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814节

  沈万象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这些又不是天生就信穆教的。明受、虎臣,你们看,越是贫瘠苦旱之地,越容易信教。

  为什么?

  在暴虐的大自然面前,人太脆弱了,总得心里有信念,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下去。所以钦察、池、伊丽、天山南北以及两河地区,信教的越来越多。

  现在有了更好的信念,他们为什么不能改?

  皇上的御文集里有说过,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分层次的,生存、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信任、自我实现,生存是最基本的层次。

  以前信教能够帮助他们生存下去,就成了最基本也最迫切的需求。

  归化大明后衣食无忧,生存不成问题,安全也不成问题,信仰自然就跑到第三层归属和爱的层次,而且加入大明,更有归属感,信仰就变得不那么紧要了。”

  王用汲和王逢猛忍不住竖了大拇指,“千鹤真是了不得了,把圣言御文学得十分通透了。”

  王逢猛继续往下说,“目前还有二十万人,继续劳动改造。其中有不到一万属于归化后又犯错误,继续改造。

  这改造的二十万人,你们看,五六年下来,改造的有模有样。守纪律、识天威。他们每天除了定量劳动,衣食无忧,还有医护队、宣教队

  我大明自嘉靖四十三年经略滦河起,就开始对漠南蒙古部族进行劳动改造、思想重塑,在这一块驾轻驭熟.”

  王用汲心里默算了一下,觉得数字不对,“虎臣,你们俘获了四十七万,归化了二十万,继续劳动改造的有二十万,其中还有不到一万是重新换回炉的,中间有八万差额,还有八万人去了哪里?”

  王逢猛看了他一眼。

  家门,你怎么有点迂腐啊!

  这种事需要我说得那么明白吗?

  不大好吧。

  沈万象心里透亮,他婉转地说道:“冥顽不化,不服王化的,自然驱赶出境,难道还留在大明疆域里,任由他们为非作歹?

  而且既然改造不好了,就没有必要强留着继续改造,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大明子民辛辛苦苦种出来,不能浪费在他们身上。必须赶他们出去”

  沈万象的目光在王逢猛身上扫了一眼,“月氏河以南什么环境,我们也看到的。兵荒马乱,弱肉强食,满地白骨,赤地千里啊!

  几万人,几十万人,随随便便就没了。是不是这个道理?虎臣。”

  王逢猛憨厚地一笑,“千鹤说得没错。这些年,我们最先攻灭叶尔羌、哈密、布哈拉和希瓦汗国,混战中死伤无数。

  后来各地心有不甘的残余又纷纷造反作乱,平叛中又死伤了不少。初步统计,我军这些年收敛掩埋尸首大约六十万具。

  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心里虽然有所哀叹,但是必须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既然许多人不愿顺应天命,非要顽抗到底,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死后给他们保留最后一份尊严,帮他们入土为安。”

  王逢猛的话已经说得很直白,王用汲也不好追问,也不想追问。

  自古到今,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人口,不知有多少。

  他也没有这个心思去为这百万外族蛮夷哀惋。

  王用汲只知道,皇上定下的铁律就是穆教和基教要严防死守。因为这两个宗教不像佛教,源头早已败落泯灭,整个信仰体系早就稀碎,完全融入华夏文明里。

  这两教有自己的源头,有自己非常完整的信仰体系,很难真正地融入华夏文明中。所以少量服从王化的可以允许,但是有规模的就坚决不允许。

  沈万象、王用汲和王逢猛都知道自家皇上万历帝是怎么样的人,狠起来连自己族人宗室都杀得人头滚滚,异族人能柔和到哪里去?

  给下来的方略就是,能归化的欢迎,不能归化的就“礼送出境”,不愿归化又不想走的,直接按外寇入侵处置。

  不聊了,聊多了容易出事。

  沈万象、王用汲和王逢猛很默契地转移话题。

  沈万象一眼看到王逢猛腰间配着的牛皮枪套,跟以前的短铳枪套不同。

  “王大校,你们又配置新枪了?”他指了指王逢猛腰间问道。

  王逢猛拨开枪套盖在,拿出一把手枪。

  果真是新枪,只见它四四方方像个盒子,后面一个木制手柄,一根不长的枪管从盒子前端伸出来。乌黑的表面散发着金属的亮光。

  “这是万历七年卢龙军械厂新出的手枪,正式编号为零七式自动手枪,我们也叫它盒子炮、快慢机、或者叫驳壳枪。

  打得是九毫米标准手枪弹,弹夹分十发和二十发.”

  “快慢机,跟你刚才说的自动手枪是一个意思吗?”

  “对的,这枪可以半自动发射,也可以全自动发射。

  调整手柄上方的快慢机就可以了。骑兵最喜欢这玩意,轻便好用,火力又猛。

  策马靠近了,对准敌人扣动扳机,一梭子打过去足足二十发子弹,五十米内又准又快。吕布在世,项羽重生,也得打趴下。”

  “不用一发发的子弹装填?”

  “不需要了。据说军械局新出一款自动步枪,叫重机枪,那才叫一个猛。只要子弹管用,还有保证有水,可以一直突突地个不停。”

  “怎么还要保证有水?”

  “这个我就不懂。据说第一批除了装备给京营近卫师,还有一批优先给到玄谦都司的边军。”

  “玄谦都司又是哪里?”

  我们出使四五年,怎么好多东西都不知道了。

  大明日新月异,发展得太快了!

  “玄谦两州就是此前的西伯利亚汗国,并入我大明后,西部改为玄州,以玄河(额尔齐斯河*)为名。东部改为谦州,以谦河(叶尼塞河)为名,两者合称为玄谦都司。”

  沈万象点点头,注意力又转到王逢猛手里的手枪。

  年轻人,谁不喜欢打手枪?

  何况沈万象做过三年大学生,也有过三个月的正规军训,长枪短铳都实弹玩过。

  王逢猛把驳壳枪的保险关上,递给沈万象。

  沈万象小心地接过来,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看着瓦蓝锃亮的手枪,到处透着金属的暴力美学。闻着机油味,仿佛闻到了硝烟味。

  美得很!

  把玩了一会,沈万象把手枪递给等得不耐烦的王用汲,转头问王逢猛。

  “我们的军械发展得真是迅猛。”

  “没错了,我听军械局的一位朋友说,关键是前几年化学院的神人们,完成了三酸一碱的发明,也就突破了许多瓶颈。”

  “三酸一碱我听说过,它这么重要吗?”

  “非常重要。三酸一碱搞出来后,我大明的化学水平一日千里。先是在冶炼方面,搞出什么催化剂,合金啊,高碳素钢,许多新材料纷纷研发出来了。

  然后高精度高耐磨齿轮什么的都有了,小型蒸汽机带动齿轮传动箱,动力输出非常稳定,机床精度就上去了。

  还有合金刀具提高了切削能力。我们枪管炮管材质提高,镗床镗床拉的膛线也精细了。

  以前就是个样子货,打不了几枪。现在跟雕萝卜花一样,精准度高,又非常耐用。

  反正就是机械加工水平突飞猛进,许多高精度高耐磨的金属器件,都能加工出来。

  火药局那边拿着化学院的研究成果,搞出了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

  “黄色炸药我听说过,在高朗港,我听说云贵都司的兵马,清剿与东吁国勾连的云南叛军时,动用了黄色炸药,一两百斤黄色炸药,把一座土司城炸飞了。”

  王逢猛嘿嘿一笑,“这有些夸张了。不过汉奸岳氏父子盘踞的陇川土城,确实是被特遣队用黄色炸药开缺口,而后攻陷的。

  高国春指挥的这场小规模攻坚战,已经被列入西山军校的经典战例.”

  沈万象听出玄机,“化学院搞出无烟火药,你们的枪支弹药就突飞猛进了。”

  “对,还有底火,这也是机密中的机密。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武器的杀伤力,而是无烟火药和底火的化工原料产量太低。

  化学院那边还在日以继夜地改进工艺,不断突破,可能这两年会全面好转。”

  王用汲依依不舍地把驳壳枪还给王逢猛,“虎臣兄,能不能让我们开两枪,过过瘾。”

  “不好意思,军中有规定,这种新式枪支,不能随意借给别人使用。”

  沈万象和王用汲一起摇了摇头,“可惜了。”

  王逢猛眼睛一转,叫来警卫员。

  他一身原野灰军装,交叉皮带,身前一排皮制的弹夹袋,右腰配着一个大皮枪套,跟王逢猛的一模一样。

  “你带沈先生和王先生去猎两只兔子,小心操作,不要走火误伤。

  记住了,只准打十发子弹。”

  “是!”

第892章 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

  下了马的沈万象站在地上,双手握住驳壳枪,警卫员站在他身边,随时待命。

  王用汲站在他的另一边稍后的位置,跃跃欲试。

  “千鹤,快开枪,让我也过过瘾。”

  沈万象举着驳壳枪,枪管前端的准星对准了十几米外的一只野兔。稍微调整一下,把它与准星还有枪机上的标尺凹槽套在一条线上。

  三点一线了。

  沈万象牢记当年军训时,挨了好几脚才记住的射击要领。长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扣动扳机。

  “砰!”

  一声脆响,那只野兔猛地一跳。

  沈万象和王用汲还以为一枪打中,把野兔打飞起来。谁知野兔四肢落地,安然无恙,还转过头来,用暗红的眼睛对着沈万象和王用汲,嘲讽地眨了眨。

  野兔正要走,砰!又是一声脆响,野兔整个身子横飞,飞溅着鲜血落在地上。

  另一位警卫员在旁边出手了,他手里的驳壳枪口冒着青烟。

  不过他握枪的方式是手心朝下平握着,而不是沈万象的正握式。

  “这枪跳得有点厉害。”

  沈万象解释着。

  不是我枪法太烂,确实是这把枪有问题。

  开枪瞬间,枪口猛地向上跳,弹壳从中间跳出来。

  “沈先生,没错,这枪最大的缺点就是枪口上跳得厉害。”警卫员笑眯眯地答道,眼神似乎看透了一切,“军械局研制出来后,陆军部后勤局实地检验后不想要。

  官司直接打到了圣驾那里。”

  “怎么还闹到皇上那里?”

  “零五式步枪,左轮枪,还有驳壳枪,据说还有那个重机枪,创意都是皇上想出来的。画出外形,描绘出主要零件,讲清楚工作原理,再由枪炮研究局的工程师完善细节。”

  原来是这样。

  皇上想出的驳壳枪,陆军不想要,军械局肯定不接受,皇上设计的枪支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反了天!

  可是陆军就算知道这枪是皇上设计的,不好用就是不好用,我们有左轮枪就行了,它也是皇上设计的。

首节上一节814/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