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290节

  停顿了下,蹋顿继续说道:“只是道路有二,若经涿郡北上,道路宽阔,离蓟县最近,仅是易遭骑军所败;若从山中绕行,道路虽说险远,但不易察觉,我军若据险而击,则敌军易遭败绩。是故涿郡有公孙瓒亲往,而今山中道路需有斥候探查,以防张辽率军从大房岭偷渡至蓟县。”

  “大王洞察细微!”

  难楼称赞了下,说道:“大房岭口距蓟县有数十里远,仆愿安排斥候驻扎岭上,以备张辽潜出岭口,忽击我军大营。”

  “嗯!”

  蹋顿脸上扬起笑意,说道:“此番援军若是被击退,待破蓟县之后,你所部可额外分得汉人千户。”

  “多谢大王!”

  难楼大喜过望,说道:“以大王之雄略,必能令我乌桓称霸百雄,威震辽西,远慑塞外,成冒顿之伟业!”

  相比不具有民族意识的鲜卑,乌桓各部因常年与汉人打交道,不断被称以乌桓之号,于是渐渐有了民族意识。

  在汉文化的熏陶下,不少部落大人为了不被汉朝剥削,渴望部落能够统一,以来对抗汉朝。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蹋顿凭借自身的勇武,以及从汉人手中学到知识,渐渐成为了乌桓各部的领袖。

  不仅于此,蹋顿从汉人口中了解匈奴历史,更是知道了匈奴曾经出了个冒顿单于,方才带领匈奴走向兴盛,于是蹋顿便以冒顿为志,欲带领乌桓走向昌盛,称霸大漠与幽辽。

  乌桓诸部大人知蹋顿之志,为讨蹋顿喜好,皆比之为冒顿!

  ps:晚上还有两章

第393章 辽遇蹋顿,猝可击矣!

  九月二十三日,平旦。

  太阳初从平野露头,一片漆黑的夜幕下,渐有几丝亮光。

  蓟县城外,因从汉家习得军法,乌桓军营扎得颇有章法,远而观之营垒规模宏大,毕竟除了乌桓本部兵马外,另有被乌桓劫掠所得的汉民。

  在营寨之外,一骑挥鞭狂奔,朝着营门直去。

  “何人?”

  乌桓语响起,这才让胡骑稍停下马,见是外围游弋的巡骑,说道:“大房岭有军情,有汉人大军踪迹,军情紧急,今需禀报大王。”

  巡骑中的领头胡人,说道:“大王正为此汉军忧虑,今我领头开道,可速见大王。”

  “好!”

  在巡骑的帮助下,胡骑很快入了营寨,并至大帐中,见到了被叫醒的蹋顿。

  “拜见大王!”

  蹋顿披着大氅,坐在床边,问道:“你为何部兵马,大房岭有何紧急军情?”

  胡骑单膝而跪,整理思绪,说道:“我本难楼单于帐下百夫长,两日前受命驻察大房岭。”

  “昨夜黄昏,某见汉军候骑先行,令部下掠之,然汉骑骁勇,部下多是败走。我潜行山岭,探查敌军数目。敌军扎营时,观其火光,其先锋兵马有三千,后续带马步卒稍多之,应不下五千人。”

  “甲胄如何?”蹋顿问道。

  胡骑说道:“天色太黑,仆未见汉军甲胄多寡,但据交手候骑言,候骑人人披甲。”

  “张虞所遣援军或是精锐啊!”

  蹋顿如有所得,说道:“步卒携马,非精锐之军莫能有!”

  说着,蹋顿忽而发笑,左右之人皆感疑惑。

  “大王何故发笑?”辽东属国单于苏仆延问道。

  蹋顿收敛笑容,说道:“张虞所遣援军皆为精锐,其数在万人上下。此番如能击溃援军,张虞将元气大伤,往后将难以逞凶!”

  “况潜行山中行军,我军若封堵险要、山口,敌军进退不得,岂不悉数被擒。万人甲兵、牲畜皆能被我乌桓所获,我乌桓将能凭此大涨军力,幽燕将为我部之猎场。”

  “大王神威!”

  闻言,苏仆延大笑,说道:“那今是否调集兵马列阵,前往大房岭口,阻击张辽所部。”

  “嗯!”

  蹋顿点了点头,狞笑说道:“传令于乌延、难楼、能臣抵三人率本部兵马,随我前往大房岭,迎战张辽。此番,我当报昔日之仇,令张虞昼夜难安。”

  “遵命!”

  随着蹋顿一番令下,营中炊烟顿时升起,诸部乌桓欲在用膳之后再出兵作战。然为了观察张辽兵马动向,蹋顿派出先锋精锐千骑,看能否在张辽前面,先行抢据险要。

  平旦渐过,太阳则是渐渐驱散黑夜,天色逐渐明亮。

  在蹋顿安排兵马备战之际,为避免险要被乌桓所抢占,张辽正亲自率军前往山口。

  山涧中,张辽、马超率三千精锐兼程,却见候骑从远及近。

  “报!”

  不待勒马,候骑便朝张辽汇报,喊道:“将军,有乌桓千骑正朝山口而来,观其声势非乌合之众。”

  张辽神情微凛,谓身侧的马超,说道:“昨夜必有乌桓候骑走脱,今千骑是为敌军先锋,若不能驱破以据山口,待乌桓大军至,则我军形势危矣!”

  马超挽住缰绳,沉声说道:“将军等候满君步卒,我愿率骑先锋,先破千骑。”

  “善!”

  张辽扬鞭前指,说道:“孟起率千骑先击,我布置一番,再率兵马登山侧击。”

  “诺!”

  话音初下,马超便让左右扬旗,招呼临近骑卒,随他先行冲杀。

  待马超走后,张辽吩咐亲骑,说道:“速通报满君,言乌桓大军稍后便至,让他率兵速至山口备战。”

  “遵命!”

  亲骑朝原道方向而回,欲将军报传到满宠手上。其奔驰约十余里,亲骑迎头便见人群中的将旗。

  “满将军,张将军有急报送至!”

  经一番寻找,亲骑行至满宠跟前,说道:“乌桓千骑先至山口,欲抢据险要。今张将军已命马超率骑先行交手,而他率骑侧击。为恐乌桓大军在后,张将军命将军率兵速至险要备战。”

  满宠回头看了眼随行步卒,沉声说道:“你回禀张将军,我已知形势之急,让他稍候片刻,我便率军赶至。”

  “诺!”

  有了满宠的回复,亲骑不敢耽搁军情,于是转身回赶。

  待亲骑走后,满宠冲左右亲信,高声说道:“令军中步卒上山,每人伐一木,并持于手中,之后于此集结。”

  “将军,今乌桓大军将至,张将军急令我军赶赴,为何令士卒伐木?如此行事,恐贻误战机。”校尉刘异不解而问。

  刘异为中山郡人,昔被张辽所赏识,举荐于张虞。张虞编入陷阵营为军官,随着其屡立战功,山西军不断在扩张兵马,刘异由是被提拔为校尉,在满宠帐下任职。

  今出兵救援幽州,刘异为中山郡人,因熟悉地理、民情之故,被满宠选入军中随行。

  满宠本无意解释,但见不少人疑惑,遂说道:“乌桓诸部皆善骑,今敌骑多而我军步少,此番欲破乌桓,非用我步军据先迎敌不可。是故欲挡胡骑蹈阵,仅凭长矛何以如何阻挡,如能有鹿角为阻,则敌皆不敢临阵。”

  “伐木而持枝,我军如遇强敌,止步则能成营,聚枝则能为鹿角。先以鹿角遇敌,再树长矛,内备强弓,则胡骑安能胜我?”

  刘异倒有几分思考,反问道:“那何以击败乌桓?”

  闻言,满宠严肃的面容上,少有露出笑容,说道:“破乌桓非今所能预料,况破乌桓在骑而不在步。”

  满宠虽未说如何击败乌桓,但刘异倒是从满宠语气中感觉到自信语气,显然在如何对付乌桓上,满宠已与张辽有过交流,甚至说二人已有制定破敌之策,仅是出于保密缘故,无法向众人透露。

  有了满宠的解释,众步卒知晓伐木缘故,当即至山上伐木,且干得热火朝天。

  在满宠让步卒砍伐树木之时,张辽、马超经一番血战,终于将千骑乌桓赶退。其中马超格外剽悍,率百余陇骑先进,之后身先士卒,持槊跃马,三入军阵,斩乌桓小部首领一人,配合张辽击溃乌桓骑。

  山口上,因厮杀一阵之故,张辽、马超率骑至山上,下马稍作歇息。

  “敌军!”

  马超刚喝了口水,见到远方有烟尘扬起,有遮天蔽日之感,差点没将水吐出来,赶忙咽下水,随即朝张辽呼喊。

  而张辽虽方下马歇息不久,但居高望远,顺着乌桓骑败退的方向,也看见有大军不断压境而来,于是神情凝重。

  “将军,敌骑稍退,敌军大军便至,何其速啊!”

  马超趋步至张辽身侧,担忧问道:“敌军势大,满宠所率步卒在后,阎柔押运军辎未至,今是否稍退,待阎、满二军至此,再与敌骑作战。”

  马超话音稍落,便有眼尖的亲信发现了蹋顿的大王旗,震惊说道:“将军,乌桓单于蹋顿亲率大军至此,我军兵马未齐至,不如等候后续二军,再与蹋顿交兵。”

  张辽凝重的神情渐变肃然,今才杀退乌桓骑不久,兵马休息不久,这就遇见了蹋顿亲率的乌桓大军,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他本意击退乌桓骑,等到大军集结,再与前来的乌桓大军决战。

  回望左右,张辽见众人皆露畏色,其中即便勇如马超之辈,今亦是大为动容,由是心中一沉。

  考虑几许,张辽扬起声音,沉声说道:“敌军虽众,但兵阵不整。我军或少,但步卒将至。山口居高临下,是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军事先争之,今又因敌众舍之,岂不空耗将士性命。”

  说着,张辽扬鞭指点军势,说道:“乌桓骑兵众多,如若平野遇之,我军立足不稳将败。然我军居高临下,有俯瞰之利,而敌骑新败,今岂敢仓促兴兵伐取。”

  “我军据山而不退,敌军不知涧中兵马,心中必是疑之,故可待满将军率步卒至。”

  有了张辽的一番话,众人士气稍安,之前休息的骑卒急忙备战。

  或许担心乌桓大军速至缘故,满宠率步卒趋步兼程,在乌桓骑军行进之时,步卒便已至山口。且在满宠的指挥下,步卒下马,每人持粗大的木枝,向前徐徐而进。

  留人指挥步卒,满宠策马至山上,与张辽会面。而一到山上,满宠同样见到远方黑压压的乌桓大军。

  “满君,今蹋顿亲率乌桓至此,众欲待阎军兵马。而我欲率军与之决战,不知卿以为何如?”张辽征询意见,问道。

  满宠不假思索,沉声说道:“将军是为明见,今何须疑虑?”

  “今蹋顿兵马新至,尚不知我军兵马多寡,敌骑列阵未稳。若待阎君兵至,令乌桓骑阵严整,蹋顿知我军深浅,则我军将难胜矣!”

  说着,满宠朝张辽拱手,说道:“以有备击无备,以寡兵破众卒,正值猝击胜敌之际!”

  “宠不才,愿依先前军令,率步卒开道在前,而将军率骑压阵。”

  “善!”

  张辽紧紧握住满宠的手,激动说道:“此役关乎幽州,更关乎君侯大业,如今危急之时,卿可信也!”

  ps:晚上还有一章

第394章 镌功竹帛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用兵之要,先择将帅。

  故张虞自有一套关于选将的标准,可用勇、智、仁、信、忠等五点内容去概括。

  勇,即气凌三军,志轻强虏,勇于大敌;智,即奇变莫测,转祸为福,临危制胜;仁,即知其饥寒,察其劳苦,贤而能下;信,即进有厚赏,退有严刑,刑不择贵;忠,即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满足五项条件的将领,张虞方会选为大将,否则便是为受人差遣之将。

  而今幽州危急之时,能解其围者,非大将不能任,故张虞才会挑选具有勇略的满宠、张辽出任领军将领。

  二者在突遭乌桓大军之时的表现,当真不负张虞的期望,二将不仅站了出来,并有御敌之策。

  大房山口,在满宠的指挥下,四千步卒徐徐而进,前排兵卒人人持木枝,弓弩暗藏队中。而在步卒之后,则是张辽、马超所率骑卒,步骑合约七千之众。

  在并军进军列阵之际,蹋顿策马至矮丘上,在象征单于的旗帜下,眺望战场局势,却见并军浩浩荡荡逼近,黑压压的人群让他难辨并军有多少人,不过步卒手中所持的树枝吸引了蹋顿的注意力。

  蹋顿微眯眼睛,说道:“并军步卒精锐严整,今欲破阵非驱骑蹂阵不可。”

  “大王,我观并军步骑尚在列阵,今时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之时击之,待并军步卒列阵完毕,我军骑卒则难蹂阵。”乌延跃跃欲试,说道。

  见有人主动求战,蹋顿大为欣喜,说道:“我常闻并军兵将剽悍,张辽是为张虞帐下猛将,乌延单于今欲出战,还需小心待之。”

  “大王何须夸并军而弱我军士气?”

首节上一节29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