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晋商和晋党官员本身就是大地主,被清空后山西只剩下中小地主和少数大地主,他们表示朝廷说什么我都坚决拥护!
陕西、甘肃土地贫瘠,大地主有,但是绝不会没有江南那样,大地主世家跟功德池里的王八一样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省的地主群体,供出来的进士官员偏少,朝堂上的话语权不重。
朝廷要在这里试行摊丁入亩,那些地主世家们根本掀不起大风浪。
“内阁还在广东、福建、静海和海东四省陆续试行一条鞭法,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老生重谈,百姓手里缺现钱。
几经讨论,内阁报请皇上批红,采取改良措施。摊丁入亩,不直接征收地丁银,而是增加每亩田赋,逐年增加,一年一个台阶,缓缓往上加,给百姓们一个缓冲余地。
一条鞭法,把百姓们的徭役、杂役,力差和银差全部合并折银,再由朝廷用此钱雇佣劳力完成。
但实际征收非常麻烦,还极有可能出现漏洞,比如富户豪强跟税吏勾结得以减免,那普通百姓就得增加负担。
编入田赋里也不妥。
一是田赋增加得太多,负担太重,二是对某些田户不公平。
有些田户以种田为生,并无其它收入,人头税摊进田赋,正杂役折合银也摊进田赋,他们平白多了许多负担。
有些市民无田地,靠着做工和工匠手艺,生活小康,却不用缴纳人头税和正杂役折合银。
慎重考虑后,内阁就把折合银算在盐税上面。
只要你是人就得吃盐,吃盐就缴税,除了缴盐税,还顺带着缴纳正杂役折合银。
当然了加上去的盐税也不是胡乱加的,是万历大学数学院教授和学子们,帮忙算出一个比较均衡的数字。
人头税和正杂役折合银征收对象是青壮男丁,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每年都需缴纳。那他们的妻小父母,也在替这些青壮分摊缴纳。”
张居正细细道来,他心里也对这样的举措感到十分满意。
正如皇上所言,缴税是大明所有人的义务。
企业要缴税,个人也要缴税。
人头税和正杂役就是个人税,你缴了税,就能享受到大明国民的权利。
什么权利?道路桥梁,河堤水渠,从此后都是朝廷投钱修建。
还有正在逐步推行的国民义务教育和国民医疗
这样双向奔赴才是正确的收税方式。
“万历元年是盐税包含正杂役折合银第一年,所以增加了不少
当然了,如此收正杂役折合银,食盐价格一定要统一。内阁成立了中盐集团,每省一个盐业公司,淮东、天津、江浙、广东、四川等产盐地成立盐厂,直属于各省盐业公司。
盐业公司的盐,通过供销社集团、百货店集团等遍布全国各地的零售企业,统一价格出售。专卖局负责收专卖税”
现在大明不仅有中盐集团,还有中粮、中糖、中茶、以及中酒集团,隶属于太府寺,属于内阁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有了这些日进斗金的实业,内阁和张居正的腰杆子也硬了起来。
不过再过两年,他们会发现以上几家中字集团绑在一起,也不如少府监的中烟集团。
肯定会心情沮丧,然后暗地里抱怨皇上把最大的聚宝盆留给自己。
“杂项最多的是契约税,也叫印花税。主要是宅院、田地等买卖,在各地注册处登记时缴纳的印花税,太少了,本相看不上眼,就不细说了。”
张居正豪气地一挥手,众人哈哈大笑,会议室里洋溢着欢快轻松的气氛。
笑了一会,张居正继续。
“根据此前本相说过的数字,可以推出关税平均在百分之十八点六,但实际上进口口货品,分成十二大类六十三中类三百九十七小类,每一小类的关税都不相同。出口税高,进口税低。
增值税是统一的,目前是百分之十;交易税也是统一的,目前是百分之七。
经营税不同,根据行业分成甲乙丙三大产业,三十七中类行业,以及一百一十二小类经营企业。
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税不同”
太常寺正卿蔡茂春笑呵呵地说道:“张相,听你这么一说,下官的头都要大了。”
众人都笑了,张居正也轻笑了两声。
“你头大没事,只要杨老夫子头没大就好。
所有税率,包括进出口货品关税税率,都由税则条例局制定。
该局直属于内阁,由杨老夫子兼管。每年年底颁布下一年的更新税率,税政司各征收局、市舶局和互市局,照章收税。”
这个会足足开了一天,到下午五点半多才告一段落,明天继续还要开。
张居正回到自己的值房,跟内阁长史张学颜交代事情。
“今天的会议纪晚上要整理出来,等明天会议结束,一并整理好呈送西苑司礼监,再分发与会各部各寺,以及抄送给少府监一份。”
“是!”
“今天开会,本相越发觉得还是在南苑畅意馆开会方便。”
张学颜点点头,“张相说得是。那里可以开大会,也可以分组开小会,开完会中饭晚饭不用愁,直接去右厅吃。
不像今天,下官还得叫酒楼送餐过来,在会议室吃着又不方便。
会议一天开不完,住在那里,第二天接着继续开。”
张居正仰首哈哈大笑,“没错,我们是方便了,可钱全让潘凤梧给赚去了。”
说到顺天府尹潘应龙的名字,张学颜心头一动,开口道。
“张相,最近学生听到一些消息,是关于潘府尹的。”
“什么消息?”
张学颜把潘应龙查偷逃和漏税的“风雷行动”,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下官听说,稽查局这次抓的商号商行,多半跟典当行、赌坊、勾栏、青楼等有关系,十个有八个跟京师勋贵们有关系。”
张居正笑了笑,“很正常。文官士林,在京师待不久,就算久待也不屑跟着江湖人士打交道。只有京师的坐地户,那些传袭两百年的勋贵们,才会盯上这一块。
潘应龙好魄力!”
“张相,学生听说有两家带头的商行,跟镇远侯和成国公府有关系。”
张居正捋着胡须的右手一定,眼睛里精光一闪。
第729章 钱真不经花啊!
“镇远侯和成国公?”张居正眼睛里闪过难以琢磨的神情,“子愚,你这消息哪里得来的?”
张学颜答道:“张相,是市井传闻。”
“市井传闻,不是顺天府和稽查局传出的消息?”
“不是的。张相,这次风雷行动,潘府尹下了大决心,下了大力气,他组成了专案组,抽调精兵强将,还从警卫军和镇抚司借人,却心甘情愿地让京师税政稽查局主持此行动。”
张居正笑得意味深长,“潘凤梧的目的又不是为了抓那几只税耗子,人家盯的是大老虎。子愚,你品出来了没有。”
“张相,学生愚钝,还请张相点拨。”
“宗室是以辽藩案为契机,山东清田案以孔府内斗为契机,江南大案以查隆庆元年南闱案为药引子,湖广大案以湖南乡试为肇端。
现在清查偷逃漏税行动。
子愚,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其中使药最不起眼,却极为关键。引经药,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
张学颜心领神会道,“皇上还真是无师自通,对抓药治病颇有心得啊!”
张居正捋着胡须,悠然道:“我大明有大病,还病了上百年,病入膏肓。不下猛药医治,不刮骨疗伤,这病怎么能医治得好?”
“张相一语中的,那这件事?”
“我们就不要掺和,让他们去蹦吧。
蹦得越高,摔得越重。王子荐是削铁无声的宝刀,是雷霆万钧的大锤,那潘凤梧就是网,是心细如发、滴水不漏的天罗地网。
现在他借着清查偷逃和漏税,已经布下一张大网,只是这网中的人.”
张居正突然想到了什么,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一群老狐狸,又在算计人。算人者亦被人算。”
张学颜听懂了一些,他迟疑地问道:“张相,那谭公出任总戎政使一职,会不会有波折?”
张居正呵呵一笑,“梅林公病倒有半个月了,总戎政使一职悬而不决,说是皇上迟疑不决。可你我都知道,皇上是这样的人吗?”
张学颜笑了。
万历帝什么人,有心人都知道。坚毅果敢,走一步看十步的主,你说他迟疑不决,是在侮辱谁的智商呢!
“张相,如此说来,潘应龙有向皇上密禀过,皇上也在给他打掩护。总戎政使就是一块诱饵,吊在那里,引诱某些人。”
张居正瞥了他一眼,“子愚,心里有数就好。
谭子理一动,内阁这边也要动。原本皇上要废除内阁左右议政,只留一个襄理。老夫据理相争,内阁诸事繁杂,千头万绪,老夫就是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皇上体恤臣下,也就同意了老夫的请求,只是左右议政改为内阁左右丞,左丞一员,右丞两员,以为老夫的辅佐官。
六部尚书和诸寺正卿,以为老夫的属官.”
张学颜点了点头。
他明白,辅佐官的意思就是张相对其有监督、领导之权,但无直接任命和处分之权。属官不仅有监督领导之权,还有直接任命和处分之权。只是这个权力需要得到皇上的批复。
内阁左右丞成为总理辅佐官后,就不再兼任六部尚书和诸寺正卿,意味着内阁平白又多出三个空缺,加上谭公兼任的兵部尚书,足足四个,又是一场明争暗斗。
“皇上给内阁的任务非常明确,国计民生!如何确保完成任务?那就是发展经济,有了钱,什么都好说,老夫现在是深有体会。”
张学颜与张居正也有师生之情,也深得信任,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张居正放在内阁长史这么重要的位置。
张学颜极有才干,做事非常果断。此前对政事的许多建议都十分中肯,张居正不仅采纳,还大为赞赏,经常与其商议紧要机密事。
“发展经济,老夫几经琢磨,觉得重要的是上面方向要定好,下面执行要有力,关键还是吏治。
而今田地清丈、人口登记、摊丁入亩、役折入盐,都妥善完好了,户部以后更多的职责,就是继续完善财税制度,预算核销和审计,做好大明的总账房,管好大明的钱粮。
王汝观(王国光)在户部,感于簿牒等公文十分繁杂和冗滥,从郡县到部,无论是各司各局,还是具体承办人,都是苦不堪言。
治政效率低下,非常耽误政事。
汝观便在户部大刀阔斧地进行裁撤合并,去掉了近半数的繁文,结果六部庶事最繁琐的户部,反倒成了办事最方便易行的一部。
可见他在吏治方面,也是颇有才干。老夫想着推荐他为内阁左丞,兼中央考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协助本相制定国策,大力发展经济,同时也让他专管中枢深化改革和地方考成改革。”
张学颜谨慎地答道:“疏庵公出任内阁左丞,绰绰有余,只是户部之事如何处置?还有兵部,兵部执掌着天下交通、邮传、应急,以及官兵退伍安置,尤其是交通邮传最为要紧,不可疏忽,张相需要考虑一稳妥之人出掌。”
张居正捋着胡须,喃喃地说道:“是啊,户部,兵部,本相是需要好好斟酌一二。”
第二天早八点,张居正主持的内阁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召开。
“昨天我们提到朝廷收入,工商大兴,挣了多少钱,大家开心得很。不过今天大家肯定开心不起来,至少本相就开心不起来。”
张居正的目光从镜框上方投射出去,扫了一圈众人。
“因为今日本相要讲朝廷支出,要说花了多少钱。
首先大头是官兵粮饷,开支四千七百三十七万圆。除了镇卫军、营卫军、警卫军粮饷,以及翼卫军、肃慎和索伦营津贴外,还包括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地方兵备司署等中枢和地方戎政官员的俸禄和津贴。
其中俸米折三分之一,合计一千五百七十九万圆实际支银钱三千一百五十八万圆”
张居正看着大家,微笑着说道:“在座的都是俸禄的人,俸米怎么发的,大家都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