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恪回道:“基建就是基础建设,比如修路、建房子、修筑水渠、桥梁等等。”
“以前修筑这些东西用不了多少铁,可水泥混凝土需要筋当骨架。”
“现在我们用的是竹筋,只是暂时的,真正适合做混凝土骨架的是钢铁。”
“钢筋混凝土,那才是真正的牢不可破。”
朱元璋眼皮子直跳,钢筋混凝土?
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肯定很牢固。
可是用钢铁当筋骨,太奢侈了吧。
陈景恪没有解释太多,说了他也很难想象到那种场景,转而说道:
“还有船,可以用木头做船,自然也可以用钢铁做。”
“钢铁打造的船,其牢固程度是木船无法比拟了。”
“而且以钢铁为龙骨,可以铸造更加庞大的战舰,到时候长百丈的战舰都不是稀罕事。”
“这么大的船,一艘就需要消耗几十上百万斤铁。”
“大明现在一年的钢铁产量,连半艘船都造不出来。”
朱元璋嗤笑道:“胡说八道,那么大一坨铁放在水里不是沉了吗?”
朱雄英插话说道:“皇爷爷您想想铁盆铜盆,放在水里不是不会沉吗。”
朱元璋说道:“盆子才用多少铜铁,他说的那可是几百万斤。”
朱雄英笑道:“几百万斤铁揉成一团肯定会沉,如果造出一个足够大的盆呢?船不就是放大的盆吗。”
朱元璋想象了一下几百万斤钢铁做的盆……算了,想象不到。
不过他也知道朱雄英说的有道理,但依然不看好这种大船:
“这么重的船,如何开动?要是用桨划,那得多少人才能划得动。”
“就算用风帆,想要开动也很难吧。”
朱雄英也有同样的疑惑,钢铁可以做船他能理解,可如何开动呢?
陈景恪说道:“陛下可还记得我说过的蒸汽机吗,用那个东西就能启动钢铁巨舰。”
“它不但能启动巨舰,还能拖动钢铁打造的车……”
陈景恪又将火车大致讲了一下:“……一根一丈长的钢轨就需要三四百斤铁。”
“修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需要的钢铁就是天文数字。”
朱元璋眼皮子再次跳动:“你等等,你等等,你说那种蒸汽机可以拖动几万斤重物,和骏马一样奔驰不休?”
陈景恪认真的道:“对,这还是最初级的蒸汽机车。”
“将来技术进步了,还能造出可以拖动几十万斤,上百万斤重物的蒸汽机车。”
“嘶……”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太不可思议了。
朱标的表情也比他好不了多少,简直就是在听神话故事一般。
他们无法相信会有这样的东西。
但想到温差发动机,想到留声机,又不得不信。
况且,蒸汽机这东西,陈景恪也不是第一次说了。
如果这种蒸汽机车真的能造出来,那对国家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从此朝廷就能摆脱漕运限制,用铁路将国家联系在一起。
各种物资调动,军队的输送……
朱雄英则丝毫没有怀疑,脸上充满了兴奋,恨不得马上就将蒸汽机造出来。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就算你说的事真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就算倾尽大明所有的钢铁,都造不出一条铁路。”
陈景恪说道:“是的,以大明此时的钢铁产量,别说是铁路,蒸汽机都造不出几台。”
“所以我才提议,将钢铁产量纳入国家规划中来。”
“而且还要将其作为重点项目发展,为将来做准备。”
“否则等蒸汽机造出来,却受制于钢铁无法应用,才是最让人无奈的。”
“那将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
朱元璋说道:“可是开矿是很危险的事情,我怕你的蒸汽机还没出来,百姓先造反了。”
陈景恪眼神一狠,说道:“为什么要用大明的百姓来开矿?”
“日本有一千万人口,虾夷也有两三百万人口,还有其他海外诸国,也有大量人口。”
“从这些地方抓捕、购买奴隶去开矿。”
“如果需要用人命来为大明的强盛奠基,那我希望用的是敌人的命。”
“如果需要有人为此背负骂名,我愿意下地狱。”
朱雄英激动的道:“这个骂名,我和你一起背。”
朱元璋有些头大:“你们……哎,标儿你以为该如何做?”
朱标表情凝重,缓缓点头说道:
“这个世界很大,不只是有大明一个国家。”
“我们止步不前,别人却不会停下来等我们。”
“大明必须主动拥抱新时代,否则就会被世界淘汰。”
朱元璋严肃的说道:“好,未来总归是要看你们的,咱就不说什么了。”
“你们放手去做吧。”
于是,在大家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钢铁生产被列为大明的百年发展计划。
就连制定这项计划的朱标团队成员,也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第284章 意外之喜
就在陈景恪为政府工作计划焦头烂额的时候,外界却因他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准确说是因为留声机。
一开始这件事情仅限于少数人知道,大家都憋着劲儿不声张。
正如徐达等人很清楚自然科学意味着什么,可他们就是不说。
把孩子送到洛下书院,单纯是为了和陈景恪搞好关系,与自然科学没有一文钱关系。
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
秘密一旦被第二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了。
知道自然科学秘密的人不多,但也不算少,总会有一些风声传出去的。
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无视。
对古典社会的人来说,学问才是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再高深那也是上不得台面的百工技艺。
真正治理国家靠的是学问,是人心。
把人心治好了,国家就能大治,大同世界就能实现。
百工技艺太发达了,会带来变数,会带坏人心的。
在现在的人看来,太愚昧了。
但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现代人太傲慢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时代带来的好处,还一边嘲笑古人落后。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就是最符合实际的思想。
农业为根本的社会,工商业太发达,就会坏了人心,会破坏农业生产。
这和在古代开矿弊大于利是一个道理。
如果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学问传播的发明,他们会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广。
真正的愚昧是什么?
火车修好了,用震动龙脉为借口给拆了。
这才是愚昧。
所以,时下那些人不重视自然科学,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即便传出消息,说自然科学可以造出许多先进的工具,也无法改变这种认知。
除非能让他们亲眼见到更大的好处。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
正如前面所说,对于华夏人来说,史书留名是最高追求。
如果可以,他们还会将自己的画像流传下去。
至于将声音流传下去,对他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现在,有消息传出,陈景恪造出了一种叫留声机的东西。
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
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即便传出了留声机的结构图,依然没人相信。
就这两个杯子转转圈就能把声音记录下来?
扯呢?
为了证明传闻是假的,有人下了血本,制作了一台留声机。
毕竟玻璃杯价值不菲。
然后……
疯了,所有人都疯了。
传言是真的,留声机竟然真的存在。
尽管记录的声音很短,音量很低,也有些失真,可它真的将声音给记录了下来。
一想到自己的声音能传于后世,他们就激动的难以自己。
尤其是读书人,眼珠子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