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喃喃地说道:“山璧、所知障,叔大啊,老夫不如你啊。”
张居正淡淡一笑,“思明,不要把我想得那位伟正。
不瞒你说,看到这篇文章,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张凤磐要搞什么幺蛾子!他借着文化建设委员会这杆旗,第一个跳出来砸程朱理学的锅,图谋不小,难道他想进内阁?
这只大苍蝇一进内阁,这世上就没得安宁了!”
潘晟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指着张居正说,“你哈哈,你这个张叔大啊,也是捉狭鬼!”
张居正笑而不语。
张桐在书房外敲门。
“老爷,通政使曾大人来了。”
“三省突然造访,肯定有事。快请进。”
“老师,水濂公也在。”一进门曾省吾就火急火燎地说道,“梅林公,他出事了。”
张居正和潘晟脸色一变,“啊,胡宗宪出什么事了?”
第707章 这小子肚子里绝对有货!
曾省吾呼呼地喘着气,停了几秒钟才答道。
“刚接到急报,梅林公在戎政府入值时,突然在签押房晕倒,人已经送到京师总医院去了。”
“突然晕倒?”
张居正和潘晟对视一眼,“医院那边有传来消息吗?”
“学生接到消息,马上坐马车去了总医院。
梅林公已经被送进急救室,院长李梃,还有太医院几位名医龚廷贤、孙一奎都闻讯赶了过来,紧急会诊,梅林公应该是卒中。”
潘晟不敢相信,“卒中?梅林公中风了?
他是正德七年(1512年)生人,比老夫大五岁,可也才六十岁啊,怎么就突然中风了?”
张居正在一旁喟然叹息道:“嘉靖三十五年,他奉诏在东南主持剿倭,内忧外患,殚精竭力,耗费了太多的心血。”
这话勾起了潘晟的回忆,过了少许,他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嘉靖四十年,士林和清流倒严之声高涨,恰时世宗皇帝又态度暧昧。
身为严党大将的梅林公左右为难,一面要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冷枪暗箭,一面要抓紧时间剿除倭寇海贼。
心力交瘁。
要不是当时为裕王世子的皇上出手,梅林公会有怎样的下场,难以预料。”
曾省吾听明白了,“老师,水濂公,梅林公是东南剿倭时,心力交瘁留下的暗疾,而今突发了?”
“应该是这样。”张居正点点头。
潘晟皱着眉头,“皇上刚刚颁布了新的资政局议政决策条例,朝中为了资政学士加衔,暗潮涌动,现在梅林公突然倒下,局面恐怕更加复杂了。”
张居正眉头越皱越紧,“三省,你去过总医院,那些医士怎么说?梅林公,有没有恢复的可能?”
“李院长,还有龚、孙等名医坦言告诉学生,梅林公的中风十分严重,有性命之忧,就算抢救回来,恐怕也会留下后患。”
“什么后患?”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严重者可能半身不遂。”
张居正和潘晟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严重?”
“中风原本就十分凶险。如此一来,梅林公恐怕要致仕休养了。”
曾省吾忍不住问道:“老师,水濂公,梅林公致仕了,那戎政府谁来主持?”
张居正抬头看了他一眼,反问一句,“你觉得会是谁?”
“内阁襄理兼兵部尚书二华公。”
张居正点点头,“谭子理在东南一脉的威望,不输胡汝贞。胡汝贞病倒了,戎政府顺理成章由他主持。”
潘晟感叹着,“一个萝卜一个坑,梅林公病倒了,谭子理挪位,下面仰着头盯着那几个位置的人,恐怕又蠢蠢欲动了。”
张居正一脸的不在意,“动就动,不管他们怎么动,最后还是由西苑定夺。”
曾省吾又提起一件事:“老师,学生看到文书,顺天府潘府尹提请锦衣卫镇抚司,派专员调查游乐会商贩牌照案,以及滦州铁锤队队员被伤案。”
“又如何?”
“老师,你府上的管事游七,还在武昌被羁押候审。要不要派员去查一查,查他个水落石出?”
提到游七,张居正脸色微微一变,“还查什么?你还真认为他是清白的?”
曾省吾争辩着,“老师,游七就算不是清白的,也要把他是谁陷害的事查出来,至少要让人知道,他是被人构陷的。游七愚蠢不可救,可老师的颜面不能被他毁了啊。”
张居正捋着胡须,不做声。
曾省吾紧张地看着他,等待他的决定。
“嚯-嚯!”
潘晟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茶。
张居正转头看了看他,“潘老夫子,我府上的茶,好喝吗?”
“好喝,有一股特有的香气。”
“这茶是江陵西边施州郡产的野茶,苗民土人摘采后用秘法炮制,别有一番风味。”
“原来如此。”
“此茶是游七叫人特意去施州郡采买。他跟随老夫多年,深知老夫的脾性和口味。现在府里没有他,老夫觉得很不习惯,到现在都没适应过来。”
潘晟听出话里的意思,“叔大,你不是不想救,而是不敢救?”
张居正没有直接问答,反而问了一句:“你们知道,游七是被谁做局给陷进去的?”
“谁?”
“老师已经知道是谁了?”
潘晟和曾省吾异口同声地问道。
张居正看了两人一眼,叹了一口气,“游七是被冯保和潘应龙联手送进去的。或者说,潘应龙策划的,冯保派人去办。”
“居然是他们!”潘晟觉得不可思议。
“老师,怎么可能是他们?”曾省吾差点跳了起来,“冯公公,他跟老师不是盟友吗?怎么还在背后下刀子?”
张居正问:“去年端午,冯保被打发去承德督造行宫,你们说为什么?”
潘晟给曾省吾丢了一个眼色,你老师在考校你,你来回答吧。
“老师,是皇上在敲打冯公公。”
“对,是皇上在敲打冯公公,也是在敲打老夫。一番敲打后,冯保怕了,也就退了。”
冯保当然怕了,他是宦官,唯一的倚仗就是皇帝的信任,不像文官还有同科同门,还有退路。
敲打一次还不吸取教训,绝对没有第二次,直接入土了。
“老师的意思,冯保这次联手潘应龙教训游七,主要是做给皇上看的,表示他与老师并无私交。”
“没错。老夫也是后来才知道,游七跟沈一贯往来密切,通过沈一贯怂恿张凤磐去争通政使,还打了包票,一定会在老夫面前多多美言。
老夫避嫌,没有掺和此事,也叫游七不要掺和,只是这小子贪婪无度,还是和张凤磐、沈一贯搅合在一起。
冯保与潘应龙联手教训游七,除了做给皇上看,还有出口气的意思。”
张居正没有想到,在另一个历史维度,他和冯保、李太后组成三角形,权倾朝野,把十岁的万历帝压制成傀儡。
尤其是跟冯保组成钢铁联盟,一个在外朝手握票拟权,一个在内廷执掌批红权,强强联手,开创了明王朝的一段辉煌,推行新政改革,为明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
只是这个历史维度的万历帝太强势了,原本的李太后被留子去母,成了一捧黄土。冯保更是被敲打一番后吓破胆,不敢再有多余的想法。
此时的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颠覆程度远超另一个历史维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是推行得却十分顺利,顺利到他都可以不用急功近利,可以稳着慢慢来。
这一切的差异在于另一个历史维度,张居正依靠的是权谋手段,组成权力三角后分揽的大权。而这个权力本不是他的,是从那个维度的万历帝手里借的。
但是借出来的,早晚得还回去。
于是他死后没多久就身败名裂,人亡政息。
在现在的历史维度,张居正依仗的是这个维度的万历帝手里的权力,不用借,是授权,所以不用担心需要还。
只是此时的张居正不知道这一切,对于冯保的胆怯退缩,他也并不是放在心上。
有西苑那位在,内廷有冯保和没冯保都是一个样子。呈上去的奏章,该批的一定会批出来,不该批的冯保也不敢僭越去批红。
只不过有冯保,张居正的消息会灵通些,也有人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不过这些相对而言并不重要,对他这个内阁总理权柄多少也无太多影响。
曾省吾迟疑一下问道:“老师,那游七的事,总要有个了断。一直这样挂着,对老师的颜面也不好看。”
“不好看就不好看。老夫的颜面,在士林眼里早就败坏完了。”
曾省吾还要说什么,被张居正举手阻止了,“张凤磐在《文萃报》创刊号上的头版头条文章,你看了吗?”
“今天刚收到,只是一直没有时间看。从医院赶来老师这里的路上,就着马车里的灯,扫了一眼。”
“只是扫了一眼,那就是没有细细琢磨?”
“没有。粗看了一遍,想不到一代大儒凤磐先生,居然打响了讨伐程朱理学的第一炮。”
“是他,我才信。不过他还是本性难移,文章里暗指打响这第一炮是受了老夫的影响和指示。”
曾省吾怒了,“老师,他怎么能这样?”
潘晟在一旁说道:“这个张玻璃球,又在给自己留后路,万一后面出现什么变故,他就有了推脱之辞。
这也是老夫非常生气的原因。毫无担当,皇上怎么能用这样的人?”
张居正笑了,“不,思明,老夫反倒觉得,皇上用张四维打响这一炮,主持倒理事宜,反倒是一招妙棋。”
潘晟冷笑几声,“那是,你我都拉不下这个脸,唯独张四维能做得理直气壮。”
张居正一挥手,“不要再说张四维了,他有他自己的路走,跟我们不是同路人。至于游七,就让他在武昌大牢里,多吃些苦头。
思明,我正好跟你说说一件要紧的事,三省也旁听下。”
“叔大/老师请说。”
“皇上提出的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计划第一阶段,内阁出台了执行方案,有些细则,老夫还要跟你再商议.”
深夜,京师城东大通桥码头附近一处宅院,这是镇抚司京畿局一处秘密看押点。
陈荣华一直被关押在这里。
任博安和杨贵安晚上在青莲楼接到任务,吃完饭就和沈万象坐车趁着没关城门,出了东便门,来到这里连夜审问陈荣华。
“姓名。”
“陈荣华。”
被关押了二十多天,终于有人第二次来提审,陈荣华是既紧张又期盼,每一个回答都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