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56节

  几经扯皮,因为王崇古资历老、功绩多,在内阁十分强势,刑部取得了警政部门业务管辖的权力。

  相当于警政部门日常开支被甩给了地方官府,列入每年的财政预决算里,但是工作做得好不和坏,上级警政部门和刑部有重要发言权。

  接着王崇古对检法部门进行改革。

  检法部门直属于刑部,属于派驻制。

  如此前都察院的巡按、巡盐等御史一样,层层直派。

  不过王崇古把它分成两部分,一是设地方检法总厅,然后二十二省各设检法厅,府县再设检法局。

  二是设中央检法厅,它职责之一是稽核地方检法部门的检法案件,同时对二十二省两京检法部门进行监查,不定期派员下去进行巡视检查,随机抽调案卷,或办理民众通过各种渠道反应上来的申诉案。

  职责之二就是直接办理大案要案,然后向相应的慎法院提请公诉。

  此外传统业务就分由办公厅、铨政局、条例局、典狱总局和督捕局分理。

  办公厅不用说了,日常庶务。

  铨政局负责人事,即刑部内部官吏的考课、任免、迁降和培训。

  条例局负责刑部相关律法研究。比如律政院制定的某《刑律》或《范律》在实际执行时有问题,及时向律政院反应,提请及时修改。

  后来还增加了普法宣传的职责,与太常寺携手合作,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意识。

  典狱总局就是直管刑部直属的监狱,以及对各省典狱局管辖的监狱进行监查。

  督捕局才是大明版的联邦调查局,办理大案要案,以及协调各省警政部门办案。

  至于锦衣卫镇抚司,你可以认为是大明版克格勃直属调查局。

  中央检法厅还有一项没有明说的职责,就是办理锦衣卫移交的案件。

  赵贞吉开口了:“鉴川公说的有差池啊。此案全程就是锦衣卫镇抚司办下来的,你的警政厅就是在外围站个岗,连跑腿都算不上。”

  王崇古哈哈一笑,并不为忤,“中丞这是在揭我面皮啊。”

  赵贞吉笑着继续说道:“但中央检法厅接办此案,却是一大进步。”

  王崇古和郭乾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袁咸安傻眼了。

  什么一大进步啊?

  怎么没人告诉我啊?

第573章 顺天府通判署

  赵贞吉看到了袁咸安脸上的疑惑,给郭乾递了个眼色。

  你的门人,你给解释下。

  郭乾转过头来,看了袁咸安一眼,笑着问道:“全宜没听明白?”

  袁咸安连忙欠了身子答道:“回一泉公的话,学生没有听懂。”

  “锦衣卫是什么衙门,你应该知道吗?”

  “学生知道,可止小儿夜啼。”

  “哈哈,锦衣卫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诏狱,那知道吧。”

  袁咸安点头答道:“学生知道。”

  锦衣卫办案、抓人、审理一条龙服务,确实让人诟病。

  锦衣卫办的都是大案要案,有的是奉旨的钦案,它完全是封闭式办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传统上的三法司根本插不上手,往往只能收到一个结果,如何审案的,全部不知道。

  历代先皇里,皇上英明点,锦衣卫办完案,让三法司参与审理。

  皇上专横些,锦衣卫一手包办,案犯从生到死,全由它处理,是不是冤案,是不是抓错人,谁也不知道。

  反正诏狱进去的是活人,出来的多半是尸体。

  郭乾继续解释道:“皇上现在交代,锦衣卫只有监察、督捕、办案之权,任何案件审理,需交检法审议和慎法院审判。

  此案是锦衣卫奉旨办理,现在奉旨交刑部中央检法厅检法审议,再提请你们顺天府慎法院公诉,就是一大进步。”

  原来如此。

  袁咸安突然想到另外一事,他此前在辽西督造城堡要塞,多与军伍打交道,深知军中有两大暗势力,代表皇权监视着军队动向。

  一是锦衣卫,二是御马监。

  锦衣卫除了监察,更多的还涉及军官将领懈怠失职、贻误战机、畏敌怯战、泄露军机等违反军法的案件处理。

  袁咸安忍不住问道:“中丞,王尚书,敢问锦衣卫办理的军中案件,由谁接办?”

  问完就有些后悔。

  这应该不是我该问的。

  唉,这些年的历练和毒打,还是没让自己吸收到足够的教训。

  赵贞吉和王崇古对视一眼,露出赞许的神情。

  郭乾不客气地夸奖道:“全宜,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身为通判,主持司理法判,有疑问就要问出来,问清楚才能明是非,断曲直。

  汝贞公奉旨在戎政府改军制,左右两军都督府,也被称为陆军部和海军部。它们各有自己的军事检法局。

  中军都督府除了武选厅、宣赞局等职能部门外,还单设了军事慎法院。锦衣卫办理的军伍案件,也会交由左右两军检法局检法复议,提请中军府慎法院审理判定。”

  袁咸安连忙拱手答道:“谢一泉公指教,学生受教了。”

  赵贞吉对王崇古说道:“鉴川公,你继续说。”

  王崇古欣然说道:“好。本部堂选派了中央检法厅精干检法官,张玉诚组成专案组,检法复议,最后提请公诉。

  张玉诚是刑部老刑名,参加多个专案组,多起诸藩宗室谋逆、大不敬案,都是他复议审理。他还是台基学院刑律学和刑事范律学教授。”

  赵贞吉点点头:“刑部做足了功课。全宜,你身为顺天府通判,亲自主持此案审理判定,一定要用心,确保公平公正,不留瑕疵。

  我还告诉你,与此同时,江苏巡抚海公在苏州,召集江苏检法厅、苏州慎法院和江苏按察司,会审大案。

  南北同时会审,可能你审的案子,不够海公审的案子瞩目,但都足以留名青史。

  全宜,你要好自为之!”

  袁咸安起身答道:“下官一定恪守职责,秉公司法,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贞吉捋着胡须说道:“昨日皇上把老夫召进西苑,垂询了此案事宜,一再谕示,顺天府慎法院审理的此案,是大明司法改制后的第一大案,必须做成一个标杆和典范。”

  王崇古在旁边附和道:“皇上大行国政改制,许多国政官制是由简演繁,尤其是刑部检法和都察院慎法院,程序繁琐,异常复杂。

  朝野许多人非议不已,认为国政当由繁化简,如此改革,是倒退,是苛政乱政。”

  袁咸安凝神听着。

  这些话可是大佬们说出来的皇上金口玉言,意味着国策走向,多少人想知道却难以知晓。

  王崇古继续说道:“皇上说得对啊,刑名事关性命,鞫谳事关公正,故司法之制,不可不慎。

  暴元都知刑名之重,莫严於杀人;狱情之初,必先於检验。杀人偿命、违法受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们要为受害者申冤雪恨,但不是胡乱杀一个人抵数了账。刑不公,罚不明,那刑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何公明?

  靠清官?

  天下有几位海青天?

  靠良知?

  那还要律法何用?

  所以我们必须设计互相监督制衡的机构,通过非常复杂的鞫谳流程,尽可能地保证司法的公正。”

  郭乾转过头来,对袁咸安说道:“中丞和鉴川公的教诲,你都听到了吗?”

  “学生听到了,定会铭记在心。”

  “好,那你回去后,好好审理户部稽核司前经历林有才,服毒自尽一案。”

  “是!”

  顺天府衙靠近安定门的春棂坊里,对面就是国子监和文庙。

  顺天府通判署就在府衙里,慎法院审案厅就是府衙的前院大堂,挂着明镜高悬匾额的那个公堂。

  按照新制,顺天府尹和少尹,都不需要坐堂审案,他们就把这抛头露面的机会让给了顺天府通判袁咸安,和他手下的判官们。

  连同公堂和左右偏厅一起给了他们。

  顺天府官阶跟各省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没法像各省那样分三司,下面再设各厅,只能跟府衙一样,因为它和应天府一样,下面就管着几个县。

  袁咸安回到等同于按察司的通判署,叫书吏挂出告牌,宣布三天后审理林有才服毒自杀案。

  《顺天政报》、《燕山报》、《滦河报》、《商报》等报纸闻讯跑来报备,抢占为数不多的观众席位。

  案犯和苦主的家属也闻讯赶来,报备拿到了观众席位。

  三天后一早,警卫军和京师警政厅的人就在顺天府衙门口戒备,维持秩序。

  各报的记者,苦主和人犯家属,拿着报备文书,穿过三重戒备,先进到审判厅前院。

  他们直接进到审判厅的前廊,这里与公堂只隔着一排栅栏,属于C位。

  警戒人员又奉命随机放进两百位爱看热闹的百姓,他们站在前院里,垫着脚,伸着脖子,探着头,议论纷纷。

  “劳驾问问,今天顺天府通判署审什么?”

  “你不知道还往里挤?”

  “我天生就爱凑个热闹,看到这里人多,就挤了进来。”

  “嘿,还真是。外面一堆士子,想进来给案犯鼓劲打气却不得,偏偏让你给挤进来了。”

  “好说,好说。

  劳驾你给说说,到底审什么啊?”

  “前些日子,户部稽核司资深经历林有才,在家服毒自杀一事,你听说了吗?”

  “林有才啊,听说了,不就是在户部大院里,指着张相鼻子说张居正来了也不好使的那位吗?

  听说被当场免职,罢斥回家后,想不过服毒自杀了?今天就审这案子?”

  “对,审的就是这案子。”

  “这案子有什么好审的,服毒自杀,难不成还要把药店掌柜,还有他家婆娘家人一并抓来,说他们不该卖药,不该见死不救?

  荒唐。”

  “不荒唐!这案子有隐情。”

  “有隐情?什么隐情?我最爱听隐情。”

  “听说林有才是南京户部的老经历,南京裁并六部,他意外地来到京师,还直接进了户部,因为他有个做翰林的表姐夫。”

  “听说他请这个表姐夫做中,给当时的户部徐侍郎塞了五百两银子,就成了户部浙江清吏司书吏,然后又赶上好运,皇上改官制,摇身一变,被补录为官吏,八品官服穿在身,好不得得意。”

首节上一节456/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