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507节

  “纺织中心?”

  “对,直隶河间、天津一带,多盐碱地,这种地方种粮食不行,种棉花没问题。

  本相请司农寺农科所的官员们,到两处考察,帮直隶规划一个棉花种植计划,然后叫户部安排一笔扶植钱款,出台一些优免政策。

  帮直隶在天津建立纺织厂、棉布厂、印染厂,直接上蒸汽机。”

  胡如恭马上插了一句:“张相,钦天监的蒸汽机很抢手啊。”

  “本相去要几台,相信东垣郡王世子能给几分面子。”

  张居正信心满满的说道。

  钦天监特殊,监正由资政局议拟,皇上亲自任命,但它在户部的中央预决算单位目录里,官吏俸禄津贴,都是靠国库拨款。

  当然了,现在钦天监富得流油,里面上至黄道林科研带头人,下至普通工匠技术员,都因为专利研发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皇粮谁会嫌不好吃呢?

  所以张居正说这话有信心。

  胡如恭满意地点点头,“张相,内阁准备给天津建多大的纺织基地?”

  “参比上海的纺织基地来。”

  嘶!

  那确实不得了,张相开出的价格还算厚道。

  胡如恭继续说道:“这么大规模,下官担心光河间、天津的棉花不够用。棉花喜阳光,北方生长,肯定不如南方,产量肯定也不如。”

  张居正笑了笑,“不用担心。本相为什么要把纺织基地放在天津,就是要利用大沽港。等一两年后纺织基地各厂建好后,天竺的商路也通了,我们直接用天竺的棉花。”

  胡如恭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张居正这次随驾去开滦转一圈,真的开窍了!

  他想了想,又想到一个问题:“张相,建纺织基地好是好,可是销路怎么办?下官担心天津的棉布,打不过上海的棉布啊。”

  当然打不过,人家都干了好几年了,早就摸索出压低成本的路子来。做的布又好又便宜,你怎么打?

  张居正一挥手,“天津的布,干嘛要去跟上海打?”

  “出口到天竺去?”

  “不用费那个神。天津的棉布,直接打华北市场,直隶、辽东、山西、陕西、山东,还有蒙古漠南数十万牧民!这么大一块地方,这么多人口,还不够天津棉布厂吃的?”

  胡如恭再也忍不住,嘴巴弯成一道弦月,眉开眼笑。

  “张相果真对大明经济有全盘通识,一下子就想到这么好的法子。直隶、山西和关外漠南,确实是我天津棉布厂的市场。”

  上海棉布又便宜又好,这是共识。但目前的转运条件,陆运和漕运,上海棉布到北方都有可能亏本,只有海运最划算。

  可是海运,必定要在大沽港上岸,而大沽港在直隶地盘上

  嗯,不利于团结的念头,最好不要有。

  这是暗地里最后的牌,明面上的牌是内阁。张相,你说过要支持我们的,你一定要出个扶植我们的政策。

  比如说汉蒙一家亲,为了回报一直在为大明戌边放牧的蒙古诸部,主供他们的天津棉布厂的税率减免十个点。

  只要有这十个点,天津棉布厂就能把上海棉布挡在外面。

  我心动了。

  胡如恭捋着山羊胡须,继续说道:“张相,内阁把滦州拿了去,那是一只会下金蛋的仙鹤啊,现在只还给我们一只鹌鹑,能下多少蛋,不知道。

  就算能下蛋,也只有那么大一点。

  张相,下官实在没法向直隶的父老乡亲交代啊!”

  还不大够啊张相,得加钱啊!

  张居正一眼就看穿他拙劣的把戏,“都水寺在绘制未来五年治水规划,老夫回去,跟潘时良说说,请他把卫河(海河)一线,列为五年治水规划的重点项目。

  潘都水卿一直把卫河流域放在心上,也一直想把卫河、白沟河、卢沟河连同三角淀、得胜淀、白洋淀,作为一整个部分来治理。

  现在天津有大沽港作为海港,又有运河,河海皆通,成为京师重要的转运枢纽,而治理卫河流域,是能确保通河达海的重要举措,势在必行。

  列入都水寺治水规划重点项目,内阁在每年的预决算中,会重点扶植,安排专事钱款。”

  胡如恭心里一琢磨,差不多到位了。

  内阁把滦州拿走,投钱扶植一个轻工业基地,再打造一个枢纽中心,砸钱把直隶的心腹大患卫河流域治理好,够本了。

  胡如恭知道滦州、太原、上海被直属内阁是势在必行的事,皇上特意拉着张相跟自己三方会谈,就是在帮自己和直隶。

  能从张相和内阁手里刮下多少油水,全靠自己的本事。

  现在评估一下,够了,再强求就过了,得不偿失。

  胡如恭拱手道:“张相对直隶的关心,让下官深受感动。待会一定把这好消息告诉布政司。

  张居正笑了,心里暗暗长舒了一口气。

  老夫这内阁总理做的,从地方拿东西,还要跟地方讨价还价。

  不过这施政理念,很有意思。

  下一步是哪两个,太原。山西巡抚是谁?何起鸣何应岐,自己在嘉靖三十八年做会试同考官时点的进士。

  再说了,此事可以让张学颜去谈,他做过山西参议和巡抚,跟山大总督霍冀、何起鸣以及山西布政司都说得上话。

  太原搞定,那就是上海。

  现在江苏巡抚是.妈呀,海瑞海刚峰!张居正头皮发麻,后背发寒。

  十二天后,东巡一圈的朱翊钧、张居正一行人回到了京师。

  这天早上,朱翊钧在游泳池泳了十圈,换了一身衣服,见时日还早,就摇摇晃晃地来到琼华岛。

  岛上一处凉亭里,皇后薛宝琴、贵妃宋琉璃、嫔妃王兰儿、董玲珑四人在打马吊。

  相隔不远的水榭里,许悠莲、曾婉儿、葛秀云在学唱昆曲。

  这边哗啦哗啦摸牌声,那边咿咿呀呀地唱着曲,朱翊钧走了进来,后妃们慌忙起身,他连忙摆手,“不必多礼!你们继续玩耍你们的!”

  后妃行完礼后,又笑嘻嘻地坐了回去。

  朱翊钧先听了听许悠莲三人的唱曲声,“嗯好,唱得好。”

  许悠莲惊喜地问道:“皇上,我哪里唱得好。”

  “都唱得好,从头到尾都唱得好。”

  曾婉儿嘻嘻笑了:“姐姐,我们皇上能听出什么来?他对声乐也就听个热闹。”

  朱翊钧也笑了,“哈哈,没错,朕就喜欢个热闹。”

  他慢慢踱到凉亭里,看了几把,又转头看了看水榭,“朕这时才发现,你们七个人,两桌牌都凑不齐。”

  话还未落音,薛宝琴四人齐刷刷地看过来,那似嗔似怨的眼神仿佛在诉问,皇上,你还真想凑齐两桌姐妹啊!

  朱翊钧感受到四双目光里的刀光剑影,哈哈一笑,“你们谁画工好,帮个忙。”

  薛宝钗微斜着头问道:“皇上问这个作甚?臣妾能画工笔。”

  宋琉璃说道:“臣妾能画些山水。”

  王兰儿说道:“臣妾能画些花草。”

  朱翊钧目光落在董玲珑身上。

  董玲珑草原出身,会画什么?可是又不甘示弱,心里一急,答道:“皇上,臣妾能画个鸟。”

  嗯!

  各个都是人才啊。

  “朕要设计几套新衣服,画船画炮画枪画机械,朕还能胡乱涂几笔,画衣服需要会画人物,这个朕就无可奈何。需要人帮忙。”

  “皇上还会设计衣服?”

  “当然了,祖传的手艺,”朱翊钧扯了扯身上的衣服,“朕身上穿的这套燕居服,款式就是皇爷爷亲手设计钦定的。”

  城东冯保府上。

  冯保回到后院,听心腹轻声讲述一番后,眼睛透着寒光。

  “潘应龙,倒是位君子.那个狗东西,养不熟的白眼狼啊。”

  “干爹,要不要?”

  “读过《郑伯克段于鄢》吗?”

  心腹一愣,连忙答道:“儿子读过,《左传》里的名篇。”

  “读过再去抄三遍。”

  “是。”

第619章 拿我鱼鹰当洞庭湖的麻雀?

  长沙城分长沙、善化两县,千年老城。西汉高祖封长沙王,就国于此。

  在国朝,以前只是湖广行高官沙府的府治。

  隆庆年间,当时的秉政太子,现今的天子,下诏说为了开发湖广,分湖广行省为湖北湖南两省,增设的湖南三司治长沙城。

  现在长沙城不仅有三司,还有抚台衙门和湖广总督衙门。

  湖南巡抚是定制常设,湖广总督是临时的。它可以驻武昌,也可以驻长沙,甚至可以驻襄阳、江陵或常德,就看总督王一鹗愿意。

  现在湖广总督衙门驻在长沙城。

  可这位湖广总督坐不住,少在长沙,多在常德、宝庆和岳阳一带转悠,远的还去过岳州府西边的慈利、永定卫、大庸所和桑植安抚司。

  新的湖南巡抚还没赴任,现在湖南名义上最高长官是湖南布政使兼署理湖南巡抚胡僖。

  不过官场上的这些事,影响不到长沙城的歌舞升平。

  韵风楼位于定王台的南边,分左右中三座,中间那座高六层楼,阁楼连翩,游廊抄接,临湘江,瞰全城,金碧辉煌,灯红酒绿,是长沙城新兴的第一文雅风流去处。

  日头刚刚落在城西的岳麓山头上,这里已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还有数十顶软轿依次停下,钻出士子儒生。

  东南北方现在逐渐大兴马车,在京师、上海、苏州、太原等地,甚至还出现一种人拉黄包车,成为一般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

  轿子逐渐退出官民日常出行工具之列。

  但是在内地的中原西北、江西湖广、四川云贵,轿子或滑竿还顽固守着一亩三分地。

  韵风楼一楼大厅,就跟菜市场一样喧闹繁杂,衫青绸袍,儒巾忠靖冠,时而见到直缀道袍。

  许多人一进门,双手就拱着放不下,全是熟人啊。

  “夏翁,多日不见,你的新作已经拜读,受益匪浅,改日再当面请教。”

  “抱石公,听说你又要纳小妾?你这又是取新号又是纳小妾,莫非又要出仕了?”

  众人哈哈大笑。

  明朝自弘治正德年后,文人一旦中得举人进士,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取个号,再纳房小妾,称为开门出仕两件事,否则的话旁人会说你这科试等于白中。

  有几位士子文人沿着楼梯,准备往五楼去,被伙计拦下。

首节上一节507/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