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93节

  “现在退了公堂,叫我一声元敬兄即可。”戚继光摆了摆手,“汝贞公可好。”

  “九哥很好。在下出京时,九哥再三叮嘱,叫我一定要听从元敬兄的指挥,不敢有半点违令之举。”

  戚继光笑着说道:“汝贞公也是为了你好。军中最重军法。此次我军挥师西进,正是建功的大好机会。

  可你要是有半点胆怯和跋扈,不遵军令,不仅我护不住你,连汝贞公也护不住你。军中不仅有锦衣卫的耳目,也有御马监的细作。

  他们手眼通天,悄无声息就会把我们的一举一动禀于御前。汝贞公切切叮嘱你,也是希望你不要自误。”

  胡宗美心中一凛,除了不要自误,也不要误人。自己犯错不要紧,千万不要把九哥和戚帅都连累了。

  到那时,恐怕连族谱都要被除名。

  “戚帅放心,在下不是孟浪之人,一切听从戚帅指挥。”

  “那就好。你在参谋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学。该你的职责,不要推脱,要勇于任事。不该你的事,少打听。

  军中多机密,自皇上以世子秉政管军以来,军机保密最是看重,也是锦衣卫和御马监盯得最紧的事之一。

  要是被保密处的人盯上,怀疑你刺探军机,出卖军情,那会十分麻烦。”

  “在下记住了。”

  厨子切下两块烤好的羊肉,用盘子盛着摆到两人面前,热气腾腾中那沁人心扉的香味,让你馋得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戚继光用叉子叉了一块羊肉,塞进嘴里嚼了起来。

  胡宗美学着他的样子,也叉了一块。羊肉鲜美,油脂四溅,口腔里每一个味蕾都爆炸了,太好吃了!

  戚继光递给他一只碗,里面盛满了酒水。

  “马奶酒,入乡随俗,到了草原上要学会喝。

  过两天就要出征开战,进入战时,就不能喝酒了,赶在前面多喝两回。”

  戚继光嘴里说着,右手端着一碗马奶酒,张开满是羊油的嘴巴,呼噜地喝了一大口。

  胡宗美学着他的样子,也灌了一口。

  味道怪怪的,刚喝下喉咙,觉得一点都不好喝,但是等酒落肚,再一回味,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京里可好?”

  戚继光继续问道。

  胡宗美知道戚继光想问什么,他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厨子。

  戚继光挥了挥手:“羊肉烤好了,你们下去吧。”

  “是!”

  院子里只剩下戚继光和胡宗美两人。

  “元敬兄,现在京里的局势已经大定。那些在二月初一朝会上发难的清流们,被一一清算。

  王遴一党或弃市、或问绞、或流放,无一幸免。王世贞一党,大部分或被流放,或被免职。元美和敬美两位先生,被褫免官职,勒令回原籍读书。

  幸好没有被追夺功名,也没有其它惩罚。”

  戚继光不由地长舒一口气,“元敬深受思质公(王)大恩。当年思质公抚山东,识得本将勇武。后移督东南,剿除倭患,向朝廷举荐了戚某。

  大恩大德,不敢不报。

  而后戚某又与元美敬美两兄弟相交相知,结为好友。危难之际,安敢不施以援手。

  现在元美两兄弟安然回乡,戚某也放心了。”

  胡宗美继续说道:“元敬兄,九哥叫我转告你,叫你不必担心,安心打仗。虽然朝堂有大变动,但是跟戎政边军无关。

  皇上的部署不会有变。军国之事,分由戎政府和内阁各行其事,一切军国方略,皆由资政局定夺,尽在皇上掌控之中,你不必担心朝令夕改。”

  戚继光点点头:“皇上新设资政局,我也从朝报上看到。资政局合揽督理处直发上谕和内阁票拟之权,职权胜于两者。

  汝贞公和子理公都入资政局,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完,戚继光没由来地长叹一口气,脸上浮现惆怅之色。

  胡宗美好奇地问道:“元敬兄,你还担忧何事?”

  戚继光摇了摇头:“我没有担忧什么,只是想起元美敬美两兄弟,东南名士,江南诗坛领袖,一代文学之士,以后恐再无复起之日。”

  原来是这事!

  胡宗美不以为然地说道:“诗词文学之才,何以弼君?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强国富民?

  现在大明需要的是九哥、元敬兄这样除暴克敌、靖定边事的文武之才;需要的是王汝观(王国光)、庞少男(庞尚鹏)这样精明强干、理财计邦的实务之才;需要的是张叔大总理庶政、调和阴阳的匡政之才。”

  大明之中兴、万民之福祉,光靠藻绘句,是万万实现不得。”

  戚继光忍不住说道:“子契在国子监,真是学得很好。跟着卓吾先生,学会了不少道理。”

  他切下一块羊肉,递给胡宗美,“来,子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两日后全军出征,风餐露宿就没有这么痛快了。”

  “谢元敬兄!”胡宗美欣然接下羊肉,嚼得满嘴是油,然后又喝了一大口马奶酒,越喝越过瘾。

  第三天早上,嘀嘀的军号声响起,胡宗美猛地被惊醒。

  我靠!

  今天是出征之日!

第516章 西进路上有人抬杠

  胡宗美一咕噜爬了起来。

  幸好他在国子监读了一年书。

  在那一年里,因为如一念公学一样的“强健体魄、坚毅心志、丰富学识”教学理念,国子监也请来了军校做教官,完全把国子监学子当士官培养。

  军号声一响,必须起床,十分钟穿好衣服再加上洗漱完毕。

  十分钟后必须到操场集合。

  有时晚上还搞灭绝人性的紧急集合,三分钟全体集合在操场。

  这时就新式衣装就体现出优势。

  上衣一笼,裤子一提,靴子一踩,外套一穿,皮带一搭,帽子一戴,快捷又整齐。

  要是旧式衣装,根本不止这个时间。

  今天是出征之日,胡宗美把被褥一卷,卷成了花卷样子,两根布带一扎,再把零碎东西往皮革背包里一塞,然后把花卷一样的被褥横挂在背包顶上。

  一身灰色隆庆元年军装,配上嘉靖四十六式短铳和弹药盒,挂上加窄版绣春刀的指挥刀,背上背包,胡宗美冲出房门和宿舍大门,跟着人流一起站立在操场上。

  天蒙蒙亮,东边是亮青色,其余的是黛青色,已经可以看清人影,走近了可以看清人的模样。

  操场上是杂乱急促的脚步声。

  过了一会,集合军号吹响,操场上各处响起彼此起伏的报数声。

  “一!二!三!”

  然后是军官们向值日军官汇报的声音。

  “后勤处应到一百六十七人,实到一百六十七人。”

  “参谋处应到一百七十二人,实到一百七十二人。”

  “军法处应到一百三十一人,实到一百三十一人。”

  “宣赞处应到一百五十三人,实到一百五十三人。”

  都司指挥部各处人数汇报后,值日军官向分管的都指挥同知汇报。

  核对都司各处人数无误后,都指挥同知下达命令。

  “各处按照规定入队,立即出发!”

  昨天参谋处如何入队,都已经通知好了。胡宗美跟着参谋处的参谋官和士官们,背着背包行李,排着队来到集合处。

  这里非常空旷,在青蒙蒙的黎明天空下,无边无际。

  到处都是马匹和马车,还有穿行其中的人,人影憧憧,就像一群群小鱼游荡在珊瑚丛中。

  士官们合力把参谋处的文件和装备,搬到了编好号的马车上。舆图、办公桌、笔墨、纸张、帐篷.

  一次出征就像是一次大迁移。

  东西放好在马车上,参谋处主参谋官带着军士长,在参谋处的马车上来回转了几圈,细心检查了几遍,发现无误,这才满意地点头离开。

  胡宗美等参谋官,都领到了属于各自的坐骑。他们把背包和行李,分挂在马鞍的两边,挽着缰绳,拉着辔头,等候出发的命令。

  军号声响起,大部分士官们扛着滑膛枪,纷纷坐上马车。他们不仅是参谋官们的助手和学生,还是参谋处的警卫人员。

  还有部分士官,如上士和军士长,背着滑膛枪,跟胡宗美等参谋官一样,扳着鞍桥,翻身骑上坐骑。

  清脆的马鞭声响起,驮马嘶叫,马车纷纷启动。轰隆隆声中,汇成一条车流。胡宗美策马跟在车旁,一起出了校场,沿着大街出了西门。

  朝阳猛地从地平线上跳出来,万丈光芒洒遍大地。

  兴化城外草原上,漫山遍野都是人、马和车。

  步兵团一半的官兵坐在高轮厢车里,还有一半骑在马上。

  一辆辆四驾、六驾和八驾马车,汇成车流,蜿蜒向远处而去。有的马车后面,拖着一门门野炮。

  上万人骑在马上,伴随在车流两边,仿佛河流荡起的一串串浪花,一直向前延伸,

  朝阳照在人背上、军帽上、旌旗上、车轮上、炮身上、马颈上,反射着点点光斑,就像奔流河面上粼粼波光。

  八个步兵团,或坐在马车上,或骑着马,汇成四条滚滚长龙,向西而去。

  到了开平旧城,胡宗美看到了右边草原上,聚集着无边无际的骑兵。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两万一千名蒙古左翼翼卫军骑兵,奉命在这里报到。

  大军在这里停了一日,戚继光会集了朵颜侯董忽力、泰宁侯葛知文等六翼翼长,交代好作战任务,约定好联络方式,再按例派遣了一批联络参谋官。

  出兴化城的第三天,大军再次出发。

  步军队伍里的胡宗美,无意间发现,右边骑兵行军队伍里,还能看到一群群的牛羊,还有数百辆高轮蓬车,这是翼卫军的军粮以及辎重。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闻军号而起,集合点名,吃完早饭,休息一下就上马跟着队伍向前行军。

  中午吃一顿,晚上吃一顿,然后数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闻号睡觉。

  中途胡宗美最喜欢跟战友们吹牛打屁,天南地北,天上地下,一顿猛侃。

  “我们步兵团,按照洪武军事学院的说法,叫做机动步兵团。讲的就是三点,观察、快速、猛攻!

  观察是侦察队和情报处的事情,快速就有讲究了。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马匹,又有了滦州和太原两大工业中心,制造的高轮厢车,又好又多。

  所以我们的步军,现在都是坐着厢车上,骑着战马,快速移动.”

  另一位向参谋忍不住说道:“你说我们这步军骑上马,不就成了马军,干嘛还叫步军啊!”

  有人抬杠!

  抬杠好!

首节上一节393/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