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512节

  任博安想了一会答道:“上海朝气蓬勃,这里暮气沉沉。上海有富人也有穷人,可是不管富贫,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而这里不管穷人富人,都不愿意抬头去看明天”

  正聊着,李府四位随从站在济世堂门口,把旁人远远隔开,然后四位健妇走了出来,挡住里面的李府如夫人,她由两位婢女扶着,若隐若现地出了济世堂门口,钻进软轿里。

  任博安和刘寰马上站了起来,出了茶馆,从巷子绕到济世堂后门。

  院墙下面站着七个人,见到两人走过来,连忙拱手轻声道:“小的见过都事和主事。”

  任博安对众人点点头,又对刘寰说道:“开始吧。”

  刘寰点点头,对属下说道:“干活。”

  “是。”

  两人蹲下,另两人分别踩在他们肩上。下面两人慢慢站起,把肩上的人举得并院墙高,然后伸手一搭,勾住墙头,敏捷地翻了进去。

  过了十几秒,后门被轻轻打开家,大家轻轻地走了进去。

  四人在前面引路,在院子里东转西拐,很快就从后院转到中院,这时有伙计看到他们,惊恐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四位番子上前去,把他按在墙上,亮出锦衣卫铜牌。

  “锦衣卫办事!”

  伙计双手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惊吓之下自己发出声来,被锦衣卫的番子灭了口。

  一行人很快转到中院,一位青袍文士正从前院徐徐走进来,迎面看到,脸色一惊,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两个番子上前去,一左一右架住了。

  看到番子亮出的锦衣卫铜牌,文士脸色变幻了好几下,强撑着说道:“在下没犯皇法,你们找我何事?”

  刘寰左右看了看,“唐先生,找间僻静的房间,我们慢慢谈。”

  文士正是济世堂东家,湘中名医,外号唐一把的唐跃良。

  他喉结急速地动了几下,指着旁边的房间说道:“这里谈。”

  “好!”

  任博安、刘寰和两位番子架着唐悦良进了房间,顺手关上门,剩下的番子在门口一站,如同门神。

  “在下锦衣卫镇抚司湖南局侦查科主事刘寰。这位是我们任都事。我们找唐先生,是有事情要问。”

  唐跃良惊恐地看着任博安和刘寰,使劲地吞着口水。

  “请两位问吧。”

  任博安在他对面坐下,不急不缓地问道:“刚才我们看到前南京工部尚书、石鼓书院祭酒,李珊李老爷的如夫人,进了你的济世堂。

  她来作甚?”

  “看病,她来找在下看病。”

  “什么病?”

  唐跃良迟疑不语。

  “本官知道,你要是把李府如夫人的病情泄露出来,恐怕以后就没有生意可做了。只是本官提醒你一句,唐先生,你要是不说,可就没有以后了。”

  刘寰在旁边配合着,裂开嘴笑嘻嘻地说道:“旁人这么说,唐先生肯定不屑一顾。可是我们锦衣卫这么说,唐先生应该会信吧?”

  “信,我信!”唐跃良头点得跟鸡啄米。

  “信我们,那就说吧。我们能毁了你,也能护住你。直管说。”

  唐跃良抹了抹额头上汗,没有迟疑多久,把病情说了一遍。

  任博安和刘寰对视一眼,忍不住骂了一句:“草!”

第623章 赴汤蹈火,我等在所不惜

  观洋轩后院。

  锦衣卫镇抚司湖南局临时办公地。

  北面正屋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一片明亮。

  任博安坐在上首,下面围坐着十一人。

  先是办公室主事王丛益汇报道。

  “任都事一出手,我们新衙门就有着落了。昨日我去长沙知府衙门办了手续。普贤院,就是跟警政厅隔着三条街的那座佛刹,隆庆二年因为不法事被官府查封,现在拨给我们用了。

  办事的同知说,是布政司衙门打了招呼,手续才办得这么快。”

  众人连忙跟着一起奉承任博安。

  “我们跟着任都事,以后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好日子了。”

  “我们任都事,那是王督宪亲点的干将,不要说布政司衙门,就是巡抚衙门也要给几分薄面。”

  任博安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停止吹捧。

  “王主事,我们什么时候能搬过去?”

  以前是一个站,地方小点就小点,现在扩编为一个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科室机构一开张,需要宽敞的地方,观洋轩根本挤不下。

  “回都事的话。昨个卑职拿到了房契和文书,今天已经叫人去修葺打扫。特意吩咐过,先把紧要的修葺好,再打扫好,我们先搬进去。

  小的地方,可以后续慢慢修葺。普贤院也是二三十年前修的,房屋不老,没有什么大问题。估计修葺打扫个十来天,就可以搬进去了。”

  “好。锦衣卫总部的批文也下来了,锦衣卫镇抚司湖南差遣局,从法理上说,已经成立。等普贤院修葺打扫好,我们全部搬过去,再择个吉日,正式挂牌开张。”

  “好!”众人鼓掌叫好。

  “我们都是托了任都事的福。”

  任博安摆了摆手,“衙门找好了,批文也下来的,按照鸿胪寺的核文,我们局有一百一十二个编制。

  现在我们名单里只有五十三个,还缺人手。上面会给我们分配十五名退伍士官和军官,毕业的国子监和学院学子十七名,从其它地方抽调十五名骨干。

  还有十二个名额,上面的意思是从简。千载难逢的机会,先招录进来,再学习,然后通过补录方式补为吏员。

  诸位,不用招录考试,我们内部考试就行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后都不会有。诸位有什么亲戚是生员的,人又机灵的,赶紧去人事科那里报名。”

  任博安一说,大家都明白这是任都事找上面张罗下来的“福利”。

  有什么亲戚赶紧的,弄进锦衣卫做吏员,吃份皇粮。

  大家都在锦衣卫做事,消息最灵通不过。

  内阁制定的《官吏招录考试暂行条例》已经下发,新规矩逐渐清晰。

  乡试以后就是吏员招录考试,或者叫地方官吏招录考试。会试是官员招录考试,或者叫中央官吏招录考试。

  前者就是给本省三级官署所属部门招录官吏,成绩一般的实习期都是未入流,半年实习期满,正常的都是入流吏员起步,少数实习期优秀的从九品起步。

  考试成绩优秀的实习期也是未入流,实习期满,正常的都是从九品起步,优秀的正九品起步。

  后者是给中枢以及省三司招录官吏,只要考中都是从八品起步,他们不叫实习,叫观政。半年观政,期满再考一次,结合观政期实践评价,选拔庶吉士。

  庶吉士一般正七品起步,分在要害部门,前途指日可待。

  其余的从八品起步,优秀者正八品起步。有的分在中枢,有的分在各省两司。

  乡试和会试分国政和国律两科,国律是进御史台或刑部检法部门。国政是内阁、律政院、三司府县哪个部门都能去。

  这是正途,还有比较特殊的方式就是补录、特录。

  补录就是刚才这种,各个新衙门成立,急缺人手。经特批,本衙门内部招录合适的人才。但是有一定要求,必须是生员秀才和举人,要送到上面去学习,学习后要考试,考试不合格马上清退。

  特录是指两种,一是从少府监、太府监下属的“工矿公司”调往中枢和地方各衙门任职。按照现代通俗的说法,就是国企培养出来的领导干部,交流到地方来。

  二是陆海军军官和士官退伍转业到地方。

  也是先要去学习班学习,熟悉中枢和地方衙门运作流程,相关法律规章,再进行考试。不过他们的考试就轻松多了,不存在清退一说。只是考得不好,要多学一段时间。

  可是你比比,乡试多难考,会试多难考!

  现在镇抚司有这么好个机会,照顾大家,要好好把握。

  众人在心里盘算,自己家哪个亲戚达到要求,又值得自己给他去争取。

  嘴里一致地说着:“多谢都事体恤我等,又给属下们谋到了好处。”

  不愧是王督宪亲点的干将,手眼通天。补录这等好事,各省三司还有府县各衙门哪个不想,吏部和鸿胪寺一年下来都批不了几个。

  不批你招录进来?

  呵呵,没有编制户部就没预算,没预算就没有俸禄和津贴,在职的同僚们愿不愿把自己的俸禄和津贴匀一部分出去?

  搞小金库,搞定外收入?

  不查到你吃的香,查到了你全家吃的香。

  现在朝廷风声越来越紧,抓得也越来越严,今时不比往日了。

  再说了,有捞钱的手段,我往自己兜里扒拉啊,干什么还要放进小金库,多招几个编外人员给衙门做事?

  我这么高风亮节?

  这得多大的毛病啊!

  在这种情况下,任博安还能搞到补录的机会,除了锦衣卫本身特殊之外,说明人家还是很有本事的。

  有本事为下属搞来好处的上司,我们做下属的哪个不拥护?

  任博安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好了,现在说说正事。郑主事,太常寺最近颁布了新的《大明报纸书籍刊印发行条例》,宣布从万历二年正月初一开始,刊印书籍之事,必须由各地批核成立的出版社负责。

  湖南布政司除了《湘江政报》的湘江书社,还批了一个巴陵书社。你们要多与他们联系,把检查刊行书籍的职责担当起来。”

  机要科除了日常收发机要文字,保管机密档案之外,还负责检查报纸和刊印书籍。

  任博安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太常寺的新规矩,今后凡是刊印发行新书,除了由出版社出版之外,每本书必须有刊行编号。

  刊行编号有太常寺统一编绘,分配下发到各个正规出版社。有刊号也就意味着某出版社审核过该新书,愿意为它担保。

  你们要与他们多保持联系,以后好开展工作。”

  机要科主事潘时良连忙答道:“回都事的话,我们已经跟湘江出版社和巴陵书社联系上了。我们还听说,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也在积极活动,想从太常寺拿到一块出版社的牌照。”

  任博安呵呵一笑,“拿不到的。至少他们这个时候是拿不到的。”

  为什么拿不到?

  任博安没有解释,众人也不敢问,只是不明觉厉。

  我们都事不愧是在报国院学习班学习过的,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很多“高级机要”啊。

  任博安继续说道:“侦查科在侦办石鼓书院非法刊印书籍的案子,收集证据。现在有线索了,全在石鼓书院祭酒李珊的幼子李莨身上。

  此案侦办到此,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刘寰,你给大家说说,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帮忙出个主意。”

  “是,都事。”刘寰向大家介绍道,“现在线索全汇集在李莨身上,他身上有不少证据,关键是怎么从他口里掏出来。

  抓人很好办,只要有了线索,李莨一介秀才,我们锦衣卫还是敢抓的。但是任都事交代过,不能打草惊蛇。

  所以得想个法子,怎么才能把李莨给弄到手里,还不让李珊这只老狐狸生疑。”

  任博安在王一鹗那里得到了交代,李珊等世家豪右跟湘南矿山的证据先收集起来,在新巡抚凌云翼到来之前,不要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现在任博安找了了非法刊行书籍案,提前侦办收集案件证据的理由,盯着李珊一家找证据和线索。

  现在线索有了,在找证据过程中,同样也不能惊动李珊。

首节上一节512/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