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80节

  第八个方阵是炮兵方阵,十辆炮车拉着十门九斤野炮,上面坐着六位炮兵,缓缓驶过。

  第九个方阵是火箭炮兵方阵,六辆马车拉着最新式的火箭炮,缓缓驶过。

  这些火箭炮加上了尾翼,射程还是三里左右,误差范围从百米缩小到三十米。

  一架火箭炮按照口径,分六联发和八联发。

  这是陆军用的,还有海军用的,由于甲板狭窄,一般是四联发,一发打不准,我就来四发。

  第十个方阵是警卫军。

  他们身穿绿色新式戎装,扛着滑膛枪迈步走来。

  胡宗宪、戚继光等人学着朱翊钧的模样,右手举至耳边,小臂和上臂成四十五度三角形。

  检阅完后,朱翊钧在戚继光和卢相的陪同下,走下高台,坐上一辆双马马车。

  朱翊钧坐在中间,戚继光和卢相坐在后面一排,向校场驶去。

  十个方阵在列队迈过高台后,依次列队站在校场空地上,正对着高台,中间隔着两百米。

  马车缓缓驶过,朱翊钧站起来,身子笔直,戚继光和卢相身穿不同的海陆军将军军装,站在后面一排。

  马车刚驶过来,带队军官一声令下,军官和学员方阵,拔出指挥刀,侧身对着前方,竖举在面目前。

  白光闪闪,像是海上的浪花。

  朱翊钧右手敬礼,军官方阵爆发出整齐又响亮的高呼声:“万岁!万岁!万岁!”

  等到马车要离开方阵时,军官们又爆发出高呼声:“大明万胜!万胜!万胜!”

  军官和士官学员方阵也是举指挥刀,两次高呼。

  到了羽林军方阵。

  士兵们原本把滑膛枪竖立在腿边,随着带队军官一声高呼,提枪举枪,笔直地竖在每个人的胸前。长长闪光的刺刀如同一片山林。

  “万岁!万岁!万岁!”

  “大明万胜!万胜!万胜!”

  每个方阵都是两次高呼!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在高台两边有观礼台。

  左边坐着郑王、周王等宗藩,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国丈阳武侯薛翰等勋贵。

  看到这别出心裁的新式阅兵式,宗藩们保持沉默。

  朱希忠、张溶、顾寰、汤世隆等勋贵热烈地议论着。

  “有杀气!这才叫有杀气!”

  “没错,这才叫杀气腾腾!尤其是取枪挺枪,那么多刺刀刷地亮出来,帅气!”

  “杀气不是亮刀枪就算了,精气神都得跟上。据说今天校阅的羽林、控鹤军,都是从东北和滦河战场上轮值入京的。

  海军和陆战营的兵,还是占领升龙城那一支。一看就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那眼神,那高昂的头,没错了,只有见过血,手里有人命的才有这气魄!”

  “舒坦!痛快!那什么军乐队演奏的军乐曲,这才叫一个奋发向上,慷慨激昂。以前的曲子,气势有了,可这节奏还是慢了点。跟这新军乐曲一比,还是差点劲。”

  “听说这新军乐队,小军鼓、长号都是葡萄牙人教的,听说西夷军队里都用这个。再加上我们的军鼓、竹笛和改进的铜笛,即轻快又激烈。”

  “听说里面的铜军号是殿下指导工匠们做的,现在军中新制,起床、出操、收操、歇息,作战时进攻收兵,都是用这个号。

  听着确实好听,脆生!”

  左边议论纷纷。

  右边观礼台激动不已。

  右边观礼台坐着的是李明淳、沈万象等人带领的国子监、一念公学等学子代表。

  他们看着这新颖又让激奋不已的阅兵式,感觉比诵读十遍《少年中国说》还要让人心情澎湃。

  李明淳看着远处站在马车上,在一排排官兵面前驶过,在排山倒海的高呼声中屹立不动的那个身影,激动地对沈万象说道。

  “千鹤,《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日一见,方知道两者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树立信心。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有了信心,就能与天地人好好地斗一斗,为大明万民谋利,永固大明社稷。”

  阅兵式结束,朱翊钧以皇上身份,顾寰和戚继光以京营正副总督的身份,宴请诸位观礼嘉宾,以及接受检阅的官兵们。

  朱翊钧在顾寰和戚继光的陪同下,先去营房餐厅里,一个方队一个方队的敬酒,向上千受阅官兵表示慰问,同时向他们颁发了万历元年西山阅兵纪念章。

  这是大明,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新式阅兵,极具纪念意义。

  朱翊钧接着又去宗藩、勋贵那边向诸位表示慰问,感谢他们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这次阅兵式。

  最后去到国子监、一念公学代表那一席。

  朱翊钧经常去国子监和一念公学讲课,与这些学子都非常熟络。

  接受了他们的拱手长揖行礼后,朱翊钧举着酒杯,敬了他们一杯。

  “诸位都感受到了,大明日新月异,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应该也明悟到,我们正在经历千年历史之大变局。

  我们现在不仅要举目看大明,还要看更远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是那样的广袤巨大。

  西夷人扬帆万里,遍及世界。我们大明岂能甘于落后?我们要奋发直追,而你们将是创造历史的一群人。

  你们不在拘泥于故纸堆里,而是放眼世界。你们将为大明开创一座座山峰,让子孙后代敬仰不已。

  你们如同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终将把中华文明的光,照耀全世界。”

  数百国子监和一念公学学子们,兴奋地高举双手,学着那些受阅官兵,高声欢呼着:“万岁!万岁!万岁!”

  勉励一番后,朱翊钧找李明淳和沈万象单独谈话。

  三人一前两后,慢慢走在林荫路上。

  前后左右散布着上百位奉宸司的军校。

  朱翊钧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来了西山?”

  李明淳答道:“回皇上的话。最近京里有些动荡,那些酸儒,带着鼎德、文昌等书院的迂生学子们,借着天降异象的由头,时时上一念公学和国子监挑衅。

  说我们学习的新学是异端邪说,诋圣毁儒,祸国殃民,遗毒万世,所以上苍降下异象,警示世人。

  我们那听他们这一套,争着争着就文斗不行直接改武斗。

  可是武斗吧那些酸儒迂生们又打不过我们。只是他们这次觉得老天爷给他们撑腰,气焰嚣张,屡败屡战,跟牛皮糖一样。

  卓吾先生担心我们惹出更大的祸事,干脆把我们全部移到西山来,借了西山营房和西山军官学院的课堂,让我们到这里来讲课学习。”

  “原来如此。子阳,千鹤,你们教学也教了两年,该换个地方历练。有没有想过去哪里?”

  李明淳和沈万象对视一眼,拱手答道:“臣等不挑地方,陛下叫去哪里就去那里。”

  朱翊钧想了想,“千鹤精通经济,擅于理财,就先去太仆寺。太仆正卿王汝观,是朝中理财大家,你好好跟他学一学。”

  沈万象恭声应道:“臣遵旨!”

  朱翊钧一指李明淳:“至于你李子阳,朕给你找了个好去处,去宣赞局!”

  李明淳眼睛一亮:“宣赞局?”

第504章 张居正,你要做什么!

  朱翊钧点点头:“对,宣赞局隶属中军都督府新设衙门。

  主职是宣传鼓动,教化引导。

  平日里鼓舞我军士气,奋扬军心。战时分化瓦解敌军士气,教化引导敌方人心。南海宣慰使司宣赞局都事杨凤鸣,做得非常出色!

  这次安南战事能顺利灭莫氏、定郑氏、降阮氏,宣赞局和杨凤鸣功不可没。

  朕授予杨凤鸣上护军勋位,并把他调回京城。”

  朱翊钧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湖南有人作乱,朕调了王一鹗总督湖广。

  那些虾兵蟹将,不值得王鱼鹰出马。只是广西改土归流颇见成效,朕让督理处和参谋局好生筹谋了一番,准备花十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把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土司全部改成流官。

  王一鹗要去做的就是第一阶段的任务。先把湘西、鄂西、桂北以及川南的土司,好好收拾一番,打开西南改土归流的局面。”

  李明淳和沈万象对视一眼,兴奋地说道:“陛下真是大手笔啊!”

  朱翊钧下意识地想双手笼袖,刚叉手发现自己今天一身戎政,袖子贴身,没法笼袖,只好作罢。

  “大明不仅要改变国朝两百年的积弊,还要改变我们文明和民族两千年的积弊。千年之大变局,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大手笔。

  你们也正好遇到了这风云激荡的年代,有机会成为改变历史的弄潮儿。”

  朱翊钧又勉励了两人几句。

  “西南安宁,关乎着南海地区中南半岛的经略,一环套一环。它也是大明永固疆域的重要一环。

  改土归流,除了兵伐,重要的就是攻心。所以宣赞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要鼓舞我方士气,还要打击土司一方的士气,还要从土司手里争取到军民们的人心!

  子阳!”

  李明淳朗声应道:“臣在!”

  “去西南宣赞局,给杨凤鸣当助手。不要觉得委屈。你是探花又如何?该虚心学习的必须虚心学习!”

  “臣谨遵旨意,好好给杨先生当助手,协助他工作,认真学习!”李明淳拱手答道。

  下午,冯保来西山接朱翊钧回京。

  在众臣和上万将士和学子们的恭送下,朱翊钧坐上了马车,在上千羽林军骑兵和奉宸司军校的护卫下,离开西山回京。

  四轮马车装有钢板弹簧,稳稳地行驶在官道上。

  车厢里十分舒适,里面包着深灰色的天鹅绒,光线从两边车窗的玻璃透进来,照得里面十分亮堂。

  朱翊钧坐在舒适的正位上,冯保在对面的座位上坐了半个屁股。

  他禀告道:“陛下,大同送来急报。三娘子立了俺答汗第四子丙兔为新汗,自号博克图汗”

  冯保把霍冀和汪道昆联袂上的奏章内容,讲述了一遍。

  “陛下,现在三娘子为博克图汗请册封。”

  “三娘子当机立断。自己扛不住,干脆把我们大明引入漠南。确实是位女中英杰。博克图汗?蒙古右翼应该有人不认账吧。”

  “皇上圣明!”

  冯保答道。

  “塘报里说,博迪达喇、布延、野邓、古格鲁、打儿罕剌布台吉和沙星台吉、兀思里台吉,俺答汗的这些弟弟和子侄们,不尊博克图汗,都在各自集结兵力,纵横勾连,意欲自立。”

  “嗯,他们一内乱,对于我们来说,蒙古右翼的局面反倒打开了。”

  朱翊钧想了想,“我们现在以不变应万变,后发制人。我们有大义,又有实力,不着急。

  叫督理处廷寄大同,封丙兔为顺义侯。他要是嫌价码低,一统了蒙古右翼再来请封!”

  “遵旨。”冯保马上应道。

  他禀告了几件要紧的事后,看了看朱翊钧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过几天就是二月初一,是陛下的第一次早朝。那些人蓄意已久,准备给皇上难堪。

首节上一节380/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