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言天子贤明,汉室未亡,请大王谨慎,至此便告病不出。”邓察说道。
“匹夫!”
袁术冷笑了声,问道:“其他人呢?”
“金尚、徐、士孙瑞皆不愿任三公,无论如何劝说!”蔡瑁摇头说道。
“断了三人的口粮,让愿意之人出任三公!”袁术不满说道。
“诺!”
继而,袁术又询问了些登基的细事,便有意让众人退下,
临行前,蔡瑁犹豫几许,说道:“大王,臣闻孙坚在巴蜀自委官职,多将心腹安插于关键之位。而今孙坚手握重兵,亲信任巴蜀长吏,如若惊生变动,则恐不利大王。故以瑁之见,大王不如遣人更替,以免孙坚于巴蜀坐大!”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德之意,寡人知之。今称帝之日,我当诏孙坚回宛。”
“大王英明!”
孙坚在巴蜀的动作,袁术岂会不知道?仅是碍于巴蜀战局离不开孙坚,故不得不让孙坚留于巴蜀,并默许孙坚在巴蜀安插人事。然袁术则是早有准备,他打算利用登基为由头,让孙坚放下兵马至宛城,好让分化孙氏。
在袁术即将称帝,心念念刘璋归降时。今孙坚与孙策汇合,两军重围成都。
大帐内,孙坚收到袁术的加急文书,谓左右笑道:“袁术急于称帝,竟欲封万户侯与刘璋。”
孙策浏览文书时,见袁术好生夸赞孙坚,表示将封孙坚为大将军,让孙坚回宛城述职,眉头不由大皱,说道:“刘璋出城归降仅是时日问题,今有封万户侯许诺,料刘璋不日将降,仅是袁术让父亲回宛述职,策以为不可啊!”
“为何不可?”韩当问道。
孙策向帐中孙氏亲信,说道:“昔袁术忧父亲挟兵自重,故诏之回国。而今以称帝为由,再诏父亲回宛,册封父亲为大将军恐是不假,但实欲收父亲兵权。”
顿了顿,孙策强调说道:“况袁术一旦称帝,便是废帝自立,人神共愤。父亲如若回宛,名声岂不毁于一旦。”
“伯符有远见!”
见长子如此出众,孙坚深感欣慰,说道:“今袁术候益州降表而称帝,我岂能如其意愿。我欲拖延时机,行至巴东郡,及袁术称帝之时,发布讨袁檄文,让孙静封锁鱼复,阻袁术大军入蜀。”
“那蜀中袁氏部将当如何是好?”孙策问道。
“此事不难!”
桓阶说道:“将军远行至巴东,少将军可以庆贺袁术登基为由,邀袁氏部将赴宴,时伏以刀斧手,令发而诛之,持将军军符,则能收各部兵权,唯有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需另遣人料理。”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设宴伏杀之策甚好,能不生动乱而收兵权。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蜀郡太守易杀之,广汉、巴西二郡恐需遣人斩杀。”
说着,孙坚看向桓阶,说道:“待时机至,伯绪持我手令,率兵前往广汉,将广汉太守诛之,之后由君暂任广汉太守。”
“遵命!”
“至于巴西郡?”
孙坚考虑少许,说道:“可让公实率兵前往,以征张鲁为由,令巴西郡守袁易一同前往,时于营中伏杀之。袁易死后,公实为郡守,为我暂治巴西。”
“诺!”徐真拱手应命。
徐真为孙坚之妹夫,其本是吴郡豪强,少小与孙坚交好。孙坚欣赏徐真为人,便将妹妹嫁于徐真。
值孙坚为豫州刺史时,召集吴郡乡友为部曲,徐真遂率族人前来投奔。因性情严谨之故,孙坚引为心腹,今在军中任将军。
徐真有一子徐琨,比父亲更早追随孙坚,从孙坚征陇右,讨董卓,今官拜偏将军。而徐琨在历史上为东吴初期的开业功臣,深受孙策之依仗,拜督军中郎将,执掌孙氏诸军。
在孙策去世之后,徐琨一度成为孙氏掌握兵权之人,而孙权为了拉拢徐琨,便娶其女为夫人。而随着徐琨的去世,孙权才拿到军权。
今徐氏在孙坚麾下的势力亦是不弱,具有出任太守的资格。
第380章 刘汉亡,禅陈袁
建兴二年,四月。
豫、益、扬、荆四州皆报祥瑞,豫州汝南见黄龙,现于天空五日方消;益州蜀郡出玉玺,由江龙掷于船上;荆州汉水出玉册,册曰:‘代汉者,当涂高也’;荆州豫章出嘉禾,米如豆大。
十一日,刘协梦高祖刘邦,高祖降罪责刘协,言周室八百载,刘汉兴业四百,今天下崩乱,当仿圣人禅让,以兴统天下。
十二日,刘协告祠高庙,下诏禅让,使御史大夫郗虑节奉玺绶诏册,禅让于袁术。袁术泣而不受,上疏谦让。
十三日,刘协二次诏书袁术,言‘代汉者,当涂高也’,涂高是谓为袁,请袁术受天子位。袁术闭门不受,上疏言己无功。
十四日,刘协三次诏书于袁术,言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今汉室火德衰微,当由土德继之。故今愿效尧禅位于舜之事,将天子位让于袁术。袁术愧而不受,言贼寇汹汹,未能代汉平之。
十五日,刘协四下诏书,细数袁术功绩,如兴兵伐董,迎天子于雒邑,奉天子于南阳。代汉降刘璋,驱江左贼寇,扫荆表之豪帅,是为大功于汉。袁术难以推辞,遂受诏接位。
同日,筑坛于小长安。
二十四日,刘协、袁术率文武百官至小长安,行禅让大位之礼。
圆坛高筑,阶列三层。
甲士持戟,依仗鲜明,旌旗猎猎。坛下将士列阵,万头攒动。
文武百官簇拥袁术至坛前,于是礼乐奏响,乐声洪亮,威严响亮!
袁术徐步登坛,众人高呼而应。
刘协手捧玉玺,木呆呆拾阶而上,黄忠披暗甲于左右看护。
刘协望着阶上袁术,呆愣的神情忽有变化,谓黄忠说道:“高祖斩白蛇起义,兴汉四百年,卿久食汉禄,怎为贼人作恶!”
见刘协妄想忽悠自己,黄忠冷笑说道:“自古以来,有兴必有亡,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前有商、周,今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陛下禅让之后,将食陈禄。若陛下有胆气,望今后莫要食陈禄,而能绝食尽忠!”
陈国,西周在淮阳所册封诸侯国,开国君王为舜裔妫满。而袁术认为袁氏久居陈国故土,为陈国血脉子孙,上可追溯至舜,于是袁术便以‘陈’为国号,而非以楚为国号。
被黄忠一揶揄,刘协不能言语,唯有默默上阶。
至坛上时,袁术已是恭候刘协,见到刘协上位,微微行礼,说道:“劳刘君为朕奉玺!”
见袁术自称朕,刘协幽声说道:“高祖平秦灭楚,继周室开汉业,世统相传四百。卿及祖上受汉恩百年,今朕无有过失,卿能否再议禅让。”
袁术皮笑肉不笑,说道:“今为吉日,望刘君莫要自误。若是迟疑执拗,莫怪朕无礼!”
闻言,刘协唉声叹气,遂将手中玉玺交于袁术,继而是头上的冕冠。
受礼之余,侍从持诏而出,宣读道:“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雄乱逆,宇内颠覆。赖楚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海。惟清江汉,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护义,封九服实受其赐。今秉承陈运,土德代汉,命有终数。……遂禅于楚王。”
从者敲钟击磬,清脆的声音响彻坛下。
礼成之时,袁术头戴冕冠,受刘协天子之礼。而众者见袁术已为皇帝,皆高呼万岁。
庆贺声之后,袁术微抬手臂,气沉丹田,说道:“传朕旨意,大赦天下,改建兴为建仲,国以‘陈’为号。追谥先君为高祖皇帝,立宗庙于汝南。南阳郡升为南阳尹,依诏册封百官。”
“遵命!”
“周尚、郗虑、台崇上前听封!”
“万岁!”
“封周尚为司徒,郗虑为司空,台崇为太尉,余下之臣一一皆有封赏,各听诏书册封。”袁术说道。
“拜谢陛下!”
“万岁!”
蔡瑁作揖跪拜而进,拱手说道:“启奏陛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帝已禅位于天下,理宜退就藩土,瑁求降诏令,安置刘氏于国。”
“善!”
袁术神情不变,说道:“汉室虽亡,但汉德犹在。昔周灭商,封舜子就国。今陈代汉室,封刘氏于江夏,号以公爵,享食邑万户,出入如帝王,不可苛待之。”
见袁术如此厚待自己,刘协顿时心生感激,叩首说道:“谢陛下恩德,孤终身莫不敢忘!”
很快,刘协在侍从的搀扶下,蹒跚下台离去。
人群中,汉室旧臣见刘协模样,忍不住暗中垂泪,或是心感悲伤,延续四百年的汉室,今终是走向灭亡。
见坛下众人之表现,袁术捋须而笑,谓身侧的阎象,笑道:“古圣人贤君禅让之故事,朕今日知矣!”
阎象苦笑连连,对袁术今时戏谑之语,不知如何回应。
环视坛下众人,袁术忽想起孙坚,问道:“今孙坚到哪了?”
“禀陛下,孙坚行至鱼复时,得患疾病,恐传染于陛下,遂留于鱼复休养。”阎象说道。
“称病休养!”
袁术捋须而思,说道:“让使持大将军印于孙坚,让他速至宛城,言朕许久未见,颇是想念。”
“诺!”
“陛下,需焚告天地、社稷,以明正统了!”左右提醒道。
“善!”
在众人欢呼声下,袁术向苍天祭拜,以求得到上天之庇护。
且不说袁术篡汉建国后,忙于册封官职。为了让众人臣服,遣使于张虞、袁绍,试图让二人止戈,并册封张虞为赵王,袁绍为魏王。并且为了让曹操、陶商、刘备、吕布等诸侯归降,一律册封为公,手笔不可谓不大。
几日之后,生病在鱼复休养的孙坚,见到了袁术所遣的使者黄桓。
黄桓见孙坚精神抖擞,未有生病迹象,心中顿时生疑,然为了履行任务,先行问好,说道:“禀将军,二十四日时,汉帝禅让于陛下,今陛下登基称帝,开国以‘陈’为号。陛下念将军之功,特拜将军为大将军。”
说着,黄桓先行取出书信,交于孙坚,说道:“陛下亲笔之信,将军可先一览!”
孙坚浏览书信,戏谑说道:“我本以袁君会以楚为国号,不料却以‘陈’为号,今陈国倒比楚国顺口,仅是应无楚八百年之寿。”
黄桓神情惊变,说道:“公为大将军,今怎能取笑社稷。”
闻言,孙坚脸色沉了下来,呵斥说道:“社稷在刘氏,而不在袁氏。袁术及祖上四世享食汉禄百余年,而今却篡汉自立,其行与王莽何异!”
“啊!”
黄桓神情震惊,没想到作为袁术心腹的孙坚,今居然咒骂袁术。
“公贵为大将军,今怎说此胡语!”
“啪!”
孙坚重拍案几,沉声说道:“休得胡言,我为汉之益州牧,而非陈之大将军。袁术逆登基,谋害陛下及皇亲,是谓人神共愤。”
孙坚忽然反袁的态度,让黄桓差点没反应过来。今面对孙坚大逆不道之言,黄桓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不知如何作答。
迟疑了半响,黄桓责问道:“公声讨陛下,莫非欲反?”
“公莫忘你为袁氏故吏,今反叛陛下则众将背之。况公家眷老小在宛城,今欲舍家眷乎?”
“哈哈!”
孙坚大笑起身,反问道:“那袁君为刘氏故吏,今怎背刘氏而自立呢?”
“袁术为我故主不假,然我亦为汉室之臣。今袁术背弃汉室,则我将为汉室而讨贼,持奉大义而讨贼,试问何谓反乎?”
说着,孙坚语气凛冽,呵斥说道:“今反叛之人非我孙坚,而实为袁术匹夫。我将率兵马讨袁,以为汉室复仇。”
孙坚为了反袁,已是筹备多时。他在鱼复称病不往宛城之时,便早已让人趁禅让大礼时,将家眷从宛城接了出来。今无后顾之忧,孙坚岂会畏惧袁术,故不如当着使者的面,竖起他为汉反袁的旗帜。
黄桓言语为之一塞,见周围甲士虎视眈眈,后背顿时发凉,今时方明白相比孙坚反叛,更重要是他有性命之忧。
“公今欲杀我乎?”黄桓颤声问道。
“杀你?”
孙坚摇了摇头,将早有备好的书信交于黄桓,笑道:“君既来鱼复,不好空手而归,劳君为我代传书信于袁公。”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