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结伴而行,有刘把头这个老江湖相伴,走到哪里都能给大家讲出一段典故来。
姑墨城(阿克苏)北边有一条河谷,蜿蜒深入天山山区,走小路可以去到真珠河的源头,再沿着河流蜿蜒而下,可以直抵真珠河谷。
龟兹城(库车)北边,隔着天山就是伊宁城,只是这里山高险峻,沟深林密,人迹罕至。只有少数猎人和赶山人知道翻越山岳,穿行南北的小路。
铁门关位于两山之间,旁边有一条小河,再旁边有一处盆地,绿树成荫,房屋连片。相比两边的光秃秃砂石山峦,这一片绿洲显得格外重要。
过往路人可以在这里歇息。
刘把头介绍,铁门关是龟兹进入土鲁番盆地的要道,过去就是高昌郡的焉耆县。
从焉耆县城再走三百多里就是高昌郡郡治西州县(吐鲁番)。
策马站在高高的赤焰山上,看着谷地里的西州城。在城外北边靠近山峦的地方,可以看到四根烟囱竖立在山峦阴影之中。
刘把头指着那些烟囱说道:“朝廷在西州城开设了棉纺厂和毛纺厂,还有罐头厂,只是可惜啊.”
“刘把头,可惜什么?”
“西州跟昆其它地方一样,都缺水。它只有附近天山上融雪流下的泉水,汇集成的两条河流。
水量不大,原本通过坎儿井暗渠用于浇灌农田,现在还要分出部分用于工厂,根本不够用,所以这三个厂子的规模不大,聊胜于无。”
沈万象点点头,“还是要通铁路。只有通了铁路,昆这块广袤的土地才能盘活。”
王用汲和王逢猛转头看着他,好奇地问:“千鹤,怎么盘活?”
“昆缺水,终年少雨,全靠天山和昆仑山上的积雪融化。所以高效用水,还能发展其农业。这里地域广袤,日照充足。
可以大量种植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土豆,以及苹果葡萄等果树,发展经济作物。按照经济学分类,可以向其它地区提供农牧资源。
但关键问题是交通。
本地缺水,就算有工厂,也很难上规模,必须转运到水源极其丰富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在那里进行工业生产。
只有这样,昆布政司这丰富的农牧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业增值,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再通过转移支付,从东部补偿回来。
如此发展,才能均衡.所以话又说回来,关键还在交通。”
王用汲赞许地连连点头,“朝廷除了修通京汉武香和津浦宁沪这两条南北大动脉外,就是在倾尽全力,修建威郑、海郑和郑西,再到西高这条东西走向的铁路。
刘把头,敢问一句,甘肃和西安以西的铁路,有没有在开始修了?”
听到问话,刘把头连忙点头:“有在修。凤翔郡,天水郡,还有武威郡、张掖郡,都有铁道兵入驻。兰州城北,也看到有人在修桥。
但是修得最红火的还是凤翔和天水两郡。”
“这就对了。”
刘把头看着沈万象、王用汲指着西州城意气风发地指指点点,虽然只知道他们说的是大事,但是到底有多大,却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两人肯定是位大人物。
一行人过高昌郡西州城、伊吾城,经过数百里的无人区。
这里说是无人区,但是直道上修建有五个驿站,有坚固的石砌房屋,可以抵御风沙;有深井,提供充足的水源。
每个驿站方圆一两里,都种上了耐旱的胡杨树,以及沙棘、花棒等各种耐旱植被。绿郁葱葱,充满生机,成为茫茫黄沙里无比珍贵的绿洲。
刘把头感叹道:“我们这位徐制台,从做甘肃藩台开始,十几年在西北主要做两件事,修渠挖塘,种草植树。
有人还戏称他为种树总督。
可是我们老百姓感触最深,要不是有这位种树徐督,陕甘就不会变成这个模样,就连这历朝历代不知吞噬多少人的数百里沙碛无人区,都有了五个绿洲。”
“孺东公功在千秋,流芳青史啊!”
王逢猛也忍不住用无比敬佩的语气说:“徐督治理西北十几年,皇上赞他为治理西北的国朝第一人。”
他们说的是接替徐渭出任陕甘总督的徐贞明。
刘把头眯着眼睛、眺望遥远的祁连山,悠然地说:“徐制台出任陕甘总督,按例是驻扎西安。可是徐制台上疏皇上,坚持留驻兰州。
他说西北干旱苦瘠之地,在河西,在宁夏,在陕北。兰州地处三地交汇,可以兼顾三地治理。
徐督上疏有言,臣才识浅薄,得皇恩出督陕甘,不敢逞经纬之功,只求有生之年,为陕甘多添几处绿郁生机之地。
当时吾等听读书先生念及此文,无不感动涕下。
天幸苍生,天佑大明,有圣天子垂拱,励精图治、爱恤民命,有圣君才有良相贤臣,才有这旷古烁今的太平盛世。”
万历十年深秋,沈万象一行人来到兰州城。
先到陕甘总督府投书,请求拜见陕甘总督徐贞明。
可惜徐贞明去了西宁郡鄯城县(西宁)。
青海地区分出青海湖以东的湟中地区,设立西宁郡,归于甘肃布政司,其余的以古格山脉(唐古拉山)为界,北边的为青海宣政司,南边为乌斯藏宣政司,万历七年后改名为象雄宣政司。
未能见到这位名臣,沈万象三人十分遗憾,但前路还得继续走,趁着大雪封路之前,一行人继续东行。
刘把头商队的终点站是西安,于是继续结伴而行
从兰州城出来,穿过兰州郡,进入到陕西天水郡的定西县。
一路上可以看到铁道工程团在紧张地施工,赶在大雪之前完成预期任务。
看着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的工地,刘把头感叹:“大明到处到处生机勃勃,都在搞建设。农牧工厂,欣欣向荣。搞得现在大明最金贵的是人。”
“人?”
“对。修铁路要人,建工厂要人,工厂建好了需要更多的工人,还有打下的疆域,需要移民填镇。
我听人说,陕甘各偏僻山区,陕南秦岭、汉中、陇西、陇南,还有陕西、湖广、河南交界的勋阳郡,那里的山民,全被官府动员下来。
要么分地种田,要么进工厂挣钱。
现在山区人烟稀少,野物就多了。野猪、豺狼虎豹,越来越多,时常出没。以前在路上往来,最大的威胁是山贼盗匪。
现在山贼盗匪绝迹了,拦路劫道的成了这些野兽。时常有野兽伤人事情发生。
各地的警卫军和守备团,经常出动,围猎这些野兽。
关于围猎这些野兽,还有件趣闻。”
有了刘把头,旅途从此不再寂寞。一路上他有说不完的故事。
“刘把头,什么趣闻?”
“前两年,祁连山野狼成群,警卫军和守备骑兵团大力围猎,连同狐狸等野物也杀死了不少。
后来西北农科所叫停了,说野狼狐狸杀绝了,祁连山山下草原就该野兔泛滥成灾。这些野兔多了,要跟羊群牛马抢夺牧草。
于是就叫留一部分野狼狐狸,帮着吃掉野兔”
“哈哈,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事。”
过了天水郡就是凤翔郡,这里建设更加热火。刚过清水县,可以看到铁道兵在开始铺设铁轨。
“速度真快。我们开春时离开西安时,铁轨还只是在咸阳铺设,一下子铺到这里来了。看样子用不了三五年就能修通到高昌啊。”
大明铁道兵修筑铁路,路基、火车站等固定设施可以分段施工,但是铁轨铺设,必须通过铁路先把钢轨运过来,再利用龙门车在现有的铁轨上进行铺设,所以需要一段段向前铺设。
王逢猛看出端倪,“咦,这铁路不是按照驿站直道走的吗?”
刘把头竖了个大拇指,“王军爷英明。直道是从清水县向东北走陇州,再走阳县,进凤翔城。
但铁路是沿着渭河边上走,清水县直接进凤翔郡,直通宝鸡,再过县、兴平、咸阳进西安城南,跟那个郑西铁路连上。”
“怎么沿着渭河走呢?”
“不知道,说是测绘队勘测出来的路线,怎么好修怎么走呗。”
一行人终于在万历十年腊月,大雪纷飞的日子,进到了西安城。
沈万象、王用汲和王逢猛与刘把头告辞,先去陕西布政司和巡抚衙门投书。第二天下午,有官差来接他们三人,说是陕西巡抚石星要见他们。
石星石拱辰!
沈万象、王用汲对视一眼,这位可不是善茬啊。
当年河南爆出大案,海瑞、王一鹗联袂下来调查,大家都以为时任河南巡抚的石星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从一位年轻有为、前途远大的政治新星骤然陨落。
万万没有想到,人家只是以身入局,直接把河南布政使梁岑为首的河南当地势力,一网打尽。
万历八年转任陕西巡抚,大家都说是准备接任徐贞明的陕甘总督。
但沈万象和王用汲用心一想,觉得不可能。
以前陕西、甘肃是边地,所以需要设陕甘总督。现在成了腹地中的腹地,按照皇上的治政理念,用不了多久会废除陕甘总督职,直接以巡抚分治两省。
石星接任陕西巡抚,很有可能是一步步向西移。
先接甘肃巡抚兼青海宣政使,然后很有可能接任徐渭徐公的三边总督一职。
石星亲自出衙门迎接沈万象和王用汲。
“千鹤、明受,你二人奉诏出使海外三国,披荆斩棘,历时五年,而今终于回国复命,劳苦功高啊!”
赞叹两人几句,又对王逢猛说:“虎臣,我曾受刚峰公大恩,而今他的门生过陕,我必须尽地主之谊。”
石星挽着沈王两人,走在前面,王逢猛跟在后面,四人进了巡抚衙门中院。
那里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
石星先各敬了三人一杯,然后说:“三位暂且等几日。”
沈万象三人不明就里。
石星解释道:“你们二位身负使节皇命,本抚不敢耽误行程。只不过再过三五日,陕甘总督徐公会赶来西安。届时我们一起坐火车,直去京师。”
“徐公要来!那可太好了。我们在兰州见不到,想不到在西安能见到。那就再等三五日无妨。坐火车进京,一下子省了许多天路程。”
主宾相宜,喝得十分尽兴,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散席。
石星回到后院,在妻妾伺候下,洗了一把热水脸,换了一身家居服,正要喝醒酒汤,有婢女在门口禀告。
“老爷,衙门有人来找老爷,说是急事。”
“叫进来。”
妻妾连忙避到内室,婢女把来人请了进来,正是石星令史李三才。
“道甫,出了什么事?”
“抚台,电报局送来京师急电。”
“京师急电?”石星目光一闪,“朝中出了什么大事?电报给我!”
李三才连忙把电报递了上去。
石星接过来细细一看,双眼精光闪烁不定,炯炯有神。
“果真,朝堂上出大事了!”
第895章 这个真不懂啊!
李三才看过电报内容,接着石星的话说:“抚台,国朝丁忧制度,隆庆年间就改了,改为百日守孝。
此制遵循十几年,早成定制。而今有人拿此事做文章,抚台,醉翁之意不在酒。”
煤油灯灯火明亮,照亮了大半间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