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61节

  赵贞吉暗地里向朱翊钧请旨,叫都察院中央监察厅组成专案组,秘密地查他,提请锦衣卫协助。

  朱翊钧当时允了。

  现在听赵贞吉说这样的话,立即明白他的意思。

  “云贵湖广,朕准备托付给王一鹗。殷正茂在两广做的不错,等罗旁瑶乱事彻底平定后,诏他回京叙职。

  两广是南海经略之根基,现在又新复安南,庶事剧繁,需要调一位能臣去接替坐镇。”

  “皇上,臣觉得闽抚凌汝成(凌云翼)合适。”

  “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在两广安南,国威已立,宜平和以宽仁。凌云翼在福建做得不错,但骄纵喜杀,手段狠辣,不适合去两广。嗯,派他去给王一鹗当助手。

  粤督,就调赣抚茅坤接任。”

  茅坤?

  赵贞吉和张居正心头一动,不由对视一眼。

  茅坤,浙江湖州归安人士。

  嘉靖十七年进士,资历很老。

  嘉靖二十七年,他就出任过广西兵备道。

  当时瑶民在阳朔作乱,提督两广军务应将剿事委以茅坤。

  他冥思苦想,想出雕剿之计。

  “雕剿者,师不移,即而入,而出,如雕之搏兔然。”

  即模仿老鹰捕食之势,摸清情报,选准时机,以少量精锐之师快速出击,斩杀贼首,得手后迅速撤离。

  作乱的瑶民群龙无首,不攻自破,陆续投降。

  茅坤以雕剿之计连破瑶民十七寨,杀孽不重,瑶汉百姓皆服,为其立生祠。

  后又为大名兵备使,制偏箱车制北虏骑兵,得蓟辽总督杨博赞许。

  嘉靖三十七年被政敌以贪污罪名攻讦,被罢官回乡。胡宗宪督东南御倭,请他出山,商议兵事。逐保荐为浙江布政使,后迁为江西巡抚。

  茅坤还以古文辞,主盟海内,世所称鹿门先生者也。

  扳着手指头算,茅坤确实是两广总督最合适的人选。

  可他不仅是胡宗宪一脉的人,还是当代古文大家,知名的文学之士,翰华词臣。

  皇上几次兴狱,朝中擅长文学的翰华词臣,被打击得奄奄一息。

  刚刚审定完的林有才案只是延续的小插曲,江南即将兴起的惊涛骇浪,还会席卷一大批善治经义、以文学见长的名士官绅们。

  如此微妙时机,皇上突然启用茅坤,这位年近六旬的词臣老夫子,到底有什么深意?

第577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赵贞吉和张居正心里在琢磨着。

  不敢不琢磨。

  皇上的权谋是祖传的,经世宗皇帝亲手调教过的。凡是做过世宗皇帝臣子的,心里都还有一块算不清面积的阴影。

  这还不算,皇上的权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他最善布局,堪称国手,往往一子布下,旁人要很久才能看明白。

  久而久之,皇上的任何举动,臣子们都要用心想一想,好好琢磨一番。

  朱翊钧却没有给他们琢磨的时间。

  “大洲公,张师傅,戚继光、霍冀、李成梁、马芳、萧文奎、麻禄都陆续回京叙职,他们攻灭降服蒙古右翼的军功,资政局议定了吗?”

  “回皇上的话,资政局议定,戚继光应进县公,霍冀、李成梁、马芳和萧文奎当封侯,麻禄等人当封伯。”

  封爵授勋是皇上特恩,不需要朝议。

  “戚继光进莱阳县公,霍冀进宁乡侯,李成梁、马芳、萧文奎各由伯进封侯爵,麻禄封高阳伯。祁言,叫司礼监拟诏,传戎政府,正式颂布天下。”

  “遵旨。”

  朱翊钧拿着茶水漱了口,吐在铜盆里,又在温水里用毛巾把手脸擦拭干净。

  “张师傅,大洲公,我们出去走走,消消食。”

  “是。”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走在前面,张居正和赵贞吉一左一右跟在身后。

  “京师的天气,越来越热。各处衙门官吏们,冒着酷热处置政务,着实辛苦。回头朕跟杨金水说一声,从内库里拨一笔银子,以防暑费用发给京官们。”

  张居正马上说道:“臣代在京官吏,谢过皇恩浩荡。”

  “张师傅行考成法,大家肚子有怨言,朕知道。

  能安抚就安抚一下,但规矩就是规矩,又哭又闹,可以适当给颗糖,想以此把考成法蒙混过去,那朕叫他这辈子什么都不用吃了!”

  “皇上圣明。”

  “顺天府通判署慎法院审理林有才一案,张师傅有知道吗?”

  “臣知道。”

  “张师傅,你能理解朕为何要把此案大张旗鼓,还叫太常寺跟进此事,好生宣教一番。”

  张居正看了赵贞吉一眼,继续答道:“皇上,臣妄意猜想,皇上以此案立为都察院司法改革的典范。”

  “司法改革,是大洲公一直在做的事。不过这只是其一。”

  其一?

  那还有其二。

  这其二是什么啊?

  张居正老实答道:“皇上,臣愚钝,想不出皇上的其二是什么。”

  朱翊钧站定脚步,转过头来看着张居正,“张师傅,林有才是吏,是杂途出身的小吏;毒杀他的黄怀璧等人,是官员,都是正途出身的官员。”

  吏与官!

  张居正脸色微微一变,刚才一直天高云淡的赵贞吉,也不由地动容。

  皇上这一招一箭双雕的计谋,玩得真溜。

  朱翊钧信步走到湖边的亭子里,张居正和赵贞吉连忙跟了进去。

  “张师傅,任何斗争,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敌人是谁,朋友是谁。搞清楚这两点,就会事半功倍。”

  张居正正色道:“臣恳请皇上指点。”

  “洪武三年七月,殿中侍御史寻适及御史王子启、胡子琪等分任广西按察使和按察佥事,太祖皇帝训令,‘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洪武九年九月,福建参政魏鉴、瞿庄笞奸吏致死,太祖皇帝不仅没有责怪,反而赐玺书嘉奖,‘君之驭臣以礼,臣之驭吏以法。吏诈则政蠹,政蠹则民病,朕尝痛之。唯仁人能恶人也。’”

  朱翊钧扫了张居正和赵贞吉一眼,继续问道:“张师傅,我朝吏员来源,你可知?”

  张居正答道:“皇上是在考臣。

  国朝吏员来源两处,一是佥充,二是罚充。佥充即是从民籍百姓佥充吏役。《大明会典》有云,‘凡佥充吏役,例于农民家身无过、年三十以下能书者选用。’

  罚充,则是各级官学诸生、举人及官员因故罚充吏役或贬谪为吏。洪武十八年正月,礼部奏准,天下岁贡生员考试不中者再试,再试而不中者,罚为吏。

  洪武二十七年,命生员凡食廪十年而其学无成效者,罚充吏。

  永乐年间,礼部引奏北方岁贡生员入学十年考不中试者,例当充吏。正统年又定,生员入学六年以上不谙文理者,廪膳生悉发为吏,增广生罢黜为民当差。

  监生为充吏,举人及教官充吏。下第举人试用为教师,洪武三十一年,寄监的下第举人进行考试,考中者四百余人,按名次除授府学教授、州学教谕以及县训导,不中者近百人,罚充州吏目。

  弘治年间定,凡参加乡试的生员、儒士、监生,以及参加会试的举人,因舞弊而被搜检暴露者,皆罚充吏”

  朱翊钧赞许地点点头:“张师傅制定考成法,对我朝官吏旧制下过一番苦功夫。”

  “皇上谬赞,臣欲行周全之法,自当追溯前因后果,以求万全。”

  朱翊钧转过身去,看着湖面,“洪武四年,太祖命天下吏人与倡优一般服皂衣,与官、民区分开来。

  当年开科举,中书省奏请诸生、俊民、吏胥皆得应举。太祖皇帝明诏,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大诰》及其续编、三编中,更连篇累牍地斥责吏的祸害。

  由此可见,国朝自立朝以来,对吏歧视和不信任。世人也以充吏为贱。每每读着这里,朕扼腕叹息。”

  张居正和赵贞吉默然无语,他俩听出朱翊钧话里的大致意思,不过还想听到更多的更深的思考。

  “张师傅、大洲公,国朝官员,多半是科试正途出身。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诗词歌赋,治经文学,手到擒来。

  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实际上呢?

  真正能料理民政,理繁剧者聊聊无几。

  最后国朝一切政务,具体办集者皆为吏员。这些不被看得起的吏员,成了国家意识和国家权力的贯彻者,是一切国家事务的实际执行者,也只有他们才在最直接与百姓民众打交道。

  万众百姓眼里,什么是煌煌天威?各衙门的吏员就是。”

  张居正和赵贞吉默然无语。

  这是无可奈何的实情。

  朱翊钧喟然叹息道:“国朝上下贱视吏员,可吏员却可以自寻富贵。

  他们可以利用官员昏庸无能而大行己者,或有所作为,或从中作弊。也可以与官员勾连一体,或同为国为民谋利,或共贪赃枉法。

  成化年后,吏员成了一些科举无望的读书人,营生无门的农家子弟谋求生计的出路,世代相传。于是开始花钱求充。

  东厂有禀文,嘉靖四十三年,想求充吏员,先纳白银三十两才能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为吏资格,以守缺顶补,还需向官吏交顶头银、替头银数十到数百两不等,方可早日顶编。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张居正突然心头一动,理解皇上为何当初坚持要通过考试,补录吏员入吏部官籍名册,废除其贱职,与官员同等待遇。

  朱翊钧继续说道:“吏员罚充,功名被褫,前途无望,于是一心一意谋私利。吏员求充,花了上百两银子的本钱,自然要想方设法寻回本息。

  偏偏朝廷上下实务悉数操持在他们手里,可以瞒着上司官员干坏事,可官员隐私却瞒不住他们。

  官风不正,吏治败坏,两者相辅相成。

  张师傅、大洲公,朕补录吏员,把官吏合为一体,就是要把官风吏治合成一起,统一管理,一并整饬。”

  说到这里,朱翊钧语重深长地说道:“张师傅,你大行考成法,不是在跟什么浙党、晋党做斗争,其实是在跟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做斗争。

  被的考成法所逼,他们都被动团结在一起,甚至你的楚党,恐怕也有人心生二心。因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必定要奋起反击。

  此时,张师傅,我们要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先把我们的朋友变得多多的,随着我们实力越来越强,我们的敌人会逐渐减少,朋友也会越来越多,最后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张居正眼睛一亮,“皇上是叫臣,笼络吏员以制衡那些抗拒考成法的官员?”

  此时的他心里翻江倒海。

  他彻底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当初皇上不顾朝野上下的强烈劝阻,执意把吏员补录入官籍,然后官吏同制,原来就是为了今日这一步。

  虽然官吏同制,但历史遗留依然存在,官员和吏员的人为割裂还在。

  皇上现在叫我利用这种割裂,用吏员去对付官员。

首节上一节461/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