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浣熊仔哈罗”大大1张月票、感谢“XL.180”大大2张月票、感谢“蝶舞丝竹声如梦”大大1张月票、感谢“huyoucai”大大2张月票、感谢“书友20201228190506141”大大2张月票、感谢“基本力统一”大大2张月票
第67章 天下各方(20)
少年道:“弱点便是这秦律?”
中年人道:“是也不是!”
“秦律严苛,能在秦地施行,是有秦军作为保障,可一旦秦律施行于整个天下,还会有足够多的秦军能够为其作保?”
“秦一统天下前,是握紧双拳攻击敌人……”
中年人伸出右手,作握拳状,少年一听便明白了,也伸出右拳,不过他不是握拳,而是将五指张开。
“秦一统天下后,等于是将握紧了的拳给张开了,他们的力量将分散于各方?从而变得薄弱?”
中年人点头道:“正是如此,且秦律残酷严苛,诸国之民必难长期忍受,迟早会有人举起义旗,讨伐那位无道秦王。”
少年奇异的眼睛一亮:“这就是叔父要我等的时机?”
中年人道:“不是,在第一人举起义旗后,还需再等待,看秦是否能及时将义军消灭,若不能,那才是我等的时机。”
“羽,你年幼,做事不可心急,那位秦王能费十年之功灭六国,我等同样能用一个十年灭掉秦国。他年长你近三十岁,我们等得起!”
听到这话,少年根本没放心上,只要有机会,他项羽绝对会抓住。
但面对叔父的谆谆教诲,少年恭敬道:“谨遵叔父教诲!”
中年人见少年这一次似乎听进去了,眼含欣慰,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他们项氏一族的麒麟儿,未来天下有变,项氏一族也许可因其而起,再现辉煌,甚至比曾经更为辉煌。
赵地,某不知名的一个村落,几名农人正聚在一起,鬼鬼祟祟地小声谈论著什么。
一人道:“听说了吗?南边的齐也被秦灭了!”
另一人面露愁色道:“听说了,六国都被秦灭了,以后还怎么报仇?”
赵与秦之间仇恨深重,尤其是白起在长平一战,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那都是来自赵国各个家庭的青壮,是多少赵人的父兄叔伯?
那一年,赵国近乎家家缟素,恸哭声连旁边的燕国都能听到。
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十年,有的人已经慢慢放下这份仇恨,但也有人不愿放下,因为那些被坑杀的是他们的亲人!
一农人看了看想报仇的农人,道:“还想报仇?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先前,因有其他国存在,秦对我们的管理还算‘宽松’,现在齐国都已灭亡,这种‘宽松’的日子也要到头了。”
所谓的“宽松”一点也不宽松,秦灭赵后,在赵地的税赋可不轻。
毕竟大秦要继续攻伐其他各国,要治理扩张的地盘,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钱粮,而钱粮从哪里来?
秦王和大秦诸公又不会法术,变不出来,当然得落在民众身上,从民众那刮出所需。
其他几人都看向说话的那名农人,农人又道:“我们又不是秦人,我们是赵人,那秦王灭了其他国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他不仅不会给我们好处,反而会更加提防我们。”
李念要是在这,保准会伸头说一句:老哥,这你可猜错了,灭了六国后,你们的日子过得不咋样,但老秦人过得也不咋样,始皇帝主打一个七国平等,不分亲疏远近,搞得老秦人也忍不了,喜迎沛公啦。
农人继续道:“先前有其他国需要攻伐,秦王腾不出人手,现在六国均灭,他便能腾出更多人手管治咱们,日子只会比之前更难熬。”
几名农人听后沉默,他们是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又不是智力有问题,听不懂道理,经这名农人一说,发现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那名想报仇的农人愤慨捶了一拳旁边的土地,道:“那秦王怎么就不早点死呢?听说他以前在邯郸住过,怎么就没人打死他?”
他说这话时声音有点大,一人赶紧捂住这人的嘴,其他几人则四处张望,确定附近没人,才松了口气。
一人责备道:“毋妄言,族矣!”
这人也知道自己这番话太过惊悚,要是被人举报,他们几个连带家人都得被杀头,忙向其他几人致歉。
一人叹道:“也不怪你,谁心中不恨?”
是啊,如果不是心中有恨,他们怎会冒著触犯律法的风险偷摸聚在这里,是怕别人发现不了,不会举报他们吗?
感叹的这人道:“但就算这位秦王死去,也会有下一位秦王,秦乃虎狼之国,这位秦王是虎狼之主,他的子又岂是善类?”
确实是这个道理,只是好不甘心啊。
想报仇的农人急躁道:“既如此,我等何日才能复仇?”
其他几人不言,感觉看不到希望,未来的日子一片灰暗。
秦地,某县,一户人家正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收到了儿子(良人)托人送回的家书。
一须发灰白、缺了半条左腿的老翁欣喜道:“好,好,崖不日就要回来,我家的日子要好过起来了。”
一旁,一名年轻女子也喜极而泣。
在送回的家书中,她的那位良人告诉他们,天下间最后一个能与大秦对抗的齐国已经灭了,他不日将会回返家乡,同他们团聚。
他在战场上立了一些功,不仅抹去了曾经犯下的罪行,还有多余的赏赐让一家人改善生活。
这家老秦人会这么高兴,是六国中最后一国已灭,说明天下间不会再有战争,他们的子(良人)将不会再被征召入伍,不必再面对战场上凶险的厮杀,能平平安安和他们生活。
而且,战争已结束,那位大王也应该修生养息,不会再征收这么高的税赋,不会再用那么严苛的律法了吧?
他们老秦人为那位大王打赢了这场一统天下的战争,总该得些赏赐才是吧?
总不至于一统天下前,他们过得什么样,一统天下后,他们过得还是什么样,甚至过得更差吧?
家书中透露的信息,不仅是儿子(良人)将归来,也是他们的日子将好转,未来越来越有盼头,一家人才如此高兴。
这不仅是这家老秦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更是三秦大地之上,无数老秦人的期待,他们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一方,有机会分得一些好处。
然而在本该的历史上,他们失望了,好处没有,日子依旧是一样的难过……
感谢“吴天水”大大500赏,大大也是个有趣的人,不过是给你加了个精,就来打赏,谢了,谢了!
第68章 战争结束,日子总该好起来
了吧?
派往六国各地察访的人自然没这么快传回消息,但去秦地察访的人已将一些消息送回。
嬴政此时正在阅览。
只是越看,嬴政心情越沉重,倒不是竹简上记载了老秦人要谋反、对他和大秦很不满而让他心情沉重。
相反,这些竹简对他多有赞美,称颂他这位大王英明贤能,才能让大秦如此强大,尽管其中也偶有埋怨,但大体是在夸赞他和大秦。
可嬴政并没因竹简上的夸赞感到高兴,反而倍感沉重。
因为这些褒扬夸赞是关中的老秦人们觉得天下一统了,连绵无休的战争结束了,他们的日子应该能好起来而发出,是关中的父老乡亲们认为在他治理下,生活能越过越好而发出。
每看到一句褒赞之词,嬴政心里就多一分沉重。
因为每一句都代表了一位老秦人最质朴的愿望,不愿意再继续打仗,期望日子能越过越好。
阅览著竹简记录的话语,嬴政仿佛看到:
一处大秦的村子,当齐国已灭,天下一统的捷报传达时,正在田间耕种的农人豁然抬起头,其中有一对年事已高的夫妇,抬头望向东方,双目流泪。
战争结束了,他们的儿子也该回来了吧?
村里,一名年轻女子听到捷报,喜悦地依著门扉。
战争结束了,是不是他也该回来遵守诺言,娶她为妻了?
村中一群小孩听闻捷报,纷纷看向村口。
战争结束了,是不是他们的父兄叔伯就能回来陪他们了啊?
与这些相对应,嬴政仿佛还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夜晚的篝火下,一群秦卒席地而坐,脸上仍有战后的疲累,但亦有著掩饰不住的欣喜。
一名秦卒问几位同袍:战争已经结束了,你们要干嘛啊?
一秦卒答道:当然是回家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生养之恩,父母年事已高,生而为子,岂能不在他们身边?
另一年轻的秦卒“嘿嘿”笑了两声,怀著美好的期愿道:当然是娶一个贤良的妻,我耕田她织衣,最好再生几个子女。
此话一出,引得其他几名秦卒纷纷出言笑话。
年轻的秦卒也不在意,只挠头傻笑,畅想自己的美好未来。
一名年长的秦卒一脸怀念和期盼:当然是回家看我的子,他出生没多久,我就离开了,现在应该长这么高了吧?不,应该有这么高了!
边说,年长的秦卒边用手比划,给同袍们展示他的子长多高了。
坐他身旁的一秦卒笑道:你的子是吹风便长的吧?哪家一岁的娃有这么高大?你定是想儿子想昏头了!
年长的秦卒不以为意,只一脸的想念,恨不得立刻能回家和妻团聚,抱著已经学会走路的儿子,指著自己:子,汝父回来了!
又一秦卒道:战争结束了,大王那么英明,大伙回家后肯定都能过上好日子。
一秦卒看著漆黑的夜空,不确定道:真的会有好日子过吗?
其他秦卒愣了下,随即肯定道:会,肯定会的!
不管是哪副画面,都代表人们觉得以后的日子会更好,在相信他这位大王、相信大秦能给他们好一点的生活。
这些竹简上的话语凝聚了人们的心愿,若对其置之不理,甚至将之扔入泥泞踩踏,会发生什么?
向来自信骄傲的嬴政不由沉默,手里拿著的竹简变得沉甸甸的,似乎不再是竹简,而是一根根可能射向大秦的利箭。
或许可以更重的刑罚让所有人生畏,或许将那些反抗之人全部杀光。
可这些竹简来自关中,不是其他六国,是关中老秦人们说出的话语。
他的士卒都是这些人的父兄良人,现在叫他们调过头去屠杀自己的亲人?
而以更重的刑罚让所有人生畏,也许在他在世时,可以暂时压制得住,但最终结局如何,在李念讲出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因一个约法三章就箪食壶浆沛公之军。
刑罚确实可让人生畏,但也可让人生怨。
诸多的不满和怨恨累积,老秦人最终将心灰意冷,和大秦离心离德、与大秦之王离心离德。
反正输赢都没他们好日子过,那谁来统治不是一样呢?
说不定换一位王,他们的日子还能比现在好过。
而失去了老秦人的支持,连秦王这个身份都未必保得住,遑论为天下之主。
嬴政在心里慨然长叹一声,法家治得了肉体,却治不了人心,法家亦有不足之处,大秦确实需要变了,不变则亡。
为何李念所说历史上的那个自己没有注意到呢?
稍微一想,嬴政便明白过来,历史上的那个自己可没遇到李念,灭六国,统天下,前无古人的伟业在他手中完成,何等志得意满?
在此情况下,他还能看得见这些,还愿意去看这些?
纵使有人给他提供了正确的谏言,也不容易再听进去了吧?
那个历史上的他绝对是自信骄傲到了极点,觉得在自己的治理下,天下无人敢反,无人敢违逆自己,自然也就无须去改变。
而天下人恐惧于秦律、恐惧于他,会暂时强行忍受,按照他的想法存活,这又会加深他的自信,使他更加看不到天下的实情,更听不进去正确的谏言,只知道四海咸服,朕为皇帝!
李念说他是大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真不错!
正在嬴政思索时,一内侍进来禀报:“大王,六英宫有东西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