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以为证?”钟繇好奇问道。
“且看兵事!”
ps:260章王肃与张肃名字弄错,容我联系编辑修改!
第540章 唇亡齿寒
南郡,油江口。
江畔,一座小城拔地而起,数以百计的舟舸停泊于岸口,兵民人头攒动,‘刘’‘汉’旗帜卷风摇曳。
自刘备席卷荆南四郡以来,为了更好统治四郡,或说为了控制长江航道,故而并未将治所安置于长沙郡,而是安置于油江口。
油江口为油江与长江的交汇口岸,与北岸的江陵城相隔上百里。因此屯兵油江口,能对上游百里外的江陵形成军事压力,以便荆南四郡的物资能凭江水转运。
故本仅百来户的油江亭涌进数万兵民,刘备为此花费大量人力扩修新城,并命名为‘公安’。
今蜀中使者费观受孙权之令,在成都乘舟顺江而下,经几日的飘流至公安,持信求见刘备。
州府内,刘备坐于榻上,浏览孙权所写求援信。费观恭敬而立,神情中充满了谦卑。
刘备搁下书信,揶揄说道:“昔与孙君联盟,我与朝廷共遣使西进。然孙君为求安逸,自诩唐室宽厚,背汉而投唐。今唐人南征,孙君何不秉持旧念,遣人呈表于张虞,求效吕布、陶商归附之举?”
对孙氏欲祸水东引的策略,刘备打心底不满。今大难临头,蜀中上下有求于他,刘备又岂能不嘲讽揶揄一番?
费观不卑不亢,说道:“昔君兄遇刺身亡,新君仓促继位,唯恐唐人骤而进犯,故不得不向唐人示弱。如实而言,孙君谓兵将言,长江山下为唇齿,若唐人移兵西征,蜀中为求自保,需遣水师东出,援吴楚以拒唐人。”
“净说好听话!”
张飞不满说道:“若非唐人南征巴蜀,你主又岂会向我荆楚求援?”
费观硬着头皮,说道:“旧时之事难以分说,但唐人背信弃义,夺取白水关,令我军民上下愤慨。孙君力主抗唐,欲拒敌于剑阁,为国清除污秽。故念使君英豪,辅佐汉室,方使楚地。三家唇亡齿寒,望刘君不计旧事!”
“你~”
张飞口出怨言,却被刘备伸手所打断。
“翼德!”
“君远道而来,料想已是疲惫,可先退下歇息!”刘备让人带费观退下,说道:“今出兵之事,容我三思一番,再与先生回复。”
“多谢使君!”
及费观告退,刘备看向堂内文武,问道:“蜀中危机,诸卿有何见解?”
“蜀中有危,又非我荆南有危?”
张飞嘟嘟囔囔,说道:“何况唐人南征蜀中,离我荆南有上千里之遥,我军舟舸莫非能飞到巴蜀不成!”
“翼德见识浅薄尔!”
刘备感慨说道:“南方诸雄凭长江以据中国之敌,今蜀中如若被唐人所夺,将与敌共享长江之险。因此费观所言不无道理,三家唇亡齿寒,蜀中亡则荆南险!”
刘备态度明朗,他有意出兵救援巴蜀。毕竟他虽揶揄费观,但却也知长江上下三家诸侯唇亡齿寒。如果让张虞夺取巴蜀,长江舟舸顺流而下,配合荆州水师,彼时将无天险能阻止唐人进军的脚步。
“正方有何见解?”刘备踱步了下,问道。
“禀主公!”
李严考虑少许,说道:“仆以为唐人南征巴蜀,于我荆州有利。江陵为大江重镇,遏大江上下,使君如欲北伐建功,不可不下江陵。而今唐人大军在西,荆州诸郡空虚,故是乃我军用武之机。”
“荆州原都督本为徐晃,徐晃乃中国名将。今张虞为图蜀中,调其出任南征大将。今文聘守南郡、黄祖守江夏,襄阳由郝昭都督。”
李严兴奋说道:“郝昭者,勇而寡谋,其之兵谋武略不及张、徐、满、郦四将。故今乃用武之机,主公北伐江陵,破郝昭之军,围下江陵,荆州指日可待!”
张虞返回长安时,命徐晃都督荆州诸军事。但及称帝时,考虑到南征巴蜀与荆州问题,遂调徐晃回长安,荆州都督便由郝昭出任。
与张辽、满宠、徐晃、郦嵩四将对比,郝昭大军团作战能力无疑算弱。但胜在郝昭为人稳重,不太容易出差错,而且长安与荆州相隔武关道,往返沟通方便。
刘备沉吟说道:“我闻张辽都督中原,若荆州危急,恐会率兵西援。故欲出兵伐江陵,曹操若能兵渡淮河,以牵制中国之军。时唐人精锐在巴蜀,新降之众在中原,江陵援兵难至,何愁不能破城?”
“主公英明!”
李严拱手说道:“今可应诺费观,并遣使者与其一并东行江东,以唇亡齿寒之语劝曹操出兵中原。”
“善!”
刘备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令诸将聚集兵马,北伐江陵。出使朝廷一事,有劳德枢东行。”
“遵命!”
刘备答应费观之求,欲趁唐军大军不在江北,出兵北伐江陵之事不提。今在长安城内的唐朝君臣对曹、刘出兵,其实早有议案。
紫辰殿内,荀攸用细杆指着舆图,说道:“征蜀大军诸部已至汉中,徐晃率万人先至白水关,余者兵马陆续抵达;王凌在孤云山修筑粮营,以为辎重中转之用,而满宠所部尚在途中。另据蜀人军情所报,敌寇以徐琨为主将,今至剑阁坐镇。”
说着,荀攸看向张虞,说道:“蜀中道路崎岖,欲等大军齐至前线,恐需等待至下月。”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蜀中用兵以辎重运输为首,若雍州民众征调不足,可征调关中民众南下。或是分段转运,由关中民众运粮至汉中,再由雍州之民运粮至粮阁中存储。”
“陛下,臣暂不为蜀中兵事而忧,但为荆、豫二州军事而虑!”荀攸说道。
张虞注视舆图,问道:“公达莫非担心曹、刘会借机出兵荆、豫二州?”
“然也!”
荀攸说道:“豫州虽有大将军坐镇,但曹操为沛郡人,中原初定不久,恐有乡族呼应曹操。荆州与刘备分治,今精锐在蜀,刘备势必北伐。而郝昭新任都督,旧时云从大将征讨,今统帅大军,恐非刘备之敌。”
“刘备者,枭雄也!”
郭图说道:“其用兵多年,麾下关羽、张飞为虎熊之将,不容小觑。郝昭虽说性情稳妥,但少统大军。故以慎重考虑,不知陛下是否另调大将接任?”
“不妥!”
贾诩说道:“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先是更替徐晃,今再更郝昭,岂不一年之内,连换二位都督,上不知兵,下不知将,必有兵败之险!”
“何况兵事未启,孰知郝昭兵略强弱?”贾诩反问道。
“是啊!”
张虞搭在扶手上的手微动手指扬向贾诩,微沉嗓子说道:“朕征战十余年,败四方之敌,可谓略知用兵之事。郝昭随朕征讨天下,乃是军中宿将。而刘备用兵狡诈,诸将非彼之敌。然郝昭胜在沉稳,凭用兵谨慎,扎营有度,便能以此拒刘。”
张虞不指望郝昭能击败刘备,不管怎么说刘备始终是名将守门员。能有把握必胜刘备者,毋庸置疑乃当世一流名将。故张虞对郝昭目标很清晰,帮文聘守住江陵城,卡住长江咽喉重镇。
说着,张虞思虑几许,吩咐说道:“传朕口谕于郝昭、文聘,江陵城池高险,若刘备兴兵进犯,断不敢举兵强攻,而会行围困之计。故令文聘坚守不出,以耗刘备所部士气。而郝昭屯兵当阳,令骑挑之。刘备撤军,诸将弗追,不出半岁,刘备自退!”
“遵命!”赵咨持笔抄文。
因与刘备同事过,故张虞对刘备用兵风格颇有了解。刘备能被冠以名将守门员称号,自然有几份本事。如刘备用兵偏好声东击西,或是示弱设伏。
因此刘备最头疼的对手,无疑是防守反击性的将领,如陆逊、司马懿之流。依据刘备用兵偏好,张虞换上善守的文聘、郝昭二将,足以让刘备在江陵吃瘪
第541章 亲者痛,仇者快
四月,唐军九万大军齐至汉中,徐晃领六万出金牛道,满宠领三万出米仓道,另有负责辎重转运民夫十余万,故唐朝诈称五十万大军南征,蜀中兵民由是震恐。
孙权齐发六万至北道,徐琨领兵四万屯剑阁、葭萌二关,另由孙河、吴景领兵两万屯于阆中至充国之间的嘉陵江。
在两军即将对垒时,蜀中使者费观与刘备使者程秉并至金陵,向朝廷献上文书,并向曹操请求援兵。
金陵,丞相府。
曹操眉头紧皱,语气中充满些许佩服意味,说道:“昔孙权遣使通好,并献亲妹结亲。故以为张虞将会先征孤,未料张虞竟如此狡诈,令迎亲之军夺取白水关,大军直击巴蜀!”
张虞奇袭白水关,不告而宣的战术让曹操颇是敬佩。
当然了,曹操最佩服张虞的一点,便是先向巴蜀下手,而非向吴楚用兵。在孙权的哄骗下,张虞能够反其道而行,战术忽悠孙权,扬言向吴楚用兵,实则紧盯巴蜀,突袭了白水险关。
如果张虞受孙权蛊惑,不先南征巴蜀,而是征讨吴楚,唐人胜负难说。然今张虞先伐巴蜀,扬长避短之下,反而影响了天下格局。毕竟如让张虞拿下巴蜀,孙、曹两家与之同享长江天堑,将会处处陷入被动之中。
“明公!”
刘晔说道:“唐军突袭巴蜀,以巴蜀一家之力恐难久持。使者费观所言不无道理,三家同享大江,是为唇亡齿寒之关系。吴失下游,则南楚危;南楚失中游,则吴蜀惧;蜀失上游,则吴楚难存。故今断不能让唐人夺蜀,否则吴楚危矣!”
“孙权拒剑阁以守,刘备出兵江陵,孤又岂能坐视不管!”
顿了顿,曹操问道:“出兵方向,不知诸位可有见解?”
“北伐中原!”
鲁肃不假思索,说道:“丞相为沛郡人,今唐人大军远征巴蜀,中原寡有兵马,唯张辽所督三州军士,盖仅数万之众。丞相出兵十万之众北伐,直取淮北诸郡。唐人大军回援,丞相则能与张虞决分天下。胜则席卷中原及海滨,败则退守淮南及长江。”
“丞相,鲁祭酒之言不可纳!”
刘晔沉声说道:“今夏时虽说水涨,舟舸能直达中原。然及秋冬时诸水衰退,吴舟难留中国,时辎重不济,必被唐人所破。故以晔之见,需先夺取荆州,行全据长江之策,而非与中国强争中原。”
“荆州,刘备所欲取之地!”
鲁肃说道:“我军如若西进,恐与刘备反目!”
“何须畏惧刘备?”
刘晔言语咄咄逼人,说道:“刘备举州之军方才两、三万之众,安能据唐人于江北?故以晔之见,不如趁机兼并刘备,后夺荆汉,再吞巴蜀。”
“呵呵!”
一向好脾气的鲁肃人冷笑了下,说道:“外敌南征巴蜀,今不思北伐中国之策,却在暗谋荆州,不畏令人耻笑?”
“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恒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故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君不识此语哉?”刘晔毫不退让,反问道。
“卿之所为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鲁肃说道:“昔长平之战,赵求于诸侯,诸侯拒援。赵亡时,诸国同亡。今敌征巴蜀,若不能令其撤军,反而互相兼并,岂不利于唐人。”
“非也!”
刘晔说道:“刘备兵少将寡,难以成事。故不如率军西进,先夺南郡。南郡归附,北有重镇,荆南四郡可收矣!”
“明公,肃以为凭我一家不足以御唐,需留刘备为援!”鲁肃再次强调说道:“故刘备暂不可图,需待天下稍安之时。”
“兼并四郡,再夺南郡,能出数万强兵,听候丞相调遣,为何不能御唐军?”刘晔说道。
“非~”
曹操招了下手,示意鲁肃、刘晔二人停止争论,问道:“文若有何高见?”
荀捋须沉思,说道:“二君所言皆有道理,然同有不足之处。以鲁君之言北伐淮北,时张辽屯重兵于重城,大军受挫城下数月,水衰则兵退,不能久屯于中原。如此番出兵,恐得胜而不能得地。”
“依刘君之语西伐荆州,丞相大军征江陵,如不兼并刘备,纵然得胜,但江陵却独城难守。若兼并刘备自强,令唐人得势,如巴蜀被唐军所下,则形势去半矣!故西征伐荆州,恐得胜得地却不能得势。”
荀作为战略大师,目光长远能看到曹操选择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如北伐中原,因淮北水系水位受季节影响大,因此曹操即便能得胜,但大概率难以守住胜果;如取荆州,因刘备的关系,如果不兼并刘备,取胜的果实可能被刘备窃取;若兼并刘备,恐会让唐人得利及兼并巴蜀。
“无完备之策?”曹操问道。
荀说道:“周瑜英豪杰出,胸怀大略。昔劝丞相兼并刘备,故今不如招周瑜问话,看是何决断?”
“周瑜何在?”曹操眯眼问道。
“今在巢湖操练水师!”
“招周瑜入京!”
“诺!”
周瑜投靠曹操之后,凭借征讨山越的功绩,屡次升迁,并得到大量封赏。今周瑜官拜将军位,可谓深受曹操喜爱。
巢湖距金陵不远,水路仅四百里之遥,故周瑜至金陵仅花了约三天的时间。
“瑜拜见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