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99节

  “诺!”

  一事解决之后,梁绍奏报道:“陛下,袁绍遣使奉礼朝谒,求拜骠骑将军,表子袁谭为青州刺史。”

  “诸卿以为如何?”刘协问道。

  杨彪因与袁氏有亲,加之袁绍已遣人疏通关系,故偏袒说道:“陛下,袁绍之前会盟讨董,虽说止兵于京畿,但却有功于社稷。袁绍年少成名,声威显赫天下,今册封骠骑将军并非不可。”

  闻言,董承冷笑了声,说道:“张雍州会盟讨贼,救天子于水火,尚仅能得车骑将军之官。而袁绍疑害韩馥,见诸侯讨李,却坐上观壁。承敢问杨公,封骠骑将军于袁绍,不知是谓公允否?”

  杨彪顿时语塞,难以回答董承。

  过了半响,杨彪问道:“析关中而设雍州,并拜张车骑为州牧,足以全张车骑之功。张车骑与袁冀州同为车骑将军,不知何人为真车骑?”

  “那不如封袁绍为前将军!”董承说道。

  “岂有贬封之理?”杨彪问道。

  刘协求助朱,问道:“朱公何意?”

  朱沉默半响,说道:“袁绍之车骑将军为自表,且袁绍心怀异心,在会盟讨贼事败后,求立大司马为帝。今以骠骑将军封袁绍,张雍州必心生怨恨。无功而大赏,非明智之举。”

  “故以臣之见,不如封袁绍为前将军,拜其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以励袁绍多行忠义之举。”

  “善!”

  刘协点了点头,说道:“且如朱公之言!”

  关中救驾之事中,除了张虞的功绩最高外,其次便是作为内应的朱。待张虞入长安之后,朱便受封录尚书事,执掌朝中大事。加上手上有兵马,地位比杨彪更高一筹,故刘协在大事上多会听取朱的建议。

  在刘协商量册封之时,忽然却见刘和头扎麻巾,痛哭而闯入大殿。

  见状,刘协心中不妙,起身询问道:“怎么回事?”

  刘和跪拜在殿中,哭泣说道:“陛下,公孙瓒构陷臣父篡逆,率兵侵犯蓟县,不仅夺取幽州六郡,更是残害我父。臣恳请陛下下诏讨伐公孙瓒,为我父报仇!”

  “什么?”

  刘协下榻,扶起刘和,脸色骤变,问道:“大司马被公孙瓒所害,公孙瓒怎敢行谋逆之事?”

  朱情绪激动,骂道:“公孙瓒怎敢以下犯上,残害宗亲牧伯!”

  杨彪更是满脸的震惊,公孙瓒可是刘虞属下,今居然污蔑刘虞,并下令杀害,这与董卓杀袁槐有何区别?

  一时间,殿中众人无不为刘虞哀叹。自天下乱局以来,刘虞始终尊奉朝廷。故刘虞不单单是镇守边疆的汉室宗亲,更是朝廷在天下竖起的一面旗帜。

  今朝廷在东迁雒阳之后,朝廷所直辖疆域虽仅数百里,但众人依旧乐观。毕竟远在幽州地区,还有忠奉国事的刘虞,故君臣上下皆以刘虞为依仗。

  而如今刘虞被杀,幽州被夺,对本已衰微的汉室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放眼天下州郡,兼并郡国者众,忠奉国事之者少。汉室命运之坎坷,难免让人抚膺长叹!

  刘协忍不住落泪,说道:“朕视大司马为尊长,国家以大司马为柱石。今大司马遇害身亡,朕与国家将无依靠!”

  “陛下节哀!”

  杨彪劝慰众人说道:“大司马虽亡,但幽州故吏尚在。陛下今下之重在于讨贼,惩戒公孙瓒,收服幽州,令天下诸侯知汉室之威严!”

  朱缓和了下情绪,深叹口气,说道:“京畿兵马仅万余,出讨幽州,恐需依仗冀、并二州出兵。”

  “袁绍与公孙瓒结仇,让袁绍出兵征讨公孙瓒怕是不难!”梁绍说道。

  刘和抹着泪水,说道:“公孙瓒侵占幽州之时,袁绍出兵进攻常山,夺取常山县邑。常山为张燕所有,而其与张雍州交好。二者行事同步,恐二人有所往来。”

  见状,董承神情小心,试探问道:“那请车骑将军出兵?”

  刘协陷入沉默之中,张虞虽与朝廷关系依旧不错,但因经历雍州设立风波,他与张虞之间心存芥蒂。毕竟在张虞入朝之前,他可是将张虞幻想成类似王允那般的人物。

  如今幽州紧急,凭朝廷之力征讨不了,他顾不上与张虞之间的芥蒂,唯有依仗张虞和袁绍两人出兵。

  “下令于张虞、袁绍,令二人起兵征讨幽州!”朱说道:“臣出使兖州之后,将顺道出使冀州,说服袁绍出兵幽州。”

  “仅能如此了!”

  刘协看向众人,问道:“不知何人为使,前往长安说服张虞?”

  “陛下,义举将军刘备与张虞有故,今不如让刘备出使关中,让张虞与袁绍同讨公孙瓒。”杨彪说道。

  “可行!”

  刘协伸手握着刘和的手掌,沉声说道:“大司马被公孙瓒所害,卿为大司马之子,朕今拜卿为幽州牧,为朕镇守幽燕,亦为大司马报仇。”

  虽说让张虞征讨公孙瓒,但刘协可不打算让张虞占据幽州。故今有刘虞之子在朝,刘协自然让刘和出任幽州牧。以便击败公孙瓒之后,刘和依靠刘虞的遗产,控制幽州六郡。

  “遵命!”

  刘和咬牙切齿,说道:“臣必杀公孙瓒,以为臣父报仇!”

  “善!”

第259章 同床异梦,弱幽谋冀

  “公达,河北之事,不知君有何见解?”

  张虞将书信放下,看向坐在侧席上的荀攸,问道。

  在张虞书信征召,及与钟繇的书信劝说下,荀攸从袁术帐下离开,从武关道入长安,于八月投靠张虞。而张虞则拜荀攸为武都太守,兼车骑将军府参军。

  荀攸抬头与贾诩对视了眼,思虑说道:“公孙瓒袭取幽州,恐是袁绍从中作祟!”

  “袁绍从中作祟?”

  张虞踱步思量,问道:“公达何出此言?”

  荀攸整理脑海中思绪,说道:“据张燕上报,公孙瓒分取幽州诸郡,而袁绍却视若无睹,唯遣麴义击常山。且公孙瓒自据青州,而从今春以来未闻青州兵事,故其中若无瓜葛,则恐难以令人信服!”

  郭图眉头微皱,说道:“公孙瓒与袁绍互相攻伐多次,二人之间积怨已深。今河北之事若与袁绍有瓜葛,不知袁绍以何物为条件,竟能化解与公孙瓒恩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荀攸意味深长,说道:“今天下形势如同七国分裂,赵、魏恩怨多年,魏尚能因赵势急而出手。天下人或有恩仇,但诸侯之间却无不可解之仇怨。”

  说着,荀攸拱手说道:“君侯平衡河北之策虽妙,但公孙瓒、袁绍二者非愚人。公孙瓒如无大志,当会甘心听命于刘虞。然攸观公孙瓒非志短之人,今内限于刘虞,外困于袁绍。故在形势艰难之下,若袁绍遣人说服,公孙瓒难免心动。”

  郭图仿佛想到什么,说道:“二人如以利益联合,以今形势观之,恐是袁绍以幽州之土而许公孙瓒,而袁氏则别取青州六郡国。”

  “青州之土归袁氏,幽州之地而许公孙,此策倒是巧妙。今刘公身亡于公孙瓒之手,君侯则将难以联幽制冀。”贾诩点评道。

  张虞微叹了口气,说道:“刘公限给兵粮时,我恐公孙瓒因势穷而生变。故我常书信劝刘公与公孙瓒和睦,今公孙瓒势穷,果反噬刘公。”

  顿了顿,张虞感慨说道:“我倒是小瞧天下英雄,袁绍、公孙瓒二人有远志,岂会甘心为我棋子。”

  出兵关中前,张虞最得意之事,便是强行维持河北局势的平衡。利用幽州制衡冀州,用公孙瓒限制袁绍。然今事实证明,天下聪明人不止他。袁绍利用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成功化解了自己与公孙瓒的积怨。并反过来利用公孙瓒消灭刘虞,破坏他的联幽制冀方略。

  郭图安慰说道:“昔并州凋敝,君侯兵马不及袁氏与公孙,故以幽而制冀。今据有河内、河东及关中三辅,兵马势力强劲,已无需联幽制冀。”

  张虞微微颔首,感慨说道:“刘公于我并州有恩,昔上党蝗灾时,无刘公拨粮三十万石于我,则无你我今下之盛。”

  顿了顿,张虞看向堂中诸人,问道:“我今欲为刘公复仇,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李尚在安定,马腾、韩遂据陇西。今恐君侯发兵幽州,而凉州诸将卷土重来。”郭图担忧说道:“况樊稠因畏君侯征剿,率兵出走陇右,投靠金城韩遂。”

  自刘协东迁雒阳之后,张虞便着手整治关中诸将。

  如张辽以王承率兵迟到为由,将王承砍了,之后又讨灭了不应军命的张横。梁兴在畏惧之下,出逃至安定,投靠李;屯兵在陈仓的樊稠,率残部走陇山,投靠友人韩遂。

  除了或走或亡的诸将,另有听命的段煨。段煨之前屯兵于上雒,因商於之地被袁术所取,故在贾诩的书信相召下,段煨率部入关中。

  张虞见段煨无远志,且行为做事与凉州武人不同,每在一地驻扎都会推广农事,召集离散之民。故张虞干脆表段煨为北地太守,令段煨率部至与北地交界的漆县驻边,防备黄土高原上的羌胡。

  张虞沉吟片刻,看向荀攸、贾诩二人,问道:“不知二君有何高见?”

  贾诩评估关西形势,说道:“关西形势复杂,韩遂、马腾、宋建各据陇上郡县,群寇无远智,而唯有近谋。袁氏据二州,公孙瓒吞幽州,皆为君侯之强敌。君侯若取河北,二人合力御之,则是难图也!”

  “今公孙残害刘公,不能被幽州士民所容,故君侯不如借刘公之余恩,先安幽州诸郡,而后借地利徐图袁绍。今若不伐幽州,待公孙稳坐幽州,或是袁绍趁机伐取幽州,则为君侯之大害。”

  张虞停下脚步,说道:“我若发兵伐公孙,袁绍起兵相助之,当如何是好?”

  荀攸说道:“刘公为宗室之望,朝廷之依仗,今被公孙所害,天子必然震怒。故今急切为刘公复仇者,当是天子,而非君侯,君侯不如等候朝廷消息……”

  荀攸话没说完,却见侍从趋步入堂,汇报道。

  “禀君侯,义举将军刘备,从雒阳而来,求见君侯。”

  闻言,张虞不由发笑,说道:“今谈朝廷,朝廷便遣人前来。料想刘备此行,必是为幽州之事。”

  “君侯不妨接见,看朝廷有何旨意!”郭图说道。

  “准!”

  “诺!”

  少顷,便见老熟人刘备趋步入堂,向张虞行礼。

  “备拜见车骑将军!”

  “玄德从雒阳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张虞问道。

  刘备面露苦涩,问道:“不知君侯可闻幽州之事?”

  张虞示意刘备入座,说道:“已有耳闻,公孙瓒构陷刘公,以下犯上,不仅占据幽州,还残害刘公,是谓罪大恶极!”

  说则,张虞愤懑说道:“昔上党灾年,刘公拨粮救助之恩,我至今不敢相忘。况刘公为宗室之望,忠奉朝事,你我征讨凉州兵之时,皆赖刘公出幽州之粮供给。”

  见张虞态度如此,刘备顺势说道:“陛下得知公孙瓒之举,已下诏降罪责罚,并令刘和继任幽州牧,征讨公孙瓒,以为刘公复仇。然京畿兵少,且离幽州遥远,故今陛下欲让君侯出征幽州,不知君侯愿否?”

  刘备之前虽在公孙瓒帐下效力,且被表为平原相。但因刘虞之故,刘备已与公孙瓒决裂,不复与之往来。

  张虞模棱两可道:“陛下令我出兵讨伐幽州,我怎敢不从?仅是陇上叛军未平,恐我离开雍州之后,凉州兵卷土重来。且我与袁绍有仇,我今出兵讨幽州,恐袁绍会相助公孙瓒!”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不瞒君侯,陛下已让朱公出使关东,游说冀州袁绍,令他出兵征讨公孙瓒。今天子诏书在上,纵袁绍无意征讨公孙瓒,但也不会出兵援助公孙。”

  张虞心存顾虑,说道:“袁绍狡诈多端,公孙袭幽州,谋害刘公。而他趁机攻打张燕,占据常山诸县,恐他已与公孙瓒有暗谋。”

  接着,张虞将他与众人之前的猜想说出,仅是隐晦了些。

  得闻猜想之事,刘备蹙眉不语,他本以为公孙瓒袭杀刘虞,单纯出自公孙瓒之手。但今听张虞的猜想,竟可能有袁绍在中间的谋划。

  “君侯所忧之事,备已知之!”

  刘备拱手问道:“若袁绍出兵征讨幽州,或是袁绍按兵不动,君侯是否便愿意出兵讨贼?”

  张虞思虑片刻,说道:“愿为朝廷出兵幽州,但具体情况需依形势而定。”

  “好!”

  又聊了会,刘备摸准张虞的想法,便告辞离开。因时间紧急,刘备不敢歇息,直接返回雒阳。

  待刘备走后,张虞询问左右道:“朝廷以刘和为幽州牧,而今袁绍在冀州,不知能伐否?”

  荀攸捋须深思,说道:“以今形势而言,刘和至幽州,必能得刘公故吏效力,故君侯出兵幽州,有人心之利。然袁绍不会坐视君侯侵占幽州,恐会与公孙瓒联络。”

  张虞深感棘手,今借征讨公孙瓒之名,无疑是将他的势力深入河北的最佳时机,但中间涉及袁绍,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因贾诩赞同打幽州,张虞遂看向贾诩,问道:“不知文和可有高见?”

  贾诩整理思绪,说道:“君侯,袁氏、公孙二人倘真互盟取利,但君侯讨伐幽州,袁绍或会作壁上观。”

  “嗯?”

  “文和细言!”

  “山不能容二虎,袁绍既忧君侯,如何不忧公孙瓒?”

首节上一节199/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