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爷的话,在清剿建州和海西女真诸部时,我们第一次发行债券,当时连同追加也才发行了七十万圆。
后来出征察哈尔部和经略安南时也发行了债券,总计三百九十万圆。
再后来出征土默特部也准备发行的,只是莱阳县公打得太快,我们才准备好,那边开始收兵了,也就作罢。
两次发行,少府监和几家银行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问题肯定会有,但我们一定有信心解决。”
“金水,你这个态度很好。不回避问题,也不畏惧问题。”
“这都是奴婢跟皇爷学的?”
“朕是皇帝,臣子人人都争先恐后跟着朕学。只是他们大多数是揣摩上意,刻意迎逢。金水,你是为数不多用心学,还学得不错的人。”
“皇爷谬赞了,让奴婢惭愧。”
“不是朕过于夸奖你,你在这方面有天赋。其它的不说,众人还只是学到大兴工商,玩实业,你已经把金融玩得很转了。
金水,金融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就看我们怎么用。西夷有两个国家,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大战,打得天昏地暗。
两国都撑不住,加税都来不及了,怎么办?发行债券,付利息从西夷本国和其它国家富人和银行家手里借钱。
两国实力相当,原本斗得不相上下。只是英吉利底子厚,信誉好,借钱容易,付出的利息也低,借到的钱比较多。
法兰西底子也不薄,但它曾经赖过账,信誉不好,于是借钱不容易,付出的利息高,借到的钱比较少。
英吉利借到的钱多,军舰拼命地下水,陆军拼命地招兵买马,胜仗一个接着一个,其它国家富人和银行家看它气势如虹,越敢借钱给它。
英吉利能借到的钱,也越来越多。
法兰西却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军舰下水的越来越少,陆军也是兵员军械短缺,打了一个又一个败仗,于是越来越难借到钱。
最后胜负已定,英吉利大获全胜,逼着投降的法兰西赔钱,把借的钱,本息一起算到了法兰西头上。
战争就是如此,赢者通吃。
由此也说明了,金融可以兴国,也能亡国。”
朱翊钧用春秋笔法讲了一个西夷故事,听得杨金水目光炯炯。
想不到金融也是屠龙技。
“金融以钱生钱,来钱又多又快。尤其是工商大兴,它因此获得的利润越大。人性是贪婪的,有了许多,还想更多。
不仅想赚得多,还想赚得轻松,拼命地压榨工商的利润吸血,还把吸来的血转投向其它的,比如放高利贷、典押、倒卖债券、操作股票,什么来钱又快又多,他们就搞什么。
搞到最后,金融从此前大力帮助工商,后面变成了阻碍工商。我们要引以为戒。
我们要永远记住,金融只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活经济兴工商、强国富民的工具,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金融更好的赚钱,而去改变经济模式,逼迫工商实业背弃强国富民的准则。
金水,你要记住了。”
“皇上,奴婢记住了。”杨金水连忙放下手里的玻璃杯,恭敬地答道。
朱翊钧惬意地往藤椅上一靠,又问道:“索南嘉措、札巴坚赞、赤罗嘉措等六位大喇嘛,都安排好了吗?”
“回皇爷的话,都安排好了。”
“朕听说,安排他们还费了点周折?”
杨金水讪讪地答道:“是的皇爷。主要是京城里的佛刹,能拿得出手的,没剩下几家了。”
还有这事?
朱翊钧想了想,好像真有这么回事,根源还在自己身上。
隆庆元年,父皇即位,自己以秉政太子身份,顺应朝野民意,清算嘉靖朝那些得宠的奸佞道士,把曾经香火遍及畿辅京师的道门,好好清理一遍。
但是自己打定主意,不能让道门孤单。
你永远不会独行!
顺带着把释门也一并清理,还请出了从广东召回的海瑞海刚峰。
倚天剑一出,剑下无冤魂!
厘正佛道积弊,清退被侵占的田地宅院,斥罢非法剃度的僧道。
道门不仅大受挫折,连同释门也损失惨重,此前被称为僧海的京师,连秃子都不敢轻易出门了。
后来几年,道门由于自己看在皇爷爷面子上,留了些香火情,白云观、神乐观、玄都观等几家知名的道观,该保留的保留下,该迁移城外迁移城外,还扩大规模了。。
但是释门却一蹶不振。
那几年官制改革,中枢增加了许多衙门,官吏同体,扩大规模,许多旧有的官署衙门不够用,于是就直接征用佛刹。
反正它上面没人,柿子挑软的捏。
大报国仁慈院被锦衣卫占了去,柏林院归了太医院,大隆福院被隔着不远的戎政府占了去。后来戎政府搬到大明门右侧,原址又成了京营提督衙门,大隆福院成了其中一部分。
大兴隆被御史台占了去,把新设的司理院安排在那里。
功德院被御史台隔壁的刑部占了去,用来安置新设的中央检法厅。
其它大大小小的佛刹,被中枢六部诸寺,五军都督府,以及公学、书院、医院、卫生所、巡警所等大大小小机构想方设法占了去。
目前只剩下僧录司所在地的大隆善院等寥寥几座佛刹。
索南嘉措等六位大喇嘛赶到京师时,礼部突然发现,大隆善院挤不下这么多僧人。他们身边都带着上百位随从僧人,又不能安排在一个地方。
藏传佛教不同派系的大喇嘛,见了面三言两语不对头就能打起来的那种,必须分开安排。
礼部官员头大了三圈,恨不得找棵歪脖子树自缢算了。
礼部尚书潘晟实在没办法,跑去找神通广大的杨金水帮忙,找了几处家庙,这才把六大喇嘛连同他们的随从安顿下来。
听杨金水讲述了前后情况,朱翊钧点点头,“现在蒙古漠南漠北,还有青海乌斯藏,陆续纳入大明版图。
佛门在这几处地方举足轻重,笼络那些大喇嘛们,可以帮助我们羁置安抚漠南漠北和青藏万民。
该重视要重视起来。你拟旨,在京畿附近,给六位大喇嘛各修一座主庙,还有真义宗,持戒苦修,敬佛修身,这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
嘴里念着普渡众生,身披绫罗绸缎,住在雕梁画栋,收着租子,放着典当,豢养沙弥随从,出入与官宦权贵一般。
这样的普渡众生,朕绝不允许在大明出现。
真义宗这样的佛门就应该好好弘扬。给他们也修一座主庙,以他们的戒律编为天下释门戒律。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出家人就该有出家人的样子。”
“遵旨!”
杨金水知道皇上就是这样的脾性。
佛门在他的眼里,就是安抚万民的工具。该打压就大力打压,有用的时候就好好的用起来。
“金水,听说潘应龙在南城旧城改造,还有东、西、北三城扩建上,做得如火如荼,极有章法?”
“回皇爷的话,奴婢前些日子有事去了一趟南城,完全不敢认了,仿佛变了一个新城。东西北三面新城扩建,听说目前地基已经勘察完成,处在规划阶段。
规划书听说在顺天府合议通过,已经报到内阁了。”
朱翊钧点点头:“潘应龙是能臣。有空朕要到京师各城微服私访看看。滦州数百里,朕去看了,天子脚下却没有亲眼看看,不行啊。
还有南京和江南,朕也想着去看看,去给孝陵祭拜,还有承天府纯德山显陵,朕答应过皇爷爷,也要亲自去祭拜。
大明这么大,朕到处都想去看看。”
“皇爷万金之身,出行卤薄驻跸都不是小事,需得慎重再三。”杨金水谨慎地答道。
“哈哈,看把你紧张的。一次东巡,把你们给操劳的,都了好几斤。不着急,朕至少得等你们把膘养回来再说。”
杨金水也笑了。
“皇爷。”冯保抱着一叠奏本在门口禀告道。
“冯保来了,进来。是不是有军国事?”
“皇爷,湖广总督王一鹗的急奏呈了上来。”
“给朕看看。”
冯保走了进来,与站在朱翊钧身边的杨金水对视一眼,两人轻轻地笑了一下,但是在空中交织的目光,闪着火星子。
朱翊钧把王一鹗的奏本翻看了一遍,点点头:“湖南的杂草歪树,被狠狠清理的一遍,他该做正事了。
用人不疑。朕由他去做,且看效果如何。”
第635章 一见都是熟人
此时的王一鹗与吴承恩、汤克宽、刘显,乘船从常德城逆沅江而上,到达了辰州府城沅陵县城。
一群当地文武官员在城外码头迎接。
身穿绯袍头戴乌纱帽的王一鹗一踏上栈桥,伸手扶住一位四十多岁的武将,哈哈大笑,“武桥,我们又见面了。”
“王督,卑职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你。”武将也豪爽地笑答道。
他穿着一身戎装,腰佩钢刀,头戴大帽,威严俭朴。
“麻阳参将、镇营统领邓子龙邓武桥。”王一鹗开始两边介绍道,“这位是你的上司,黔中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汤克宽汤武河。”
“末将参见汤都使。”
“邓武桥,我们又能并肩作战了。”
王一鹗惊喜道:“你们认识?”
“我们以前在二华公(谭纶)麾下做过同袍。”
王一鹗欣慰地说道:“难怪如此。武桥是本督抚赣时进剿赣南山贼的干将。只是后来贵州湘西有变,被朝廷抽调过来。
麻阳苗民起事、贵州黎平兵变,都是邓武桥率部平定的。”
说完他继续介绍:“这位是川边都指挥使刘显刘惟明。”
“刘兄,又见到你了!”邓子龙欣然地说道。
王一鹗惊住了,“刘惟明你也认识?对啊,你们是同乡。”
刘显哈哈一笑,“好叫督宪知道,末将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龚家垄,后来冒舅舅刘姓,在四川武举中试,留在四川当兵。
宜宾苗乱,末将杀敌立功,进而被同乡、前南京兵部尚书济甫公(张鏊)所荐,出任南京振武营都指挥佥事。而后东南倭乱,改任浙江都司。也是在二华公麾下,与武桥贤弟并肩作战过。”
王一鹗听懂了,汤克宽、邓子龙、刘显都曾经做过谭纶的部属。
难怪皇上不仅任他为兵部尚书,还进他为资政之一。
不声不响,他就是东南系另一座山头,暗地里可以与胡宗宪抗衡。
王一鹗还知道,组建振武营备倭的前南京兵部尚书张鏊在嘉靖三十九年,因为振武营兵变被罢官,而后一直居住在老家。
听说刘显早早就给他儿子刘定下亲事,女方就是张鏊的女儿。
“哈哈,既然都是熟人,那就好说了。这位是督台长史吴承恩吴汝忠。”
“晚生见过射阳先生。”
“武桥,我们又见面了。”
好嘛,还是熟人。
随后又与辰州知府全慎勇、沅陵知县吴笪见了面,行了礼,一并回辰州知府衙门。
辰州知府全慎勇设宴为王一鹗一行接风洗尘,主宾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