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258节

  猎场范围十余里,猎场内隐约可见由旗帜标立而成的猎场护栏。其中山峦起伏,林茂草密,大群骑兵驱使猎犬追逐,先行将猎物控制起来。

  乡道上,袁术在诸将的簇拥下领骑而行,先与从宫中而出的刘协会面。

  “臣拜见陛下!”

  袁术坐于马背上,向刘协微微拱手问好。

  “丞相安好!”刘协神情谦和,无视袁术失礼之举。

  “陛下既至猎场,那今便可开猎!”

  袁术不顾礼法,挥鞭让众骑出发,说道。

  “遵命!”

  “呜呜~”

  号声悠长,旌旗飞扬,袁术率先策马居先,而刘协慢上一拍,策马追赶袁术。

  “陛下,丞相不喜有人当先而行。”

  蔡瑁恰时拉住刘协的缰绳,提醒说道:“丞相有功于汉室,望陛下能体谅丞相。”

  见袁术要让尾随,刘协心中怒火顿升,说道:“我为陛下,丞相为臣。岂有臣乘骑居先,而令君尾行之事?”

  说着,刘协甩开蔡瑁的手,快马追赶袁术。

  “陛下勿要惹丞相不满便好!”蔡瑁漫不经心提醒了一句,便紧紧随行于刘协左右,以防止刘协的马超越袁术。

  当刘协将要赶上袁术,袁术有意稍前而一步,始终与天子保持一马头的优先。而刘协虽不满袁术无礼,但担忧惹怒袁术,仅能与袁术并马而行。

  在刘协、袁术二人的左右,俱是袁术的心腹将领,如黄忠、蔡瑁、纪灵、袁胤等十余名将领,将刘、关、张与董承及其汉朝文武隔开数伍。而刘备、董承数次想接近天子之侧,却被袁术心腹将领有意挡在后头。

  刘协屡屡寻不到刘备、董承身影,又因自己屈居于袁术之马后,面色略有不悦,却又无可奈何。

  走了几步路,便见骑士驱赶猎犬追逐野兔于人前,于是刘协借机吩咐道:“朕闻皇叔出生北疆,弓马娴熟,今欲观皇叔射猎。”

  有了刘协的喊话,刘备强行突破众人的封锁,挤到刘协的身侧。

  “陛下!”

  刘备拱手微行礼仪,便张弓搭箭,箭矢离弦,直中野兔。

  “彩!”

  刘协连声叫好,笑道:“皇叔武艺精湛!”

  袁术仅瞄了眼刘备,就无任何言语,神情甚是漠然。

  刘备故意留在刘协身后,见袁术领头而行,天子反而落后一马头,心中顿生不满,但碍于场合,不好发作。

  走至山峦,却见骑士赶出一头鹿,在众人的跟前奔跑。

  袁术有意见刘协出丑,故意指着鹿,说道:“请陛下射鹿!”

  刘协少小无人教授弓马,自知不擅狩猎,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此鹿年岁尚小,不如饶其一命。”

  袁术冷笑了声,说道:“天子所言差矣,古之帝王,春籍田,夏狩猎,四时出巡,以昭示天子恩威。今汉室衰微,陛下如不宣扬武功,岂不令人失望!”

  刘协无言以对,唯从侍从手里接过御弓,之后瞄准鹿身。

  “嗖!”

  一箭未中,刘协又连射三箭,然皆不中鹿。

  见状,袁术脸露傲慢与不屑之色,说道:“陛下武德衰微,怎能坐御天下?”

  刘协脸上发红,恼羞说道:“丞相自诩文武具才,今何不射鹿以证武功。”

  “有何困难?”

  袁术向刘协伸手,刘协先是愣了下,然后才明白袁术向他讨要弓箭。

  “丞相请!”

  刘备将自己的弓箭奉上,试图为刘协解围。然袁术无视刘备,继续向刘协索要御弓。

  刘协无可奈何,唯有将御弓交于袁术。

  与此同时,见是袁术射猎,骑士驱赶母鹿向袁术方向而行。

  见到袁术作弊的一幕,刘协脸上阴晴不定,深感袁术欺人太甚。

  很快,袁术找了个舒服的距离,一箭便射中母鹿。

  几名将士赶了过去,见是袁术射杀母鹿,故意大喊道:“天子之箭,今天子猎得一鹿!”

  一时间,周围之人无不连声高呼‘天子万岁’之语,不知细情的公卿同声应和,呼声此起彼伏,响彻猎场。

  袁术收弓而笑,向左右招手,仿佛他便是天子。

  刘备紧咬牙龈,目露凶光,如有机会,他必会一弓射杀袁术。然考虑到眼前情况,只得咬牙忍下愤怒,脸色慢慢恢复平静。

  “丞相妙射,令人敬佩!”刘备庆贺道:“然幸有陛下御弓相助,否则八十步中鹿,又将何其难矣!”

  见刘备为刘协找台阶,并故意将中鹿功绩归咎于御弓,袁术神情顿时不满,淡淡说道:“汉室衰微,天下分裂。若礼器有用,又怎轮到孤尊奉天子呢?”

  说着,袁术转头回向刘协拱手,说道:“陛下既不擅射,留宝弓无用,今便由孤为陛下暂时保管。”

  面对袁术欺辱之言,刘协脸上阴晴不定。而刘备愤恨袁术言语,却不敢与之冲突。

  紧接着,袁术持握天子御弓,策马射猎,皆有所得,这让袁术愈发得意。

  “回驾!”

  玩闹了一番,袁术意尽而归,带上天子与公卿而回驾。

  回驾时,经事情的传播,之前不知情的公卿已是尽知刚刚的天子非刘协,而是代天子射猎的袁术,公卿由是震动,忠汉公卿者愤愤不平,攀附权贵者有意依附袁术。

  杨彪自恃与袁术有姻亲关系,于是反应最为热烈,亲自求见袁术。

  “丞相四世三公,深受汉室垂爱。今出城狩猎,怎能行越礼之所为?”杨彪问道。

  袁术甩袖冷笑,说道:“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由高祖兼智勇而霸天下。而今世事纷扰,汉祚衰微,我不行高祖之事,便是有大恩于朝廷,区区越礼之事何足道哉!”

  说着,袁术不管杨彪,率诸将便归宛城。

第349章 诛袁在密,推波助澜

  深夜,刘备府。

  烛光摇曳,身影来回走动,时而传出叹息之语。

  “今在围场,袁贼欺君罔上,有僭号更立之嫌,若不早日杀之,必会作乱为祸汉室。”关羽按剑踱步,恼怒说道。

  刘备阻止关羽高声喧哗,说道:“自袁术孤身入宫受陛下责罚以来,其出入皆以玄甲军士为护卫。为兄日夜思除袁术,但却难觅良机,若有除贼良机,我早杀之而为国除害。”

  “今在猎场,我离袁术仅十余步,一箭必能取袁术性命。然天子离袁术仅数步,左右皆为袁术心腹。彼时碍于天子安危,我仅能忍气而无法下手。”

  关羽怒捶墙壁,说道:“袁贼无德,久窥皇位。兄长隐忍已近一年,不知何时才能杀贼!”

  刘备微微摇头,告诫说道:“此语不可常挂口边,只宜秘密行之。宛都于你我三人,犹如牢笼,稍有不慎,大事不成,反招大祸。”

  “哎!”

  张飞摇头而叹,在宛城隐忍生活的日子,实属令人憋屈。

  “叩叩!”

  在兄弟三人抱怨时,忽然屋外响起声音,让三人由是紧张。

  “何人?”

  “董公乔装入府,今求见使君。”简雍说道。

  “速请!”

  刘备赶忙打开屋门,迎简雍与董承入屋。

  “玄德!”

  刘备见董承至此,问道:“国舅,深夜至此,不知为何事前来?”

  董承扫视屋中之人,见无一是外人,便直言说道:“今猎场狩猎,袁贼欺君罔上,言语中自恃有大功于汉室,有更替国祚之念。玄德既见袁贼所为,何不为陛下解围?”

  说着,董承叹息了一声,说道:“陛下回宫时,于阁楼中哭泣。而幸亏由皇后遣人告知细情,我今才知袁贼胆大至此!”

  刘备招手让关、张而出,说道:“翼德、云长看守屋门,莫让外人靠近!”

  “诺!”

  待关羽、张飞二人出屋,刘备长嘘而叹,说道:“袁术持御弓而射鹿,受称天子之呼,其心已有逆之意。我今日见袁术欺凌天子,何尝不怒!”

  “然愤怒难改大事,袁术挟持天子于身侧,我岂敢与之冲突。惹怒袁术事小,若陷陛下于危险之中则是备之罪也!”

  说着,刘备为董承奉茶水,说道:“天子受欺凌,你我欲匡汉室,一切需以隐忍为上。待袁术懈怠之时,你我或有图谋兴汉之机。”

  董承注视刘备良久,说道:“玄德隐忍是为成事之关键,然今袁术已有代汉之意。数日前,袁术大宴文武,酒醉时问众人,言‘汉室衰微,袁氏世代辅政……而他疆域广袤,能否取代顺天民’。除张范反驳外,余者众人不敢应答。”

  “你我隐而不发,岂不令袁贼得意,助长其篡位僭号之心!”

  闻言,刘备心里微惊,问道:“董君所言何意?可是欲起事诛袁?”

  “然也!”

  董承点了点头,说道:“袁术治下疆域虽广,但根基不丰。玄德与我如能诛杀袁术,拥天子执政,赦免诸将,将能恢复汉室。眼下若事事隐忍,待袁术决意僭号更立,则汉室何谈兴复!”

  刘备神情忧虑,说道:“董君,袁术戒备我麾下兵马,我今能用兵马仅数百人,而算上诸君部曲、奴仆,恐仅上千人。袁术留于宛城兵马不下万人,寡众悬殊何谈起事?”

  董承说道:“举事若成,得袁术兵马,玄德何愁兵马不足?”

  刘备摇头说道:“欲得袁术兵马,非杀袁术不可,故今下关键在于如何诛杀袁术!”

  董承沉吟少许,说道:“偏将军王子服有三百兵马,算上玄德帐下兵马,诛袁贼应是不难!”

  顿了顿,董承说道:“昔王允、吕布之所以能诛董卓,皆在董卓入宫看望天子,于宫道中伏身亡。你我可察袁术行为,之后暗伏甲士伏杀。”

  见董承不愿再隐忍,刘备心情忧烦,不知如何劝说。

  考虑半响,刘备问道:“需有内廷官吏相助,不知董君可有联络除吴硕、王子服以外之人?”

  “长水校尉种辑!”

  董承说道:“长水校尉种辑与我关系莫逆,玄德与王子服出兵伏击,我与吴硕、王子服奔走,另有天子为谋,或能诛杀袁术。”

  刘备忧虑说道:“今袁术仍戒备你我,不如再隐忍数月,而后寻机诛杀袁术。”

  见刘备有推脱之意,董承心生不满,问道:“玄德为天子皇叔,天子先托诛贼之事于君,而君因忧袁术戒备,将事再托付于我。而玄德迟迟不愿举事,莫非畏袁术权势不成?”

  闻言,刘备眉目上扬,愤愤说道:“杀袁之事,是为陛下托付于我,亦是为我日思夜求之事。今不愿举事,非是畏贼,而是忧你我仓促举事,不仅未能杀贼,反而会将你我置于危急之中。故你我性命有失事小,难复汉室则为大事。”

  董承面露喜色,说道:“玄德勿要忧虑,承岂会不知成事于密之语。我自会秘密行事,之后得有良机,我将转邀玄德议事。”

  见董承信誓旦旦,刘备心中隐忧渐无,说道:“袁术监视我有多时,今难以联络奔走。故有劳董君奔走,而后共商密事。”

  “善!”

  待董承聊了几句,见天色已值深夜,董承方才趁黑而归。

  董承走后,关羽、张飞、简雍三人入屋,却见到神情凝重的刘备。

  “兄长,董承此番前来,可是为诛袁一事?”关羽问道。

首节上一节25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