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被堵回来,荀谌便只能退下。
待荀谌退下,钟繇说道:“袁绍迎立刘公为帝,恐另有图谋啊!”
郭图捋须微思,直言说道:“袁绍图谋冀州已久,今迎立刘公为帝,恐其意在河北,而非有心匡扶社稷。”
吕范叹息道:“今天下崩裂,国贼当道,若二帝并立,天下则将愈乱尔!”
“君侯,今下当如何是好?”张辽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刘公非贪图大位之人,以我所料,袁绍、韩馥谋划必是难成。今将袁绍书信转呈于刘公,我另附书信于他,劝刘公慎行此举。至于如何回复袁绍,不予理会便可!”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说道:“你与荀谌为友人,今夜便由你款待荀谌。”
“诺!”
钟繇沉吟了下,说道:“荀谌为袁绍所遣使者,今下宴请不宜礼薄。今夜由繇与公则,并郡中文吏款待荀谌便好!”
张虞挥了挥手,说道:“由你二人自决!”
“诺!”
又交谈了几下,钟繇、郭图先行出堂,留下余者满宠、张辽、吕范等人。
“太原郡降卒整顿何如?”张虞问道。
吕范拱手说道:“禀君侯,太原降者近四千人,范与诸校尉拣选精壮,得有三千兵马,骑兵千人,步卒两千人,其中步骑甲士五百余众。”
打下太原之后,张虞虽降服四千步骑,但考虑到上党遭受蝗灾,张虞并不打算全部接受,而是让部下淘汰老弱,选出三千步骑,与上党旧部兵马,凑出八千步骑的编制。
至于后续兵马,等太原、上党二郡能缴纳赋税,郦嵩南下前来拜见自己,再进一步扩军不迟。
“太原军中可有出色将领?”张虞问道。
“郡人令狐衍善骑射,勇略不俗,深谙并州地势,可以为将。”张辽举荐说道:“君侯若是有意,不妨召见令狐衍,考究其勇略。”
“善!”
张虞笑了笑,说道:“兵马扩张,帐下甚缺将校。令狐衍若是可用,倒可拜他为校尉。”
八千兵马以一校千人编制,张虞麾下需八名校尉出任。除了旧有的校尉外,张虞必然要提拔或委任新的校尉。而令狐衍作为太原军将领,若有能力的话,出于拉拢考虑,张虞倒有必要授予一校兵马统率。
“君侯,今兵马可分八校,不知如何统属?”吕范问道。
张虞翻阅将校名单,说道:“八校兵马,徐晃、孟宁之、高顺、许褚、郝昭五将各领一校。张君、文远二人,我已拜为骑都尉,各可统两校兵马。”
顿了顿,张虞看向沉默少言的满宠,问道:“伯宁,我欲拜校尉于君,不知伯宁敢任否?”
自跟随张虞以来,满宠不论是参议军事,亦或是在政治上都有出色表现。眼下兵马激增,若不让满宠出任校尉岂不可惜了?
满宠略有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拱手说道:“宠愿出任校尉,为君侯效力。”
“好!”
张虞笑吟吟,问道:“不知子衡愿领一校兵马为我效力否?”
吕范沉吟少许,摇头说道:“范愿为督军,辅佐君侯治兵!”
“为何?”
张虞神情露有疑惑,说道:“子衡随我征战多年,今立有功绩,出领兵马,立功于沙场,岂不乐哉?为何复屈小职,料理军中细碎杂事?”
“不然!”
吕范神情微正,说道:“仆愿舍乡土,以身家托付君侯,非为妻子富贵,而是欲成就功名。范与将军关系如同舟涉江,一事不牢,则有兵败之险。今求任督军,不仅为君侯,更是为范!”
“一岁之内,君侯兵马扩张数倍,兵马虽多,但人心不稳。若无亲信之士辅佐君侯,军士军纪必然松弛,君侯往昔赈济百姓,保境安民之语,恐将随朔风而去!”
吕范言语几乎是切中张虞心声,因是天下大乱,许多人更倾向于带兵出征。而吕范以高位屈居低位,愿意负责细碎之事者,其所为完全出自于公心。
而张虞今时终于明白,为何能力并不拔尖的吕范能成为东吴开国重臣了,其不就是靠着一颗公心做事。如此人才若不委以重任,岂不可惜了?
张虞感触万分,握住吕范的手,诚恳说道:“子衡赤诚之心,虞必不负之。虞今拜卿为都督,都督度辽军八校军纪,掌管八校兵吏升迁。”
吕范行礼而拜,正色说道:“范必不负君侯所托!”
见张虞厚待吕范,纵是一向恩宠有加的张辽,亦是有些吃味。而满宠顿感压力山大,吕范持公心在前,他岂不是逊色一筹。
太难了,为君侯效力,今下不仅要能力出众,往后或许要持以公心才能出头?
张、满二人想法,张虞自是不知。今他扶起吕范,问道:“子衡,今可有出任校尉人选?”
吕范思虑片刻,说道:“君侯,张茂山追随君侯多年,勤勉做事,作战骁勇,何不委任一校于他?”
“可从子衡之言!”
《唐书列传五》:太祖下太原,欲委军于范。范曰:“今君侯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领督军,佐将军治下。”太祖曰:“卿有大功,岂能复屈小职,理军中细碎事乎!”
范曰:“仆托身于君侯,非为妻子,而欲济世务。同舟共济,一事不细,俱受其败。”太祖敬之,拜为都督,督查八校军纪,掌兵吏升迁,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第185章 婉言拒绝,严法治下
“初平元年,十二月寅丑日,定襄贼乱,卿兴兵讨平……今晋地平复,为计卿之功绩,特册拜之。高都侯虞,累计功勋,封太原晋阳县侯,都督并州诸郡,下印绶符策假限食三千户,岁五百万谷各米。”
来自长安的使者田景洋洋洒洒宣读诏书,董卓为了拉拢张虞,此番封赏很是丰厚。将军号虽无变迁,但董卓却给予张虞都督并州诸郡的权利,并封晋阳县侯。
至于部下封赏,董卓依照张虞所表内容,一一颁布下达。如张杨以骑都尉兼领上党太守,张辽为骑都尉,钟繇、郦嵩二人分别表为定襄、太原太守。
“臣虞拜谢天子封赏!”
张虞双手接过诏书,笑道:“晋阳偏远,有劳天使奔波。”
田景为董卓帐下的主簿,自晓得董卓对张虞的看重,遂笑眯眯说道:“君侯讨贼有功,为功臣奔走,何敢言累?”
说着,田景看张虞左右文武不少,低声说道:“不知能否至僻静之地,相国托口信于在下,欲与君相商大事。”
“请!”
张虞邀田景至偏堂,问道:“不知天使有何密语?”
田景整理了下思绪,笑道:“渭阳君白,为相国孙女,温柔贤惠,可堪良配。今相国欲与君侯成姻亲之好,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张虞满脸迷糊,说道:“虞已成婚,且膝下幼子亦有一岁,安能相国结亲?”
田景咳嗽了下,说道:“君侯年少有为,王氏安能有董氏之尊。若君侯有意结亲,可令王氏为妾,再娶渭阳君为妻。”
“不合礼法!”
张虞心中微恼,说道:“多谢董公厚爱,但虞已娶妻。今若休妻为妾,而以贵人之女为新妻,虞恐受世人非议。”
见张虞不愿,田景从怀里取出书信交于张虞,说道:“王公得知相国愿许孙女与君侯,特托书信于君侯。”
张虞拆开书信,见王宏劝他娶董白为妻的书信,眉头瞬间大皱。
趁着张虞看信之余,田景笑眯眯道:“相国言,若君侯愿与渭阳君成婚,张与董便是为一家人,世间官职任由君侯挑选。”
董卓开出的条件让张虞想笑,天下兵戈四起,明眼人皆知有官不如有兵。今让张虞随意选官,除了得到一堆名号外,还能有什么用?
张虞平心静气,说道:“相国美意,虞实属惶恐。昔光武欲将湖阳公许与宋弘,宋弘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语对之,遂令光武改意。”
“而虞不才,虽不敢自比古人,但富贵易妻之举,尚不愿为也。王公心意,虞已知之,然其非我妻之心意,故虞恕难从命!”
张虞神情虽说如常,但语气却格外坚定,田景闻言便知大概难以劝动张虞。
为了不与董卓撕破脸,张虞沉吟片刻,说道:“今关东突发要事,关乎社稷之安危,今需告知相国注意。”
“何事?”田景问道。
张虞说道:“实不相瞒,相国迁都长安,令关东众人惶恐。为恐幼主难理朝政,袁绍、韩馥愿迎奉大司马刘公为帝。数日前,袁绍遣使联络,我心念正统,断然否之。天使若是回朝,望将此事上报于相国。”
得闻张虞所说之语,田景的神情从之前的不悦,瞬间变为凝重。
“多谢君侯转禀,景当速回长安,将此事上报于相国。”田景说道。
“有劳天使了!”
“不敢!”
既不反董,又不助董的立场,以及亲善刘虞的态度,让张虞在眼下可谓占尽便宜。利用信息差,互相倒卖消息,便能让双方不敢得罪他。
待田景离开晋阳不久,郝昭便护送着张虞妻妾至晋阳。
堂内,张虞与钟繇盘点太原府库。
“君侯,三十万石恐不够上党兵吏过冬?”钟繇将上党关于粮草支出的公文递上,说道。
“怎么会不够?”
张虞眉头微皱,说道:“依照之前估算,足以支撑至春天,今怎出现缺额?”
“河内流民涌进不少。”
钟繇如实说道:“自君侯连下二郡消息传出,以及上党境内太平被河内士民所知。今下数月之间,有数万百姓涌入上党。如今上党户籍已超四万,郡内百姓众多,而冬季可食之物少,郡内需赈济粮草激增,眼下恐需太原调拨粮草。”
张虞摇头而笑,说道:“幸亏十月破太原,尽得太原府库钱粮。若是枯坐上党,你我恐难以过冬!”
“君侯英明!”钟繇赞道。
“今太原府库尚有多少粮草?”张虞问道。
“约四十万石!”
“调二十万石与上党,让上党郡吏务必善待河内流民。”张虞吩咐说道:“若有贤才,不可遗忘,需向晋阳举荐!”
钟繇说道:“上党有伯侯料理,必不负君侯期望。”
“善!”
自打下晋阳,张虞便将治所挪到晋阳。上党的军事及军屯之事由太守张杨负责,而文政之事由郡丞杜畿负责处理。如此布置,算是为张杨规避不善治政的短处。
在张虞与钟繇细谈之时,侍从快步入内,欣喜说道:“君侯,郝校尉携君侯家小已至城中。”
“好!”
张虞虽有心迎接妻妾,但因有要事需理,仅能按捺心情,挥手说道:“带人前去为夫人搬运行李。”
“诺!”
待侍从离开,钟繇小心翼翼问道:“今家小至晋阳,君侯是否出面?”
张虞笑了笑,说道:“先让家眷搬运行李先,不碍你我料理军政之事。”
“今谈到哪里了?”
钟繇说道:“谈及为上党调拨二十万石粮草,以及举荐河内贤士。”
“对!”
张虞手指微敲案几,说道:“元常,今下太原已有两月,各县邑悉数上表降服,不知明岁如何治太原?”
钟繇捋须微思,说道:“汉行以宽松法纪治下,故上令长吏慢法,下让盗贼横行,州郡知而不纠,百姓因此而累。而今太原士族众多,侵吞百姓户籍,纵太原人口虽多,但在册户籍少。”
“故以繇之见,君侯莫要因情意,以松弛之法治太原;而需严法治之,检索太原民籍,威慑不法豪强。”
张虞深以为然,说道:“本朝以宽松而令天下乱,今值乱世需用严法肃清歹人。晋地唯有大安,方能敢言争雄之事。”
“太原郡法纪与文政之事,需由元常执掌!”
“诺!”
之前张虞挺担心整治豪强、士族,而让豪强、士族与他离心离德。但经逼上党大族缴税、借粮一事,张虞已是尝到甜头了。
且张虞渐渐摸透了大族脾气,你不触及大族的底线,他们不会和你翻脸。反而你征辟大族子弟,纵容大族作恶,他们会无视你,在地方上变本加厉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