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众医者看清,李念让人将水杯取来,递于众医者,让他们互相传看。
但就算拿在手里近距离看,也没能看到水中有东西。
李念道:“里面其实有东西,只是须将其形貌放大,方可看见。此物名为‘显微镜’,可将水里的微小之物形貌显现,但这批显微镜倍数不高,不足以看到更多微小之物。”
在李念讲说时,几名方士已完成操作,向李念道:“公子,调试已完成!”
李念点了点头,走到一台显微镜前,自己先看了看,发现确实能看到水里的微小之物,便让开位置,招呼众医者:“诸位可过来一观!”
一名胆大的医者听后主动上前,按李念观察的方式通过显微镜一看。
只见那从外看来无色无物的水里,竟有许多微小的东西,那些东西似乎活著,还能动,脸上不由显出惊色。
若这些微小的东西真存在于水中,那么他们平时饮水时,岂不是饮进去了许多?
这人看完,主动让出位置,但见其神色变化,其他医者也知道定是看到了水里有东西,确认了这位公子所言。
其他医者依次通过几台显微镜观看水里的微小之物。
对水里有东西,世间有许多肉眼难见之物,众人都知晓,但此次却是实实在在向他们证明了。
看完,一医者道:“公子,我等平时所饮之水,其中也有这些微小之物?”
一想到喝了这么多年水里有这么多东西,还喝到了身体里,哪怕是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医者也有些不自在。
李念道:“有,但诸位莫过担忧,只要将水煮沸,便能杀灭水中绝大部分微小之物,使其不能再危害身体。”
听了李念回答,又一医者道:“依公子之言,喝生水则未曾杀灭其中微小之物,致使其活著入体,便会危害人体,进而生病?”
第209章 论疾问疫(10)
李念点头道:“正是如此,因而相较于直接饮用生水,喝煮沸过的水会更少生病。”
“一般而言,饮用生水所得病症多与肠胃有关,常会腹痛、呕泄……”
“严重者会损及脏腑,害人性命,因为有些微小之物会侵入到肝肾等脏器。”
“越是污浊的水,其中含有的微小之物越多,越不能喝,从地下打出的井水或山泉水,其中微小之物较少,有的倒可饮用,但我还是不建议未煮沸便喝。”
众医者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未经煮沸,活著的微小之物进入人体,就算不是每种都会致病,但只要有一种能致病,那喝进体内,都有使人生病的可能。
李念继续讲道:“微小之物存于天地,可谓无处不在,像李某此时眼前,诸位是不是觉得什么都没看到?”
李念向前挥了挥手,摸了摸空气:“但没看到不等于没有,其实有许多微小之物正漂浮在我等眼前。”
“有时,若阳光很好,诸位是否曾看到一些细小的灰尘在阳光下飘荡?”
众医者回忆了下,点了点头,他们都见过李念说的现象: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时,会看到有灰尘漂浮于眼前。
但这些尘埃属于能以眼看到的范畴,那不就意味著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微小之物。
难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被不知多少微小之物给包围著,与它们一同生活在世上?
众多医者心里都生出这般想法,其中一医者问道:“公子,若是如此,岂不是时刻都有诸多微小之物与我等同在?那为何我等不曾生病?”
李念尚未回答,有一医者先答道:“我想应是非所有微小之物都会致病,且我等身体亦有自愈抵抗微小之物之能。”
李念看向回答的那名医者。
见李念的目光看了过来,那名医者赶忙致歉:“公子,小民一时口快……”
李念摆了摆手,不在意道:“此次是与诸位交流探讨,有问当提,有言当说,要是因为我的身份而不敢问不敢说,如何交流探讨?”
“你所言不错,并非所有微小之物都会致病,我人体亦有抵抗微小之物之能。”
“其实,不仅是我们人体外在和微小之物共存,我等人体内亦是如此,某些微小之物不仅无害,反而对我等有利。”
“像我等用食后,食物进入肠道,便会有一些微小之物帮助我等吸收消化食物,甚至抑制其他微小之物损害人体。”
也是,要是微小之物全是有害的,那据这位所言,微小之物满世界都有,人早就应该全得病死绝了。
“微小之物大致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
听李念提到这仨,众医者精神一振,更认真听了起来,他们方才就好奇这仨是什么,现在这位要细讲了。
“对我人体而言,细菌和病毒是最常使我等致病的微生物,许多重症和瘟疫都是由它们所引起!”
听到“瘟疫”二字,众医者的精神再一次集中。
这时代,瘟疫一旦发生,那代表著不知多少生命将要死去,很难救得了。
“像霍乱这种瘟疫,便是由一种叫‘霍乱弧菌’的细菌引起,霍乱弧菌能污染食物和水源,像水产、水果、蔬菜及谷物。”
“因此在霍乱出现的地方,往往都是食物或水源出了问题。”
天花和鼠疫在这个时候尚未出现在华夏,但霍乱却已有。
听了李念话后,有见过霍乱的医者道:“确如公子所言,霍乱发生之地,常是因水源或食物之故。”
说话的医者又道:“公子既知霍乱生发之因,可有良方良药?”
李念道:“确有药方,但李某也是从他处得来,能否有效,还得由诸位验证。”
给这些医者药方,也是李念向始皇谏言召集天下医者的一大重要原因。
李念会给出在搜寻引擎上找到的药方,但需要这些医者去验证是否有效。
他不懂医,也从未行过医,谁知找到那些药方是否真的有用于这个时代。
且中医治病还讲究天时气候,此时的气候不同于后世,有些方子就算是真的,也不是拿来便能用于这时的人。
这也正是李念没有直接编出几本医书就发于天下,非要召集众医者到咸阳的原因。
说话的医者激动地向李念行礼:“公子仁义!”
这位虽然不是医者,但一样有仁心,没有提任何条件,便愿将药方拿出。
其他医者也跟著行礼:“公子仁义!”
见众医者向李念行礼,一旁的内侍、侍卫等看向李念的目光在满是崇敬的同时,还有种莫名的自豪,仿佛在向人表明:这就是他们追随侍奉的公子!
李念道:“不必如此,今次召诸位过来,一个原因便是将一些药方交于诸位。”
“这些药方是我自别处得来,然李某并不懂医,无从判断其是否有用,还得仰仗诸位逐一去辩驳验证。”
听这位话中之意,似乎有很多张方子,那这些方子都能治什么病,又是何人所创?
一众医者相当好奇和期待。
尽管他们都是各地颇有名气的医者,但仍有太多他们治不了的病,希望这位给的方子能治疗更多病症。
这位公子也确实仁义,竟愿将知道的方子尽数交给他们,如果是他们知道了一些独门秘方,恐怕会严防死守,怕被人知晓。
李念继续道:“霍乱是由细菌所引发的一种瘟疫,但在西域那有一种被称为‘痘疮’、‘痘疹’、‘虏疮’的瘟疫,却是由病毒引发。”
“痘疮”就是天花,是在东汉魏晋时经丝绸之路传入华夏。
“此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
“方才我讲过,微小之物既存在于体外,也存在于体内,我等日常吸气呼气实则都在同外界不停交换微小之物。”
一医者听到这,主动道:“公子之意是引发痘疮的微小之物存在于病人体内,会随著这种交换到外界,然后又被其他人吸入体内,从而得病?”
此言一出,众医者顿时意识到了微小之物的恐怖,方才还未太有感觉,但此刻,这些微小之物也太可怕了。
人在被其致病后,随呼吸间会被释放到外界,再去传染其他人。
要是在一人丁密集之地爆发这痘疮,岂不是会迅速传染所有人?
毕竟活著的人,都必须要呼气吸气,痘疮这瘟疫比霍乱更可怕。
据我中医老父亲说,我是体虚加坐久了导致的腰痛,所以用的手机躺著码的字,码起来更慢。更新稍晚,抱歉,抱歉!
第210章 论疾问疫(20)
李念道:“不错,痘疮病毒会存活于病人体内,患有痘疮的人呼吸、咳嗽、打喷嚏,都会将痘疮病毒释放到外界,要是碰巧有人将之吸进体内,那便也会得痘疮。”
“以此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便能让许多人患上痘疮。”
“除呼吸道传染外,痘疮还可通过接触病人而传播,甚至能通过接触病人衣物、平时用具等传播。”
众医者倒吸一口冷气,这痘疮瘟疫的确比霍乱更可怕,如果可以,绝不能让此疫传入。
一医者当即提了出来:“公子,既然此疫尚在西域,还未入中土,可有法不使之传入?”
李念摇头道:“很难做到!”
病毒和细菌这类东西,即使在现代,也很难完全隔绝其进入,更何况在大秦这个时代。
而且,在李念为大秦设计的道路中,大秦还要向外扩张,则更难。
大秦必定需要面对其他地区的某些疾病和瘟疫,想逃避不可能。
众医者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很难做到,但听到李念回答,还是有些失望。
那痘疮瘟疫若传入中土,必会致生灵涂炭,如今只希望这位能有好的法子可对付痘疮。
李念道:“痘疮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没有非常合适的药方可以治疗。但想要预防和在发现后阻止其传播,倒有办法!”
众医者认真倾听起来。
“‘预防’之意是在得痘疮前采取一定办法,使人得不上痘疮或让得了痘疮后危害性减小。”
“痘疮有一种性质,得了痘疮的人若能活下来,那其日后一般都不会再得。”
“根据这个性质,如果能让人先得上一种轻微的痘疮,那人们在以后就很难再得,即使得了,症状也会减轻,不至丢了性命。”
据说康熙能稳稳地被顺治定为继承人,便是因其小时候得天花后熬了过来。
听到李念所言,众医者面面相觑,预防身体患病的法子,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有这位说的这种,这倒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李念注意到医者们的动作,郑重提醒道:“诸位,不是所有病症皆可用此法预防,痘疮属于特例。”
万一这帮医者回去后,不管啥病都来一套先得个轻的预防一下,以后就不会得重的,那就引到歪路上去了。
李念看到他说完后,某些医者神情有些不自然,显然是真有这想法。
李念继续道:“不仅是人会得痘疮,某些动物也会,如牛,但牛远没有人得痘疮那般严重,几乎不会致牛死亡。”
“因此,可从得痘疮的牛身上取痘浆给人接种,为减弱痘疮病毒的毒性,还可先痘浆先给牛犊接种,再从牛犊身上获取痘浆。”
“如果某个地方发现有痘疮,想阻止痘疮传播,需对此地进行封锁,许进不许出,对里面的人要予以隔离,不能聚集在一起。”
“痘疮病毒虽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但其离开人体后,在外界存活时间有限,只要让痘疮发生之地的人不外出,便可将痘疮控制在发生地。若有人要进入其中,可佩戴口罩和手套防止痘疮病毒传染。”
“先前已说过,水煮沸可杀灭绝大多数微小之物,此处亦可用,将病人所穿之衣、所用之物用沸水洗煮,杀灭痘疮病毒。”
李念讲了一些后世总结的防疫知识,众医者听得十分认真,只是希望用不上。
“这些防疫之法不仅可用于痘疮,也可用于霍乱等瘟疫。”
“再说那真菌,真菌并非所有都很小,有的不仅不小,还很大,之所以将之划归于微生物一类,是因其中大多数较小。”
“《庄子》中言‘朝菌不知晦朔’,《列子》中言‘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菌’、‘菌芝’都是真菌,平常所食‘菇’、‘蕈’也皆为真菌。”
这听得众人均感惊奇,未想到这些东西竟也算是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