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01节

  为了不耽搁用兵,郦嵩让张、蒋奇二将统领各自原先兵马,其中为分化二将,蒋奇随张燕留守常山,张随郦嵩前往信都。

  张、蒋奇率万人投降的消息,随着时间迅速传到张虞与袁绍手上。

  信都,府衙。

  张虞正与荀衍坐而论事,笑道:“昔颍川一别,已是十余年未见,休若兄风采依旧!”

  荀衍字休若,为荀、荀谌之兄。昔在荀的劝说下,投靠了曹操,但因曹操败走江淮之故,受袁绍征召,至河北任职。袁绍出征时,荀衍留在信都,张虞破城时,遂被张虞所获。

  汉末时期,荀氏可谓是人才辈出,甚至比诸葛氏还略胜一筹,令人熟知便有荀、荀攸二人,名声稍次者,如荀谌、荀悦、荀衍三人,其才能皆有可称道之处。

  荀衍恭敬说道:“颍川之时,君侯年岁正少,而今时再见,君侯雄姿英发,将御中原,是令衍心敬服之。”

  张虞笑道:“信都初下,袁军将至,人心多有浮动,不知君愿任安平郡守,为我暂安城中之民否?”

  荀衍谦让道:“恐衍才疏学浅,难担此重任!”

  张虞为荀衍倒酒,说道:“公达多有盛赞休若之才,言君才学不弱文若,故今君不能为我分忧,恐信都无人矣!”

  说着,张虞盯着荀衍,似笑非笑道:“莫非卿以为我不能敌袁绍,故不愿为我效力?”

  张虞的眼神锐利,似乎直透人心。荀衍不敢与之对视,低头说道:“君侯用兵如鬼神,忽袭信都,威震河北,世人莫测。衍岂敢不为君侯效力,仅恐才能不及。今君侯既欲托大任于衍,仆岂敢不为君侯效力。”

  “善!”

  “再饮一樽!”

  在张虞倒酒之际,却见侍从快步入堂,欣喜说道:“禀君侯,郦嵩将军传来捷报,言张、蒋奇二将率步骑万人归降,今郦嵩将军率万人东进,以便听候君侯差遣。”

  张虞心中骤喜,然脸上却克制喜色,淡笑道:“张降我如韩信归汉,袁绍所部不足为惧,信都可安矣!”

  说着,张虞看向赵云,说道:“子龙,传我敕令,册封张、蒋奇二人为偏将军,皆封都亭侯。”

  “诺!”

  荀衍内心浪潮翻涌,他刚刚答应受领安平郡守,并非纯粹自愿,而是有被张虞半胁迫。毕竟两军胜负未分,他实在不参与其中纷争。而今他不得不庆幸自己答应了张虞所授的官爵。

  “二将率兵归义,河北人心背袁。”

  荀衍说道:“恭贺君侯,今离覆没袁绍大军不远矣!”

  张虞轻抿酒水,从容说道:“袁绍有数万精兵,卿可观我破敌。”

  “君侯!”

  赵云趁机说道:“郦嵩、张杨各率兵马赶赴信都,而袁绍帐下人心涣散,故以云之见,君侯不妨令诸军据不与之交手。彼时袁绍进退不能,人心必然涣散,我军将能兵不血刃而破袁绍。”

  张虞点了点头,笑道:“子龙颇有见地,今可依子龙所言传令。”

  “遵命!”赵云喜色而退。

  望着赵云的背影,张虞露出一抹笑意。随着常年的历练,赵云军事素养越来越高,往后或能出镇一方。

  在张虞为张归降欣喜之时,袁绍的反应则与之相反。

  袁绍行军至南宫城(今南宫市),距信都城六十里下营。

  “信都城池坚固,张虞帐下兵马过万,若是据城固守,我军难以骤破!”袁绍说道:“今需寻计,将张虞引诱而出。”

  麴义说道:“信都无屯粮,今可重围信都,断城中之粮逼张虞出战。”

  “有理~”

  在袁绍与诸将议事之际,忽见候骑快步入帐,单膝而跪。

  “禀明公,紧急军情。张、蒋奇二人受辛评蛊惑,今二人率部叛降张虞。”

  “你说什么?”

  袁绍从马扎上惊起,满脸的不敢置信,说道:“张岂会叛我?”

  候骑呆愣说道:“蒋奇率军叛投张虞,仆岂敢虚言!”

  “滚出去!”

  袁绍不知为何暴怒,大声呵斥道。

  候骑生怕袁绍要宰自己,急忙逃出大帐。而众文武知晓张、蒋奇叛变,各怀心思,皆沉默下来。

  袁绍满脸沮丧,不能理解道:“先是许攸、高览,再是张、蒋奇,众皆背我而走,莫非天欲助张而不助我哉!”

  “明公!”

  逢纪硬着头皮,安慰道:“事已至此,明公还需振作,早思计策,以解今下之困!”

  袁绍摊手而叹,低沉说道:“信都城坚,不能骤破。而今张、蒋奇归降,信都外有援军,军中人心涣散,又何谈恢复信都。”

  逢纪劝道:“明公虎踞四州,今冀州艰难,青州可为基业,况明公帐下尚有数万步骑,故明公不宜自弃。”

  袁绍嘴角泛苦,说道:“冀州为根本之地,今冀州若被张虞所取,我军又如何与之抗衡!”

  “这~”

  见袁绍今下充满悲观,逢纪无可奈何,仅能说道:“明公,张虞令旧吏投奔明公,传播信都沦陷,家眷安危之消息,其意是乃祸乱军心。眼下人心惶惶,而明公若暂无计策破敌,还需寻计稳固人心。若兵将叛逃张虞,则我军必败矣!”

  听到‘叛逃’二字,袁绍忧愤交加,说道:“孟岱何在?”

  “仆在!”

  “我今命你为督军,率兵巡视各营,如有扰乱军心、叛逃敌营者,一律依军法处置!”

  说着,袁绍重捶案几,厉声说道:“督查军中文武,若有亲属为张虞效力,一律羁押于狱中。若家眷在信都者,遣人监视之。我看还有何人敢叛逃张虞!”

  闻言,麴义翻起白眼,大叹袁绍在张虞的压力下,竟下达了这么不理智的政策。此策若下,怕不是人人自疑。

  麴义能知袁绍军令之弊,众人如何不知。仅是见袁绍昏了头,众人不敢劝说,生怕惹祸上身。

  然袁谭作为大儿子,岂能见袁绍胡来,遂趋步出列,拱手劝道:“明公,二将先后叛逃,张虞又据信都,今下人心惶恐,人人猜忌,若行厉法,恐众心离散啊!”

  “小子怎知大事?”

  袁绍瞪大眼睛,怒声说道:“我待众宽厚,然众背我投张,可见唯严法治军,方能令众人畏服!”

  “明公~”

  见袁绍恼怒上头,孟岱怕会袁谭会被治罪,急忙打断说道:“形势危急,大公子关心军事,还望明公见谅!”

  说着,孟岱向袁谭疯狂使眼色。

  见状,袁谭已无再劝之意,在心中暗叹了口气,致歉说道:“儿言语有失,望父亲恕罪!”

  “好生巡视本部,勿要纵然贼人作乱!”

  “诺!”

第408章 众人投张,不战自溃

  黑夜,袁军营寨。

  “今日大帐中,孟君为何阻我劝谏父亲?”

  青州军帐内,袁谭与孟岱对坐,问道。

  孟岱字公峻,兖州泰山郡人士。中原战乱时,渡河北投袁绍,遂被袁绍重用。因与逢纪、审配不和,故在二人交好袁尚之时,遂与袁谭交好。而袁谭为壮大羽翼,顺势接纳了孟岱。

  孟岱喝了口酒,叹气说道:“高览、张、蒋奇先后率军叛逃,明公内心已是疑虑众人,今不令人省察文武,将怎知何人欲叛离袁氏?”

  “可是~”

  袁谭不能理解,说道:“若有心叛逃,岂会在意省察,已是出投张虞。犹豫叛逃之人,今在省察之下,难免心生恐慌,最终叛投张虞。”

  孟岱深以为然,说道:“公子所言甚是,但于明公而言,他能容忍否?”

  闻言,袁谭愣了愣,说道:“君言下之意,可是父亲有意而为之。”

  孟岱点了点头,说道:“明公外宽内忌,今众将背离,明公已是心寒。我所献之策,无非是依明公之意而献。”

  能在袁绍帐下效力的人那个不是人精,他们跟随袁绍多时,已是揣摩透袁绍的性格。袁绍外宽内忌,今在大受刺激之下,安会宽厚待人?而是原形毕露,猜忌部下,故孟岱仅是投袁绍所好而有。

  得知缘由,袁谭默然无语,没想到形势到了今下,依旧有人在乎君王的念头,而不在意形势。

  “孟君,家眷可是在信都?”沉默半响,袁谭忽然问道。

  孟岱喝了口酒,笑道:“公子治下青州尚是太平,去岁我已让妻小移居临淄。”

  闻言,袁谭顿生厌恶之情,原来是家眷不在信都,孟岱才如此嚣张,敢领下省察文武之任。

  除了厌恶之外,袁谭又不得不叹气,暗叹自己不也是这般人。为了大业,还要与袁绍帐下文武拉拢感情。

  袁谭的叹气,让孟岱以为袁谭为形势而忧,遂说道:“眼下形势虽说对我军不利,但却对大公子有利。”

  “何出此言?”袁谭问道。

  孟岱嘿嘿而笑,说道:“明公宠爱三公子,然若冀州沦陷,明公需移至青州偏居。而青州为公子起家之地,明公不立公子为储,莫不敢立袁尚为储?”

  袁谭说道:“击败张虞是为上策,偏居青州是为中策,今且观形势变化。”

  “公子英明!”

  在袁谭与孟岱闲聊时,另一座营帐中,麴义连夜找到荀谌。

  帐中,荀谌点亮烛灯,惊讶问道:“将军深夜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麴义拉着荀谌的手,低声说道:“君兄荀衍被张虞拜为安平郡守,有人得知此事,遂向明公进言,污蔑先生将投张虞。明公酒醉之下,听信小人谗言,已命郭昭来擒拿先生。所幸郭昭与我交好,先行告知在下。”

  “什么!”

  荀谌惊呼了声,委屈说道:“我为袁氏奔走多年,是为元老之臣。而今因区区谗言而来擒我,明公乃受小人蒙蔽。我今要拜见明公,诉说其中缘由。”

  说着,荀谌就要出帐。

  麴义一手拉住荀谌,沉声说道:“你我家眷尽在城中,眼下高览、张、辛评等文武叛逃,明公岂不猜忌你我。况先生如何能自证清白?莫非要剖心自证不成?”

  “今之明公非往昔之明公,性情多怒,难听忠言,君不可自误!”

  “那当下如何是好?”荀谌冷静下来,问道。

  麴义说道:“我送先生出营,先生欲走何方,则与我无关。”

  麴义没有明说,但以今下形势而言,荀谌不北投张虞,安能前往何方?

  荀谌心中了然,拱手说道:“多谢将军救命之恩,今后如有差遣,谌必报之。”

  “将军,郭昭将至帐外!”部曲在帐外提醒道。

  “快走!”

  一阵忙碌下,荀谌在麴义的帮助下,偷溜出营寨,骑马北投张虞。而郭昭则是行动慢吞吞,见帐中无人,才回禀袁绍。

  大帐内,几盏灯火,摇曳不定,朦朦胧胧,袁绍独自饮酒,脸色通红,俨然一副醉醺醺模样,地上歪倒着数坛酒罐。

  “明公,荀谌潜逃出营,仆未获其人!”郭昭小心翼翼入帐,禀报道。

  “呵!”

  袁绍怒笑了声,拍案说道:“果不所料,又一负心之人背我而走。”

  说着,袁绍独饮了樽酒,之后看向郭昭,厉声问道:“你可敢背孤而走?”

  郭昭赶忙跪下,说道:“仆为明公亲手所拔之人,岂会背离明公!”

  袁绍眯眼而笑,指着跪地的郭昭,说道:“孤可记得你这番话。”

首节上一节30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