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92节

  朕叫东厂、锦衣卫以及华夏通讯社秘密地收集了相关讯息.”

  东厂和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华夏通讯社其实就是此前少府监商业调查科改过来的,号称大明三大神秘组织。

  皇上居然出动了他们三家,非同小可啊!

  众臣更加紧张了。

  张居正听到王安石变法一词,脸色不由一变。

  朱翊钧继续说道:“新政改革刚推行时,反对的声音惊天动地,反对的力量排山倒海。

  朕和张相,还有诸位,殚精竭力,可谓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于压制住这些反对的声音,击退了反对势力一波又一波的反扑。”

  众人静静地听着。

  没错,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些反对势力就像当年巨鹿的秦军、井陉口的赵军,被杀得尸横遍野、流血漂橹。

  朝野上下就像巨鹿之战的诸侯众将不敢正视楚霸王一样,不敢再犯你的天威。

  朱翊钧的声音继续在会议室里回响。

  “我们有些官员,非常聪明。善于从史书中总结经验,活学活用。

  对于新政,他们内心是反对,对于改革,他们是拒绝的。

  但是不敢拒绝,也无力反对,于是就想出一出阴招,对于新政各项利国益民的举措,过度执行。

  摊丁入亩,他连农户家里的犬豚鸡鸭都算人头,摊到田地里,平白增加百姓的负担;反对迂腐陈旧程朱理学,他给你搞焚书坑儒,激起无辜者的愤怒.

  可是你从明面上看,他们是新政支持者,是改革的急先锋,就算手段过激,他们也声称是全心全意为了新政,恨不得改革明天就能达到目的.”

  张居正听到这里,脸色更加凝重。

  曾省吾忍不住转头悄悄看了他一眼。

  万历新政,诸多改革,绝大多数是由老师以内阁总理身份一力推行。

  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摊丁入亩、废除宗室勋贵和官绅士子以及僧道优免举措、一条鞭法、中枢地方力推考成法.

  上上下下得罪了无数既得利益者,大明有无数人在暗地里骂他恨他。稍有不慎,一朝逆变,老师就会家毁人亡,遗祸子孙。

  老师才是真正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曾省吾知道,老师心里对这些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都非常清楚,所以一心想着在皇上的支持下,尽快完成改革,把新政完全落实。

  如皇上所说的,在新政改革中,扶植出足够多的新利益集团。工人和新农户联盟、新兴工商实业家、靠着改革政绩上位的官员.

  与新政改革息息相关的他们,如果能真正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就算后面有所反复,保守势力也不会再逆势翻盘。

  因为这个原因,老师看着做事很稳重,但曾省吾察觉得出来,老师内心其实很着急,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有些急功近利。

  皇上刚才说的这些表里不一的官员,很多都作为支持新政的能臣、推行改革的干将得到了老师的重用。

  刚才听皇上话里一点拨,聪明的老师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样做后患无穷。

  这些过度执行新政,冒进推行改革的官员坏得很,暗藏祸心啊!

  如此下去,老师的下场,可能比前宋的王安石还要惨得多。

  会议室寂静无声,朱翊钧暂时停住了。

  他和张居正的目光,在空中对视了十几秒钟,师生俩无声地交流。

  “这些人什么意思,心里打得什么算盘?朕很清楚!

  这些官员心里清楚,要想反对一项国策,不用明面上反对,过度执行就好了。还能落得个好名字,刷到政绩。

  为什么过度执行新政改革会酿成大祸?

  看看前宋王安石变法,全是教训啊!

  青苗法、募役法、保马法、保甲法,种种理财整军为目的良法,被那些暗地反对的官员们在地方过度执行,变成了‘夺穷民之铢累’的恶法,造成‘民苦于役’、‘痛抑猛士’诸多不良后果,惹得天怒人怨。

  百姓们不知道你的变法如何强国富民,他们只关心切身利益。悬在天上的馅饼遥不可及,打在身上的鞭子痛彻入骨,于是王安石变法最后功亏一篑。

  那些道德君子、士大夫们欢呼恶法废除,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聪明,手段高明,不动声色就保住了祖宗之法,却不知让前宋错失了最后一次改革机会,最后酿成了靖康之耻。

  现在这些饱读史书的人又想玩这套。”

  朱翊钧话语变得无比严厉,“东厂、锦衣卫和通讯社这几年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忽视。

  喊着支持新政改革,实际在破坏新政改革,这些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官员,不在少数!而且各个混得风生水起!

  他们越是得势,对新政改革破坏越大!

  他们凭借这一套居心叵测的做法得到了奖励,得到了晋升,那些真正心怀社稷和百姓,如履薄冰推行新政改革,以求长治久安的真正忠君爱民的官员怎么办?

  也学着这些歹毒官员行那些暗藏祸心的举措吗?然后新政改革如前宋王安石变法一般,惹得天怒人怨,最后一切心血和希望付之东流?”

  朱翊钧声音越来越高,语气里透出的凌厉杀气让众人不寒而栗。胆小的官员,在桌底下的双腿微微打颤。

  如此雷霆之怒,不死上几千人怎么平息的下去!

  朱翊钧顿了一下,如刀的目光扫了一圈众人。

  “现在发现了问题所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内阁先自查。”

  张居正马上应道:“臣接旨。臣回去后,立即召集内阁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先从六部诸寺中枢机构自查,同时指令各省布政司严查。

  内阁会抽调精干人手,组成专查组,把过往各地的政绩一一复查一遍。查到有问题的政绩,专查组立即变成专案组,下去实地彻查。

  查实有过度执行的行为,严惩不贷。”

  一番话也是杀气腾腾,听得大家也是心底发毛。

  张相张叔大也怒了!

  是啊,按照刚才皇上所言,这样的官员造成的危害,对内阁、对内阁总理张叔大危害最大。而且这些官员此前蒙蔽了张叔大的眼睛,让他以为这些官员是支持新政改革的能臣。

  现在皇上揭开表象,张叔大内心肯定是非常愤怒。

  他被那些官员赤裸裸地羞辱了!

  暗地里,那些官员不知道如何在笑他!

  这口恶气,张叔大肯定要发泄出来,这笔帐肯定要算在那些暗藏祸心的官员头上。

  这对师生,都不是善茬啊!

  朱翊钧点点头,接着张居正的话往下说道。

  “内阁查内阁的,都察院也要动起来。你是大明最高监察机构,查失纠偏,这是你的本职。

  当然了,朕要解释一下,都察院彻查,不是对内阁不信任,而是这样的官员太坏了,做出的恶行危害太大了,必须交叉清查,揪出暗藏祸心的官员,尽快清除遗毒,尽早地挽回损失。

  都察院要组成中央巡视组,下到各省,所有的县和部门一一倒查,发现有问题的直接下到有问题的县郡。

  各省巡抚也要组成巡视组,亲自坐镇指挥。

  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你们查出来自己辖区和属下的问题,秉公处理,朕算你们自我纠正,戴罪立功,既往不咎。

  要是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动真格的,被中央巡视组查办严惩,各省巡抚、布政司和按察司,要负连带责任!

  朕要一并问罪!”

  最后一句话,让众臣明白,皇上这是给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些地方大员敲警钟。

  尤其是代天巡狩、身负一省监督之权的巡抚,更要放在心上,搞不好就要承担首要责任。那就不是免职那么简单的!

  众人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敲鼓不用重锤,可皇上今天还是重重地敲打了大家,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在座的资政,都是大明目前能上得了台面的各方势力的带头人和代表,回去后一定要跟己方同党说清楚。

  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咱们赶紧自查,真要是有类似的官员,立即自首,大家还能保他家人平安。

  要是被上面查出来,就不是死你一家这么简单了!

  朱翊钧讲完后,今天会议的议题到此为止,曾省吾征求了朱翊钧的意见后,宣布散会。

  众人起身,向朱翊钧高叉手长揖,恭送他离开,然后也陆续离开了会议室。

  诸位资政三三两两,谈笑风生地走在紫光阁通往南华门的路上,祁言带着两位内侍突然赶了上来,先走到海瑞面前。

  “海公,皇上有请。”

  正在与赵贞吉说着话的海瑞点点头,坦然地说道:“好。大洲公,我们后面再细聊,老夫先去面圣。”

  “好,海公,我们后面再聊。”

  祁言又走到王一鹗跟前:“王督,皇上有请。”

  众人的目光都转到这位云贵总督身上,尤其是顺天府尹潘凤梧的目光,格外复杂!

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鹗的新官职

  海瑞和王一鹗被请到紫光阁不远的一处临湖轩阁里。

  四月底的北京,开始变得炎热,坐在树荫环绕的临水轩阁里,清风徐来,凉爽惬意。

  “海公,王督,请稍坐,皇上马上就来。”

  “祁公公客气了。”

  海瑞和王一鹗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两口,交谈起来。

  “子荐,云贵还太平吗?”

  “贵州差不多太平了,云南不太平,也不能让它太平。”王一鹗笑着说道。

  海瑞点点头:“师出有名,要清理那里的杂草,必须得有合适的名头。只是那里山高林密,好用兵吗?”

  王一鹗摇了摇头:“不好用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如果在敌国作战,我军还可以就地筹粮。

  只是王师在云南是平叛,是救百姓于水火,不仅不能筹粮,还得往里贴大笔的钱粮。”

  海瑞问道:“那你们是怎么做的?”

  “能有什么办法?拿钱砸呗!高价雇四川、贵州和湖南的马帮和走夫,往云南运粮食物资。

  皇上说的对,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高价雇马帮和走夫?”

  海瑞捋着胡须缓缓问道。

  又是交给市场,用经济方法和工具去高效解决问题,新派官员最爱用的手段之一,王一鹗是其中的佼佼者。

  “是的海公。现在粮食物资只能逆长江水运到四川叙州郡宜宾县,逆乌江水运到贵州安顺县。然后由马帮走夫用川马驮着,经过曲靖运到昆明。

  部分粮食和物资还得运到保山和景洪去,中间只有部分路段可以走水路,其余还有很大一部分路需要马驮。

  买上二十匹马,再雇上十余人,从叙州往昆明运一趟粮食,来回耗时一个月,能赚六百圆,刨去人吃马嚼,摊下来的买马钱,马队能赚四百圆。

  平均一人一月能赚四十圆。这在西南,是一笔巨款了。现在川黔湘大部分的马帮全在给我们运粮食物资,还有不少胆子大的百姓,十几户筹钱买马,临时组成马帮和运输社。

  现在川马的价格上涨了五成”

首节上一节692/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