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李多活两年,多给他当个几年压舱石,所面对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更何况老李的政治水平,不比他的军事水平差,甚至还犹有胜之,他就属于天姿神授型。
李象觉得自己能达到像汉文帝那种刘氏皇帝生产线出来的拳头产品,凡人皇帝能够达到的极限就满足了。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老李在,李象就觉得安心。
看到李象来到立政殿,手中还捧着大红的纸张,李世民感兴趣地问道:“象儿,这是什么?”
“春联。”李象笑着说道。
“春联?”李世民挑起眉毛,这东西红彤彤的很是喜庆,但是春联……没听说过啊。
“在上面写一些吉祥话,贴在大门上,表达新年的美好愿望。”李象笑嘻嘻地说道:“我在大耳朵老师那里,就曾经见过,这是他告诉我的。”
习惯嘛,总归是很难改变的,即便到了唐朝,新年不贴对联李象也觉得少了些什么。故而他才会弄出春联这么个东西,一来是借此来怀念一番前世,二来总归是要发明点什么。
一想到以后别人贴春联的时候都会提起大象,李象就觉得很有面儿。
“哦?什么吉祥话?”一听说是圣祖玄元皇帝说的,李世民一下就来了兴趣。
李象把春联铺在案几上,对李世民说道:“我曾经在老师那里见过一副春联,上面写的话儿就很不错,上联叫做‘春入春天春不老’;下联叫做‘福临福地福无疆’,横批是‘五福临门’。”
“好,好个五福临门!”李世民情不自禁地赞了一声。
这对联的吉祥话虽然有点土,但其中美好祝福的意味,却是比什么骈四俪六的华丽文章都重要。
趁着心情不错,李世民拿起笔,在砚台当中饱蘸墨汁,挥笔立就。
“阿翁的书法艺术又精进了。”李象笑嘻嘻地吹捧道,他的确是发自真心,因为李世民的书法水平的确是一绝。
“马屁精。”李世民说归说,但还是很高兴。
李象又提议道:“立政殿的春联倒是有了,孙儿的寝殿还少一副,还请阿翁再帮孙儿写上一副。”
(三更送到诶嘿,我先睡觉明天起来更。)
第145章 新年,太孙
“我写什么?”
李世民当然不会拒绝好大孙的请求,笑着应道。
“嗯……”
李象想了一下:“要不阿翁自己作一副对联?”
“嗯,也成。”李世民停笔思索片刻,挥笔立就。
“怎么样?”老李笑着问道。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李象念了一遍,“很好,很经典。”
当然经典,不过按照老李的文采,作出这样的经典对联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学会了写春联的老李完全停不下来,把李象带来的红纸全都抢了去,看样子不把整个皇宫贴满誓不罢休。
自己写还不满足,还拉着李明达一起写,写的时候还不忘鄙视两句李象的书法。
李象自己写了两笔,也没觉得差到哪儿去。
但和老李以及李明达的书法一对比,又弗如远甚。
所以说不怕单拿出来,就怕有一个对比。
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
次日,也就是除夕,在京的皇子,包括东宫的太子,都一起来到了立政殿当中。
李世民年纪有些大了,在古代三十多岁就可以自称老夫,更何况是他这奔五的人。
看着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老李也觉得老怀大慰。
为回忆录事件烦恼的李泰也暂时忘记了不快,他很快便注意到了李世民在大门上贴的春联。
作为一名爱好文学的文艺青年,李泰一下就对春联产生了兴趣。
借着兴致,他也挥毫泼墨,在李象准备好的红纸上写下几副即兴创作的春联,让人带回魏王府大门口贴上。
由于过年的全家团聚的日子,不止是李恪和李,就算是已经之官的齐王李佑、蒋王李恽和越王李贞,都赶回了长安城,和李世民共享天伦之乐。
看到李和李象关系如此融洽,李佑的脸色无比阴沉。
他想挑拨两句,但是又牛啃南瓜无处下嘴。
对于李恽,李象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被李治给吓死了;而李贞嘛……李象觉得他这人行,能处。
李贞和老十纪王李慎齐名,被百姓所尊敬,就是他性格不是很好,耳根子软,容易听信小人谗言。
当然了,至少在武则天乱政篡位的时候,李贞是举起大旗,想要匡正社稷的。
就凭这一点,李贞就很不错。
“兄长,你瞧。”李也学着李泰,写了一副春联。
该说不说,李这人虽然很浑,但这书法是真的不错,比李象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李世民当然听到了李这声“兄长”,他深吸一口气……
算了,大过年的,不和傻子一般见识。
他恶狠狠的目光看向杨妃,琢磨着必须子债母偿。
然而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李叫的这个兄长,就是杨妃偷偷怂恿的,而且嘱咐说最好当着李世民的面叫。
由此可见,这最高明的猎手,往往会伪装成猎物。
李恪抬着头望天,就装作没看见。
由于高阳公主的原因,最近李恪也在打算要不要和李象多接触接触。
倒不是说他趋炎附势,看李象灶子热了才想着去烧,而是李恪觉得李象重情重义,是值得相交的人。
除夕没有朝会,所以一大家子便一直在立政殿中相聚。
李明达很高兴,因为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真的很热闹。
“阿兄,阿兄!”李明达远远地朝着爬到树上取蹴鞠的李治挥手。
李治难得进宫一次,平时李明达也不怎么出宫,二人也是难得见一回。
“接着!”李治高声喊了一声,把蹴鞠扔了下去。
李明达没接到,那足球在地上弹得老高,她不敢去直接用手接。
球在地上弹得老高,落下的时候正好砸在了李厥的脑袋上。
李厥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这一下真挺疼的。
看到小侄子哭泣,李明达连忙过去,把他抱在怀里揉揉吹吹,就像是擀面团一样。
李厥抽噎着,想要去找李象。
“怎么回事?大过年的。”李承乾从一旁走过来,虎着脸看着李厥。
“大兄,不怪厥儿,是我没接住蹴鞠,结果砸到了厥儿。”李明达柔柔地解释道。
既然妹妹都发话了,李承乾也不好多说什么,哽了两声,瞪了李厥一眼,丢下一句“熊蛋包”后,飘悠悠地就去找李泰问回忆录的事儿了。
什么事儿,都没有去李泰那幸灾乐祸重要!
李象则和李恪等人在庭院当中堆起木柴,准备在入夜的时候点燃,以辟禳灾祸、助长阳气。
这是唐朝的仪式,意味着守岁的开始。
入夜时分,李承乾将木柴点燃,进傩仪式正式开始。
进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主要目的是迎神以驱逐疫鬼。
参与者戴上木面具,装扮出鬼神的样子,通过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出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
李世民坐在门口,身上披着氅子,脖子上围着韦贵妃给织的羊毛围巾,乐呵呵地看着下面的儿孙们跳来跳去,尽享天伦之乐。
一直到子时之初,李家众人拿出王德早就准备好的破旧扫帚,扔入火堆当中烧毁,寓意是让仓库不空虚。
熬到四更左右,李世民取出麻子、小豆各二十七粒,让李明达和李象带着比他们小的孩子们拿着走到井边,许愿之后投入井中,以祈求来年不遭遇伤寒或瘟疫。
“过了年,象儿可就十五岁了。”李明达许愿后,笑盈盈地看着李象,“象儿许了什么愿望?”
“当然是咱们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李象老实地回答道,又问李明达:“姑姑许了什么愿望?”
“我么?”李明达眼波流转,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
“不告诉你。”她笑盈盈地说道。
“姑姑真小气,略略略。”李象冲着她做了个鬼脸。
待到鸡鸣时分,李象又带着人在庭院前点燃爆竹以驱邪避害。当时的爆竹并不是现如今的鞭炮,而是将竹子点燃,发出爆裂声,也叫做爆竿。
趁着大朝会还没开始,李象便让福宝进上了娇耳。
大过年的,李象前世又是北方人,就要吃饺子嘛。
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驱散了寒意,还垫补了肚子。
“牛肉的?”老李咬了一个就尝出了是什么肉。
李象颔首道:“对,牛肉大葱馅儿的,卢国公家的牛昨天摔在冰上,那冰正好有一块锋利的部位,把牛的脖子给戳坏了。”
“唉,可怜的牛。”李世民低眉叹了一句,不知道是在感慨那牛多舛的命运,还是在感慨老程吃牛的新理由。
东方泛起鱼肚白后,元日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唐代的元日大朝会在大朝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礼数规格往往高于其他朝会。
元日被视作新年的伊始,是一年中最有意义的佳节良辰。
寄予着君臣对朝政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期愿,因此举行规模之盛大且意义非凡。
在京的入品官员、地方封疆大吏的代表、藩属国的使节,特邀而来的长寿老人……
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上万人参与。
李世民和李承乾皆身着衮袍,站在承天门接受百官朝拜,李象也被特许参加。
站在承天门上俯视下方,只见皇城大道两侧插满了旗帜,彩色布条迎风飘扬。
旗杆下站着一排排禁军将士,他们身穿象征着大唐土德的黄色大氅,威风凛凛。
道路中央,也站满了参加大朝会的宾客。
此时天还未彻底亮起,可长安城中却灯火通明,仿若白昼一般。
这盛大的场面,让李象激动不已。
百官早已经在通事舍人的引导之下,穿着朝服集结在了承天门外。
文官们位于东侧,介国公宇文离惑、国公杨行基在西侧,武官们则站在介国公与国公的南方。
所谓介国公与国公,便是周武帝和隋文帝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