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271节

  闻言,之前还在讥讽袁术的朱符瞬间安静下来,心中对袁术的实力而恐慌,不知是否应该包庇刘备。

  “使者南下奔波,当多有辛劳!”

  朱符沉默少许,说道:“今刘备不在广信,使者可安居几日。”

  “多谢使君!”

  见朱符选择服软,杜嘉得意而笑,拱手作揖而退。

  待杜嘉退下,朱符看向亲信虞褒,问道:“袁术向我交州索要刘备,今是否交出刘备?”

  虞褒不假思索,说道:“交州汉夷骄横,使君尚为豪帅而忧。今若为刘备得罪袁术,岂不招惹袁术仇视。故以褒之见,可交出刘备及其左右,遣人送至宛城惩处。”

  “怕是不妥!”

  刘彦摇头说道:“刘备为汉室宗亲,今南投使君门下,是为兴兵讨伐袁术。而使君父子深受汉恩,享食汉禄多年,无朝廷册封,使君岂会有为州牧之日,故今岂能助袁而不助刘。”

  朱符再次沉默,会稽朱氏本为小姓,父亲朱苦读为官,若无汉室提拔为官,则无朱氏今日之盛,故朱氏可谓深受汉室恩德。然汉室恩德虽说难忘,但朱符却更担心袁术会因收留刘备而兴兵讨伐他。

  在朱符思考期间,忽见刘备哭泣而入大堂。

  一见到朱符,刘备猛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见刘备泣不成声,朱符心生不忍,起身而迎,问道:“玄德因何哭泣?”

  刘备抹着泪水,说道:“袁术遣使逼迫使君,而备不愿令使君为难,今愿随袁使归宛。”

  “然备若有不幸,望使君能铭记汉室恩德,莫要辜负天子期望。况袁术欺辱汉室,杀后屠卿,人神共愤。如有机会,望君能北伐讨之,扶汉室于衰微。”

  朱符心有惭愧,扶起刘备,说道:“玄德为我帐下门客,汉室之功臣,我今怎会背信弃义,将君交于袁术?”

  说着,朱符邀刘备入座,说道:“我无意将玄德送于袁术,仅是忧如何抗衡袁术。使者言,若我不从袁术之意,其将率四州十万之众南征交岭。”

  闻言,刘备心中大喜,他哭泣告别朱符,实欲以退为进。今如能解决朱符疑惑,他将能受到朱符庇护,后续还能劝朱符北伐。

  刘备沉吟少许,正色说道:“袁术所言不过诓骗使君,交岭为夷瘴之所,距宛城有数千里。袁术如若举兵南征,千里迢迢用兵,兵粮耗费千亿不说。而使君率兵封堵灵渠,袁术大军安能至交岭?”

  “况袁术北有袁绍、张虞为敌,东有刘繇、陆康反叛,他若遣十万之众南下,张虞、袁绍、刘繇岂会无动于衷?且孙坚率兵西征益州,袁术擅离荆州,不畏孙坚反乎?”

  刘备向朱符拱手,沉声说道:“从以上观之,袁术起大军伐使君之语,实为诓骗之言,欲令使君背汉室。”

  “那以玄德之见,袁术将不会南征交岭?”朱符狐疑问道。

  “非也!”

  刘备神情肃然,作出一副为朱符考虑之色,说道:“因外敌内患之故,袁术无意亲率大军南征,但或许会遣将率军南征。而以袁术猜忌孙坚观之,并以千里用兵花销思之,其南征兵马最多两万。”

  “假使两万兵马南征,使君遣五千精锐固守,据敌而不战,消耗其兵粮,不出数月,敌恐便走。时使君遣军追杀,必能大获全胜。若使君不弃,备有微薄之力,愿为使君为先锋。”

  “好!”

  朱符拍膝而笑,说道:“玄德实有大谋,当依君之所见!”

第366章 倾州之兵,矛盾重重

  信都,州牧府。

  “明公,袁术以奉天子诏为由,以荆州七郡并豫州四郡合为楚国,于宛城外筑台进楚王。并拜孙坚为前将军,纪灵、张勋、桥蕤三将为四方将军,黄忠、刘勋、苌奴等将为爪牙。”

  逢纪神情谄媚,劝道:“明公今为魏公,何不顺势进王爵,与袁术并尊哉!”

  袁绍本无称公进王之念,然却架不住袁术的刺激。今下得知袁术进王,袁绍心有所动,为了了解众人反应,捋须暗观堂内众人反应。

  “逢元图欲陷明公于不义否?”

  沮授沉声呵斥,说道:“明公受封魏公,便已惹河北士民非议。若非天子三次下诏册封,为明公搪塞流言,今明公恐已如坐针毡。当下张虞、刘和虎视眈眈,明公再进位魏王,岂不与袁术同流,授把柄于张虞。”

  袁绍虽心有不喜,但具有政治素养的他,却也知沮授所言实为他而考虑。

  许攸考虑良久,说道:“昔高祖破项羽,受众诸侯推举而为帝;世祖定河北立业,受文武拥护而登基。明公如能大败张虞,降服山西之地,明公莫说为王,更能效高祖、世祖之业。”

  袁绍不禁点头,对许攸所谏之语甚是满意。

  “子远莫要胡言!”

  袁绍象征性呵斥了下许攸,正色说道:“我能受封魏公,便是承蒙天子恩德,今怎敢奢求王位,更莫说效袁术行僭号之事。”

  众人默契对视,对袁绍的虚伪言语多有无语。相比袁术明目张胆暴露自己野心,袁绍则是半遮半掩,而张虞则是举汉旗如一。

  “咳~”

  田丰清了下嗓子,向袁绍拱手,说道:“明公,今张虞厉兵秣马,不日将伐河北。以丰之见,明公宜当早作安排!”

  “元皓先前劝孤守赵魏坚城,消磨张虞兵马锐气,而今再谏方略,莫非是有新见?”袁绍问道。

  田丰神情微正,说道:“据上党细作回禀,张虞于腊月巡视邸阁兵粮。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语,并军必出上党,直指赵、魏。”

  “今张虞与刘和、张燕联合,二者必会起兵呼应,幽州人心不一,不足为明公忧虑。而张燕所领黑山之众,与明公有大仇,张虞遣四将出山抄掠,张燕出力不少,甘心受驱使袭扰燕、赵之界,抄掠河北粮草,是为我军往后之大患。”

  “故以丰之见,明公或能遣大将先讨张燕,先剪除张虞羽翼,破黑山,避免并、幽合流。而明公则能率大军于后,观张虞用兵动向。”

  袁绍点了点头,说道:“元皓所言甚是,张燕虽为皮肤之疾,然帐下黑山军悍勇,盘踞于缘山城乡,欲清平张虞,不可不除张燕。今先除张燕,张虞出兵支援,我军则能趁势击之。”

  “明公不应仅出兵张燕,更应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令幽州诸郡动荡。”审配说道。

  “不可出兵幽州!”

  田丰眉头竖起,强调说道:“刘和虽名为幽州之主,然需仰仗诸豪。而幽州诸郡守闭门自保,无意为张虞效死力。若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诸豪为守家乡,必纷纷出兵,受刘和差遣,将与明公为敌。”

  “并、幽二州若是同进退,则冀州危矣!”

  田丰一直不赞同袁绍出兵幽州,而不赞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幽州力量分散,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幽州诸将很难协力用兵,为张虞的天下出生入死。而一旦有人想打破幽州局势,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力量分散的幽州诸军整合起来。

  “不然!”

  逢纪大喝一声,说道:“田君所言欠妥。幽州之所以能存,非刘和勇武,能御明公。实因有张虞为援,明公忌惮张虞袭邺城。今乌桓为姻亲之交,蹋顿允诺出兵,此时不取幽州,剪除张虞羽翼,岂不错失良机。”

  见众人继续为攻伐幽州而争执,袁绍无奈而叹,说道:“诸公所言,各有道理,实难相驳。今却令人难以决断!”

  继而,袁绍从榻上起身,挥手止住众人议论,站至舆图跟前,拧眉愁思,举棋不定。

  瞧了半天舆图,袁绍不得兵略关键,问道:“友若、子远二位多有见识,今可有主张?”

  坐于席上的许攸沉吟了下,观察了下审配、田丰、逢纪等人神情,说道:“张虞联络吕布、张燕、刘和为援,明公为何不能联络蹋顿、公孙二人为援?”

  “田君忧幽州诸豪因乡土受袭而为张虞驱使,然若幽州诸郡岌岌可危,张虞为保全刘和,岂不需出兵支援,时幽州胜败关乎两军战事。如张虞畏惧而撤,明公则能挥兵去幽州。”

  “而明公之前所言,先击张燕之语可行之!”

  许攸自恃与袁绍关系亲密,坐而论兵事,说道:“张燕虽为跳梁小丑,但若不除之,将会影响战事。明公遣大将击之,而自率大军应对张虞。幽州动荡,黑山兵败,则张虞羽翼断绝,而明公将大有可为也!”

  见许攸建议二者都要,让他避免了选择困难,袁绍顿时来了精神,说道:“子远有谋略,而不知友若有何见解?”

  许攸向荀谌以眼色示意,而荀谌收到信号,考虑一番,说道:“许君所言恰当,明公伐刘和、张燕二人,而张虞为安人心,必会分兵救援,将能弱并军兵马。时明公将能以众而凌寡,并趁势击破张虞,席卷并、幽二州。”

  袁绍大喜不已,谓众人说道:“诸君所见皆有道理,我今兵将虽不及并军精锐,但却比并军众多。故多出兵马则能弱张虞之力,有利我军击破张虞。”

  “明公~”

  见袁绍二者并用,田丰刚想着急说话,便被袁绍所打断。

  “今计策已定,诸卿不必多言。”

  袁绍神情严肃,说道:“友若为我出使公孙,令他与蹋顿起兵,南北共取幽州。”

  “遵命!”

  “颜良、张何在?”

  “末将在!”

  二将从席上起身,向袁绍拱手。

  袁绍吩咐说道:“今以颜良为主将,张为副将,辛评为军师,率兵先征张燕。”

  “明公!”

  沮授劝道:“恐张虞会遣援兵,而颜将军虽说骁勇,但恐敌众于我军,颜将军不敌并军,故明公需三思人选!”

  袁绍蹙眉而思,说道:“尚机变,今可由公选伐张燕,而由领兵阻援。而若张虞兵众,我当另遣兵马为援。”

  相比降将张,袁绍更偏爱一开始便追随他的颜良,即便颜良性情急躁,好勇而寡谋,今袁绍亦愿以颜良为帅。然袁绍考虑沮授的建议,及张虞治下骁勇的并军,还是让张出任副将,辅佐颜良。

  “遵命!”

  颜良不满看了眼沮授,便与张、辛评二人拱手领命。

  “传令于淳于琼,邺城为并军出冀州之门户,务必固守邺城。”袁绍传令道。

  “诺!”

  “禀明公,义请战!”

  麴义趋步而出列,沉声说道:“仆久居凉州,深晓胡羌之斗,今帐下兵马骁勇,更精车阵之妙,愿独领一军,或为大军先锋,为明公破敌。”

  麴义虽依旧自恃功绩,但今无独破公孙瓒功绩,倒是不敢嚣张跋扈。而袁绍为了对付张虞,便一直容忍麴义,希望能像击败公孙瓒般,用麴义击败张虞。

  见麴义求战心切,袁绍不恼反喜,说道:“昔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破公孙,故公节所率兵马为我之依仗。而今将与张虞交手,而我有大用公节之时。”

  说着,袁绍环顾众人,沉声说道:“令青州刺史袁谭率兵前来,与我大军汇合。而我军以沮授为督军,逢纪为护军,许攸、田丰、审配为谋士,麴义、文丑、韩猛、高览为大将,骑卒一万五千人,步卒八万五千人,共起甲士十万。”

  “责令各部兵马集结,随时等候出征军令!”

  堂内众文武或有不同之见,但今见袁绍点兵出征,皆肃然齐声而应。

  见袁绍令袁谭随行出征,逢纪不动声色,说道:“明公以三子各事一州,欲观三子才能。而今公子尚才干不弱诸君,且常年服侍明公,故不如令公子尚随军,与观其才干兵略。”

  公子尚即袁绍少子袁尚,因袁尚貌美出众,年少聪慧,便深得袁绍喜爱,并有意立为世子,仅是袁绍少有向外表露。逢纪、审配二人因与袁谭不和,故暗中投靠袁尚。

  而今袁绍出征张虞,关乎袁绍一统天下之关键,如袁谭在其中如能立功建业,众人必以袁谭为世子。二人不愿见袁谭得意,故今自然要让袁尚随军,以便力推袁尚为上位。

  袁绍有所意动,笑道:“尚儿多聪慧,多有类我。今可随军参议,以观显甫才略!”

  “诺!”

  许攸作揖说道:“今时出兵为据大义,明公需作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至天下州郡,如此则能名正而言顺!”

  “好!”

  袁绍看向陈琳,说道:“孔璋,劳君为我冀州撰写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往天下州郡。”

  “遵命!”

  陈琳领命。

第367章 檄文如箭,刚烈女子

  “诏并、幽、雍郡守相国:自皇、羲以来,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张化以教民,刑罚以禁暴。雍州牧张济安,本太原郡人,祖宗受污,徙罚朔方,与胡为伍,辱没至今,鲜卑子嗣,汉胡杂种,自耀汉儿……”

  “昔为禁军校尉,会值国家丧祸之际,董卓盗居雒阳,虞专为邪媚,不能举直,残害上党、太原长吏,更使董卓不能讨平,虞罪一也!”

  ……

  “昔为都督并州,忌故司徒王允夺权,坐观李、张济乱贼流毒京畿。并假会鸾驾迎东迁析京畿而设雍州,杜绝言路,擅收立杀,收西鄙余孽乱党,强纳何氏遗孀为妾,虞罪四也!”

  “虞兴兵十年,不恤国难,广自封殖,多以资粮专为不急,割剥富室,收拷责钱,百姓吁嗟,莫不痛怨,虞罪五也。”

  ……

  “虞与窃居虚位,私矫诏命,刻印画玺,每下文书,号以君上自居,不俟报闻,篡逆之心市人昭知,虞罪七也!”

首节上一节27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