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548节

  “谭部堂的驿站递传改革,愚弟是知道的,顺天府也出面协调过京畿地面上的驿站递传改革。

  兵部这次改革,力度很大啊,可以说是改得面目全非,要是在以前,都察院和清流们,肯定会跳出来指手画脚。”

  苏峰呵呵一笑:“那是当然的。

  那些清流正事做不了,指摘别人错处却是一等一的能手。只是朝堂上几经风波,这些以务虚空谏为能的清流们,被横扫一空。剩下的也多半不敢出声了。”

  事关朝堂党争,两人点到为止,继续说起兵部改革驿站递传之事。

  “苏兄,愚弟的顺天府给兵部帮忙不多,也不知道谭部堂的改革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你去帮忙这么多日子,应该知道些,能不能指教下愚弟?”

  苏峰看了一眼潘应龙。

  你以为人家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人家这就是勇于任事的能臣做事风格。

  政事事事关心,哪怕不是本职政事,也会想法去了解清楚。

  人家不是多管闲事,人家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以安邦定国为己任。

  “哈哈,潘兄客气了,谈不上什么指教,我姑且说一说。”

  潘应龙用公筷给苏峰夹了些菜,又给他满上一杯酒。

  “苏兄,不着急,我们慢慢聊,边吃边聊。”

  难怪皇上如此器重他,怀才不傲,有志不躁,三十岁出头就有宰执之风。

  朝廷有传闻,湖广总督王一鹗和顺天府少尹潘应龙是皇上重点培养,好接胡宗宪和张居正两位的任,未来的左右两相。

  果真不是空穴来风啊!

  “酒逢知己千杯少,饭遇良友不饿肚啊。”苏峰心里结交之心更灼热了,“潘老弟,我们边吃边聊。

  在下台甫百成,潘老弟叫我一声百成即可。”

  “百成兄,你叫我凤梧即可。”

  “凤梧,来,我们痛饮一杯。”

  “好,百成兄,来,干杯!”

  两人同饮一杯,关系无形中更近了一步。

  又吃了两口菜,苏峰拿起手巾,把嘴巴轻轻地抹了抹,开口说起兵部的事。

  “现在兵部有两件大事,一是卫所,二是驿传。

  卫所部分官兵被镇卫军调走,部分归为营卫军,其余的守着土地陆续改为农垦公司和农场牧场,大势已定,没有什么波折。

  驿传改革,张相主持下最先是废除驿符和勘合制,官吏出公差使用驿站,全部实际挂账制,以身照、出差驾贴为凭证,画押记账,驿站每月上报到兵部车驾司,车驾司再转给户部。

  户部再与各部门对账核销。

  制度是不错,可是耗时久矣,前期全靠兵部车驾司垫付贴补。全国水陆驿站一千九百三十六个,兵部垫付也是垫付得十分辛苦。”

  潘应龙点点头,“国朝驿传分驿站、急递和转运三部分。以驿站为骨架,急递和转运为血肉。

  国朝初年,驿站以驿符为凭,不几年驿制崩坏,公差官吏肆意使用驿站车马、驿夫,无视国律限定。

  非奉公差的官员,狐假虎威,也随意使用驿站,到驿站随意吃喝,还敲诈旅费。

  驿站开支急剧增加。

  嘉靖年整饬驿制,改驿符为勘合,注明使用驿站人员的姓名、职务、所去之处、往返日期、车马数量等。

  不想才几年,兵部、巡、按滥发勘合,姓名等一干内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写。

  勘合不仅可以官员任意使用,还以礼物赠与他人,一些官员借机利用勘合牟利。

  到了嘉靖末年,驿制确实到了该改的地步。”

  潘应龙起身给苏峰倒酒,也给自己满上。

  苏峰食指叩响,津津有味的听着。

  能臣就是这样,肚子里装的全是国事政务,信手拈来。

  潘应龙举起酒杯,与苏峰饮了半杯,吃了两口菜,继续往下说。

  “嘉靖四十五年,张相上过一份奏章,内有他任山东巡抚时,勘查到的济南府大驿谭城马驿的开销用度账目。

  谭城驿内有旱夫六十人,需银子四百三十二两;厨子六名,工钱为四十两二钱;号衣,即驿站吏员的统一服装,为三两六钱。

  配有四十五匹马,每匹马草料需耗三十两银子,则总计一千三百五十两;还有供应银二百四十余两。谭城驿合计一年要耗费银两千零六十五两。

  这些费用谁来承担?济南府的百姓们分摊。

  济南府有多少个驿站?

  除了谭城马驿,还有齐河县的晏城马驿,禹城县的刘普马驿,长河县的东北置马驿和崮山马驿,肥城县的五宁马驿,章丘县的龙山镇马驿、章丘马驿、青阳店马驿,邹平县的安宁村马驿,长山县的白山马驿,齐东县的赵奉马驿。

  合计十二个马驿,其它十一家驿站都比谭城驿小,但每年耗费也不小,估算平均在一千五百两银子,济南府一年驿站开支为一万八千五百六十五两。”

  潘应龙嘴里说着,右手食指沾着茶杯的水,在桌面上写写画画,算出和数来。

  苏峰看着潘应龙不断划动的手指头,目怔口呆,

  此子恐怖如斯!

  这么多名字,这么多数字,他都记在脑子里,然后随口一说就念了出来。

  难怪他有宰相之姿,相比之下我这个镇抚使还真是撞大运撞来的。

  人跟人真是没法比。

  “这么多银子朝廷是不会出的,最后还是要落到济南府百姓们的头上。

  张相叫兵部做了一个统计,隆庆三年,我朝所有驿站耗银钱二百七十三万余两。其中包括驿站修葺维护、日常开支、车马购置饲养、驿夫报酬。

  这笔帐,都一年了还挂在兵部账上。当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中枢和地方衙门跟户部核对账目,认可他们官吏公差在驿站所耗费的钱粮。

  还有三分之二在来回地扯皮,扯得好脾气的谭公都发了火,拍着桌子说再不核对好,就直接从各衙门在户部的账户上扣了。”

  苏峰笑了,“这些衙门推诿扯皮都习惯了,遇到什么事,先丢到一边三四个月,等上面三催五催,这才拿起来,然后衙门各科之间来回地转一圈,又是三四个月过去。

  这帮孙子,我太熟悉了,都是这么做事的。”

  潘应龙也笑了,“百成兄说的没错。尤其是地方衙门,如此做事已经上百年了,积弊难改,朝廷三令五申是不行。

  只能一省一省的想办法,现在风气纠正得比较好的是江苏、山西、陕西、辽宁、两广、湖广、浙江和直隶。”

  苏峰乐了,“那是必须的啊,不看看坐镇这些地方都是谁啊。”

  两人都笑了。

  这几个地方坐镇的,都是头上长角的人物,下面府县被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风气想不好都不行。

  潘应龙继续说道:“内阁开会时,认为驿站还得改,必须大改。张相的意思是严肃勘合制度,任何转让、冒用、滥用驿站勘合的官员,严惩不贷。

  还是从吏治这头出发,整饬官员使用驿站的特权。谭部堂等人几经商议,拟定了草案,送到西苑,结果半天就被打了回来。”

  苏峰听得津津有味。

  他虽然是锦衣卫高官,可是这种关乎国政议政决策的事情,知道的真不多,相比平日里办的那些案子,全是阴暗腌事,那有这些事高大上,一听就带劲!

  “打回来,皇上觉得不妥?”

  “是的。”

  潘应龙看了苏峰一眼,心里笃定。

  结交朋友,有时候就得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不过高明的人是不动声色,一般的人才喜欢孔雀开屏。

  不展示自己的实力,待会自己求他办事,人家怎么帮你?

  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职责。

  人家为什么要卖人情给你?

  不就图你的能力和背景吗?

  “皇上把张相和谭部堂召进西苑,亲自指导。皇上说严肃勘合制度,整饬吏治,治标不治本。今年整饬今年好,明年松弛又荒废。”

  “皇上英明,确实是这样。”

  “皇上就说了,要改就彻底改,与其东缝缝西补补,不如直接把驿站交给市场。”

  “交给市场?”苏峰好奇地问道:“凤梧老弟,市场是哪路神仙?连皇上都听他的?”

  “市场就是你买我卖。”潘应龙简单明了地解释道。

  “你买我卖?这跟驿站有什么关系?”

  苏峰更不解了。

  潘应龙继续解释道:“皇上的意思就是,不用再搞驿符、勘合制度,驿站独立经营,谁住店都要给钱,无论官庶军民。”

  苏峰愣住,“这也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你住店打尖,难道不想给钱?驿站是朝廷的驿站,又不是一人一家的驿站,谁敢不给钱?”

  是啊,驿站是隶属兵部。

  兵部虽然大不如以前,没有军权在握,可也不是你想欺负就能欺负的。

  苏峰想了想问道:“陆驿站是马驿,官员出行需要在这里更换马匹,怎么办?”

  “现在各地陆续成立了马车运输公司,很多都是此前的递传所改过来的,开通了许多路线。分客运和货运。

  官员出行,可以坐定班客运马车,也可以包一辆马车。

  这些马车公司,都是按着驿路行走,在驿站更换马匹,也会在驿站过夜。

  马车公司跟驿站怎么算账,外人不用去管,你只需买一张车票,马车公司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就行。”

  “那一路上的住宿吃饭呢?”

  “马车公司车票分几种,可以提供食宿的一种;不提供食宿,自己搞定的一种,随你选。”

  套路真多啊!

  苏峰咽了咽口水,又问道:“官吏出公差,一来一回往往是半月一月,这费用可不少,官吏自己垫付吗?”

  “可以找衙门预支差旅费,出完公差后找衙门财务报销,把一路上花费的车票、饭票、住宿票等开支凭证拿出来,一一列清,再由财务审核。预支的差旅费多退少补。”

  苏峰彻底无语了。

  真是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到现在苏峰也大致能明白皇上提出的把驿站交给市场的用意。

  内阁不用去监督全国的衙门和官吏,三令五申勘合驿符规范使用,作用不大的!

  你们自己先掏钱,或者各衙门先掏钱,预支差旅费,让各衙门去管好自己的人。反正户部每年预算给你这么多钱,而且每年都要审计账目。

  差旅费里面搞猫腻,一并审计清查。

  账目不对,出了事,各衙门主官佐官出来承担责任。

  这就捏住了他们的命脉,迫使他们去管好自己的人,老老实实出公差,不要搞东搞西。

  内阁管好六部诸寺、两府二十布政司。六部诸寺和两府二十布政司再逐级管好下面的府县。

首节上一节548/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