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24节

  “不知卿有何所求?”

  郭援神情不变,拱手说道:“劳君侯准援能另制政策,以便招揽流民,恢复河南尹建制。”

  “准!”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五年之内,我不收河南赋税。五年之后,至十年之前,我只收半赋。除刑事、官吏委任外,一切事务由卿自决!”

  见张虞支持力度这么大,郭援深深作揖,肃然说道:“君侯以大事委我,援当竭尽忠心以报之。”

  “勉之!”

  郭援可不是傻子,他深刻知道欲令河南恢复生机,关键在于人口之上。今天下混乱,如果他能为河南争取到政策独立的条件,那么等到中原大乱,他就能趁机招揽兖、豫、荆三州的流民。

  而张虞有心助郭援一臂之力,干脆五年内不收赋税,十年之内半之,以便让郭援有更大的空间制定政策。

第443章 谒君献郡

  十月之时,若在秦岭以北的地区,已是渐入冬天。然在秦岭以南的汉中,尚处于秋季。

  褒城之内,什翼率三千军士已固守半月,抗住了孙策的多轮进攻,城中无粮便杀马为食。箭矢射尽,什翼便带人削木制箭,或是收取蜀军所遗留之箭矢。

  而什翼帐下三千精锐或鲜卑人,或羌人,或汉人,皆是陇右剽悍之卒。在孙策蚁附的进攻下,三千兵卒为了求生,凭射术与搏杀技术的精湛,屡次击退蜀军的围攻。

  经半月的厮杀,孙策帐下兵马死伤颇多,而丝毫不见攻破褒城的希望,这让孙策大为恼火。

  大帐内,孙策责骂众人,而诸将畏于孙策的威信,仅能低头不语。

  孙策稍微平缓心情,环顾众人道:“褒城无壕沟,无护城河,城池矮小,本应有利攻伐。然你等合有三万之众,十倍于城中之敌,而今却不能破褒城,是何缘由?”

  “禀使君,非我等不尽力用兵,而是什翼帐下兵卒剽悍,精善射术,我军每蚁附登城,敌军箭矢杀伤甚众,令军士闻箭声便怯。”韩当迟疑了下,说道:“而今之策,当以为不如负土聚丘,于城外堆叠小丘,彼时兵士便能登城厮杀,一举击败什翼所部。”

  孙策神情阴郁,说道:“负土聚山耗时恐久,而今围城半月,再过几日,后续援兵必至。”

  “耗费三日聚土,四日便能破敌。若不费时聚土,则六日亦莫能破之!”韩当劝道。

  “既然如此,那便依韩将军所言,明日起背土聚山,务必在后续援兵之前,将褒城攻陷。”孙策说道。

  “诺!”

  “君侯,已有敌军援兵消息!”

  孙瑜从人群中出列,拱手说道。

  “有何军情?”

  闻言,孙策打起精神,走至汉中舆图前,说道。

  “据子午谷口守军来报,敌军大部抄行子午谷道而进。”孙瑜思索分析,说道:“应是敌军知晓什翼情况,故从东道而进,以免被我军所败。毕竟傥骆道与褒城相距不远。”

  孙策在舆图上寻觅位置,问道:“孝直有何意见?”

  法正说道:“禀使君,敌军从子午谷道入汉中,今需分兵以阻敌军援兵。谷口地形崎岖,我军占据地利,便能令敌进退不得,驻军三千足可御十倍之敌。”

  “好!”

  孙策指了指舆图,说道:“甘宁何在?”

  “末将在!”

  甘宁跃跃欲试,应道。

  “你率三千精锐前往子午谷口,留心山西军动向。若遇敌大部,固守险峻,待我攻陷褒城,再分兵截断援军归路。”孙策沉声说道。

  “遵命!”甘宁应声道。

  “使君,敌寇既往子午谷行军,可要撤傥口之卒?”部将问道。

  孙策考虑良久,说道:“留兵观望傥骆道情况,以免敌卒从多道并进。”

  顿了顿,孙策说道:“可撤半数之兵,以补围困南郑兵马之不足。”

  “诺!”

  什翼率军入汉中,莫看他们被困守于褒城,但因牵制了孙策精锐,因此孙策在围攻褒城之余,仅有两万人围困南郑。而南郑城中本有兵马两万人,虽说老弱参杂,却也让孙策兵马在围困时甚是拮据。

  说完,孙策环视众人,见桓阶思索不语,问道:“桓君,可是我布置不当?”

  桓阶摇了摇头,说道:“使君布置得当,仅是敌军若出傥骆道,该如何是好?”

  孙策自信说道:“傥骆道崎岖难行,若敌军出傥骆道,至此便已疲惫,我自率精锐击之,以逸待劳,击败敌寇,我军声威可大振尔!”

  见孙策考虑到多方面的军情,桓阶便不再多言。

  在孙策抓紧时间堆山破城之时,南郑城中阎圃则在拜见张鲁,商论军情大事。

  “子苗可是为军事而来?”张鲁问道。

  “非也!”

  阎圃向张鲁作揖,说道:“山西援军今在褒城,后续精兵陆续将至。而今张君侯既已遣军救援汉中,然伊辉却妄言师君将归降孙策,若不整治此人,将动摇城内人心。”

  在什翼占据褒城的当晚,丘郎率人登上山岭,高树火把,点燃火堆。南郑兵民清晰可见火光之亮,这让众人尽知张虞所遣援军到达。

  后续孙策调兵围攻褒城,趁着城外蜀军空虚之际,张卫遣斥候出城,则是验证了山西援军抵达的情报。

  而今阎圃请求张鲁斩杀伊辉,其之目的很简单让张鲁坚定抗孙决心,而不是在归降孙策的问题上摇摆。

  张鲁蹙眉而思,约过了少许,说道:“张公不辞艰辛,遣兵急驰我南郑,我今岂敢心存疑虑?”

  “来人,将伊辉扣押下狱,待明日问斩。”

  张鲁吩咐左右,说道:“往后如有言降孙者,依律当斩。”

  “师君英明!”

  说着,张鲁心生疑虑,问道:“子苗,如山西兵马击退孙策,那我汉中当如何自处?”

  阎圃沉吟良久,说道:“击退孙策之后,师君选择有二,其一,向大将军献表,有欲献汉中于大将军,以此来观大将军态度;其二,大将军回兵山西,应是有意称王,师君如若胆大,可前往关中拜见大将军。”

  闻言,张鲁神情微变,狐疑打量阎圃,问道:“献汉中于大将军,岂不令我失汉中之地?而前往关中拜谒大将军,若大将军囚禁我于长安,那又当如何是好?”

  “天下诸侯尚在,大将军岂敢行囚禁之事?今囚禁师君,则伤天下诸侯之心?”见张鲁不懂形势,阎圃说道:“以我所见,师君如能拜谒大将军,恭贺大将军称王,则师君必得重赏。”

  “至于献汉中于大将军?”

  “大将军非短见之人,汉中多由师君治理。今袁术尚在中原,大将军不平袁术,安敢南征巴蜀?故大将军必依仗师君治汉中,以来阻止孙策北伐。”

  阎圃说道:“圃所献之策是为以退为进,大将军为令众诸侯降服,不仅不会刻薄对待师君,反而会加重封赏。”

  张鲁沉吟良久,说道:“此番如能击退孙策,那便依子苗之言,我将亲自至关中,恭贺大将军。”

第444章 羸弱

  昏夜沉沉,褒城在孙策眼里,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仅有城墙上的一列火把在摇曳。而在昏暗的火光下,山西兵卒在城楼上穿梭,或整理器械,或修缮城楼。

  蜀军兵卒陆陆续续撤回营寨,唯留下千人驻守土山,以保持对褒城的威慑。

  韩当提议修筑土丘,确实给什翼造成大量威胁,蜀军靠着土山,逐渐逼近城墙。仅是城中兵卒早有准备,依靠筑高城楼,依旧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

  如此情况下,诸部将领轮番率部攻城,但因蜀卒不及陇卒剽悍,最终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扔下尸体狼狈撤军。但值得庆幸的是今日至少有兵卒登上城楼,让孙策看见破城的希望。

  但在看到破城希望之余,却也让孙策明白了蜀卒的羸弱。

  来自河朔的兵将论战斗力之强,战斗意志之顽强,非蜀军兵卒所能比。如果是同数量下列阵厮杀,蜀军绝非河朔兵马所能比。

  “孝直,你说北军兵将为何这般剽悍?”

  孙策注视着夜色下的褒城,忽然问道。

  法正沉吟良久,说道:“张虞久镇代地,常年与胡人厮杀,故帐下兵卒剽悍。天下大乱以来,张虞于上党起兵,讨白波,安匈奴,西征关中,远伐陇右,尽败天下强横之军,降收北疆精锐,故兵精将勇。纵观天下,无人能比,袁绍因此而败。”

  “然兵将虽勇,但终归为人。蜀卒之所以羸弱,在于少经兵事,及少有操练。此番使君如能下汉中,当先聚兵讲武,方能再出兵北伐。”

  兵卒的战斗力除了天然的环境影响外,还与将领、兵制、经验有莫大关系。

  孙氏下巴蜀不久,孙坚在没建立起制度时便阵亡,因此孙策仅草草制定了相关制度,比如从军征战者,准许免去家中赋税。至于兵卒占田之制,孙策还没来得及施行。

  今孙策帐下的蜀军,除了入蜀兵卒通过战功富裕外,余者招降的蜀军兵卒几乎没得到多少恩惠,因此缺少了战斗力的积极性。

  另外,巴蜀内部的战争与中原相比,其中烈度差距实在大。典型就是有无大规模骑兵的应用,张虞帐下各部兵马皆有与骑兵交手的经验,甚至张军中就存在大量骑兵。

  除战争烈度外,中原的战争频率更高,几乎无岁不战,更别说地方上的小规模冲突。

  因此到目前为止,孙策最大的收获便是他低估了张虞帐下兵马的实力,没想到三千人凭小城能抗住他数万大军月余的围攻。今别说他的蜀兵,论兵马之精锐估计袁术、曹操之兵亦非张虞兵马的对手。

  孙策微微点头,感慨说道:“汉中兵非强敌,若无南郑城,今早被我所下。反观北方之卒当为劲旅,幸亏未与张虞贸然用兵。”

  在孙策交谈之时,忽而便听见急促的脚步响起。

  孙策顺势望去,却见孟达神情慌张,快步行来。

  “子敬,今何事如此慌张?”

  孟达深吸气,作揖说道:“使君,傥口败军来报,敌军突袭傥口营寨,今北卒大军涌入汉中。”

  “什么!”

  孙策神情骤变,怒笑说道:“不是敌军从子午道入汉中吗?今敌军怎从傥骆道而来?留守兵卒岗哨为何没有察觉?守营校尉何在?”

  因情报的失真,让孙策作出调兵子午谷口的错误决定。而今敌军却从傥骆道入关中,又怎能不让孙策恼怒。眼下的一连四个问题,足可见孙策的心情如何!

  “使君!”

  孟达解释说道:“子午道之敌行至半途时,便在修缮沿途栈道,彼时以为乃大部援军之先锋。然傥骆道道路崎岖,沿途多山林。敌军伏旗潜行,我军所布置岗哨,或是遭袭身亡,或是未能察觉,故未能洞察敌军行踪。”

  “至于守营校尉,据逃卒所说战死于乱军中。”

  张虞帐下几大将领的用兵风格各有不同,如张辽风格偏疾,善于扑捉敌军漏洞,以迅捷之速击之;满宠风格偏稳,善于利用地形,调动敌军而逐一击之。

  而徐晃用兵风格介于张辽与满宠之间,徐晃行军迅速,常遣斥候至外围,先于敌人发现敌卒。而在厮杀之余,徐晃则是偏稳重,布置妥当之后方会用兵。

  因此徐晃在率兵救援汉中时,为了达到令敌不备的目的,除了遣兵马出子午道吸引注意力外,便是在派出斥候乔装为流民或是山民,在前方数十里探查,之后再由斥候解决布置在山道内的岗哨。

  失去耳目后,傥口蜀军根本不知徐晃已率军逼近营寨。于是在平旦之时,徐晃率军发起突袭,没有防备之下,傥口营寨轻易被破,援军遂源源不断涌入汉中。

  得知又一股张虞兵马突破防线来援,孙策只觉得心上燃起怒火,将自己好不容易攻破阳平关,不曾想却挡不住张虞援兵。若是让傥骆道兵卒扎稳脚跟,怕不是将功亏一篑。

  “敌军人数多少?”法正问道:“可知敌将姓名?”

  “不知详细军情,但今已安排斥候探查。其中敌将竖‘徐’纛,另有‘柯’‘郭’等将旗。”

  孟达说道:“而据降卒粗略言语,敌军人数应是不多,应在五千以上。使君如能及时击溃敌军,则敌军莫能入汉中。后续再破褒城,待大雪封道,则南郑降服,汉中可下尔!”

  “某愿率兵前往傥口,为使君击破敌军!”黄盖斗志昂扬,请战说道。

  孙策收敛心神,沉声说道:“张虞帐下猛将众多,柯者为鲜卑人柯比,而能统柯比又以徐为姓者,不出我之所料,乃是大将徐晃。”

  “今张虞遣强军勇将救援,是为精锐之兵将。此番如不能尽力征讨,而是遣寻常兵卒,是役恐会兵败!”

  “莫非使君欲亲自统兵?”老将祖茂问道。

  孙策手按剑柄,看着左右将领,说道:“此番我若不率精兵破敌,将无人能担此重任!”

  事关成败,孙策不敢将事委于部将,此番他必须亲自统兵。

  “使君率军东行,不知留何人守褒城,又率多少兵马前往?”法正问道。

  孙策沉吟了下,说道:“为防南郑兵马呼应敌卒,大营分兵五千于徐琨,我自率万人精锐前往傥口。而黄老将军率余部兵马留守,明日修山围城。”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首节上一节324/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