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20节

  张虞与袁绍争霸河北,互仇视为敌。而今袁绍的病逝虽不意味着齐国可下,但却意味着齐国将无力再夺回冀州。

  至于田丰为何有悲意,不外乎袁绍为他旧主,今他虽不为袁绍效力,但二人往昔之情让田丰今时念起多有唉嘘。

  张虞目光离开舆图,看向帐中众人,说道:“我与袁绍争锋多年,我本欲擒之以问事,而今骤而病故,弃军国之事以遗诸子,我军可图尔!”

  “郭参军,袁绍既是病逝,不知袁营可有变化?”贾诩问道。

  “袁绍病逝前后,逢纪为都护,受领治军之责。”郭嘉如实说道:“而逢纪虽说淫奢,但治军有方。今袁营严整,诸将奉法,人心安稳,未见轻佻。”

  “如依参军之言,那岂不是袁营不因袁绍病故而受影响?”贾诩蹙眉反问道。

  郭嘉沉吟说道:“岂会无影响?仅是逢纪治军严厉,另袁尚执军以来,分封官爵,以拉拢众人。”

  “依礼而言,袁谭为袁绍嫡长子,今袁尚为袁氏之主,袁谭无反应?”荀攸问道。

  “暂无袁谭动静!”郭嘉说道。

  张虞看向一言不发的田丰,问道:“田君旧为袁绍谋士,可知袁绍为何立袁尚为储?”

  田丰收敛心神,说道:“禀君侯,袁绍素来宠爱袁尚,或是因此偏好而立袁尚为储。但依敌国形势,多仰仗青州供粮出兵,今不以旧主袁谭为储,而是以袁尚为储,袁绍所为令丰难以揣测!”

  “况袁谭虽无显著才略,但为人礼贤,旧时众者多以为袁谭将继袁本初之后!”

  “袁绍若因宠信小儿而废袁谭,是为取乱之道尔!”荀攸若有所思,说道。

  回想历史上袁绍死后二袁反目成仇的戏码,张虞戏谑说道:“今二袁之所以未有变化,恐是大敌当前,故不敢妄动,而是欲先退我,再行争夺王位。”

  “君侯所言有理!”

  郭嘉思虑军情,说道:“袁谭旧为青州之主,今袁绍废长立幼,袁尚篡居大位,袁谭岂会甘心。眼下之事,我攻之急,则二袁齐心共力;若攻则缓,则二袁必起矛盾。今无袁绍在上,高干、袁熙、袁谭岂会愿听袁尚差遣?”

  张虞转头看向郭嘉,说道:“奉孝之意,莫非欲劝我撤军?”

  郭嘉深深作揖,说道:“袁术遣纪灵率军北上,另有张邈助力,郦将军恐难如愿。故以嘉之愚见,君侯莫不如撤军,北退辽东,东下渤海,南援吕布,以静候袁氏兄弟之间剧变,然后趁二袁疲惫之际,再率军征之,则事半而功倍!”

  张虞略思片刻,看向帐壁上的舆图,说道:“二袁如能厮杀,穷途末路者当会投我,故二袁不足为忧,后续轻易可平。”

  说着,张虞依序看向荀攸、贾诩、田丰,说道:“三君有何见解?”

  田丰说道:“君侯洞察长远,二袁如起刀兵,则有生死之仇,高干当引离之,人心莫能齐,则难为君侯之患。”

  今下战况复杂,北有公孙度犯幽州,南有纪灵、张邈为援,而袁尚、袁熙、高干三人齐心,可谓三面交兵。故不动用轮休兵马,则后续的战事将异常艰难。因此不如及时撤军,坐观二袁内斗。

  毕竟青州资源本身就不丰富,袁绍在世之时,他能够整合青、徐二州资源,凭袁术的支援,勉强抵御张虞的进攻。如果二袁起刀兵,不仅会内耗青州资源,更会令高干离心离德。

  诸袁既然不能齐心,那么对张虞而言将无大的威胁,反而利于张虞后续可轻易吃下青州。故一紧不如一松,今时的撤军则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荀攸说道:“二袁若难为大患,君侯则能望南。袁术地跨四州,霸有中原,君侯灭之则天下平矣!”

  贾诩捋须而思,说道:“袁绍丧亡,诸子内斗,君侯威服中原,何不回师进位,招抚袁氏降人,南抚吕布,西安凉州。诸军得赏休养,明岁征讨中原不迟。”

  说着,贾诩问道:“君侯可知凉州近况?”

  “劳文和细言!”

  贾诩说道:“凉州诸郡豪强四起,另有卢水胡作乱,韦端不能制之。君侯何不顺势徽招韦端,遣子韦康及良将西征,凉州盖能平矣!”

  韦端虽为凉州刺史,但无法控制凉州诸郡。在袁、张交战前夕,韦端遣使庞交好张虞。而今袁绍既被打败,汉室又已灭亡,腾出手的张虞则能遣兵入驻凉州,收拾由豪强割据的郡县,并用韦康取代年迈的韦端,以达到控制凉州为目的。

  张虞点了点头,踱步思量许久,说道:“既然如此,那便拜郝昭为平原郡守,与张燕率军共驻平原,另徐庶有兵五千屯清河,则袁谭不敢北犯。让满宠率军回撤,屯兵至阳信,断绝沮鹄与青州联络,并责令张辽速下南皮。孟宁之拜东郡太守,改屯濮阳。”

  “那幽州呢?”许褚问道。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仲康率军北上,持我大纛。公孙度见我大纛旗至,必疑我已击破袁绍,忧惧之下,公孙度将走矣!”

  “君侯英明!”许褚拱手得计,欣喜说道。

  “余者兵马随我西进,以观纪灵兵马动向!”张虞说道。

  “遵命!”

  是日,张虞放弃辛苦营造的‘平袁’城,让郝昭率军撤至北岸平原驻守,与青州刺史张燕共御袁尚。之后的三天,张虞率军向东郡而行。

  见张虞率军撤退,袁尚率军发起追击,结果被留守的张燕、郝昭二部所败。出于担心袁谭从中得利,在逢纪的建议下,袁尚率军暂退,欲先抢据临淄。

  八月十五日,张虞沿黄河畔行军,数万大军绵延十里,令人侧目之。

  一候骑从西快马而至,风尘仆仆,直奔中军‘张’旗。见距伞盖不远,候骑放慢马速,经由左右通报,方才见到张虞。

  “君侯,安邑急报!”

  候骑下马而拜,说道:“汉中有使至安邑,言孙策起兵十万北伐,先是击破阳平关,而今孙策破关入汉中,重围南郑城,张鲁特请君侯出兵解围。”

  “何时之事?”

  闻言,马背上的张虞神色骤变。

  之前孙坚占据巴蜀虽值得令人警惕,但却不为张虞所忌惮,不外乎益州的门户汉中在张鲁手中。而今若让孙策占据汉中,那么孙策下一步肯定会窥视陇右或关中。

  后续孙策若借汉中而北伐,张虞虽说不畏,但却会因孙策北伐而牵制不少的兵力。因此若让孙策拿下汉中,恐怕张虞会改变用兵先后,先征服巴蜀,无后顾之忧再消灭袁术。

  “孙策于五月北伐,七月破阳平关,今时围困南郑。”候骑说道。

  “君侯,汉中为巴蜀咽喉,孙策得之能望关陇,绝不能让孙策如意!”荀攸上前急忙说道:“今需急调兵马救援汉中,如若汉中有失,则关陇动荡。”

  荀攸思虑片刻,说道:“张辽围困南皮,郦嵩屯兵兖州,满宠为渤海太守。而今如欲救援汉中,唯徐晃可领兵尔!”

  贾诩担忧说道:“徐晃虽能领军,但身在河北,今召集部下,再率军赶赴汉中,前后亦需花上两月,时恐汉中已被孙策所破。兵贵神速,需有临近之兵先行救援,再发大军入汉中。”

  “什翼!”

  张虞挥鞭指向从骑,沉声说道:“传令于钟繇,让他调中条军赶赴陈仓。再传军令于什翼,让他统羌胡之卒南下,汇中条军一并西进,以牵制孙策部分兵马。”

  “令徐晃急召本部兵马,急行赶往汉中,之后统领什翼,两军齐解汉中之围。兵马若少则缓之,援兵后续将至。”

  “诺!”

  数名骑卒受领军令,向多个方向奔驰而去。

  一阵急令之后,张虞谓左右说道:“孙策有远谋,知汉中之重。若非我素与张鲁通好,今孙策已得汉中矣!”

第437章 河北承平,将为唐王

  张虞的战略视野不可谓不远,在他降服陇右诸郡后,便考虑到后续孙坚会占据巴蜀的可能性,于是张虞为了令巴蜀分裂,有利于他南征讨巴蜀,故张虞选择与张鲁通好。

  在汉中得失问题上,张虞看得非常清晰,汉中可以不为他所有,但绝不能被巴蜀政权所占据。毕竟看历史便知,失去汉中的四川政权几乎难逃被征服的命运。

  此番孙策北伐汉中,张虞可以不求援,但在后期南征时,以及在一统天下的路上,孙策绝对会给张虞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今时的救援则是在为后期省力。

  且得亏张虞出征前让将士轮休,否则本就打了好几月的仗,今再经数千里奔波救援,到汉中时兵马恐已疲惫,更别说打仗了。

  且不说军令下达之后,候骑持昼夜奔驰,望能尽早将书信送至徐晃、什翼二人手上。

  今中原战场因张虞主动撤军缘故,除被围攻的渤海郡外,诸袁率先收兵。倒是兖州地区的吕布与张邈兵事未平,尤其纪灵受袁术之命征讨吕布。

  吕布与张邈的战事,先是张邈借背刺之利,占据了济阴郡。但随着吕布率军回援,在定陶击溃张邈,不仅收复了定陶,还将战火烧至陈留郡内。若非纪灵北上及时,吕布恐会趁势杀至雍丘。

  吕布为据纪灵,与之对峙于薄县。在得知张虞率军西进,吕布再遣陈群为使,请求张虞出兵,帮他击败纪灵。

  东武阳,唐军营寨。

  大帐内,陈群奉上吕布书信,说道:“吕将军兵少,而纪灵兵众。故吕将军命群为使,求君侯发兵南下。”

  张虞浏览书信少许,之后看向陈群,笑道:“河南形势,我多有不知。长文为吕布主簿,熟知河南形势,今君以为我需遣军南下否?”

  上次出使时,陈群便向张虞表以忠心,而今在河南事务上,张虞愿听陈群的意见。或是说张虞想借机,试探陈群是否是有心归服。

  陈群沉吟良久,说道:“禀君侯,以群之见,君侯不应遣军南下!”

  “为何?”

  陈群拱手说道:“吕将军坐拥山阳、任城、沛国等郡,兵马盖有万余人。今君侯助吕将军破纪灵,则恐吕将军图谋陈留,或是豫州诸郡。若吕将军爪牙强劲,则恐难服君侯。”

  “况君侯如破纪灵,恐会惹怒袁术。君侯初从青州撤军,再深陷兖州军事,岂不令袁尚得利?”

  “今不南援吕布,那如何解吕布当下之难?”张虞再问道。

  “纪灵本是为救援袁绍父子而来,今君侯从青州撤军,纪灵救援之任已成。纪灵如知君侯在东郡,必恐君侯率大军南下。故以群之拙见,君侯书信耀武一封,纪灵则会因势而撤,彼时吕布之围自解耳!”陈群说道。

  张虞满意点头,陈群此番言语无疑是为张虞考虑,纪灵帐下兵马众多,张虞遣军南下与之交锋,即便能击败纪灵,但因疆域毗邻关系,所得领土怕不是要让归吕布所有。

  况今张虞有意结束战争,欲先让二袁互相攻伐。若再涉足兖州兵事,恐短期内不好抽身。

  张虞看向左右,问道:“长文之见,诸子以为何如?”

  “禀君侯!”

  郭嘉率先起身,说道:“陈君之言不无道理,吕布如虎狼,若让吕布得意,恐会与君侯反目。故今需助吕布退纪灵之围,而不能令吕布割据兖、豫!”

  “今幽州、汉中滋生兵事,君侯需以休兵解围为上,不宜为吕布而南征袁术。”贾诩说道:“陈君之见可行,书信于纪灵,令纪灵识趣而撤军。”

  “善!”

  见众人无异议,张虞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依诸君之见。文和代我书信一封,令人送于吕布。”

  说着,张虞看向陈群,说道:“回见吕布,劳长文传话,言公孙度纠合汉胡兵马五万进犯幽州,我今需率兵解围。另孙策兴众十万北伐汉中,张鲁军情岌岌可危。而今先退纪灵兵马,待我退汉中、辽东兵马,再征中原袁术。”

  “为酬吕布出兵奔波之劳,我资马八百匹以为报酬!”

  “遵命!”陈群领命说道。

  待陈群退下后,忽有候骑上报。

  “捷报,张将军率军攻陷南皮,郡守沮鹄战死,今渤海诸县已降!”候骑说道。

  “彩!”

  张虞欣慰说道:“文远功绩显赫,今渤海郡下,河北由是承平。仅需留意二袁,看二人何时互相征伐。”

  “传令于张辽,令幽州兵马先行回州,以防鲜于辅不敌公孙度。”

  “遵命!”

  收到张虞的书信,纪灵果如陈群所想,见自己任务完成,又畏惧张虞的兵锋,于是主动率军撤军。

  吕布虽不满张虞不出兵,但得知张虞资马八百匹,吕布随即将不满抛之脑后。

  须知他在中原混迹以来,因战事频发之故,马匹损失不少,而因中原难以获取战马,故今吕布帐下骑兵愈发的少。今张虞资助八百匹,这让吕布军力大大增强,吕布自是喜悦。

  在中原兵事消弭之际,青州内袁谭、袁尚二人因失去外敌而矛盾渐起。

  得知张虞撤军,袁谭为了夺回王位,欲先回临淄,之后再召集兵马。然袁尚早有防备,淳于琼在逢纪的授意下,率骑兵兼程赶回临淄,比袁谭更早占据临淄。

  袁谭至临淄城外,要求淳于琼为大军开门。而淳于琼以临淄民多为由,仅允许袁谭入城,所率兵马不准入城。

  袁谭猜疑淳于琼欲杀自己,于是放弃了回临淄,改屯兵至安平郡的寿光,召集北海、东莱二郡兵马。然因袁尚事先招抚,北海郡守刘恂拒绝从之,唯东莱郡守管统率兵前来。

  寿光城,县府内。

  袁谭与左右商议军事时,得知袁术选择册封袁尚为齐王,由是大怒。

  “先王在世时,常言欲传大业于我。然今袁尚忽而继之,其中必有龌龊。况袁尚为继母所生,我为嫡长子却被诬为非先王之子,我今岂能甘心!”

  袁谭愤愤不平,说道:“况自先王兵败以来,我迎奉至海滨,献上州牧之印,于齐国有大功。袁尚无能,依先王宠幸方才受人敬重,今他妄为齐王,必会败齐国之基业。”

  左右见袁谭恼怒,皆不敢作声,他们作为袁谭心腹,同样是不满袁绍传位于袁尚。

  孟岱避席而起,拱手说道:“殿下无需烦恼,如今张虞已是退兵,殿下无需忧张虞取利,可早作决断!”

  袁谭收敛神情,问道:“先生有何计策教我?”

  孟岱说道:“张虞退兵,袁尚回京,公子不如借安葬先王一事,邀袁尚赴宴,时暗伏兵马杀之,大事可定矣!”

首节上一节320/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