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曹操懂了,能帮自己搞钱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荀只能帮忙用钱,管钱,但他不帮忙赚钱!
至于明年还不起钱怎么办?
司马懿也给了曹操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还不起钱,那就把债期延长,两年的债券,改成三年,四年,五年!
反正他是曹操,谁敢逼他现在就还钱?
如果孙翊在的话,肯定会感慨,好家伙,这是连以后当老赖的路都想好了啊,真流弊!
有了钞能力支持,曹操不仅稳住了濮阳方面的形势,还顺势让曹仁继续向西,从濮阳向白马施压,以切断袁绍后路的方式,逼袁绍回军。(吗了的)
袁绍被这种近乎阳谋的打法搞得难以应对,和郭图等人商议过后,便开始向北撤军。
这次袁绍在兖州地区劫掠了大量的粮食,袁绍打算全都拉回冀州。
审配给他算了算,如果这次的收获能够全部拉回去,那么此次出兵南下,粮草方面的损耗,基本就能回本近五成!
而如果袁绍不选择全军回到冀州,而是就呆在兖州不走了,直接占据白马到官渡这一片地区,手上的粮草,足够袁绍大军熬过这个冬天仰!
不过此时大汉朝受到小冰河时期影响,到了冬天,黄河也会在短时间内结冰。
如果留在黄河南岸,曹操万一冬天来找袁绍拼命,袁绍得不到冀州方面的补给,情况或许会失去掌控。
袁绍看了看眼前形势,已经赚够了。
那就撤吧。。
第二百三十七章:袁绍,我不相信孙权,也要相信淳于琼
持续了大半年的第二次袁曹之战,于建安六年十月底结束了。
袁绍有序撤退,骑兵压阵,但士兵们归心似箭,被曹操抓住机会打了几场漂亮仗。
回到冀州后仔细清点,袁绍对己方战损还算满意,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
曹操尽管最后阶段占了一些便宜,可全年都被袁绍压着打,节节败退,损失极大。
回到邺城后,袁绍派荀谌出使许昌,讨要淳于琼的尸首。
这次如果不是因为淳于琼,袁绍大军完全有可能全线崩盘,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安逸的撤回邺城。
再考虑到袁绍和淳于琼几十年的交情,袁绍不可能放任淳于琼的尸体在曹军这里。
派荀谌过去也是考虑到曹操这次损失太大,荀谌好歹也是荀的兄长,荀攸的族叔,有这层关系在,把淳于琼的尸首要回来的几率更大,袁绍也不怕曹操恼羞成怒把使者砍了。
孙权这次南征,在袁绍这里算是狠狠的露了一把脸。
这也引起了郭图逢纪等人的警惕,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强烈的987存在感,着实让这些跟了袁绍多年的老臣们有了危机感。
郭图和逢纪先后在袁绍身边假装不经意的提醒袁绍,孙翊和曹操有过用粮食换流民的交易,孙权此举看似是在帮袁绍,实则包藏祸心。
当然,两人说的比较隐晦,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大致如此。
唯有荀谌在临走前帮着说了句公道话,孙权守濮阳城时挂了彩还带伤上阵,淳于琼选择相信孙权,主公你要相信淳于琼的眼光啊。
袁绍一听这话就悟了,淳于琼的眼光难道还能差了?
淳于琼要是眼光差,他还能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
淳于琼眼光准着呢!
好吧,荀谌这是拿死了袁绍自恋的心态,一句话就把袁绍给绕进去了。
袁绍按照荀谌的思路,自我攻略,淳于琼当年在自己还是庶子的时候就一眼相中了自己,这眼光还能差得了?
那么淳于琼赌上性命选择相信的人,又怎么可能错得了呢?
我就算不相信孙权,可我也不能不信淳于琼啊!
郭图和逢纪这两人,去年就是因为他们,害我弄死了田丰,还差点弄死了沮授,今年又想糊弄我?
不过孙权这小子确实有点树大招风了,袁绍想了想,干脆把孙权又给放回了幽州,去和袁熙联络感情去了,顺带着把张南和焦触也一并送回去。
快入冬了,尽管去年有一场大胜,但今年北方那些草原蛮子活不下去的话,也难保不会卷土重来,铤而走险。
有孙权在幽州,袁绍不知为何,就感觉安心许多。
去年由于孙权带来的火炕技术,幽州大部分地区的百姓都自发的在家里盖了这种过冬神器,比起往年,去年的冬天,幽州冻死的百姓数量有了断崖式的下滑,孙权因为火炕,在幽州甚至冀州,在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声望。
因为一个火炕,幽州活人无数,孙权回幽州的路上,沿途的郡县都热情的招待了他。
张南和焦触这次跟着孙权一起回幽州,就和几年前被袁绍发配到幽州时的心情完全不同了。
那时的袁熙只是夹在袁谭和袁尚之间的一个小透明,又被袁绍丢到最鸟不拉屎的幽州,张南和焦触感觉前途黯淡,甚至心中对袁熙还有些怨念。
但是这次回幽州就不同了。
袁熙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受重视的袁家二公子,孙权也在今年的南征中刷足了存在感,张南和焦触在濮阳跟随淳于琼作战,一直都和孙权在一起,孙权的厉害,他们俩也是亲眼见证过了。
孙权除了智谋出色,武艺也不弱,城墙上杀的浑身浴血,谁能想到这孩子今年才十九岁啊!
总结起来就三个词:胆大,心细,不怕死。
有袁熙+权的这对组合,张南和焦触对于这次前往幽州就更有盼头了。
毕竟无论怎么说,他们俩也算是最早跟着袁熙的将领了,属于袁熙阵营的元老。
万一。
我是说万一。
万一袁熙以后真的继承袁绍大统了,他们俩可不就成了袁熙的左膀右臂了么?
这分量,就相当于当年颜良文丑在袁绍跟前的分量啊。
道路并不曲折,但前途已然光明。
张南和焦触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孙权一起回到了袁熙这里。
江东方面,孙翊搞完了今年的秋收工作,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
有了今年一整年的休整,扬州的元气,总算是初步摆脱了战乱带来的后遗症,得到了些许恢复。
所以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孙翊和张昭等人便开始筹划着全新的种田计划。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种田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没有红薯土豆玉米的时代,想要靠五谷杂粮养活这么多百姓,难度可想而知。
百姓吃不饱饭,那是常态中的常态,百姓的平均寿命连三十岁都不到,这其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婴儿和儿童的夭折率太高,拉低了平均寿命,但一想到当初在荆州时,一场大雨就能逼得蔡瑁全军投降,可见古人对于疫病的恐惧有多强烈。
孙翊和张昭等人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官府组织农民在农闲时挖掘大型的公共引水渠和蓄水池,并且开始尝试在部分地区安装大型水车!
水车的功能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取水型水车,主要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在水车的周围装上一圈能装水的容器,然后把水带到高出,再用竹竿制作的水槽,从高到低,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
另一类水车,则是和浆轮类似,水车周围的一圈都是笔直的木板,用水流的力量带动水车旋转,再用机械齿轮传动,搞水力磨坊!
当然,这两种水车,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一个水车兼备两种功能。
一切都以实际出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扬州,交州,荆州。
孙翊接下来一年,将会开启新一轮的农村大改造。。
第二百三十八章:孙翊让三国大航海时代开启(求订)
泉州港。
蒋钦率领着一支船队,驶离了港口,正在朝着海对岸出发。
尽管拿着柴桑造船厂刚刚研制出来的指南针,蒋钦心中依旧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他这次出发的方向不是贴着海岸线航行,而是直接向着海对岸的方向~去。
主公给的地图上说,海对岸有个叫夷州的地方,地图上看起来,面积能有大半个会稽郡那么大,如果真能顺利抵达那里,我蒋钦也能成-为开疆扩土的功臣!
这次前往夷州,蒋钦带了五艘船组成船队,船上带了用于先期移民的五百多人,这其中包含了超过一半数量的工匠,主要是木匠和建筑工人,用来在抵达对岸后,建造房屋,为后续的移民做准备。
至于粮食,直接从泉州往这边运就行了,又不是从欧洲到美洲,呆湾海峡这点距离,顺风的话,要不了一下午就能到。
船队离开泉州港,驶向大海的方向,所有人都心里没底,只能靠着指南针保持方向。
蒋钦,这个当年江湖人称“蒋踏浪”的男人,此时正在征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浪花大海!
是否能够踏浪而行,征服大海,目前还都是迷。
泉州港的港口处,张津亲自到这里目送蒋钦的船队离开。
他也完全想不到,还的对岸,竟然还有那么大的一片大陆!
而且从主公的这张海图来看,在北方,还有个更大的岛屿!
这海外的世界,竟然如此精彩,张津就像是被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孩子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期待。
如果蒋钦能够顺利归来,或许就能有个明确的结果了吧。
交州方面,鲁肃在交州也已经大半年了,如今他坐镇龙编城,柴桑造船厂的海船源源不断向交州补充海运力量,黄忠已经带着一支两千人的船队,顺着交址的海岸线南下,去寻找主公地图中的那片传说中的海域东南亚!
虽然不清楚为何要把那片区域叫做东南亚,但黄忠拿到海图的时候,却感受到了澎湃的动力,黄忠手上的这份海图,和张津手上的那份海图截然不同,孙翊凭借当年玩大航海时代的记忆,把东南亚区域海图,近乎还原了70%以上!
当然,这片海图仅仅只有陆地和海洋的描绘,具体城市,还需要黄忠的船队自己前去探索,并且这海图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毕竟孙翊只记得东南亚大致的几片岛屿形状,具体的很多小岛,甚至海岸线的形状,他都只能画个大概。
慢慢来吧,先从日南九真这两郡为根据地,一点一点的往南探索,把中南半岛先搞定,再想办法跨海去非律宾,最后去印泥岛链,寻找传说中的马六甲海峡。
高凉太守张豹这段日子也算是吐气扬眉了,由于高凉的海港属性,孙翊的海船带动了这里的沿海贸易,城市和前些年相比,繁荣程度上了远不止一个台阶。
大量的内陆商人因为高凉的商品而被吸引,前来高凉做生意。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大量的税收又给了官府更多做事的资金,一切仿佛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张豹当官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有钱给百姓做点事实的滋味,自从他接手虞翻,再度成为高凉的一把手以后,张豹最自豪的,就是用税收的财力,给高凉修了两条路。
一条是向南,从县城直通南边港口区域的道路。
有了这条路,海港和县城之间,就能用马车来拉货,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另一条则是朝着西北方向,通往鉴江的一条路,鉴江虽然和交州大动脉珠江并不联通,但也是高凉附近的一条主要河流,从北向南几乎贯穿了整个高凉郡。
为官一时,造福一方,张豹看着高凉在自己手上越来越好,成就感爆棚。
士燮也用了半年时间,赢得了孙翊的信任,孙翊虽然拿掉了士家在交州的部分太守级官员,但也对士家开放了孙家特有的一些产业,从利益方面对他进行了弥补。
士家也入股了孙翊的不少股份,并且跟着孙翊种起了甘蔗。
蔗糖产业有多挣钱,现在天下人已经无人不知了。
但依旧是那个原因,北方的农民,永远都以种粮食为第一选择,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不可能像孙翊这样,大片大片的找人去种甘蔗。
毕竟世家大族们千百年来的赚钱手段,就是用操控粮价的手段来实现土地兼并,只要有粮食,他们就能骑在百姓头顶上躺着赚钱。
况且北方因为气候问题,粮食的生长期本来就比南方要长,扬州能种双季稻,北方就不行,本来粮食产能就不够,就更没精力去搞经济作物了。
而交州就不同了,这里粮食熟得快,又没什么战乱,百姓们吃得饱,冬天又不怕严寒,生存压力要比北方人小许多,天然就适合搞经济作物的产业。
另外,孙翊在交州还发现了许多水果特产,比如椰子,菠萝,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