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预备役每年训练,哪怕只有一个月,也会耽搁生产,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也是光武帝废除预备役的初衷。
他太了解民间疾苦了,采用了很多减轻民间负担的措施。
后来因为陈景恪的提议,大明取消了军户制改为募兵制加军功爵制,也同样没有搞预备役。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缺陷,等需要补充新兵的时候,军方发现新兵的素质非常差。
需要更长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平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可真遇到紧急情况了,是很致命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预备役。
全新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制定好了,只不过眼下还未来得及实施。
朱雄英继续说道:“预备役士兵每年都需要训练一个月,我们就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教化他们。”
“然后等他们训练结束,再回家将这些东西告诉家里人。”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普通百姓也一样。”
“他们学到了新东西,回家之后必然会炫耀。”
“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百姓就能知道大明的好。”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避开学政系统,减少阻力。”
还是那句话,学政系统是国之大事,无数人都盯着这一块的。
贸然从这里入手,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是朱雄英不愿意见到的。
听完他的计划,陈景恪不禁击掌赞道:
“妙啊,这一招实在是妙。”
“既可以避开敏感的学政系统,又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基层的百姓。”
“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
“对朝廷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机会,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见得到他的认可,朱雄英也彻底放下心来,然后得意的道:
“你也觉得可行吗?哈哈……我可真是太聪明了。”
陈景恪心下莞尔:“你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实很聪明。”
“而且这一招用好了,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只能依靠官僚士绅。
至于他们会不会传达,传达的过程中又会如何魔改,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
古代预备役,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
而且文武分离,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兴奋的道:
“是啊,朝廷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预备役的口,充分了解基层信息。”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文官集团欺上瞒下。”
“好好好,我马上就将此策整理出来,去找皇爷爷商量。”
陈景恪拦住他,说道:“别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雄英顿时就知道,他又有了新想法,立即就追问道:
“你想到了什么?”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你不觉得现在的兵役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问题?”
陈景恪说道:“退役和轮休制度,主要是轮休。”
朱雄英不解的道:“轮休?”
陈景恪解释道:“现在的兵役制度,默认了一旦参军入伍就要终生服役。”
“除非是伤残或者朝廷缩编军队,才会有部分人被退役。”
“当然,这不是关键问题。”
“问题是,朝廷没有制定轮换制度。”
“这就意味着一旦服役就要永远生活在军队里,直到死亡或者退役那天。”
“可士兵是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也有家人也需要正常生活。”
“现在正在服役的明军,很多已经从军二三十年。”
以前大明采用的是军户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是可以回家生活的。
且必须回家生活,因为他们还承担着屯田任务。
“可军户制废除之后,朝廷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轮换政策。”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军制改革以来,将士们就在没有休息过一天。”
“现在时间短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是上次他推测北元局势变化失误之后,重新检视了自己过往的政策,发现的一个缺陷。
一个在古代人看来压根就无所谓的问题。
因为从募兵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基本就意味着终身制。
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景恪太清楚这种制度的残酷之处。
所以改变就成了必然。
只是当时的情况不适合提出轮换制说白了,轮换制只有在非战时才能使用。
之前大明一直主动出击,他突然要搞轮换制,是很不合时宜的。
本来他的计划是,接下来五年朝廷以休养生息为主,他趁机提出轮换制,是最合适的。
现在朱雄英突发奇想,要在预备役制度里面,添加一个思想教育课。
他临时决定,既然要改那就一起改。
别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复杂了。
陈景恪将轮换制的重要性,详细的给朱雄英剖析了一遍:
“人的精神承载度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很容易崩溃。”
“所以必须要给将士们轮休时间,让他们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因为体验过正常生活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拼搏。”
朱雄英沉吟许久,颔首说道:“有道理,别说是将士们,若让我天天待在一个地方不动。”
“不能见妙锦……额,不能见家人,我也会厌烦。”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到他的口误,继续说道:
“而且咱们可以先在军中,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教他们忠君爱国。”
“等将士们轮休回家,也同样会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
“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是极是极……可是要如何轮休,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
第273章 大课堂
“大明的军制存在着很多漏洞,或者说从东汉光武帝改革军制以来,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
陈景恪决定从头梳理一下军制问题。
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朱元璋、朱标、徐达、冯胜、蓝玉等人。
朱元璋问道:“具体摊开来说说。”
徐达等人都是第一次听课,倍感新鲜。
之前他们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见,说是有关于军制的事情找他们商量。
本来他们以为皇帝又有什么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听陈景恪讲课。
惊讶之余也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朝名帅,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莫非这位陈伴读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不成?
而陈景恪也是语出惊人,一开始就点明军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还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而是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为界限,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
这么多朝代都没解决的漏洞,他们怎么不知道?
还有,为何是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们无知什么的,作为将领他们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对于军制变革史的了解,还真不一定比懂历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对军制变革最了解的,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建立各种制度,就必须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够全面。
毕竟他是皇帝,要兼顾的事情实在太多,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军制上。
陈景恪说道:“咱们先说光武帝之前,当时采用的是征兵制,有田有产者都要服兵役。”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义务兵……服兵役是百姓应尽的义务。”
“但是义务兵是有服役期限的,两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轮换一次。”
“服役期够了,就可以回家过正常生活。”
“暂时未轮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经退役的军人,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做。”
“他们要接受准军事训练,每年农闲季节接受二十天或者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预备役。”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大批的预备役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士兵,减轻了军队的压力。”