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157节

  “这壳……”李泰替他说出了心中的犹豫:“长得也太难看了,而且你确定这个东西能吃?”

  李象瞅了一眼孙思邈,又看向李泰和李治,沉声定气地说道:“这东西不仅好吃,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

  “哦?”李泰一下就来了兴趣:“什么功效?”

  李象沉稳地说道:“壮阳!”

  二人一听,还没等他俩开动呢,王皇后……不是,晋王妃和魏王妃对视一眼,迅速将两盘生蚝各自怼到了二人的面前。

  李承乾转过头,看着那香气喷喷的烤生蚝,满脸写着想要。

  “吃点吧阿耶,你现在身体里的风石也不多了,吃点不打紧。”李象笑着劝慰道:“只是不能吃太多,也不能饮酒。”

  “既然象儿都这样说了,那我就勉为其难吃两个吧。”李承乾抖抖衣服,一副给李象面子的样子。

  结果太子妃苏意也端过来一盆蒜蓉烤生蚝怼在了李承乾面前的桌子上,一双凤眼都快滴出水了。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带着哭腔问苏意道:“爱妃,这些为夫吃不下……”

  “大郎你行的。”苏意妩媚地白了他一眼。

  “我就是不吃这些求饶的不也是……”李承乾说了一半,才意识到还有小孩子在场,这种夫妻间的悄悄话不应该说出来。

  苏意伸出小拳头,在他的胳膊上凿了一下,没有说话。

  李象坐到李明达和李漱之间,笑着对李漱说道:“姑母,这就是咱们商队准备卖的东西,你看,宣传语就说‘太子吃了都说好’,如何?”

  刚说完,一只生蚝壳便飞了过来,打在他的屁股上。

  “你就这么编排你爹?”李承乾虎着脸问道。

  “那就‘魏王吃了都说好’。”李象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句桑嗨话:“瑟一。”

  李泰没说话,只是用一声清嗓子来表示反对。

  “二叔同意了,那就我阿耶和二叔一起用。”李象想了一下又说道:“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我幺叔也别落下!”

  三兄弟同时放下手中蚝壳,对着李象怒目而视。

  “为了赚钱大业,爹,二位叔叔,你们多少牺牲一下。”李象赔笑着说道:“你们想啊,这东西千里迢迢从登州运送到长安,一贯钱一只……不贵吧?”

  “的确不贵。”李承乾想了一下说道。

  没等李象说话,李漱便指着那生蚝问道:“这东西可是海物,我知道海里的东西捞上来之后,很难存放得久,你要怎样才能运到长安呢?”

  “干制,腌制,或者冷藏。”李象笑着摊摊手:“反正总会有办法就是了。”

  李漱微微颔首,伸手摸摸李象的脑袋瓜说道:“象儿真聪明,竟然能想到这么多好办法。”

  “你也不看看我是谁!”李象叉着腰说道,“除了这牡蛎,还有各种海鱼,腌制之后都可以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可以拿到草原上,和草原人换取更多的羊毛。”

  说罢又对李漱补充道:“当然了姑母,咱们收购咸鱼和其他海产品的价格可不能低了,万万不能压价啊。”

  “为何?”李漱勾勾唇角,眉毛挑起。

  “侄儿可是和登州百姓做过保证的,要让他们喝上肉汤。”李象笑着说道:“咱们都是皇家之人,钱这个东西赚得或多或少都无所谓,总归是要让百姓们落得实惠。只有他们过上好日子,念了咱们的好,这大唐才会长久。”

  (二更送到,一会还有,我加油!)

第168章 肘,跟我进屋(求月票)

  李象说的话,李漱是听进去了。

  其实一开始她的目的也不是冲着赚钱去的,而是李象许诺的那个“安国高阳公主”。

  这可不仅仅是荣耀,甚至还是地位的象征。

  等到李象回过头想吃东西的时候,却发现面前的烤鱼正被人偷偷地往边上拽。

  他偏头一看,是冯清的女儿冯盈盈。

  看到李象瞧他,冯盈盈不好意思地一笑,把手缩了回去。

  再往她身边一看,好家伙,贝壳都快堆成小山了。

  李象也没在意,笑着问道:“没吃饱?”

  “嗯。”冯盈盈下意识点头,随后又觉得不妥,飞快地又摇头:“嗯嗯嗯”

  “没吃饱就多吃点吧。”李象把烤鱼推回到了她的面前。

  冯盈盈面上一喜,又迟疑地问道:“真的噻?”

  这一股子川蜀味儿……口音绝对是他爹冯清教的。

  “吃吧。”李象冲她笑笑。

  他现在是终于知道,为什么冯清的家里那么穷了。

  一半可能是因为冯清喜欢做新衣服,另一半可能是因为他这女儿饭量忒大。

  你不应该叫冯盈盈,应该叫冯宝宝啊……

  嘀咕的时候就下意识嘀咕出声,冯盈盈耳朵尖,疑惑地问道:“郡王怎么知道我的乳名?”

  李象:……

  “听冯长史说的。”李象只能这么回答道。

  “噢。”冯盈盈点头,继续喝粥。

  边上的李漱看到李象和这位少女熟络的样子,眼神闪烁了两下,低声和裴雪青说了两句话。

  裴雪青只是唔了一声,也没有往这边看,自顾自地在喝粥。

  吃过饭后,已经是下午时分。

  李象坐在都督府的假山边上,双眼望天在消化食。

  李明达在他不远处坐着,娴静地在看腿上摆放的曲谱。

  “对了姑姑。”李象忽然说道。

  “怎么了?”李明达抬起头。

  “前段日子没事的时候,我还弄出一个曲子,是想送给你的。”李象笑着说道。

  “哦?”李明达来了兴趣,又忽然看看他,狐疑地问道:“你不会是又从你老师那里弄来什么残篇,让我帮你修补吧?”

  “那倒不是。”李象说道:“是完整的曲谱。”

  “嘻,叫什么?”李明达感兴趣地问道。

  “嗯……《友谊地久天长》。”李象笑嘻嘻地说道,正宗苏格兰调情……正宗登州风笛。

  “曲谱呢?让我看看。”李明达伸出手。

  李象挠头:“暂时没在身边啦,不过姑姑想听的话,我让人来演奏。”

  “好喔。”李明达含笑说道。

  唐人对于音乐是极为包容的,正所谓音乐无国界,现代流行的民族乐器二胡,就是唐朝从西域胡人传来的;至于“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那吹一生的唢呐,也是从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你猜猜它为什么叫二“胡”?

  而《霓裳羽衣曲》,其实也是从西域传进来,但是经由唐玄宗改编;而《秦王破阵乐》当中,也糅杂了龟兹的音调。

  大唐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是一个主动融合别人的民族大融合时代,无论是人,还是音乐,都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的音乐,是不会被时代所限制的,就像现在的人仍旧能够欣赏古乐曲,是一道理。

  本着饭后消化的原则,众人也齐聚都督府正堂,准备欣赏一番李象的“大作”。

  啊对,乐器也是他“发明”的。

  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很有特点,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采用各种装饰音,适用于表现英雄气概。

  当然,现在是登州风笛了。

  其实本来可以叫河南道风笛的,但是李象觉得字儿太多了,河南痛失传统乐器一枚,山东胜出。

  一曲悠扬的《友谊地久天长》奏罢,李承乾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

  对于这种异域风情十足的小曲儿,他是毫无抵抗力。

  “二叔。”李象看向李泰道。

  “嗯?”李泰扭动一下已经稍微瘦下来一些的身子。

  “帮侄儿填个词呗。”李象涎着脸说道。

  “唔,可以。”李泰并没有拒绝,能帮李象点忙,他也挺开心。

  最近酒楼分红分到手软,家里库房都堆不下了,就算不念别的,也得念这些分红不是?

  “写点通俗易懂的呗,白话一点的。”李象笑嘻嘻地说道:“尽量能让大头兵们听懂。”

  “你让我写通俗易懂的?!”李泰一下就炸了,为叔我这文艺青年,你让我写……写白话文?埋汰谁呢?

  “二叔莫生气,这不主要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听懂嘛。”李象解释道:“你说你要是写的那么文雅,跟诗经似的,不找个人翻译谁能听懂?”

  “再说,这可是要在全国范围传唱的,你就不想别人提到这首歌,就说‘魏王这词作的真好’吗?”

  这样一说,李泰就有些心动了。

  他哼哼唧唧地说道:“也……不是不行。”

  “嗨,我就知道二叔一定会给侄儿分忧的。”李象连忙送上一记马屁。

  李泰哼了一声:“你小子……就这一首曲子?”

  在座之人,都是喜好乐曲的,尤其是李治,他可是亲自创过乐曲的皇帝之一。

  虽说治国水平一般,但李治艺术细菌的确很多。

  “暂时就这一首,剩下的还在排练当中。”李象笑着说道:“到时候一定给阿耶还有二位叔叔一个惊喜。”

  “那我呢?”李明达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也让姑姑惊喜。”李象连忙说道。

  散场之后,由于下午吃得太多,晚饭也没吃,李泰抓着风笛手,在屋里反复听了好多遍,一边听一边在斟酌用词。

  若是让他填文雅的,那他很快就能填写完毕;但是让他填这些通俗易懂的……这可真是难为他了。

  熬到差不多戌时,李泰也有些困了。

  这年头又不像现代,娱乐活动那么多,不是有电脑玩就是能玩手机,再不济还能看看电视剧,一般来说睡得都很早。

  他打了个哈欠,让风笛手退下后,拿起写了一半的手稿,皱着眉头揣回怀里。

  揣的时候还在嘀咕着骂李象,这臭小子,真会给我找事儿做。

  然而他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就看到了阎婉那张俏脸。

  “爱妃……”李泰忽然觉得心里一提。

  “大王下午进了那么多生蚝,可曾觉得……”阎婉说着,手就按在了李泰的肚子上:“腹中有火焰燃烧?”

  “没有。”李泰很干脆地回答道。

首节上一节157/3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