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558节

  金诚一没有那么乐观,“去了一个李,新立一个李季麟,就真的管用吗?我看啊,还是要把大权抓在我们自己手里,励志图新,不再被那些混蛋所干扰。”

  柳成龙狠狠地点头:“没错。废立之事,只是让我们手握大义,创造一次绝佳的机会。”

  绝佳的机会?

  什么机会?

  金诚一和李载义不由地转头看向柳成龙,他没有往下说,还反问道。

  “金兄弟,李兄弟,你们能切实掌握多少兵力?”

  沉默了一会,金诚一开口道:“不瞒柳兄弟,我有把握的只是团部警卫连和第二营。里面的营长、连长都是我的生死兄弟,掉脑袋的事,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第一营,我只能掌握一个连。第三营和其它部队,我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载义答道:“我只能掌握第一连,那是我带出来的,里面多半是我的生死兄弟。其余我没有把握。”

  看到柳成龙没有出声,金诚一和李载义以为他觉得自己办事不力,对视一眼,金诚一出声解释道:“柳兄弟,不是我们不卖力,是明国人控制军队的手段太厉害了。

  每个团都有政工处,政工指导员直接下到连队,营一级是政工教导员。团一级是政工委员直接领导政工处。除了政宣工作,平日和战时还有执行军法军纪的权力。”

  “政工处?”

  “对,政宣工作处,隶属戎政府政宣总局,类似监军。无孔不入,手段又极其高明,把上下官兵的心都笼络得服服帖帖。

  要不是我跟那些老兄弟都是从死人堆一起爬出来的交情,他们的心早就被拉走了。”

  李载义补充道:“还有锦衣卫的人。

  据说是翊卫司安全保卫局的人,专司军中刺探,巡访谋逆叛国等罪行。不仅明国海陆军各部有大量安保局密探,我朝献新军也安插有。

  是谁没人知道,有可能是你的警卫员,也有可能是你的生死兄弟。”

  柳成龙听得头皮发麻,如此严密控制,难怪金诚一和李载义等义士与自己往来,都是千小心万小心,谨慎的不能再谨慎。

  原来如此。

  柳成龙气愤地说道:“不仅军中如此,朝堂上也是如此,朝堂诸公众臣,谁也不知是人是鬼!

  明国人如此种种手段,正好说明意图吞并我朝献的狼子野心。幸有诸位忠勇义士,不背世代王恩,不忘朝献社稷。

  你们手里有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全九那边的一千人,足矣。

  王大妃任命在下为判义禁府事、御营厅都提调,总领义事,我们可以放手一搏。”

  李载义忍不住问道:“柳兄,事到如今,你可以把事情细节告知我等了。”

  柳成龙笑着问道:“闭城固守,实在不行拥着新军远避中部山区,坚守到明国人耗费不起,妥协求和为止。

  这个计策,你们不信?”

  “当然不信。柳兄雄才伟略,怎么可能拟定出这么一条寄希望于他人,看上去希望渺茫的计策!”

  柳成龙看着远方。

  山峦如聚,绵延千里,江山如画啊!

  他喟然感叹着。

  “对,我们的命运,朝献的希望,怎么能寄托在别人手里。我提出的这个义举良策,包括前日公开说出的新军忠义之士,都是蒙蔽李山海这些人。

  跟这些虫豸在一起,怎么搞得好国事!朝献怎么可能有希望!”

  柳成龙看着金诚一和李载义,诚恳地说道:“新军中,我只信任你们两位和全九,你们把性命托付给我,我也不敢有所隐瞒。

  我真实的计划就是,让李山海等人提出废立国主。

  此事非同小可,然后以此为名义,顺理成章地把明国观朝献国政使吴兑、副使梁梦龙、长史叶梦熊,还有督军使高策等明国军政要员,请到汉城城里,届时你们两位连同全九的陆战队一并发动。

  他切断明国军队入城的路,你们二位控制住吴兑等人,闭城固守。

  抓住吴兑这些明国要员,再以观国政使司和督军使司的名义,发布公告,立李季麟为新君,把朝献军政权柄,悉数归还于新君。

  届时我们再振臂一呼,朝献各地军民必然从之。明国人又投鼠忌器,不敢动武。到时候我们大势已成,就可以与明国皇帝谈判,恢复藩属,自行国是”

  金诚一和李载义对视一眼,又惊又喜。此计听上去可行,至少比固城自守,守不住远避山区,熬到明国人自行离去要靠谱。

  柳成龙看到两人的神情,继续鼓舞道:“危机之时,不是一般情况了,我们必须出重拳,奋力一搏!力挽朝献于将倾之际。

  重造朝献,匡扶朝纲,你我都将是名垂青史的功臣!”

第661章 诛杀国贼!

  柳成龙站在汉城南门城楼上,眺望着远方。

  这里依然还能看到炮击火烧的痕迹,不少砖石木料,都是后来补修上去的,站在旁边,似乎还能闻到火烧硝烟味道。

  远处的汉江奔流不息,向着大海一往直前。

  蓝天如洗,白云似锦,阳光穿过厚厚的云朵投射下来,无数的金光,洒向北汉山和汉江之间的大地。

  “我伫立在无垠的苍穹下,遥望大海,我心随着汉江流往海的深处,消失在天地的尽头。”

  柳成龙轻轻地唱着,旁边的尹恩顺转头看着他。

  “柳兄,你还有心思唱歌?”

  他是柳成龙的同窗好友,出身寒门,不被朝堂上出身名门的官员们看重,现在是司谏院正言。

  “宋人的《昭德新编》有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马上有大事发生,我需要静一静。唱唱民谣,可以让我静下心来。”

  尹恩顺问道:“如此孤注一掷,柳兄,你不怕吗?”

  “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永远没有折中的路可走。戊辰之变,让朝献元气大伤,奄奄一息,现在是最虚弱的时候。

  明国人在门外垂涎三尺,日夜窥视,准备趁虚而入。朝献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如果我们再不奋起,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大成大败?柳兄,我们为什么不先好好总结戊辰之变的根源,再从长计议?”

  “戊辰之变,无非就是内有吏治腐败,豪强兼并;外有明国商人打开国门,无数货品汹涌而至,财富悉数流出,国库雪上加霜,国疲民穷。

  且奸邪学说随着明国的货品流入,蛊惑人心,败坏纲常,才使得狡猾刁民趁隙作乱。我们只需先屏外敌,再徐徐除内患。整饬吏治,抑制兼并,广修德治,重造纲常,朝献定可再次兴起。”

  柳成龙指着远处观朝献国政使司和督军使司驻地,慷慨地说道:“朝献的命运,就该由我们自己来掌握,轮不到明国人对我们指手画脚。

  今日我殚精竭力,设下此计,苍天定会佑我朝献,一举成功。而后我等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定能化茧成蝶,中兴大同。”

  尹恩顺神情复杂地看着柳成龙,忍不住说道:“全成焕靠得住吗?

  柳兄的计策关键就在他身上,如果不能切断明军入城的通路,把他们挡住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功亏一篑。”

  柳成龙毫不迟疑地答道:“我相信全九。他是我家的家生子,七岁时做了我的书童,跟着我一起长大,读了些书。

  虽然凶狠好斗,但重情重义。戊辰之变,逃出汉城时我脚受伤,要不是他背着我一路逃到江华岛,我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后来我托沈义谦的门路,把他送进明国组织的朝献义勇队,想不到这小子混出头了。”

  尹恩顺点点头:“明国人把最精锐的朝献第一特战团交给他统领,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朝献新军以鸳鸯阵训练为主,只装备三分之一的鸟铳。

  特战团却跟明军一样,悉数装备了滑膛枪,可谓朝献战力第一军。正是如此,在下才如此担忧。

  明国人不是傻子,会轻易地把这样一支有生力量,交给他们不信任的人统领。

  柳兄,要三思啊。”

  “我多施恩于全九。他是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之人,定不敢负我。明国人能把特战团交给全九,全在他不仅骁勇善战,还粗通文墨,识得不少汉字,在武夫中实属难得。

  为人又十分机灵,能讨得督军使高策欢心,才有此机遇

  此机遇也是我朝献的机会。由他指挥精锐之师,挡住明军入城,只需延缓半个时辰,金诚一和李载义把吴兑等人都抓住,大事可成!”

  尹恩顺继续苦口婆心地劝道:“施恩若大,无以承重,或成灾祸。”

  柳成龙有些不悦,“我多施恩于全九,为何还成了灾祸?”

  “受恩太重,报之不易,长此以往,恩渐断,仇渐生。柳兄,恩与仇,不过一念之间。”

  柳成龙越发不悦,冷笑几声,“呵呵,全九与我一起长大,他的脾性我深知之。他决不会做出人神共愤的背信弃义之事。”

  看到柳成龙有些恼怒,尹恩顺也不好再劝。

  此时南门外大路上扬起尘土,一支军队向这边急速而来。

  柳成龙脸色一变,出了什么变数?

  他连忙叫人出城去打听。

  焦急地等待了二十多分钟后,心腹火速来报。

  “都承旨,特战团团长全成焕带着一营兵马,奔南门来了。”

  柳成龙下意识地看了尹恩顺一眼,“全九带兵来了,出了什么事?”

  “小的问过,全团长说要见到都承旨才肯说。”

  “那我下去迎迎他。”柳成龙掀起衣襟,沿着台阶下了城楼,尹恩顺紧跟其后。

  两人来到南门门洞前,等了十几分钟,看到全成焕骑着一匹高大的青海马,带着十余位骑马的警卫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扛着滑膛枪,列队整齐的特战团。

  他们的军服跟明军海军陆战队极为相似,深蓝色半长棉大衣,立领束腰,穿着灰褐色马裤,打着绑腿,蹬着布鞋。

  戴着圆檐毡帽,背着行李,扛着滑膛枪,气势轩昂地走在路上。

  柳成龙眺望了一眼,真是虎狼之师,想到这支军队不久后要成为朝献的柱石,心里更热了。

  全成焕策马到了前面十多米远,翻身下马,把缰绳甩给警卫,快步走了过来。

  他穿着海军陆战队军官服装,圆檐毡帽,深蓝色羊毛呢绒大衣,红色大翻领,红色肩章上挂着两杠三星。

  红边灰褐色马裤,下半截扎在牛皮马靴里。

  皮革腰带上左边配着指挥刀,右边配着短铳,插在皮套里。

  “公子。”全成焕拱手热情地叫道。

  柳成龙问道:“全九,出了什么事?你怎么提前到了?”

  “公子,是好事。”全成焕把柳成龙拉到一边,轻声说道,“接到王大妃和李领政联袂邀请,吴正使、梁副使和叶长史大为震惊,决定一起前来参加议事。

  高督军叫小的带着特战团一营兵马先进城里警戒,接应他们进城。”

  “吴兑、梁梦龙和叶梦熊都要来?”柳成龙惊喜地问道。

  “是的。金孝元等人列出李十大罪过,强烈要求改立良君,与反对的沈忠谦等人闹得不可开交,吵了十几天,在朝堂上都打了几回架,王大妃和李领政全然弹压不住,必须国政使出面。

  废立国主,关乎重大,观国政使司不能坐视不管。那边商议了一下,就着王大妃和李领政的恳请,他们就联袂来了。”

  “好事!大事可成!”柳成龙欣喜地说道。

  那群虫豸的演技不错,总算发挥了作用,为朝献复兴做出了贡献。

  尹恩顺目光在全成焕身上打量着,突然问道:“高策居然如此信任你,叫你入城来警戒,替他们打前站?”

  全成焕哈哈一笑,“那是自然的。在下在高督军的眼里,还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公子,我们闲话少说了,赶紧准备。”

  “好,怎么准备?”

  “后面队伍里有督军使司的两位参谋官,待会我带着他们装模作样地到处巡查一番,然后再叫他们回去报信,把吴兑他们诳进城里来,届时大事可成了,公子。”

  “好,今日北城的警戒正好由金诚一和李载义负责,我会跟金诚一和李载义打好招呼,叫他们陪你好好演一出戏。”

  “好,公子,我们要马上动起来,不能让那两位参谋官生疑。”

首节上一节558/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