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转过身来,双眼里还闪动着光,“子象兄。老夫此前想的有些差池。想做大事,必先揽权。只是没有想到,这天底下想做大事的人,不止老夫一人。
太子殿下也想做大事,老夫觉得,他想做的大事,比我们都大!”
高仪终于欣慰地长吐一口气,为老友想通了感到高兴。
“肃卿啊,终于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再不想明白,太子殿下就不会再给老夫机会,会毫不客气地把老夫赶回新郑,起用张叔大。
到那时,老夫只能在舆图里开疆,在书本里建不世功业!”
“好!”高仪越发地高兴,“肃卿,你想哪里入手?”
“当然是户部!当初太子召老夫进京,任用为户部。起初老夫以为,这户部是天坑,是太子与徐少湖联手牵制老夫的桎梏。
到如今才想明白,这户部是太子殿下对老夫的考验。”
高仪兴奋地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地走动着。
“肃卿兄,你真的是悟了,想明白了。太子殿下与近臣谈话中,屡屡谈到建立完善财税制度,许多想法细节,早就传遍朝野,不是什么秘密。
肃卿兄,你要是勇敢地扛起这面大旗,领着户部往此路走,我相信太子殿下一定会鼎力支持你的!”
“没错,老夫思量了这么久。
九边、海运、盐政,都让太子做完了,现在老夫必须抓紧时机,借鉴庞少南(庞尚鹏)在河南、浙江所行的十段锦和一条鞭法,推行新财税法度,在山西、河南和直隶试行。”
“好!好!好!”高仪兴奋地围着高拱绕了三四个圈,最后停下脚步,“肃卿,我建议你找机会去一趟西苑。”
“去西苑?”高拱迟疑了。
去西苑,等于向太子殿下低头认输!
不行,老夫做不到!
老夫可以在暗地里向太子认输,借助他的权柄推行自己筹谋已久的新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直接去西苑,公开向太子低头认输,老夫真的做不到。
看到高拱的神情,高仪猜出他的心思,急得直跺脚!
“高肃卿,我的亲大哥,不,你是我亲大爷!去西苑又如何?你在朝中资历能比得过少湖公吗?
徐公可是隆庆朝阁老里第一位主动去西苑拜访太子的人,大丈夫能屈能伸!
太子殿下一直在敲打你,却没有放弃你,你还不自知吗?他是先皇的好圣孙,权谋之术一脉相传。
你只有才,却无忠,殿下只会用你一半;你有才又有忠,比如胡汝贞、张叔大、徐文长,就会全力重用,依为柱石!
高大胡子,你还不明白吗?”
高拱站在屋里,背着手,在阳光下恍如一棵青松。
下午,朱翊钧在紫光阁看禀文,冯保匆匆跑来禀告。
“户部高尚书求见?”朱翊钧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欣慰笑容:“这头河南犟驴,孤等了他快一年了。”
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来了!
隆庆二年三月。
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正是江南三月听莺天。
一艘船只行驶在苏州通往松江的河面上。
一身青衫直缀,包着网巾的海瑞站在船舷上,看了一会河边风景,喝了一肚子河风,觉得口有些干了,踱进船舱里准备喝杯热茶。
坐在里面休憩的三位锦衣卫军校看到他进来了,连忙起身。
“海老爷。”
这一趟是微服私访,海瑞是广州瑞肤祥商号掌柜,来江南采办丝绸,大家都是伙计、随从和护卫。
海瑞和气地坐下,挥挥手,示意三位军校都坐下,端起一杯热茶,喝了几口,微笑地问道:“刚听到你们聊得很热闹,在聊什么?”
三位军校分别叫刘大、王二、陈三。
带头的是刘大,是一位锦衣卫百户,他答道。
“海老爷,陈三是前两日轮换过来的,他在京里时正好赶上我们锦衣卫改编整饬,我们三个刚才就在聊我们锦衣卫改编的事情。”
海瑞一听感兴趣了。
他上治安疏惹得嘉靖帝大怒,后来朱翊钧把他搭救出来,被嘉靖帝下诏,叫锦衣卫军校押解他回岭南。
实际上朱翊钧暗中叮嘱了一番,变成了海瑞在几位锦衣卫军校的护卫下,从北游历到南,重点勘查了两广、江西和福建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海瑞改变了对锦衣卫的看法,觉得它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和坏,里面的军校,也是一群领饷吃粮的普通人。
“太子殿下对你们锦衣卫改编,怎么改?”
刘大转向陈三说道:“陈三,你给海老爷说说。”
“是。二月底西苑传下旨意,迁我们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公为左金吾卫都指挥使,封海丰伯。迁原锦衣卫副指挥使宋公为后军都督佥事,进锦衣卫都指挥使,主持锦衣卫改编。
具体的改编是此前在锦衣卫挂职小旗、百户、千户、指挥使,却不任实职的寄禄官,全部改任到左右金吾卫。
锦衣卫内部分设镇抚司、翼卫司、奉宸司和庶务厅。
庶务厅负责往来文字,上传下达。
奉宸司负责皇城警戒,以及早朝仪仗、出巡驻跸等事宜;翼卫司负责内阁、六部、都察院、诸寺等衙门关防,以及钦差派遣官员护卫。
海老爷,现在我们几位都属于翼卫司的人了。”
“哦,”海瑞点点头,“那镇抚司呢?”
以前锦衣卫北镇抚司,才是最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
“继续管着缉访奸宄、速捕要犯等职责,不过现在是每一布政司设一镇抚局,任命一位指挥使管着事。大致的情况是,以后各地社会治安、警巡捕盗,归府州县警巡局管。
锦衣卫镇抚局专管大案要案,以及跨地方的案件。”
海瑞眉头微微一皱:“什么大案要案?”
“回海老爷的话,新章程里定很仔细,小的也记不得那么多,只是学习时听书吏举个几个例子,比如谋逆造反案,流窜杀人案,流传甚广的妖书案,诈骗案,人口拐卖案,伪造文书案大约十几种,多与跟跨府跨布政司作案有关。
还有配合刑部督办刑事大案,以及都察院督办贪污大案。”
海瑞想了想,锦衣卫可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人员十几万,以前中枢六部和地方,动不动就叫锦衣卫帮忙,就这么简单地裁撤了?
“我记得锦衣卫有十几个千户所,下辖数万军校,全部被裁撤?”
“回海老爷的话,除去各布政司镇抚局,分驻苏州、上海、宁波、泉州、淮安、威海等要津城所分局所需人手外,那些千户所的军校,被全部改编为警卫军。”
“警卫军?”
“是的海老爷,好像是警戒巡卫,绥靖地方之意吧。”
“嗯,继续。”
“是,海老爷。
据统计好像有二万四千七百人,分为警卫军前后左右四师十六团。还有部分军校,被划给漕运总督,海军局,互市局,市舶局等衙门。
有一部分人数有千余人,被划到户部,成为课税巡检局。”
“课税巡检局,干什么的?”
“说是给高部堂用来辅助课税,查逃税漏税的。”
海瑞不再出声了,心里腾起了一团火。
他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南直隶来回地转悠。
先是沿着淮河而上,从淮安府走到凤阳府。
再调头向南,庐州府、池州府、徽州府,兜了一圈转回到南京应天府。然后再东下镇江府、常州府和苏州府,一路微服私访,实地勘查民情。
海瑞一路上所见所闻,都记在笔记里。
他已经立下大志,要在有生之年,用脚把大明所有府县勘查一遍,用“公正无私”的眼光记录地方所见所闻,再把这份见闻录,呈给太子殿下。
一路走来,豪强作恶,田地兼并是老问题。尤其是官绅人家,大钻二祖列宗定下的免优条例空子,大肆接纳投献人口和土地。
朝廷鱼鳞黄册里的土地人口,日渐减少,其实就是被这些官绅豪强们,悄悄侵占,完了还把留在鱼鳞黄册上,应该缴纳的田赋租税,全部转嫁给当地还拥有一点土地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头上。
自耕农被苛政逼得破产,或带着土地投献给当地官绅豪强,或卖于他们,转身为佃户,日子反而好过了。
其余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的日子就难过了,没两年,一批自耕农变成佃户,中小地主变成自耕农。
只有官绅豪强用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互相结亲认亲,姻亲、师生、同门、同科、同窗,各种攀关系,结成一道密密麻麻的网,成为地方世家。
然后办书院,请名士,选人才,培养出一批批俊杰,参加童试、乡试、会试,入仕途做官,为世家延续保驾护航。
海瑞看着地方上的这一幕幕,心里憋着一团火,现在又听到户部高大胡子,为了课税征赋,组建了课税巡检局。
怎么?
贫苦百姓交不上税,完不了赋,你高大胡子准备叫这个锦衣卫改编过来的巡检局,推倒房屋,牵走牛羊,砸锅卖铁,敲骨吸髓?
等着,你高大胡子敢这样做,我老海非得抬着棺材堵你们家门口去。
海瑞很聪明的,他已经从嘉靖帝和朱翊钧祖孙俩对自己的态度,察觉到自己的定位。
我就是照妖镜,我就是斩妖除魔的无尘剑!
在某个时刻,海瑞猛地悟到这一点,刹那间天地就无比宽阔。
这次海瑞把松江府当成他南直隶之行的终点,确实别有用心,那里有上海和大名鼎鼎的杨金水。
在江南士林和世家子弟的嘴里,杨金水简直就是一等一的奸人。阉党之首,可与成化年间为祸朝野的汪直相提并论。
更有华亭县徐家。
据说徐阶长子徐,嘉靖末年出京回乡,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
这两位,海瑞早就想会会他们了。
“还有多远到上海县城?”
海瑞站在船头,背着手迎着风,问船家。
“回老爷的话,我们这船先沿着运河到刘家港,出长江,再沿着江边航行一段路,从吴淞口入吴淞河,转至上海。还需要一天的时间。到了上海,我们在逆黄浦河而上,才能到华亭。又需要半天时间。”
“好!”
海瑞大声应道,心里跃跃欲试。
松江,我海瑞来了!
第248章 这就是大上海啊!
座船还没靠近,海瑞被码头的繁华震惊了。
船舶如海,桅杆如林,沿着岸边十几里。
船上码头上密密麻麻如蚂蚁全是人。
无数条挑板,挑夫们或背着麻袋,或两人挑着箱子,上船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