琦性格软弱,方便控制,自然是荆州世家们的上上之选。

  “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你得帮我想想办203法啊。”

  “再过几日,怕是就有人会拿着朝廷的任命书,到荆州来赴任了,我们该怎么办?”

  司马徽:“呵呵,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蒯良:“你再这么讲话,我跟你绝交!”

  司马徽笑了笑:“好好好,不逗你了,曹操来了,我们司马家也不好过呀。”

  蒯良:“你知道就好,最近几年你们司马家也是受过景升公恩惠的,于情于理,你也得帮刘琦公子出出主意。”

  司马徽笑着说到:“专业事,你得找专业人,我给你推荐一个人,肯定能解决你现在的问题。”

  “谁?”

  “襄阳庞氏,庞统!”

  照着司马徽给的地址,蒯良顺利找到了在家读书的庞统。

  初见庞统,就他法描述的相貌给惊到了。

  不过司马徽看人奇准,他说庞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这庞统必有过人之处。

  庞统虽是庞德公从子,但却并不住在庞府,而是住在襄阳城内的一处民宅。

  蒯良现在赶时间,没有递拜帖,而是直接上门找人。

  庞统见到蒯越,似乎知道他要来,热情的把他迎了进去。

  “学生庞士元,见过子柔先生。”

  蒯良是荆州文坛名士,年轻后辈见到他,多半以学生自谦。

  “呵呵,士元无须多礼,是我不懂礼数,冒昧上门打搅。”

  “子柔先生折煞学生了,快快请进,进来再说。”

  走进庞统的家,蒯良看到墙上挂了一副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好!好字!好胸怀!”

  蒯良看向庞统,却见庞统尴尬的抓抓头:“子柔先生误会了,这句话乃是我的同窗好友诸葛孔明,前些日子给我写信时,在信中所写。”

  蒯良思索片刻:“诸葛孔明?有点耳熟。”

  庞统提示:“他姐姐嫁到你们家了。”

  蒯良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此时蒯良面露遗憾:“若是早知道他由此才华,我当初就不该.....”

  庞统:“这是扬州牧孙叔弼写的,孔明觉得有趣,就在给我写的信里把它写进去了。”

  蒯良:“孙叔弼一介武夫,竟有如此文采?”

  庞统两手一摊:“谁知道呢,我也没见过。”

  蒯良和庞统在房间里拿了两个垫子,对着跪坐下来。

  蒯良和庞德公也是世交,跟庞统也就没那么多客气,直接开门见山。

  “士元,关于荆州如今的形势,我去拜访德操,德操让我来向你问计。”

  庞统:“子柔先生请讲,士元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蒯良:“那好,此事说来话长,那我就长话短说了。”

  “士元,你们庞家也是襄阳世家,我就不瞒你了,刘景升死后,我们暂时让刘琦公子主持大局,现在,我们担心的是,曹操会在刘琦公子继承荆州牧的问题上指手画脚,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庞统笑了笑:“这有何难?曹操的使者毛介不是还在襄阳吗?你直接去跟他谈条件呀。”

  蒯良:“正是此事,我还拿不定主意,想要问问士元的意见。”

  庞统:“这还不简单?现在襄阳除了曹操的使节毛介,还有孙翊的使节张承,还有袁绍的使节荀谌,还有刘璋的使节法正,你一家一家的先去见个面,把他们的态度先摸个底,然后货比三家,谁给的条件最好,你就和哪家合作嘛。”

  蒯良恍然大悟:“士元此言在理,是我自己糊涂了,早该去见见他们了。”

  庞统提醒道:“子柔先生,虽然你要一家一家的见,但在见面之前,你得先做好心理准备。”

  蒯良:“什么心理准备?”

  庞统:“虽然你是要和四家使臣见面,但你的目的只是让曹操承认刘琦公子的荆州牧地位,所以毛才是你的重点,其他三家都只是为你说服毛而花的额外功夫。”

  蒯良:“士元言之有理,我本该能够想到,可我乱了心神,多谢士元为我拨开云雾。”

  庞统:“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张承不是一般人,孙翊也不是一般人,我只能先提示你去和他们见一见,但却没法保证这期间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蒯良:“走一步算一步吧,荆州局势糜烂,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做的先做好就行。“

  庞统:“子柔先生能这么想就最好不过了。”

  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蒯良也是智谋之辈,庞统只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做,蒯良自己会想办法。

  从庞统家出来后,蒯良直接去了州牧府。

  不是去见刘琦,只是如今荆州巨变,所有人白天基本都会在州牧府聚集,方便商议大事。

  见到蒯良,蒯越赶紧凑上前来:“兄长,如何?”

  蒯良沉思片刻,把庞统告诉他的思路和蒯越说了一遍。

  蒯越听完,也觉得为何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之前就没想到呢?

  只恨身在局中,无法置身事外的看待问题,一时失了方寸。

  不过这庞士元,倒也的的确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一百一十章:凌操,瞧你的名字多好,自然要能者多劳的

  就在荆州乌云遮蔽之时,余姚这边,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高速的建设工作。

  在孙翊资金到位的支持下,余姚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简直堪称这个时代的工业奇迹。

  就连住在余姚的本地人,都在感慨他们居住地的巨大变化。

  那些以前来过余姚,现在又再度来到余姚的外地人,受到的心灵冲击就更猛烈了。

  用后世某位导演的名人名言来讲,那就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余姚县城的城墙,在孙翊的规划下,早已经失去了“城墙”该有的防护作用。

  以原本的小县城为中心,围绕着旧城区进行扩建的新城区,把余姚城环环围住。

  顾雍从其他地区迁徙到余姚的百姓们在余姚外环安家,住在城外的百姓数量,早已超过了住在城内的百姓数量。

  从余姚城的北门出发,沿着新修的平坦大路笔直向北,就是正在扩~建中的余姚港。

  港口上,船只云集,-热火朝天。

  余姚天然的地理优势,让海港的扩建工作获得了相对宽-裕的选择空间。

  军用港口和民用港口相隔不远,既可以方便岸上的统一管理,又可以让军船和民船有效分割,互不打扰。

  甘宁和蒋钦此刻正带着几艘新式海船组成的近海舰队,在海中操练海军。

  第一批的五艘船抵达余姚后不久,第二批船也在半个月后抵达余姚。

  和第一批船不同的是,第二批船,在结构设计上,更偏向于商船而非战船。

  孙翊想要尽快开启海上商路,自然不可能把资金全都砸到战船上去。

  虽然在北方战线,如今的海军规模还略显单薄,可若是放眼南方,整个扬州的海岸线上,能够用来发展海运的好地方绝对不少。

  打开地图,从余姚往南,随便看过去。

  台州,宁德,温州,莆田,福州,泉州,厦门,还有与之隔海相望的大汉朝第十四州夷洲!

  虽然这些地方在目前而言,发展度还很低,但这其中蕴藏的发展潜力,却是让孙翊心潮澎湃,壮志凌云。

  孙翊打算先在扬州的海岸线上,以余姚为基地,再往南边发展几个海运贸易的中转站。

  不需要像余姚这样投入大量资金,仅仅只是给海商们一个能够临时停靠的避风港。

  毕竟海上的天气,这年头没有气象卫星,根本无从谈起。

  像诸葛亮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时代之子,也不可能精准的预测海上的天气。

  想要安全的在海上航行,除了需要有能够适应海上风浪的海船,还得在海岸线上拥有数量可观的中转站,把一次超远行程的航海行动,分割成若干个短距离的航海行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航海的安全性,能够在风暴来临时,最快的找到最近的海港,躲避海上多变的恶劣天气。

  朱桓站在余姚军港的岸边,眺望大海,心中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仿佛这苍茫大海。

  能够在有生之年参与一项如此规模的海港城市修建工作,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巨大成就感的。

  那是一种有别于沙场征战,开疆扩土的另一种成就。

  千百年以后,当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之时,人们茶余饭后,是否还会记得这里最初的模样?是否还会记得是谁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

  就在朱桓心潮起伏之时,一名身材高大,面容威武的军官,带着一队人,来到朱桓身旁,向他汇报工作。

  这名军官名叫凌操,是孙策时期的江东部将,官至破贼校尉,之前一直在永平镇压山越叛乱,最近因为余姚扩张,凌操也被调到朱桓身边。

  甘宁和蒋钦负责训练海军,而余姚的陆上军队,则由凌操负责操练和指挥。

  相对于余姚县城那边,海港这边需要保持的安全等级更高,所以朱桓这段时间就把凌操安排在海港这边住下,所谓能者多劳,凌操除了在海港这边完成日常的军事部署,还要帮着朱桓重点照看一些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

  特殊时期,海港这边暂时是实行的军管制度,等到将来慢慢走入正轨后,朱桓才打算派文官过来接手一部分海港的管理工作。

  凌操带着巡逻士兵来到朱桓身旁,开口道:

首节上一节73/2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